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如那噴薄的朝陽,你們用生命書寫輝煌。一如那挺拔的勁松,你們用意志鑄就剛強。你們是時代最美的先鋒,你們是生命最堅固的堡壘。八一建軍節(jié)到了,向為黨,為國為人民英勇奮斗過的每一位戰(zhàn)士致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回憶我的父親——一個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老紅軍</span></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親張書聲,原名張汝開,1907年出生在江西省蓮花縣渡頭村,這是一個贛西北的小縣,雖然山青水綠,但是在舊社會的偏遠農(nóng)村,一個農(nóng)民家庭也是在苦苦掙扎中生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地道的江西老表 </span></p><p class="ql-block"> 我爺爺和奶奶共生養(yǎng)了四個兒子,一個女兒,我爸爸是家中的長子,奶奶把他看的很重,省吃儉用還送他上了幾年私熟,聽村里的老人講,當時爸爸是個活躍的青年,還參加過村里的三角班,(三人組成的鄉(xiāng)村小戲)演的是花旦。為了一家的生計,老大相當然也就挑起了家中的重擔,家里種有水稲,棉花,蘿卜,花生等等,蓮花的紅白蘿卜不像現(xiàn)在超市里買的都大大的一個,長的才都手指那么大,用鹽淹一下,再曬干,泡茶喝,是農(nóng)村的一種經(jīng)濟作物,種的花生也要烤干來賣(可能是南方多雨,不好涼曬),爸爸告訴我們他經(jīng)常挑著蘿卜干走遍了各個鄉(xiāng)村,滿縣里去叫賣。 每年收獲的花生要挑起一百多斤,翻過高倍嶺 (江西著名旅游勝地武功山的一段),去萍鄉(xiāng)才可以賣出去,來回幾百里路程,如果在天黑前沒有翻過高倍嶺,還會遇到強盜,花生就被洗竊一空,如果賣掉了就能換回一塊大洋,那就是全家的所有希望,同時還要向國民黨繳納各種苛捐雜稅,這樣年復一年,累斷了筋骨,也得不到溫飽,看到一家老小受苦,內(nèi)心深處奮奮不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吉安武裝斗爭中參軍的熱血青年 </span></p><p class="ql-block"> 當時的土地革命風起云涌,吉安城是贛西地區(qū)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斗爭的中心,在一些革命青年先鋒的帶動下,1930年4月爸爸就和村里的幾個青年人一起參加了攻打吉安的武裝斗爭,并擔任電話班長,同年10月加入了共產(chǎn)黨,從此就投身于革命。由于黨內(nèi)一個領導的錯誤決定,紅軍丟失了井岡山根據(jù)地,部隊只好轉(zhuǎn)戰(zhàn)贛南瑞金,我的爸爸也跟隨大部隊來到了贛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共和國搖籃里的電話班長和司務長 </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 1931年11月7日中華工農(nóng)兵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在瑞金召開,成立了紅色政權。</p> <p class="ql-block"> 這段時間我爸爸仍擔任電話班長,聽爸爸講那時候的電話兵就是架電話線,負責部隊之間的聯(lián)絡。電話經(jīng)常遭到敵人的破壞,如果電話打不通,就要派電話兵跑路去把消息送過去。敵人一直對紅色政權進行騷擾和“圍剿”,電話班要到處轉(zhuǎn)戰(zhàn),辛苦可想而知。</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34年1月爸爸被任命當司務長,管理部隊的伙食和生活等。有蘇區(qū)做根據(jù)地,部隊的伙食還相對穩(wěn)定,戰(zhàn)士們戰(zhàn)斗、勞動一天能有粗茶淡飯吃的也很香。為保衛(wèi)紅色政權,粉碎蔣介石的第四次“圍剿”也要行軍打仗。</p> <p class="ql-block">紅軍戰(zhàn)士在反“圍剿”戰(zhàn)斗中行軍(圖片來原新浪網(wǎng))</p> <p class="ql-block">瑞金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舊址</p> <p class="ql-block">永遠銘記犧牲在這里的烈士</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參加舉世無雙的二萬五千里長征</span></p> <p class="ql-block"> 1934年9月國民黨軍隊加緊對中央革命根據(jù)地腹地發(fā)動進攻,再加上王明,博古錯誤的左傾路線,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已無在原地扭轉(zhuǎn)戰(zhàn)局的可能。