<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中華文化涵養(yǎng)師德提升工程2022年“千人百日行”線上培訓(xùn)10月17日優(yōu)秀作業(yè)和指導(dǎo)老師點評</b></p> 優(yōu)秀作業(yè)獲得者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組9號開發(fā)區(qū)初中張志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組13號紀格莊初中李新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組7號實驗小學(xué)王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四組12號柏林莊初中劉日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五組7號高職王松柏</b></p> 優(yōu)秀作品及指導(dǎo)老師點評 <p class="ql-block">【萊陽一組 9 號 張志華】的打卡作業(yè):</p><p class="ql-block">1.聽錄音,讀原文:《論語?子路第十三》13.23 2??</p><p class="ql-block">2.聽講解,寫心得:</p><p class="ql-block">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p><p class="ql-block"> 通過聽讀趙老師的講解,我了解到:在先秦時代,“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一種有差別的、多樣性統(tǒng)一,因而有別于“同”。我認為“和而不同”在人際關(guān)系的相處中就是體現(xiàn)在與人相處上的價值取向,也就是現(xiàn)在社會上常用的一個詞語“和諧”,即怎樣與他人和諧相處。君子內(nèi)心所見略同,但其外在表現(xiàn)未必都一樣,比如都為天下謀,有些人出仕做官,有些人則教書育人,這種“不同”可以致“和”;小人雖然嗜好相同,但因為各爭私利,必然互起沖突,這種“同”反而導(dǎo)致了“不和”。就自身而言,高明的人總是與別人相協(xié)調(diào),但并不盲目地重復(fù)或附和別人,因協(xié)調(diào)而不重復(fù)故能達成和諧;不高明的人,見到旁人的成功就一窩蜂隨大流地摹仿別人,反而引起惡性競爭,最終導(dǎo)致不和諧。對他人而言,高明的人總是追求和諧,為此而包容差異,在豐富多彩中達成和諧;不高明的人,總是強求一致,因容不得差異而往往造成矛盾沖突。———“不同”,也就是不強求一致,不重復(fù)別人。只有在大目標不沖突的前提下,承認差異,包容差異,乃至尊重差異,才能化解矛盾,共存共榮。只要愿意共存共榮,就必然要磨合。磨合就是通過接觸、交流、對話來建立共識,以達到“和”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身為教師,我認為“和而不同”還應(yīng)體現(xiàn)在面向全體,關(guān)注學(xué)生的差異性上。要關(guān)注學(xué)生的差異,在學(xué)科教學(xué)中可以實施差異教育教學(xué)。而實施差異教育教學(xué)的分層是實施差異教學(xué)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師最富創(chuàng)造性的部分,直接關(guān)系到整個差異教學(xué)的成敗。教師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個學(xué)生達到盡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xué)中提倡"低起點、緩坡度、多層次、立體化"的彈性教學(xué)。</p><p class="ql-block"> 總之,無論是人際關(guān)系的和諧,還是教育的和諧,都需要我們秉持“和而不同”的態(tài)度,讓各種不同的聲音,不同的事物,不同的現(xiàn)象,不同的文明在時斷時續(xù)、時好時壞磨合之中繼續(xù)進步,允許呈現(xiàn)多元一體,經(jīng)過不斷的磨合,最終進入“天下大同”的境界。這里的“大同”,是內(nèi)在的和諧統(tǒng)一,而不是外在的相同一致,實質(zhì)上就是“和而不同”的理想境界。2[玫瑰]</p><p class="ql-block">3.不說謊:2 ??</p><p class="ql-block">4.不抱怨:2??</p><p class="ql-block">5.盡己責(zé):2??</p><p class="ql-block">今日得分:10??</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指導(dǎo)教師孫苑評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感謝張老師的用心分享!張老師在認真學(xué)習(xí)思悟的基礎(chǔ)上,將“和”與“同” 進行了分辨,“和”是有差別的、多樣性的統(tǒng)一,而非完全的相同,這樣也即與我們今天所說的“和諧”相吻合。那么,有著生命高度覺醒的君子便能做到不盲目地重復(fù)或附和別人,他們追求和諧,包容差異,并能尊重差異,為求和諧統(tǒng)一,每個人的分工是不同的,而在這不同的分工中,又統(tǒng)一于一個更高層次的“和”的境界中,共存共榮。社會如此,小到我們的單位、團隊亦是如此。那么作為我們教師,在教育教學(xué)中更是應(yīng)該追求與遵循這種層次上的“和”:關(guān)注學(xué)生的個性差異,在課堂教學(xué)中提倡"低起點、緩坡度、多層次、立體化"的彈性教學(xué),與此同時,更應(yīng)該關(guān)注每個家庭的差異和需求,不是每一名學(xué)生都追求文化課成績的優(yōu)異,可能他們在自己的特長愛好與個性發(fā)展中有更適合他們的選擇,我們要尊重這種選擇,并引導(dǎo)他們的選擇達到最高境界,這才是教育的最理想的“和而不同”。