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中國太平·梧桐人家組織長者參觀上海廣富林遺址公園。廣富林以考古上的“廣富林文化”聞名。除此之外,以上海地名命名的還有“崧澤文化”和“馬橋文化”。</b></p><p class="ql-block"><b> 上海,人們?nèi)菀渍J為它是一個近代的大都市,而對它的悠久歷史卻知之甚少。實際上上海先民的歷史可追溯到六千年之前的馬家浜文化后期,或者更遠。</b></p><p class="ql-block"><b> 距今約5億年左右的寒武紀前,上海曾經(jīng)是一片陸地,史稱“江南古陸”。此時,亞洲大陸東高西低,大江大河由東向西流入古地中海。至5800萬年前,隨地殼運動,青藏高原隆起,江南古陸逐漸沉入大海。</b></p> <p class="ql-block"><b> 在浦東新區(qū)祝橋鎮(zhèn)文化中心內(nèi)展示的對“江南古陸”的描述。</b></p> <p class="ql-block"><b> 至距今200萬年第四紀大冰期,氣候變化激烈,冰川進退,海水漲落,江浙滬沿海地區(qū)至少發(fā)生過5次海侵海退。最近一次海侵(約8700—6000年前)海侵最盛時到達今“洪澤—鎮(zhèn)江”一線,史稱“洪澤—鎮(zhèn)江”海侵。隨后海退,基本形成比較穩(wěn)定的海岸線。之后,近代海岸線的變遷主要由江河泥沙搬運沉積作用。</b></p> <p class="ql-block"><b> 卷轉(zhuǎn)蟲海退最盛時,今舟山群島和臺灣島都處于內(nèi)陸,與大陸聯(lián)成一片。</b></p> <p class="ql-block"><b> 上海先民的史前文化開端于約6000年前。1957年發(fā)現(xiàn)的崧澤遺址反映了新石器時期中期的文化面貌,填補了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之間的缺環(huán),被命名為“崧澤文化”。這是第一個以上海地名命名的考古文化。</b></p> <p class="ql-block"><b> 崧澤古文化遺址。</b></p> <p class="ql-block"><b> 上海第一人(崧澤先民的容貌,由三維成像還原)。</b></p> <p class="ql-block"><b> 上海第一村,先民的聚集村落,上海文明和城市的起源。</b></p> <p class="ql-block"><b> 崧澤遺址博物館,2014年建于崧澤遺址發(fā)掘地回填的原址上。</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良渚文化在上海地區(qū)的中心,即青浦重固鎮(zhèn)福泉山遺址。它達到良渚文化晚期的至高點。</b></p> <p class="ql-block"> <b>原始福泉山人的生活場景。</b></p> <p class="ql-block"><b> 福泉山上的“東方土筑金字塔”,保存了6000年來各個時期文化疊壓遺存。從下到上依次是: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戰(zhàn)國—唐宋等遺存,稱得上是上海古歷史的濃縮。</b></p> <p class="ql-block"><b> 福泉山上的良渚文化祭壇。</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1999年勘探的廣富林遺址是良渚文化之后,夏商馬橋文化之前的一個新的文化類型。廣富林文化(距今4100—3900年)雖然僅持續(xù)了二百余年,但它填補了長三角考古文化譜系的空白。</b></p> <p class="ql-block"> <b>發(fā)掘中的廣富林遺址現(xiàn)場(2012年)。</b></p> <p class="ql-block"> <b>建設(shè)中的廣富林遺址公園“集賢坊”。探究海派文化之源,品味自然生活之美。</b></p> <p class="ql-block"> <b>廣富林“明陳子龍紀念館”。</b></p> <p class="ql-block"> <b>廣富林文化遺址館,一座建在水下的博物館。遺址之上,水面之下。</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距今約4000年(夏商),來自長三角以外的外來文化與本地留存的良渚文化結(jié)合,逐漸發(fā)展成馬橋文化(約3900—3200年前)。馬橋文化具有開放、多元的融合特征,屬于早期青銅文化。</b></p> <p class="ql-block"> <b>馬橋古文化遺址。</b></p> <p class="ql-block"> <b>馬橋文化遺址所在的古岡身現(xiàn)貌。古岡身是“洪澤—鎮(zhèn)江”海退時在上海留下的一條穩(wěn)定的古海岸線。</b></p> <p class="ql-block"> <b>2019年興建的“馬橋文化展示館”。</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上海有十幾處古文化遺址,但以上海地名命名的則是以上三處。其它較為重要的文化遺存,有:</b></p> <p class="ql-block"> <b>亭林古文化遺址,位于金山區(qū)亭林鎮(zhèn)。它是距今4000多年良渚文化和商周文化的遺存。</b></p> <p class="ql-block"> <b>拓林古文化遺址,位于奉賢拓林鎮(zhèn)。良渚文化的遺存。</b></p> <p class="ql-block"> <b>戚家墩古文化遺址,位于金山山陽鎮(zhèn)。春秋戰(zhàn)國和西漢時期遺存??上]保護好,龜縮在臨潮三村的雜亂之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