10月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率紅軍主力8.6萬多人,踏上戰(zhàn)略轉(zhuǎn)移的漫漫征程,開始了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 這時我爸爸還是司務長,部隊要出發(fā)了,中革軍委命令各軍團迅速按規(guī)定配齊人員,補充武器,彈藥,糧,襪,服裝等。物資要求每人攜帶4天的糧食,分得糧食后自作干糧。大米的做法很簡單,先把米煮成半熟,再漓干水份再到入鍋中,加鹽炒成干米,苞米則先炒熟,然后加適量的鹽磨面攜帶,可以干吃,也可以用水拌著吃,紅軍身上背的干糧袋,里面裝的就是這些米和面。司務長的工作就要去監(jiān)督和親自幫助戰(zhàn)士們來完成這些任務。來不及和鄉(xiāng)親們告別,來不及再看一眼這戰(zhàn)斗了4年的紅土地,爸爸和部隊連夜就從于都沖出包圍,匆匆上路了。</p> <p class="ql-block">紅軍長征出發(fā)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長征從江西于都出發(fā)</p> <p class="ql-block">紅軍長征第一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紅軍途徑苗寨</span></p> <p class="ql-block">在王明錯誤路線的指揮下,湘江血戰(zhàn)中,紅軍損失慘重,部隊人員鋭減三分之二,中央紅軍繼續(xù)向貴州方向前進。 紅一方面軍途經(jīng)貴州省苗族山寨,一開始由于國民黨的反共煽動和宣傳,苗族同胞對紅軍有很大的敵對情緒,有的拿起刀棍,有的躲進深山,經(jīng)過紅軍耐心細致的民族政策宣傳和實際行動的感化,苗族同胞把紅軍當做了親兄弟,真正實現(xiàn)苗漢一家親。紅軍還把當時的形勢,和國家的危難向苗族同胞宣傳,喚起了同胞們的愛國熱情。爸爸做為一個江西老表,從來沒有接觸過少數(shù)民族,他給我們講起這段歷史有很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紅軍途經(jīng)貴州苗寨</p> <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尚存的紅軍宣傳標語</p> <p class="ql-block">在當年被苗族同胞奉為神樹的紫薇樹下,請紅軍喝“神水”,祝福紅軍打敗“白狗子”。</p> <p class="ql-block"> 攻克遵義后,一九三五年一月黨中央政治局在長征途中舉行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使紅軍和黨中央得以在極其危險的情況下保存下來,并在以后能夠戰(zhàn)勝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勝利打開中國革命的新局面。這在黨的歷史上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zhuǎn)折點。</p><p class="ql-block"> 這個時候爸爸給闊別五年的家中寫了一封信,講自己在外做生意,讓家人放心,掙到了錢就會回家。不敢提自己已是一個紅軍干部,如果走漏了風聲,在國民黨的白色恐怖下,全家人將性命不保。我的奶奶自從爸爸走了以后,天天傷心落淚,幾乎哭瞎雙眼,初一和十五都會燒香祈福,求兒子能早日回來,可憐的爺爺和奶奶直到去世也沒能盼回兒子,每當講到這里,爸爸也會潸然淚下,正所謂忠孝難兩全!</p> <p class="ql-block">遵義會議遺址</p> <p class="ql-block">紅軍歡慶毛主席重回領導崗位</p> <p class="ql-block"> 遵義會議之后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處于國民黨幾十萬重兵圍追堵截的艱險條件下,又歷經(jīng)了《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著名戰(zhàn)斗,爸爸雖說沒有沖鋒在前,做為負責后勤工作的司務長,也在十分艱難的條件下,完成了自己的任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翻越第一座雪山——夾金山</span></p> <p class="ql-block">1935年6月,中央紅軍在川康邊地區(qū)翻越了終年積雪、氣候變化無常的大雪山——夾金山。