愿我們在經(jīng)典的浸潤引領(lǐng)下,向著“和而不同”的理想境界努力。??</b></p> <p class="ql-block">【萊陽二組13號李新花】的打卡作業(yè):</p><p class="ql-block">1.聽錄音,讀原文:《論語?子路第十三》13.23 2??</p><p class="ql-block">2.聽講解,寫心得:</p><p class="ql-block"> 君子相交,有容人的雅量與堅持己見的操守,故和而不同。小人相交,必為共同謀利,各懷損他利己之鬼胎,表面上強求一致,轉(zhuǎn)過背來就互相攻擊,故同而不和。</p><p class="ql-block"> 中華文化之所以能如此絢麗多彩,正是因為中華民族大家庭內(nèi)各兄弟姐妹和諧相處,互相學(xué)習(xí),實現(xiàn)了文化的統(tǒng)一與多樣化的完美結(jié)合。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繼承傳統(tǒng)推陳出新,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在求同存異兼收并蓄中不斷發(fā)展壯大。</p><p class="ql-block"> 和而不同是一種處世哲學(xué),只有真君子才能與大眾和諧相處而又擁有不同的見解、不同的人生。 作為教師,我們從事的是育人的工作。首先在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我們要有自己教育教學(xué)的個性,其次,工作中,我們不僅要面對優(yōu)秀的孩子,還要面對很多的問題學(xué)生。我們要努力做真君子,構(gòu)建和而不同的師生關(guān)系,懂得尊重,尊重教育本質(zhì),發(fā)揮自己的教育優(yōu)勢,尊重學(xué)生的人格和生命成長的規(guī)律,承認學(xué)生之間有差異,鼓勵學(xué)生表達自己不同的想法,努力實現(xiàn)每一個學(xué)生的個性發(fā)展,讓每一個孩子彰顯生命的活力。</p><p class="ql-block"> 萬事萬物均以和為基礎(chǔ),欣然接納不同的人和事,尊重和而不同的原則,和諧的與人相處,尊重他人的需要,成就美好人生!2??</p><p class="ql-block">3.不說謊:2 ??</p><p class="ql-block">4.不抱怨:2 ??</p><p class="ql-block">5.盡己責(zé):2 ??</p><p class="ql-block">當(dāng)日得分:10??</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指導(dǎo)教師石玉評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李老師,您好!您在分享中提到了中華文化的絢麗多彩和源遠流長,其根植于“和而不同”的價值觀念。是呀,善于發(fā)現(xiàn)和肯定自身之美,然后發(fā)現(xiàn)、欣賞他人之美,再到相互欣賞,最后達到一致和融合。這樣的兼收并蓄、求同存異,彰顯著我們中華文化的寬廣胸懷、我們中華文化的寬宏雅量。也正因為如此,文化呈現(xiàn)多樣性,實現(xiàn)文化繁榮也是必然。您又提到了教育中“和而不同”,喜歡您說的“培養(yǎng)自己的教育個性,發(fā)揮自己的教育優(yōu)勢,尊重孩子的成長差異”,“不同”的是我們獨特的教育風(fēng)格和教育方式,契合的是我們對教育的赤誠和熱情。我們?yōu)槿藥?,我們也要做真君子,以君子之范樹教育新風(fēng)。保持差異、尊重差異、肯定差異,為每個不同的孩子付出同樣的努力和期待,助力孩子成長與成才。??</b></p> <p class="ql-block">【萊陽三組 7號王楊】的打卡作業(yè):</p><p class="ql-block">1.聽錄音,讀原文:《論語·子路第十三》 2??</p><p class="ql-block">2.聽錄音,寫心得 :</p><p class="ql-block"> 這句話其實很好理解,意思是說君子不會盲目從眾,不會盲目附和,而是會有自己的主見,同時也會尊重別人的觀點,力求與人和諧相處;而小人則只是盲目附和,要么沒有自己的主見,要么假裝認同別人,實則并不愿指出別人的錯誤。</p><p class="ql-block"> 這里所講的君子和小人,并非特指好人和壞人,而是心胸、眼界、觀念和價值觀等各方面的區(qū)別,是在提醒我們兩件事:一是做個和而不同的君子,別做同而不和的小人;二是要懂得判斷自己接觸的人是君子還是小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p><p class="ql-block"> 換言之,就是我們要明確自己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應(yīng)該怎樣做人做事才算合理;另外我們免不了要與人相處,要懂得判斷別人如何做人,如此才能知道自己和別人是否合得來,是否有必要一直相處下去。2[玫瑰]</p><p class="ql-block">3.不說謊:2??</p><p class="ql-block">4.不抱怨:2??</p><p class="ql-block">5.盡己責(zé):2??</p><p class="ql-block">今日得分:10??</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指導(dǎo)教師徐斌評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王老師,有句話說得非常好,“我們首先要明確的是自己成為什么樣的人”,和 字在中國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管子說:和乃生,不和不生。董仲舒說: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尤其是我們的祖先在《尚書·堯典》提出了更高的理想——“協(xié)和萬邦”。