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張洪光</p><p class="ql-block">攝影:吳華,常必鵬,張洪光,黃良衡</p><p class="ql-block">數據:古橋數據,五嘎沖水庫相關資料來源………………普安縣水電局慈保民(水電工程師)</p><p class="ql-block">場境:中國貴州普安縣</p><p class="ql-block">效對:陳肖</p><p class="ql-block">圖文合成:張洪光</p><p class="ql-block">音樂:網配</p> <p class="ql-block">公元二0二一年五月一日,貴州省普安縣南部的五嘎沖水庫下閘蓄水。隨著水位的逐步升高,水庫上游4公里處有兩座170多歲的石拱橋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里,醉美庫底,至此永遠變成水下文物。</p> <p class="ql-block">五嘎沖水庫是國家“十一五”立項,“十二五”開年投資建造的一座集飲水,灌溉,發(fā)電,三位一體的一座中型水庫。水庫于2012年奠基新建。</p><p class="ql-block">2021年5月水庫圓滿竣工,經專家驗收合格后下閘蓄水。工期歷時九年零五個月,總投資近15億元人民幣。水庫總庫容9912萬立方米,水庫壩址以上總水域面積618平方公里。灌溉農田面積20460畝,人飲10,71萬人,為青山工業(yè)園區(qū)普安火電廠供水8927萬立方米。水庫惠及普安縣青山,羅漢,新店,地瓜,盤州市竹海,新民等鄉(xiāng)鎮(zhèn)。有十多萬各族人民受利。</p> <p class="ql-block">五嘎沖位于普安縣青山鎮(zhèn)隔界河。河東岸為青山鎮(zhèn),河西岸為盤州市的新民鎮(zhèn),竹海鎮(zhèn)。在水庫上游豬場河與隔界河交匯處,座落著兩座巍然屹立的石拱橋:一座叫隴家橋,一座叫黃家橋,成鐮刀型。黃家橋位于鐮刀的頭,隴家橋位于鐮刀的尾。兩橋相距900米,在不同的河面上橫臥醉美。</p> <p class="ql-block">因兩橋相鄰較近,又因隴家橋大氣磅礴,宏偉壯觀,于峽谷中彰顯雄渾氣派,空中彩虹,故有好事之人將其稱之為“橋兄長”。</p><p class="ql-block">而黃家橋,因其形修長,嬌美秀氣,較之前者頗具小家碧玉,故又名“橋妹妹”。</p><p class="ql-block">170多年來,這兩兄妹相依相伴,相望相守,默默付出。兄以偉岸之軀承載往來之眾,妹以端莊之體縮短兩地距離,從始至終都在服務于兩河兩岸的各族人民,無怨無悔。</p><p class="ql-block">因為兩橋的豪氣存在,兩橋都在無怨無悔中付出,也使得曾經南來北往,去西東來的商賈,民眾的交流,交易在此地來去頻繁,人流量日漸提升,此地也越發(fā)熱鬧。山間頻繁的人來人往,署往寒來,車水馬龍,熱鬧的馬幫鈴響聲,一段段,一曲曲拼湊成一首首令人傳唱的動聽歌謠。好比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在此吟唱。</p><p class="ql-block">隴家橋,黃家橋兄妹從獲準生證,從立項,孕育,設計,到奠基,再到建成,在盤江八屬的黔西南所轄地(盤州市于1965年劃歸三線建設的六盤水市)有一段厚重,傳奇,經典,賦予史詩般的故事。為銘記那段建橋歷史,牢記前人的善舉,記載兩橋的豐碑。筆者杳閱(普安縣志)和(地方史志)等相關資料,再根據知曉其實的一輩輩老人們的講述,書寫了兩座兄妹古橋的前世今生,以饗后人。</p> <p class="ql-block">從清朝道光皇帝開元,至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前,黔西南地區(qū)的盤江八屬傳承一種中原文化,繼承一種民俗————開年的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的元宵節(jié)以前,無論是望族,還是富裕人家;還是一般家庭,都有請春客的習俗。請春客是相互拜年祝賀,輪流座樁,其要義是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親戚,朋友,同窗相互走動,交流,溝通,與之增進情感,從而達到平時多施情,下雨好借傘,遇困難相幫助的效果。