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為了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達到higher order thinking skills 的終極目標,神山小學英語組全體教師于2022年10月12日19:30,一起聆聽了東莞市教研室張凝老師的《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聽說教學策略分析》專題講座。她提出了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英語課堂實踐——以Skeleton教學方法在會話教學中的運用。</p> Skeleton的定義 <p class="ql-block"> Skeleton骨架文本指的是把文本當中存在一定邏輯關系的句子挖掘出來,通過挖空或打亂排列次序等方式解構文本,同時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討論,預測,邏輯推理等一系列的思維活動建構文本,把不完整的語篇還原,以達到理解文本語義連貫和內(nèi)容銜接意義,以及掌握文本中的核心語言的目的。</p> Skeleton的基本步驟 <p class="ql-block">1. Let’s try 感知聽</p><p class="ql-block">2. Predict 預測說(關注情景)</p><p class="ql-block">3. Read and discuss 小組討論(協(xié)商、決策)</p><p class="ql-block">4. Listen and check 關注聽</p><p class="ql-block">5. Choose and write 肯定說、嘗試寫</p><p class="ql-block">6. Compare對比說</p><p class="ql-block">7·Summary</p><p class="ql-block"> 在這七個步驟中,學生能自主分析語境、辨析語用、潛意識運用邏輯推理,最終完成有效地聽、高頻地說、細致地讀、準確地寫等教學目標。</p> Skeleton的教學方式 <p class="ql-block">1.配圖式(聽音排對話配圖)</p><p class="ql-block">2.配話式(聽音排圖配對話)</p><p class="ql-block">3.排序式(聽音選句排順序)</p><p class="ql-block"> 4.導圖式(Mind map)(聽音重組對話)</p><p class="ql-block"> 5.序列式(閱讀排序)</p><p class="ql-block">6.選擇式(閱讀選句排序)</p><p class="ql-block"> 7.辨別式(閱讀完型填空)</p><p class="ql-block">8.核心式(改錯、推理)</p><p class="ql-block">9.重組式(閱讀重組對話)</p> 課例分析 <p class="ql-block"> 以六年級下冊Unit4 Now and then為例,本課運用了Skeleton骨架文本對話教學模式之后,學生的思維更加開闊,可運用的語言也更多。通過讓學生觀察圖片和根據(jù)對上下文的理解,在小組討論中進一步對談話內(nèi)容進行預測,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和發(fā)散性思維。在討論的過程當中,學生們各抒己見,思維碰撞十分激烈。學生對重點句型的印象更深刻,理解更加透徹。</p> <p class="ql-block"> 以往我們的課堂,只是講解重點單詞,重點句型然后講授對話文本,大部分學生的思維有所限制,并不能正確靈活運用所學語言。在做句子問答配對,選擇句子補全對話這些練習當中,學生缺乏一定的語篇意識和上下文結構的理解導致做題效果不太理想。但從本節(jié)課看,學生利用骨架文本進行教學之后,學生開始提高了對語篇的關注度,對核心關鍵句型的掌握程度也相應提高,思維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更加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 教師必須透徹解讀教材。分析圖片和語篇。話輪與話輪,句子與句子的關系。分析教學內(nèi)容的特征,信息點的分布情況,為下面建構過程提供依據(jù)。讓學生有依據(jù)進行合理性的推斷。在教學片段的設計中。在圖片和影片之間的顯性和隱性的內(nèi)在關系的信息上做文章。可引發(fā)學生更深層思考。做出更高思維水平,更豐富的產(chǎn)出。</p> <p class="ql-block"> 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能用語言來交流思想和獲取信息。新課標也指出語言技能要重點訓練聽、說、讀、寫等方面的技能以及這些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要體現(xiàn)學生能用英語做事情。對話教學的一般屬性是Listen and say,因此,對話教學重在關注聽說能力。傳統(tǒng)的對話教學一般是通過講解重點單詞和重點句型,最后講授對話文本,學生通過表演對話或者模仿對話來學習拓展對話內(nèi)容,但最終還是不能正確靈活地運用語言。張老師的Skeleton教學法,從語言使用的角度出發(fā),通過創(chuàng)設具體的語境,為學生提升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p> 學習記錄 <p class="ql-block"> 經(jīng)過培訓讓我們進一步認識到,英語教學設計活動要綜合學習理解類,應用實踐類,及遷移創(chuàng)新類的活動,層級遞進設計,從而讓學生在課堂主陣地中實現(xiàn)既重視語言知識、語言技能的整合發(fā)展,也關注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學習能力的提高或良好品格的培養(yǎng),從而實現(xiàn)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真正落地。</p> <p class="ql-block"> 我鎮(zhèn)英語組在線上教學期間組織了思維導圖專項作業(yè),運用思維導圖力求化繁為,簡條分細縷,將各個不同的知識點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或將知識點分層整理,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能夠將知識點清晰地展現(xiàn)出來,更有利于學生學習和記憶。</p><p class="ql-block"> 以"Then and Now"為例,學生用眼觀察,用腦思考,比較事物的前后變化,相互對照。通過今天的培訓,我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學生思維停留在淺層,我們將繼續(xù)完善和調整以往的教學策略。</p> 學后反思 <p class="ql-block"> Skeleton在引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中,既發(fā)展了學生分析、推敲的思維能力,又促進了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熱情。下一步我們將借助文本解構的過程去指導老師進行備課,以此考驗老師對學情、課本重難點把握以及小步子教學的科學設計能力。</p> <p class="ql-block"> 學生能大膽地開口說英語,愿意用英語與別人進行交流,是我們英語對話教學的最終目的。Skeleton骨架文本是對話教學的一種手段,無論使用哪種方式,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引導學生關注核心語言,關注語篇,以達到“聽、說、認讀、寫”的目標,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序列、邏輯、擴散和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p> <p class="ql-block">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一次學習不足以讓我們的課堂教學立刻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通過本次培訓讓我們對skeleton 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同時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跟上時代潮流,用好“莞式”skeleton,相信我們的教學也會向前一步走!</p> <p class="ql-block">編輯:吳麗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