這不就是我們黨和政府提出的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嗎?其實小到個人,大到國家,都離不開這個“和”字。君子的“和而不同”,是即使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敬重你的人格,捍衛(wèi)你說話的權(quán)利。記得有次高考作文好像就寫的類似主題,好像用的司馬光和王安石的例子,其實蘇軾和王安石也是一樣,政敵歸政敵,政治上痛下殺手,絕不留情,但私底下卻是互相敬仰,這就是典型的君子之爭,正如王老師說的,君子與否,主要在于自己是什么樣的人,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與同利為朋。做君子還是小人,我們?nèi)巳诵闹卸加幸粭U秤。</b></p> <p class="ql-block">【萊陽四組12號 劉日紅】的打卡作業(yè):</p><p class="ql-block">1.聽錄音,讀原文:《論語·子路第十三》13.23 2 ??</p><p class="ql-block">2.聽講解,寫心得:</p><p class="ql-block"> 這章孔子給我們講君子跟小人的區(qū)別,君子與人相處,能夠和諧共處,但是他的見解卻是卓越的,與眾不同的;反之小人所見很平庸,盲目從眾,但是爭利的心很強,所謂“小人喻于利”,因此跟人家在一起相處就不能和諧。</p><p class="ql-block"> 社會是多樣化的,與人相處的時候我們要求同存異,互相要尊重,尊重各自的文化習(xí)慣,不一定要大家相同。</p><p class="ql-block"> 比如我們教學(xué)中,有的學(xué)生活潑開朗,有的學(xué)生性格內(nèi)向,有的家長性格隨和,有的家長特行獨立,所以作為老師不能一刀切,按照自己的標準衡量全體學(xué)生家長,要有“和而不同”的胸懷和眼光,包容每一種個性、每一種習(xí)慣,這樣才能打造一個和諧、包容、團結(jié)、上進的班集體!2??</p><p class="ql-block">3.不說謊:2 ??</p><p class="ql-block">4.不抱怨:2 ??</p><p class="ql-block">5.盡己責(zé):2 ??</p><p class="ql-block">當(dāng)日得分:10??</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指導(dǎo)教師徐任榮評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劉老師觀點很好,教學(xué)中學(xué)生性格各異,只要有和而不同的眼光,包容每一個學(xué)生,定能打造一個團結(jié)的班集體。</b></p> <p class="ql-block">【萊陽五組7號 王松柏】的打卡作業(yè)</p><p class="ql-block">1.聽錄音,讀原文:《論語·子路第十三 》13.15 2??</p><p class="ql-block">2.聽講解,寫心得:</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內(nèi)容,我感覺和諧的重要性,小到倆人之間,家人之間,集體之間,大到一個國家,社會,民族,都離不開的關(guān)系,就是需要互相理解、支持、幫助、關(guān)心等等,人是有高級思想的群體,并能創(chuàng)造出某些文化因素提升自己的境界,所以,人才和動物有區(qū)別。在任何一個集體里,領(lǐng)頭人的素養(yǎng)決定群體的水平。大家都知道,毛主席創(chuàng)建的新中國,那個年代的人,為什么大多數(shù)人是善良的,無私的,這就是黨領(lǐng)導(dǎo)的方針,政策好。</p><p class="ql-block"> 在我們的工作中,常常會碰到很多不和諧的聲音,教師采取一定的方法,手段,把相互之間的矛盾化解,使得矛盾雙方都能接受,都能遵守,大家都遵守相同的規(guī)則,相互之間也就和諧了。但是,處理不合規(guī)矩,就會產(chǎn)生矛盾,所以說,做事遵守規(guī)矩,遵守文化的人,都是圣人,這樣的人,就會有人愿意團結(jié)在他周圍,否則,就會眾叛親離。2??</p><p class="ql-block">3.不說謊:2??</p><p class="ql-block">4.不抱怨:2??</p><p class="ql-block">5.盡己責(zé):2??</p><p class="ql-block">今日得分:10??</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指導(dǎo)教師吳姍評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是的,同意王老師所說的,和諧的重要性。梳理王老師的心得,其實就是在講兩個詞“利他”和“公平”。我們看待任何事情都要從根本著手,所有的行為都是從心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是心的反射,言語、動作都是心的寫照,當(dāng)我們的心是為別人著想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言語、行為都是利益他人。像王老師提到的毛主席創(chuàng)立新中國初期,大家的善良,其實就是多數(shù)人都心懷不求回報的出發(fā)點去行利他之事,所以,自己的身心是和諧的,整個社會也是和諧的!人生面對任何一個人,任何一件事,都是自己的一面鏡子。你對他好,他反饋回來的是好的方面;當(dāng)你對他不好,他反射回來的是不良信號。我們腦海里不過分關(guān)注那些令我們不順眼的人,不與任何人過意不去,每天所想都是大家對我們的關(guān)懷。想我為惡,想他為善;起心動念,念念利他!我們周遭便和諧了。公平亦是這樣,本著利他之心,公平、公正對待身邊的人,便會和諧。??</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