</p><p class="ql-block">請春客有三層意思,一是遇到困難時,相互照應,相互幫助;二是相互擺談,交流上年的收成,今年的如何打算;三是相互通報今年所要辦的哪些大事。比如興修土木,修房蓋屋,發(fā)展哪些商號,商輔。再比如兒子結婚,女兒出嫁,老人做壽等等。諸多事宜,事先告之,以便屆時大家相互捧場,相互祝福,相互親近。</p><p class="ql-block">按照習俗,請春客的范圍,是根據自家實力來定。規(guī)模,排場,檔次大有講究。</p><p class="ql-block">小戶人家請春客,家人,直系血親聚一聚,樂一樂,小酌幾杯就算表達了心意。</p> <p class="ql-block">富裕人家請春客就要講究一點。寨上的族長,族老,親朋,生意上有往來的要到場賀喜。熱熱鬧鬧,以向世間彰顯一下家庭的殷實。</p><p class="ql-block">至于豪門望族,請春客那就大有講究。</p><p class="ql-block">春客的身份地位是一點,其次便是春客宴會的排場。當然這些泛指解放前大戶人家請春客的擋次。</p><p class="ql-block">總之要大,要氣派,從而彰顯這家人的闊綽與名望。</p><p class="ql-block">相傳,在我們共和國建國以前,豪門望族請春客,除了寨鄰,街仿,十里八鄉(xiāng)的大戶,鄉(xiāng)紳,轄區(qū)內的父母官外,本縣的縣令,縣丞還要到場祝福。條件再好一點的,還要請戲班子,說書先生到場表演文藝節(jié)目,頌揚縣官管理本地有本縣國泰民安。同時預祝今年再創(chuàng)五谷豐登,谷滿歸倉,商賈興旺。</p> <p class="ql-block">清朝道光皇帝年間,貴州西部馬嶺河上游的普安縣與盤州市隔界河的河兩岸繁衍生息著兩戶豪門望族。兩戶望族分別居住在隔界河的東岸和西岸。西岸的當數盤州市新民鎮(zhèn)的隴騰云所代表的隴家。其家中良田萬傾,有多家商號,在盤江八屬算得上響當當的豪門。</p><p class="ql-block">而河東岸的青山鎮(zhèn),同樣有一戶實力不俗的望族,其代表人名叫黃再義。</p><p class="ql-block">黃再義所在的黃家,與隴騰雲所代表的隴家相比,家產,財富都稍遜一籌。但其實力在當也是無人能出其左右,家中同樣有良田萬畝,還有一定規(guī)模的多家商鋪。在古鎮(zhèn)青山絕對算得上赫有名的大戶。</p><p class="ql-block">隴騰雲,黃再義所代表的兩戶望族在河東與河西的轄區(qū)內,都各領風騷。且兩家又是姻親。根據季節(jié)的變化,氣候的交替,商賈的往來,兩家還時常交換一些生產工具,商討,交換一些時下的發(fā)財良策,以致相互助推生產力▽與產關系的發(fā)展,從而達到雙贏,共贏的良好局面。</p><p class="ql-block">兩家的時常走動,交流,你來我往,關系既密切又友善,又和謁。這種互為交流的情感,十里八鄉(xiāng)的民眾,自覺亦或者不自覺油然而敬,對兩家的親熱都心生羨慕之情。</p><p class="ql-block">清道光8年正月初六,隴家家主隴騰雲做東請春客。這年的春客規(guī)模大,范圍廣,排場隆重。除轄區(qū)內的官員,望族,十里八鄉(xiāng)的紳士,本族族人參加外,最體面,最耀眼的,當數盤州市與普安縣的兩市縣的縣丞,縣令親自到場祝福,祝賀,恭喜。當然,黃家人也自然參加了。</p><p class="ql-block">對于實力雄厚的隴家來說,對此等宏大場面,定是毫不吝嗇。春宴還未開始,便先由戲班子,說書的陸續(xù)登臺獻藝,將熱鬧的氣氛烘托到極致。</p><p class="ql-block">之后,春宴在一陣陣鑼鼓鳴奏聲中拉開帷幕。隨著賓客依次進場入座,美味佳肴擺滿上后。未等眾開動,在場之人,每一位賓客的眼神都不在桌上的美味佳肴上面。原本喧鬧的場面也在這一刻聚然寂靜下來。桌與桌之間的食客無不面面相覷,眼神中盡是吃驚之色。那神色好像在說:隴大老爺今天到底要唱那出戲?怎么用銀子來支墊八仙桌的四腳,而縣是八定銀子?</p><p class="ql-block">寂靜的場面顯得那么壓抑,賓客間不曾有誰先動筷子,一切的一切個個都在猜忌中。</p><p class="ql-block">此時此刻,負責春宴的總管,以及管事的,跑堂的,吆喝的眾人,意識到客人們在困惑,于是總管及時站在高處嚴明,說道:今天是我們隴大老爺為感謝諸位多年來對我們隴家的關心,支持,照顧及愛戴,借此良辰美景,我家隴太老爺特意用銀子墊桌子腳,飯后敬請諸位將桌子下面的銀子帶走,小小誠意,不成敬意。