7月上旬,紅一方面軍又相繼翻越了夢筆山、長板山(又稱亞克夏山、馬塘梁子)、倉德山(又稱昌德山、昌德梁子)、打古山(又稱拖羅崗、施羅山、塔魯崗)等雪山。雪山地區(qū)的行行程約31天,1350公里。</p><p class="ql-block"> 這段經(jīng)歷是爸爸刻骨銘心的一段經(jīng)歷,也是他講起長征故事很生動的段落之一。行軍中的六月天氣很是炎熱,來到雪山下,看這面前的巍巍雪山,皚皚白雪,頓感涼爽。但是上級領導和當?shù)氐南驅(qū)б竺咳硕家┥纤械囊路?,還要帶上辣椒以備抗寒。當時的紅軍穿著草鞋,有的還打著赤腳。部隊向雪山出發(fā)了,雪山底下有一條小河,是從雪山上流下來的雪水,夾雜著樹葉和雜草,水是黃色的,喝起來又苦又臭。開始大家興致很高,想早點爬到山頂,看看到底是什么樣子。走到半山腰,開始起風了,冷風瑟瑟,草枯枝干,像秋天一樣。再往上走太陽就沒有了,雪花飄飄,滿山銀白,積雪不知道有多厚,就像進了冬天一樣,山路高低不平,山上雪洞很多,一不小心掉進洞里,就很難被救出。快走到山頂?shù)臅r候,雪下的更大,還夾著核桃般大小的冰雹,白雪的強光刺得人睜不開眼睛。越往上走越難受,大家都覺得頭暈眼花,呼吸困難,身體發(fā)軟,一陣陣惡心,爬到山頂,空氣更稀薄了,一個炊事員背著一口大鐵鍋,在山上走著走著就倒下去了,臨死雙手還緊緊的抓著鍋沿……,當時部隊不許停下來,我們把他抬到邊上,就跟著部隊前行了。山風卷起山上的雪,和空中的雪混在一起如同大海的波濤,一個旋渦一個旋渦地卷動著,爸爸講這時候他感覺體力不支,很想坐下來歇一會兒,忽然向?qū)У穆曇粼诙呿懫穑翰荒茏氯ィ匐y也要往前走。爸爸說他當時鼓足全身的力氣,趟開沒膝的大雪,連爬帶走地,終于翻過了這第一座雪山——夾金山。</p> <p class="ql-block">紅軍過雪山的珍貴留影</p> <p class="ql-block">紅軍過雪山的珍貴留影</p> <p class="ql-block">畫作——紅軍長征爬雪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紅軍過草地</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爸爸每當講起長征故事,他就會十分感慨的說:過草地是長征途中最艱難困苦的一段歷程,也是犧牲紅軍人數(shù)最多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1935年8月21日,紅軍開始過草地,行軍分左右兩路,平行前進,爸爸參加的是由林彪率領的紅一方面軍。</p><p class="ql-block"> 進入草地前,紅軍想盡一切辦法籌備糧食,有青稞麥做的炒面,牦牛肉做的肉干,由于藏族地區(qū)地廣人稀,物資匱乏,再怎么努力籌備,供全軍人食用也顯不足,上級還請了當?shù)氐牟孛駥iT教紅軍辯別野菜,草地里生長著很多的都是毒草,誤食就有生命危險。</p><p class="ql-block"> 爸爸他們的部隊從四川毛兒蓋地區(qū)進入海把3500米以上的松潘草原。聽爸爸講草地遠遠看去像一片灰色的海洋,不見山丘,不見樹木,鳥獸絕跡,人煙荒蕪,遍地是都是水草、沼澤,泥潭,根本就沒有路,人和騾馬在草地里行進,要踏著草甸的根部前行,或者拄著棍子,探探深淺,才敢邁步,若不慎跌入泥潭,無人相救,會越陷越深,乃至被滅頂。這樣行軍下來一天會精疲力竭。</p><p class="ql-block"> 爸爸講開始就有紅軍一步不慎陷入泥潭的,大家奮力搶救,用力過猛,拉人的也會被帶進泥潭,有很多紅軍就這樣被泥沼吞沒了,后來發(fā)現(xiàn)要用綁腿的綁帶,捆住陷進去人的腰,慢慢移動才會拉出來。</p><p class="ql-block"> 草地氣候變化無常,一會兒晴天,一會兒下雨,一會兒冰雹傾瀉而下,渾身汗水、雨水就沒有干過,到了晚上冷風刺骨,天黑了露營很困難,幾乎找不到一塊干地,大家就背靠背站著睡覺,躺下去休息的人,第二天一看沒氣了,泥沼里充滿了毒氣,人吸多了就會中毒,不知道有多少紅軍就這樣失去了生命。</p><p class="ql-block"> 就這樣前行,開始吃的是青稞面,沒有水喝,就接雨水,不下雨了實在口干連馬尿也喝了,草地里有清撤的小溪,但這些水喝下去人就會肚疼,肚脹,拉稀,重者喪命。草地還沒有走到一半就斷糧了,大家開始採野菜,藏民教我們識別的野菜真是派上了大用場,大家把野菜洗后加點青稞面,煮上一大鍋,每人喝上一碗,就要頂一天。再后來前面的野菜被路過的部隊採光了,就只剩下草根,大家挖出來嘗一下,竟是甜的,就告訴后面的人,草根味道不錯,是甜的!