若有招待不周之外,還請諸位海涵。現在,敬請諸位貴賓吃好,喝好,玩好,盡情享用這滿桌的美食。</p><p class="ql-block">有了總管的解釋,在場的賓客此時才深深地感悟,恍然的說到,原來如此!</p><p class="ql-block">事由道明之后,很多人心中都暗嘆隴家的闊綽。</p> <p class="ql-block">得以解惑,席宴便在戲班的嗩吶聲中進行。沒有了顧慮,吃完飯后還有銀子可拿,現場的氣氛自是更加熱鬧非凡,都夸贊隴老爺真大方,厚道…………</p><p class="ql-block">由于氣氛濃厚,于是猜拳行令的,打扛的(雞吃蟲,蟲哄扛,扛打虎,虎吃雞),有喊錘子錘子剪刀布的………飲酒的酒令五花八門,道道多多,猶為喧鬧,壯觀。</p><p class="ql-block">情深深,意濃濃,酒宴的場面拉近了賓客間的距離,樊親認友,其樂融融,賓至如歸,好比一家人。</p><p class="ql-block">夕陽西下,春宴的最后,這場盛大的宴會便在李白的《將進酒》,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在岳飛的巜滿江紅》,怒發(fā)沖冠,憑欄處…………待從頭,收撿舊山河的歌舞聲中落下帷幕。</p> <p class="ql-block">時隔一年之后。</p><p class="ql-block">清道光9年正月初八,普安縣青山鎮(zhèn)的黃再義所在的黃家做東請春客。</p><p class="ql-block">黃再義去年參加過隴家的春宴。相比隴騰雲家的春客規(guī)模,黃再義所在的黃家,此次的春宴無論是涉及的范圍,還是場面上都要遜色許多。雖然規(guī)模無法與隴家相比,但也來了不少名流。望族,有身份的紳士,商賈大佬,外地貴客,等等………</p> <p class="ql-block">論財力,黃家自是無法與隴家相比,也做不到隴家那般財大氣粗,但人家黃再義在謀劃上卻別出心裁,獨樹一幟。</p><p class="ql-block">春宴當天。</p><p class="ql-block">沒有戲班子,沒有說書先生。然而,黃再義確另出高招。</p><p class="ql-block">賓客紛踏而至,黃再義以當地賓客作陪,之后邀請外地賓客一起參觀游覽青山古鎮(zhèn)的鎮(zhèn)容鎮(zhèn)貌,介紹推薦古鎮(zhèn)的風士人情,人脈文化。</p><p class="ql-block">說到古鎮(zhèn),當時極為不凡。</p> <p class="ql-block">青山古鎮(zhèn),是明清以來逐步發(fā)展昌盛起來的,是貴州省的一個重要集鎮(zhèn),與盤州,興義,興仁,晴隆相比鄰,在貴州,在貴州的盤江八屬獨領風騷。有頭青山,二者相(貞豐縣),三龍廣(安龍縣)的美稱。鎮(zhèn)容,鎮(zhèn)貌建設錯落有致。興旺發(fā)達。</p><p class="ql-block">在建設上,有上街,平街,下街,后街,麥子街。有貫通主街的朱家巷,孫家街,保家巷,炸子巷,而且巷巷相通。主大街5至7米寬,是石料塊面相鋪。在平街四周有3000多平方米的平街廣場。廣場四周商鋪依次相連,功能齊全,是周邊縣,是十里八鄉(xiāng)鄉(xiāng)民物資,牛馬,豬羊交換的重要場所。趕集群眾達萬人之眾。</p><p class="ql-block">集鎮(zhèn)的建設,古色古香,四合院比比皆是,大戶人家的還是二進,三進,四進的四合院。據相關資料和老輩人的傳說,青山古鎮(zhèn)當時居住的百姓就達七至八千人。這說明,170多年前,青山古鎮(zhèn)便是如此繁榮,如此昌盛。所獲得頭青山的殊榮當之無魁。</p><p class="ql-block">游覽,觀光完青山古鎮(zhèn)的尊容后,時間也就差不多了。</p> <p class="ql-block">春宴在黃義的致詞后拉開帷幕。</p><p class="ql-block">相比去年隴家的春宴,黃家就沒有銀子墊桌子角的這一出戲,此間,但凡是到場的賓客都注意到一個細節(jié),那就是在黃再義周圍,時常有八個青壯年男子在他四周轉動,身影不離。</p><p class="ql-block">經過打聽,方才知道內情,那是黃再義的八個兒子。他們,今天將全天候服務于眾佳賓。</p><p class="ql-block">得知對方的身份,不少人都高贊黃老太爺的敞亮。以八個兒作為跑堂服務于眾人,足可見黃老太爺對眾賓客的重視與誠意。</p><p class="ql-block">春宴雖然沒有去年隴家那般闊綽,但誠意滿滿,不僅讓人高看幾分,同時,也讓賓客獲得一種認可。這些的這些,是隴家用錢財換不來的。</p> <p class="ql-block">而黃家的八個兒也並非做做樣子,他們分為兩組,按照提前說好的安排,每組各負其責,各履其職,毫不懈怠。</p><p class="ql-block">宴會一開始,八個帥哥便抬一張張八仙桌,有序,將其安放在宴會布置好的揚地中。</p><p class="ql-block">讓人更沒想到的,黃老太爺不僅將自己的兒子們用來服務于眾人,就連他的女兒們,也陸續(xù)閃亮登場。</p><p class="ql-block">八個兒子負責安置桌子,一幫女兒們則負責上碗,上筷,上佳肴。一切準備妥當后,再由管總,管事們分別敬請客人入席就座。</p><p class="ql-block">待到賓客們喝酒喝得正興隆時,鶯鶯燕燕,花枝招展的黃家女兒們又換上盛裝,她們先是到各桌間向賓客敬酒,獻茶。之后擺開自設舞臺,親自上場為在座的賓客上歌舞,以供大家娛樂。</p><p class="ql-block">此舉讓在場之人已是無言以表。</p><p class="ql-block">不管是誰,誰都明白黃老太爺為了這次的春宴,花費了心思,做足了功。</p><p class="ql-block">不說別的,就當下這番景象。便足以讓到來的賓客們高呼一聲————不虛此行。</p> <p class="ql-block">但這些。你以為這就結束了嗎?並沒有,好戲還在后頭。</p><p class="ql-block">當春宴進行到一半處于陽光籠罩下時,這時候,黃再義又與他的八個兒子同時到場。黃再義站在高處先是向賓客們致謝!問安。他抬頭看了看天,然后笑容滿面的說道。他說,今天的太陽太不給我的面子,太熱,貴客們在太陽下飲薄酒,怕是不舒服。為了讓諸位能繼續(xù)保持愉愉快快的心情開懷暢飲,現由我這不成器的八個犬子替大家挪挪位置,耽擱諸位片刻,還請多多包涵。</p><p class="ql-block">黃再義作了安排后,八個兒子陸續(xù)入場,四人一組。他分別走到餐桌邊,請賓客們稍作移步,然后抬著桌子的四角,半蹲身子移動菜桌。八個兒子像受過專業(yè)訓練一樣,空中桌子上的佳肴湯菜未曾有一片,一滴偏落在桌面上。</p><p class="ql-block">而在他們移動桌子的時候,也沒有讓賓客們覺得無聊。八人一邊移動桌子,一邊嘴里吆喝著:“酒不在醇,貴在給面子;菜雖不香,有朋來至遠方。情緣相聚,情在灑中,酒在情中”。只是一件簡單的小事,居然被他們哥幾個玩出了花樣??梢哉f,這一場境,這一場面堪稱精彩絕。</p><p class="ql-block">這一表演,不少人私下無不高贊黃再義老太爺的安排之精妙。策劃富有想像力,既獨特,又別出新意。</p><p class="ql-block">甚至有人覺得,這才是請春客該有的樣子。然而拿銀子墊角的主意,反倒落得下成。</p><p class="ql-block">所謂天下無不散之筵席。</p><p class="ql-block">如此別具一挌,難得一遇的春宴,最終在黃再義的一群閨女所吟唱的送別曲中慢慢結束。</p><p class="ql-block">“灑黯鄉(xiāng)堤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唾,明月摟高休獨倚,化作相思淚………………”</p><p class="ql-block">無限事,不言中,別離不舍盡在酒中。以這優(yōu)美的曲調依次送別賓客,吟唱著明年再相會。</p> <p class="ql-block">隴騰雲自參加黃再義家的春宴,不知為啥,脾氣變得古怪起來。整天足不出戶,甚至把自己關在書房里。家人也不敢問其原由。隴騰云謝絕會客,不與家人交流,不與外界溝通,不安排隴家所有事務,一切交由總管,師爺處理。對這些,家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又找不出什么好的良策來勸說隴老爺,問過就緊,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擔心的是怕出現計么幺鵝子。于是不敢問,更不敢多問?但他們知道,隴老爺可能在思考什么?可能是受到黃家春宴的刺激在謀劃什么?畢竟,自黃家春宴結束后,十里八鄉(xiāng)的人都在拿黃家的春宴與去年隴家的春宴作比較,繞舌的比較多。結果,以稱贊黃家的人居多。</p><p class="ql-block">而隴家,外界評說多是一些貶義詞。