很多騎馬的首長看到部下斷糧,就殺掉了自己的馬,分給大家食用,但也只能救助一部分人,這時已有很多人因為受凍,挨餓,病倒了。前面的騾馬留下的糞便里,還有沒有消化的青稞粒,豆子大家就會撿出來,再煮煮食用。最后大家想到自己身上的皮帶,皮鞋,皮槍套,皮背心,都是皮的,可以吃!有人煮煮吃,有人用火烤了再煮著吃,把這些割成小塊,煮的發(fā)軟,就放進嘴里,嚼一嚼喝一口水,再嚼一嚼喝一口水,嚼了一天才舍得吞下去。</p><p class="ql-block"> 爸爸說:饑餓和疾病威脅著每一個人的生命,很多戰(zhàn)友沒有倒在戰(zhàn)場上,確在草地里默默的死去,每當爸爸講到這里,就會老淚縱橫。</p> <p class="ql-block">紅軍過草地</p> <p class="ql-block">身陷泥潭</p> <p class="ql-block">營救</p> <p class="ql-block">煮野菜</p> <p class="ql-block">戰(zhàn)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長征中的司務長</span></p> <p class="ql-block"> 爸爸參加的紅軍隊伍(紅一方面軍)是中央紅軍所在,也是蔣介石集中重兵“追剿”的頭號目標。經(jīng)過一年長征轉(zhuǎn)戰(zhàn)的紅一方面軍,自1934年10月中央蘇區(qū)出發(fā)時的86789人,到達陜北只剩6000人,面對部隊人數(shù)的大大減少,周恩來心情沉重的說:我們紅軍就像經(jīng)歷過暴風雨的大樹一樣,雖然我們失去了一些枝葉,保留下來的是樹身和樹根。我想我的爸爸就是樹身和樹根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1935年9月,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分開后,一路向北攻破天險《臘子口》,同年10月19日位于陜甘革命根據(jù)地的《吳起鎮(zhèn)》,迎來了歷經(jīng)磨難的中央紅軍,歷時一年的長征結(jié)束了,陜北成為了落腳點和抗日的出發(fā)點。從此,開始了由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向抗日民族解放戰(zhàn)爭的轉(zhuǎn)變,中國革命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p><p class="ql-block"> 《長征》它將成為人類歷史上堅定無畏的豐碑,它永遠是銘記著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精神的地球上的紅飄帶!</p> <p class="ql-block">臘子口戰(zhàn)役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領導的中央紅軍到達吳起鎮(zhèn)</p> <p class="ql-block">長征路線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上抗日紅軍大學</span></p> <p class="ql-block"> 紅軍勝利到達陜北后,幾個方面軍會師后人數(shù)才有3萬多,而且軍隊干部損失也很大,為補充抗日軍政干部,提高紅軍自身的戰(zhàn)略水平,1936年6月1日中共中央在陜北安定縣瓦窯堡建立了“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爸爸這個期間也在抗大接受教育和學習。</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陜北掛在墻上的文件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由紅軍改編為《八路軍》</span></p> <p class="ql-block">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fā)布命令,將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抗日戰(zhàn)爭中的指導員,被服廠廠長和付科長</span></p> <p class="ql-block"> 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在平型關,為了配合第二戰(zhàn)區(qū)的友軍做戰(zhàn),阻擋日軍的攻勢,參加了115師由林彪指揮的平型關大捷。