因此,老爺子在謀劃計么也屬正常。致此,隴家的人就任其老爺子在書房里自由活動。</p> <p class="ql-block">三個月后的一天,隴騰雲走出書房。來到戶外。一改之前的苦悶,不僅精神抖擻,容光煥發(fā),就是那性格,也像是變了個人似的。對家人,對族人熱情起來,很是慈善。對外人也甚為和謁,友善,連以前家族中他都不怎么理會的小事,他現在都事無巨細,十分關心。</p><p class="ql-block">隴騰云的這一變化,熟悉他的都知道。老爺子這是又憋了什么大招準備實施了。</p><p class="ql-block">事實果真如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月端午的一大早,隴騰云這天便安排管家,廚子,傭人準備幾桌好的飯菜,他說他要請族中長輩們,請鄉(xiāng)紳們到家聚一聚。幾個月不見面,他很想他們。更重要的他要把幾個月來,他謀劃好的一件大事告訴這些人,然后共同決定辦大事,辦好事。</p><p class="ql-block">傍晚,族人長老,鄉(xiāng)紳,師爺。管家到齊后,隴騰云作揖歡迎。安頓好座次后,他首先向各位表示歉意,說幾個月來他不會客,是他在醞釀一件大事,今天請各位來是征求意見,從而辦好一件足以千古流傳的公德史事。</p><p class="ql-block">隴騰云說道:黃家請春宴對他觸動很大。黃家獨懼匠心,請春宴居然用兒子墊桌子,耍桌子舞,讓閨女們給賓客歌舞助興,當真是絕唱。絕唱…………………。</p><p class="ql-block">對黃家的舉動,隴騰云繼續(xù)說:黃家在張揚,在顯擺,以人丁興旺故弄玄虛。反觀我隴家………………一時間,隴騰云說不下去了。</p><p class="ql-block">隴騰云說出自已的心理話后,他又進一步補充,說隴家雖有權有勢,但沒有把相應的財富返哺民間,民眾,十里八鄉(xiāng)的眾鄉(xiāng)生,鄉(xiāng)民v沒有享受到隴家的真正恩慧,善舉做得少,于是上天才沒有眷顧隴家的人丁興盛。</p><p class="ql-block">對興旺一詞,隴騰云沒有作更多的解讀,到是情緒顯得極為激動。在灑桌上,他略顯獨斷,未征求任何意見,當即拍版。他決定,他將拿出一部份隴家的資產,在豬場河的河面上建一座石拱大橋,搭建與普安溝通的橋梁,造福民眾。為隴家積福積德。</p> <p class="ql-block">隴騰云的決定,在聽了他的解釋后,到場之人紛紛贊同,一致抱拳稱好。表示將全力支持,同心同德,今后無論遇到多大困難,將鼎力協助老爺完成心愿。</p><p class="ql-block">方案確定后,隴家上下作了周密仔細的分工。隴騰雲負總責,主要籌措銀兩。管家,師爺具體負責工程建設及后后勤保障,廚子負責日常生活,保證好施工人員一日三餐,更要保證好生活質量。</p><p class="ql-block">根據分工,管家和師爺分別上曲靖昆明,下安順貴陽,招聘橋梁設計師。招聘石匠匠人,落實采石場地,顧請運輸工人,做到三位一體同時啟動運轉。一,石廠匠人按照設計要求選址開山破石,按300至400斤的規(guī)格。打磨出每塊標準石料;二,運輸工人負責將石材抬運到橋梁現場;三,架橋匠人拫據打磨好的石材,負責起拱,將一塊塊石料安放在橋上,保證塊與塊之間嚴絲合縫。</p><p class="ql-block">三道程序,三項措施落實后,設計師首先到現場勤查設計。一看現場,設計師一再擺頭,悶聲悶氣的對隴大老爺說:工程太艱巨。太難,不易支搭架子,不易起墩,更不容易架橋,所承擔的風險很大,安全細數不可易測。</p><p class="ql-block">設計師說出的艱巨理由是,豬場河的整個河段,兩岸都是在大山峽谷中,整個河床兩邊都是懸崖峭壁,而且水急谷深,起墩架橋確實非常困難,而且工程浩大,風險極高。</p><p class="ql-block">對設計師擺出的一堆堆理由,隴騰云為穩(wěn)住設計師,一錘定音。說到,大師們要的不就是銀子?他說,你們大膽設計,大膽施工,安全隱患出現的問題,他全權負責。並說隴家不會拖欠你們的工錢,按進度,按月結帳。同時給出最好的條件,只要設計合理,保質保量,橋梁大氣,我隴家會追加給付銀子。</p><p class="ql-block">有了隴大老爺的定心丸。設計師加班加點,挑燈夜戰(zhàn),很快拿出設計圖,設計方案。石場選址,架橋石材的大小,規(guī)挌,長,寬,高。運輸石材的工人的人數,以及運輸工具。</p><p class="ql-block">整個設計方案隴騰云很滿意,認為流程細仔,面面具到。方案確定后,最后選址于豬場河與隔界河交匯處往上400米的地方起墩起拱架橋。橋高22、8米,橋長23、7米,橋寬4、73米。</p><p class="ql-block">一切措施,方案確定,以及所有匠人及人員到位后,隴家于道光10年二月初二,以龍?zhí)ь^這一吉祥日子,隆眾的舉行了建橋的奠基議式。</p><p class="ql-block">這天盤州,普安,以及周邊縣晴隆,興仁,興義,還有十里八鄉(xiāng)的近萬民眾,自發(fā)地來到豬場河,隔界河的東西南北的河兩岸,見證建橋的奠基。奠基場面壯觀。大氣,熱鬧,爆竹聲響徹雲宵,震響四方,持續(xù)達兩個時辰之久……………。</p> <p class="ql-block">讓人沒想到的是,隴家建橋奠基如此熱鬧的場面,黃再義居然沒有在受邀范圍。當得知此事后,像一顆針深深刺痛了他的心。</p><p class="ql-block">對此事黃再義極度憤恕,報怨,不忿,在家里,在族中大罵隴騰云不地道,不是人,搞陰謀詭計,搞這么大的工程,是姻親關系都不通報一聲。不邀請他參加奠基。他說,好歹他黃再義在當地,在青山,在周邊縣,他也算富甲一方,是一個有頭有面的人物。</p><p class="ql-block">提到隴家的這一舉措,那熱鬧的場面他居然不知道。越想,黃再義越來氣;越想,黃再義越憤慨,于是爆發(fā)出所有對隴家的怨氣。</p><p class="ql-block">為平衡其怨氣,黃再義當即把族人招集在一起,對族人宣布他對隴家的不滿與憤恨。</p><p class="ql-block">他說:隴黃兩家歷代姻親。血脈相傳,關系那么好!現在你隴家搞善舉工程,居然不把我黃某放在眼里,這就證明他隴騰云心目中沒有我黃某一席之地。</p><p class="ql-block">對隴騰云,黃再義繼續(xù)向家人,族人闡明他的觀點。他說,既然隴家不念及兩家的姻緣關系,從今往后,那黃家就與隴家斷絕一切關系,永不交往。</p><p class="ql-block">對黃再義的決定,黃家人表示理解,一致贊成老爺作出的決定。</p><p class="ql-block">人類的進步與發(fā)展,是先有想象。有想象才能實踐;有實踐,才有比較;有比較,才有作為;有作為才有追趕,才有竟爭,然后才將成果施惠于民</p> <p class="ql-block">數落隴騰云一大堆不是后,黃再義說出了他醞釀已久的一個重大決定。</p><p class="ql-block">他說,隴家既然能顯山露水辦大事,那我黃家也不能落后于他隴家,他隴家能修隴家橋惠及民眾,那我們黃家也行。</p><p class="ql-block">而修橋,黃再義給出了自己的理由。他說,隴家在豬場河上建橋,即使建成,發(fā)揮的社會效益不大,惠及不廣,河東岸的佰性得不到好處。</p><p class="ql-block">為什么呢?黃再義又再次給出了自已的理由。他繼續(xù)說,那是因為在豬場河的前面還有一條河寬,河水湍急,波濤洶涌的隔界河。兩河首尾不接,各處在一道,隴家橋即使建成,依舊難以貫通八方,河東岸的伯性再樣慧于不到,發(fā)揮不出盤州與普安人流,物流,經濟交往的效益與效能。</p><p class="ql-block">黃再義說出隴家橋的憋端和茍病后,家人,族人一致贊成老爺的分析,並同意他的決定。</p> <p class="ql-block">有了家人,族人的支持,他當即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p><p class="ql-block">他說,舉黃家之力,在豬場河與隔界河交匯處往上500米處河面上修建一座屬于自家的大橋,命名為黃家大家大橋。建橋的宗旨,一來展示黃家的實力,二來連通隴家橋,讓兩座橋真正慧及盤州,普安,慧及河東岸所有的蕓蕓眾生。</p><p class="ql-block">對黃再義的決定,家人,族人,鄉(xiāng)紳一致擁護,表示將不負重望,一定協助老爺把黃家橋建出特色,建成優(yōu)質工程。</p><p class="ql-block">說干就干,黃家的管家,帳房先生,相關能人按照黃再義的部署安排,幾下廣西白色聘請能工巧匠設計,之后選定石廠,為建橋前期作了一系列的鋪墊準備。</p> <p class="ql-block">道光11年八月初八,黃再義親自主持建橋奠基。儀式也非常宏大,熱鬧場面與隴家奠基不相上。