</p><p class="ql-block"> 這里再提一下爸爸所在的115師,它是一支裝備精良的部隊,它勝戰(zhàn)無數(shù),打響了平型關戰(zhàn)役后,又血戰(zhàn)甲子山,大打青口戰(zhàn)役,不僅給日軍以沉重打擊,而且對全國的抗戰(zhàn)意義重大。三野、四野、華野全以它為底子。</p> <p class="ql-block">剿獲日軍的軍用大衣</p> <p class="ql-block">大衣又分發(fā)給參戰(zhàn)的人御寒</p> <p class="ql-block">爸爸南征北戰(zhàn)使用的公文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解放戰(zhàn)爭中的管理科長和醫(yī)院院長,參戰(zhàn)平津戰(zhàn)役,解放天津</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中國人民都希望過上民主自由的新生活。毛澤東主席親赴重慶談判,可蔣介石撕毀“雙十協(xié)定,” 并說:日本人是國外敵人,共產(chǎn)黨是國內(nèi)敵人。 1946年2月,因形勢的急劇變化,人民解放軍總部成立,6月底蔣介石撕毀了一切和平協(xié)議,公開發(fā)動了全國內(nèi)戰(zhà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戰(zhàn)爭爸爸編入第四野戰(zhàn)軍,轉(zhuǎn)戰(zhàn)于華北一帶,1948年11月29日東北野戰(zhàn)軍和華北軍區(qū)發(fā)起平津戰(zhàn)役,解放華北第二大城市天津。</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張家口,包圍北平(今北京),天津后,駐守天津的國民黨軍隊依仗其堅固的設防,拒不接受和平解放天津的解放軍。1949年1月14日解放軍開始強攻天津,至15日全殲守城的13萬余人。這次解放天津爸爸珍藏了一枚《解放天津》紀念章,1984年爸爸住院兩年,媽媽一直陪同,家中無人,不知道啥時候丟失了。還有一雙行軍用的綁腿帶,一個陜北時期刻的章子,被開封地區(qū)博物館收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解放戰(zhàn)爭中,爸爸就擔任華北軍區(qū)豫北機動醫(yī)院三分院院長,后轉(zhuǎn)入地方叫平原省干部療養(yǎng)院。這期間爸爸的一個老上級,介紹和媽媽認識,媽媽當時是一名護士,后來他們就組建了家庭。爸爸因長年征戰(zhàn),患有嚴重的胃潰瘍,痛起來夜不能寐,腿部也患有靜脈曲張,好在媽媽懂得護理,得到了媽媽的熱切關心和照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新中國成立</span></p> <p class="ql-block">爸爸和媽媽曾經(jīng)工作過的原省干部療養(yǎng)院</p> <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已被整修的換然一新</p> <p class="ql-block"> 后爸爸又調(diào)入平原省公安廳,任科長。1952年冬平原省撤消,與河南省合并,爸爸本來要調(diào)入華北局,可是檔案沒找到,只有留在河南省重新分配。</p> <p class="ql-block">平原省公安廳時的爸爸</p> <p class="ql-block">平原省公安廳時的媽媽</p> <p class="ql-block">媽媽調(diào)離公安廳時和同事們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 1953年初,爸爸由河南省分配到省第二監(jiān)獄,任監(jiān)獄長。河南省第二監(jiān)獄設在當時的密縣超化寨上,超化寨因地勢險峻,便于犯人關押,所關押的犯人多是國民黨的縣團級戰(zhàn)犯和反攻倒算的地主分子,讓犯人從事手工造紙的勞動改造。超化是一個小盆地,有一條流量不小的雙汨河,適合造紙業(yè)的發(fā)展。</p><p class="ql-block"> 赴任時,我已記事,記得當時在第二監(jiān)獄駐鄭州辦事處,連夜坐上大馬車,當時還沒有公路,土路只能通行馬車,我們?nèi)以隈R車上蓋著被子,走了一夜才到達密縣超化鎮(zhèn)。</p> <p class="ql-block">密縣超化鎮(zhèn)</p> <p class="ql-block">穿流過超化的雙汨河</p> <p class="ql-block">遠眺超化寨</p> <p class="ql-block">當時的寨門</p> <p class="ql-block"> 1954年4月第二監(jiān)獄搬遷,造紙的工作,由密縣大魏鎮(zhèn)紙坊鄉(xiāng)一些手工作坊的老師傅來承接,成立了密縣造紙廠,從事手工造紙。