當然,也沒有邀請隴騰云參加</p> <p class="ql-block">道光28年(1848年)9月21日,觀音菩薩上蓮花臺。隴家大橋正式宣布竣工。</p><p class="ql-block">不過,也許是出于之前的奠基沒有邀請黃再義有所歉意。這天,隴騰云為了不剌激黃家,在低調簡單中舉行了大橋的落成議式。這座經一家之手,耗時整整18年的巨大工程,正式宣布投入使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隴家橋竣工后,黃家橋還有四分之一的工程未完工。</p><p class="ql-block">消息傳到黃再義耳里,他很是著急,于是他及時組織相關人員,率隊到現場調研,辦公,召開相關會議,實地研判工程緩慢的原因。</p><p class="ql-block">通過幾天的實地研判,黃再義找出了癥結,主要是銀兩發(fā)放未及時到位,從而導致開采石材,運送石材的工人銳減,連鎖反應到建橋工匠,撫助工,勤雜工,出工率不高,窩工現象十分突出。究其原因,就是后勤的糧草,銀兩沒有得到充分保障,以致延緩了工程如期完工。</p><p class="ql-block">對存在的問題,黃再義精心部署,及時調整工程建設方案,現場作出重大決定,首先叫管家,師爺立即變賣家中的良田,及時籌措銀兩,加快建橋速度。</p><p class="ql-block">調整好措施后,黃再義采取了一系列的獎勵機制:一是提高采石工人,運輸石材工人的銀兩,提高生活待遇;二是安撫好架橋工,加倍提高他們的銀兩;三是提高撫助工,勤雜工,食堂員工的薪酬,從而加快建橋速度。</p><p class="ql-block">銀兩到位,措施有力,獎勵有方,快馬加鞭。黃家橋在如火如荼中向前推進,終于在清咸豐2年(1851年)落成。該橋長74米,高7.8米,寬5米。</p> <p class="ql-block">隴家橋、黃家橋相距竣工投入使用后,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州,普安兩縣市的官府為隴,黃兩家耗巨資建橋的善舉,分別授予牌匾,並在各自橋頭立了功德碑,將兩橋統稱為兄妹橋。同時出資建涼亭,供南來北往的商人,觀光游人歇腳,乘涼,躲雨,讓后人銘記隴,黃兩家的功德善舉。</p><p class="ql-block">為拓展兩橋的配套功能,兩縣官府經協商。並報省府批準同意,先后在兩橋的東庫與西庫修3米多寬的道路延伸線,正式確定為官道。</p><p class="ql-block">兩橋開通后,人流,物流,各類生產逐漸興盛起來。從這以后,這條通往云南等多地的官道上,商賈往來絡繹不絕,行人不在環(huán)山繞水繞道,既促進多地的經濟發(fā)展,同時又惠及兩岸數萬民眾,讓更多的人少走變路,岐路。</p><p class="ql-block">歷史往往有很多經典巧合。</p><p class="ql-block">隴家橋,黃家橋從孕育,到立項,到開工,到建成,耗時20年。兩橋運行170年,共計190年。而今天國家“十二五”投資建設的五嘎沖水庫,從開工到落成,耗時9年,下閘蓄水當年,恰好是兩橋190歲的生日。這一歷史巧合,蘊含這么多精彩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今天,隴家橋,黃家橋,這兩位兄妹橋,這兩位近200歲的老人雖然離我們遠去,變成了水下文物,但兩兄妹的前世今生,卻能讓我們,我們的后人一代代傳頌,銘記這史詩般的豐碑。</p><p class="ql-block">更何況,對于這兩座“兄妹橋”的誕生,依舊給我們留下很多遺憾和謎團。</p><p class="ql-block">遺憾,自然是它們將長存于水下世界,再想目睹這兩座兄妹橋已非易事。其次是曾經官府授予的牌匾不知去向,那是它們曾經存在的證據之一,但不知流向何方,筆者不由得感慨,等知曉這兩座古橋的老人一一不存于世間,未來還有多少人知道它們曾經存在過。筆者在想,國家如果在五嘎沖水庫建碼頭,搞旅游開發(fā)的時候,是否建座博物館,將兩座古橋濃縮于館內,介紹這建橋的史詩,對這片神奇土地的癡情,讓后輩們記住普安,記住青山的這一厚重歷史。</p><p class="ql-block">然而,最可惜的便是官府豎的功德碑,以及修建涼亭被毀于戰(zhàn)亂,至那以后就已是物是人非。</p><p class="ql-block">而謎團,是這兩座“兄妹橋”在落成前共動用多少人力,物力,財力?</p><p class="ql-block">耗時將近20年的工程,其中人力輸出幾何?