本來我們一家可以隨監(jiān)獄一起搬走,但是爸爸選擇了留在密縣超化,我一直都不能理解他,現(xiàn)在想起來,可能是他忍受了太多的動蕩,把名譽和地位都看的很淡,在他覺得有一份工作可以發(fā)揮自己的光和熱,能給黨和國家做貢獻就足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全心全意投入紙廠建設</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新中國成立不久,百廢待興,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fā)展。密縣造紙廠的手工造紙,生產(chǎn)力還是很低下的,為了提高生產(chǎn)力,只有要向機械造紙發(fā)展。但那時國家還是一窮二白,沒有機器,沒有人才,想安裝一臺造紙機,真像蹬天一樣難,當時爸爸帶領一班人,到處參觀學習,其中有一位小學畢業(yè)的機修工人,名字叫王根生(人稱土專家)十分熱愛機械設計,廠里就依靠他慢慢摸索,再加上機械車間的老師傅努力配合,終于安裝起了密縣造紙廠的第一臺造紙機,隨著機械造紙的出現(xiàn),手工造紙也就慢慢淘汰了。后來又出現(xiàn)了第二臺,第三臺造紙機,紙的品種,產(chǎn)量和質(zhì)量都有很大的提高,造紙廠也成了密縣工業(yè)系統(tǒng)利潤最高的單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十年文化大革命</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66年一場轟轟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在全國發(fā)展起來。爸爸在文革時期被打成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被抄過家,停發(fā)工資,游街示眾,罰跪等等,精神和肉體都受到很大催殘。</p> <p class="ql-block"> 直到1976年,中央政治局執(zhí)行黨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結(jié)束了文化大革命。這些老紅軍,老干部才被拯救出來,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通過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按照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方針,平反冤假錯案,落實干部政策的精神指導下,爸爸也落實了在文化大革命中強加于他的一切不實之詞。有人稱這叫做二次解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沐浴黨的陽光—— 安渡晚年</span></p> <p class="ql-block"> 這時爸爸已經(jīng)年逾古稀,組織上給他在下莊河造紙廠單獨蓋了一棟四間一廳的房子,院子很大,還可以種花種菜。爸爸和媽媽于1981年喬遷新居,開始了他一生中僅僅三年,最安定幸福的生活。(爸爸去世后,這個房子交給下莊河紙廠用做衛(wèi)生所)</p><p class="ql-block"> 我爸爸于1984年患腦梗塞及后遺癥使他臥床兩年多,我媽媽行影不離陪護著爸爸,我弟弟除了上班就是照顧臥床兩年多的爸爸,單位也派人輪流守護,這期間黨和人民給予了這個奮斗一生的老紅軍充分的關懷。爸爸于1987年1月16日因肺部感染,醫(yī)治無效去世。</p><p class="ql-block"> 爸爸你走了,永遠的走了,請你不要留下遺憾,你雖沒給我們留下什么物質(zhì)財富,但是你留下的精神財富,卻是做為后人的我們,永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糧!我們永遠學習你艱苦奮斗,勤勞樸實的工作做風,不為名不為利,勤勤懇懇為黨默默付出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永遠懷念我的爸爸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這篇關于爸爸的回憶,是在老朋友高東海的鼓勵和幫助下才完成的,在這里我對他表示深深的謝意。是他對老紅軍的尊敬,對我媽媽曾經(jīng)給他的一點幫助,都能念念不忘,是這位老友激勵了我鼓起勇氣,寫下這篇對爸爸的回憶。</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