要知道,根據現有的實錄,建橋所用的石材確實來至于100多公里以外的地方,而每一塊石材都重達300至400斤。從這么遠的地方開山破石,打磨成標準石材,再運送到到工地架橋,這需要動用多少勞動力?這不得而之,也許是天文數字?</p><p class="ql-block">再有就是拖工人員的日常開支。這一點,經筆者打聽,可謂是眾說紛紜。但是,最靠譜的說法是。僅隴家橋在18年的建設中,單講匠人,撫助工,勤雜工等勞動力就吃掉10多石(旦)辣椒面(古時一旦相當于現如今的400斤)。煮飯所倒掉的米湯水,更是染盡隔界河,樓下河,馬嶺河,南盤江之水,在其中形成一條條彎彎曲曲的糯米色流帶,挌外醒目。</p><p class="ql-block">最后是18年的花銷。</p><p class="ql-block">無論是日常所需,還是工人工線,哪怕以當時最低的勞動力來計算,持續(xù)18年之久,你也難以想象這將會是一筆何其龐大的數字?</p><p class="ql-block">而以一家之力撐起如此長久的工程,當時的隴家與黃家,又是何等的殷實,人格魅力又是何等的高尚…………?</p> <p class="ql-block">年年景不改,歲歲人常在。在悠悠滄桑歲月里。在江河溪流亙古不變的行程里,雖已物是人非,但有些事物曾經的輝煌,卻需要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p><p class="ql-block">言盡于此:不作多述。</p><p class="ql-block">此文僅表筆者不忍兩座古橋從此長埋于水下,日后無人問津有感而發(f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資料來源:</p><p class="ql-block">一,普安縣縣志。</p><p class="ql-block">二,講述人</p><p class="ql-block">1,張順忠(1919至1993)</p><p class="ql-block">…………張順忠,男,普安縣青山鎮(zhèn)人,畢業(yè)于盤州師范,解放前任青山高等小學校長。解放后先后任普安縣水電局長,幸福水庫(青山歹蘇)建設指揮長,普安至青山公路建設指揮長,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黔西南州人大常委副主任,貴州省第三屆政協委員,省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p><p class="ql-block">2,張錫貴(1924至2002)</p><p class="ql-block">…………張錫貴,男,興仁市城關鎮(zhèn)羅家壩人,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共黨員,1955年退役,先后任職于青山區(qū)供銷合作社,普安縣土產公司,普安縣供銷合作社。</p><p class="ql-block">3,呂興武(1898至1994)</p><p class="ql-block">………呂興武,男,普安縣青山鎮(zhèn)雪浦村龍灘口人,青山高等小學堂畢業(yè)。當地文化人氏,從事風水先生75年。</p><p class="ql-block">4,吳文有(1934年)</p><p class="ql-block">………吳文有,男,普安縣青山鎮(zhèn)高箐村大山組人,中共黨員(2021年7月獲“光榮在黨50年"共和國紀念勛章),1958年至1983年任大山生產隊隊長,民間石匠。</p><p class="ql-block">三,攝影人</p><p class="ql-block">……………吳華,常必鵬,張洪光,黃良衡。</p><p class="ql-block">四,普安縣五嘎沖水庫相關數據</p><p class="ql-block">………普安縣水務局工程師慈保民提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筆者注:</p><p class="ql-block">……………1,張順忠,呂興武是筆者的伯父。</p><p class="ql-block">……………2,張錫貴,是筆者的親生父親。</p><p class="ql-block">……………3,吳文有,是筆者的岳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