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德國著名教育家福祿培爾曾說:“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是操縱在掌權(quán)者手中,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手中?!?lt;/p><p class="ql-block">媽媽在孩子的成長中,重要性不言而喻。</p><p class="ql-block">很少有媽媽不愛自己的孩子,但卻不一定知道正確的愛的方式。</p><p class="ql-block">在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人愿意承認(rèn)自己是一個失敗的媽媽,但每個媽媽都擅長整日指責(zé)自己孩子的種種不是。</p><p class="ql-block">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fù)印件,復(fù)印件出錯,能說原件沒問題?</p><p class="ql-block">對比一下,下面這幾種媽媽是最失敗的媽媽,大家看看自己中了幾條:</p><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把自己的不良情緒發(fā)泄到無辜的孩子身上</span></p><p class="ql-block">很多人都有一點欺軟怕硬的壞毛病。</p><p class="ql-block">特別是受了委屈之后,一肚子火氣無處釋放,這個時候弱小的孩子便成了釋放火氣的通道。</p><p class="ql-block">例如:很多媽媽上班的時候和同事發(fā)生了口角,或者受到了上司的批評,所以心中有氣,帶著情緒回家,這個時候看見孩子,不管他在做什么你都看不順眼,于是劈頭蓋臉地把孩子數(shù)落了一頓,嚴(yán)重的時候甚至?xí)蚝⒆右活D。</p><p class="ql-block">但是等自己冷靜了,情緒穩(wěn)定了之后,又會覺得對不起孩子,于是又開始陷入無盡的自責(zé)當(dāng)中!</p><p class="ql-block">2</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擅作主張給孩子買東西,孩子稍不滿意就埋怨孩子不知好歹</span></p><p class="ql-block">有些媽媽在給孩子買東西的時候,從來不問問孩子的意見,總認(rèn)為自己覺得好的東西,孩子就必須喜歡。</p><p class="ql-block">孩子如果表現(xiàn)出一絲的不滿,媽媽就開始發(fā)火,責(zé)怪孩子挑三揀四,不知好歹。</p><p class="ql-block">可為什么給孩子買東西不能尊重一下孩子的意愿呢?</p><p class="ql-block">如果選擇的不是孩子喜歡的禮物,那送給孩子的不是驚喜,只能是驚嚇!</p><p class="ql-block">3</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永遠(yuǎn)只會給孩子傳遞負(fù)能量</span></p><p class="ql-block">想要孩子心理健康,就必須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媽媽;</p><p class="ql-block">而一個整天抱怨的媽媽,她的孩子總會帶著幾分憂傷!</p><p class="ql-block">很多媽媽都會把孩子當(dāng)成自己的私有物品,把自己一切的不如意都告訴孩子,這樣做的后果就是:孩子不但不能給你提供任何幫助,反而還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沒用,沒辦法保護媽媽!</p><p class="ql-block">4</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孩子說話的時候,總是沒耐心聽</span></p><p class="ql-block">很多媽媽都會疑惑,為什么孩子越長大越不喜歡跟自己說心里話?為什么我越來越不知道孩子的心里在想什么?</p><p class="ql-block">因為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你從沒有認(rèn)真的做過一個聆聽者。</p><p class="ql-block">孩子小的時候經(jīng)常會跟你分享一些事,可對于孩子的分享你經(jīng)常不屑一顧,但這些事在孩子心里都無比的重要,可你一次又一次的不在乎,那孩子自然就會越來越不愛跟你說話了!</p><p class="ql-block">5</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從不顧及孩子面子,不管在哪,動不動就喜歡打罵孩子</span></p><p class="ql-block">有的媽媽總覺得孩子還小,沒有什么面子不面子的。</p><p class="ql-block">于是不管是在公眾場合,還是在學(xué)校,不管是在親戚家里,還是在大街上,只要孩子稍不如她的意,媽媽就開始動手動口。</p><p class="ql-block">教育孩子一定要記住對眾不責(zé),在大庭廣眾之下,不要責(zé)備孩子,要在眾人面前給孩子留點兒尊嚴(yán)。</p><p class="ql-block">6</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答應(yīng)孩子的事情,總是做不到</span></p><p class="ql-block">媽媽是一個非常喜歡承諾的群體,她們總是喜歡給孩子畫餅,想讓孩子看著這個餅而努力。</p><p class="ql-block">但當(dāng)孩子達到媽媽的要求時,媽媽卻不兌現(xiàn)自己的承諾。</p><p class="ql-block">為什么孩子小小年紀(jì)就喜歡撒謊?因為媽媽本身就是一個愛撒謊的表率,所以孩子也深受其害,習(xí)慣性地覺得撒謊并沒有什么不對。</p><p class="ql-block">7</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給孩子灌輸“除了媽媽以外,任何人都是壞人”</span></p><p class="ql-block">有些媽媽在孩子面前,總是喜歡抬高自己,貶低別人。</p><p class="ql-block">有的媽媽喜歡告訴孩子,你爸爸如何如何不好,你奶奶如何如何不對……</p><p class="ql-block">總之,在她眼里,除了自己以外的人,通通都是壞人。</p><p class="ql-block">更重要的是,她自己這么認(rèn)為也就罷了,她非要孩子也跟著認(rèn)同。</p><p class="ql-block">如果孩子表現(xiàn)出對其他哪個親人異常的親熱,她就很不滿,很不開心,并且告誡孩子:我給你說的話,你都忘了嗎?</p><p class="ql-block">不管是媽媽還是爸爸,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應(yīng)該做好表率。</p><p class="ql-block">只有以身作則,才能培養(yǎng)出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俗話說媽媽的愛,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媽媽的教育,決定孩子一生的成就。</p><p class="ql-block">作為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媽媽的三觀是子女三觀的來源,一位好的媽媽其實就這三條:</p><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好媽媽,孩子不入歧途</span></p><p class="ql-block">沒有比讀書無用、有錢為尊的三觀更可怕的。</p><p class="ql-block">在這種信奉物質(zhì)至上思想的影響下,有些媽媽正在毀掉子女的一生。</p><p class="ql-block">南懷瑾先生曾談到:“一個人為什么要讀書?從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老問題。一個人為什么要讀書?傳統(tǒng)中最正確的答案,便是‘讀書明理’四個字?!?lt;/p><p class="ql-block">然而,當(dāng)下社會浮躁,物欲橫流,追名逐利已成為一些人生活的全部。</p><p class="ql-block">為何要把這種疲憊不堪的生活方式也轉(zhuǎn)嫁給兒女呢?</p><p class="ql-block">尊重知識,重視讀書,是媽媽三觀正確與否的最基本表現(xiàn)。</p><p class="ql-block">然而有些父母尤其是媽媽,卻常常叫嚷“女孩讀書無用,嫁人嫁的好才是真本事”“男孩是建設(shè)銀行,女孩是招商銀行”,這是多么可怕的三觀傳承。</p><p class="ql-block">古代孟母何其重視孟子的讀書教育,為了給他營造一個好的氛圍曾三遷其住所。</p><p class="ql-block">昔日孟子年少時,父親早喪,母親守節(jié)。</p><p class="ql-block">居住之所近于墓地,孟子和小伙伴學(xué)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p><p class="ql-block">孟母見狀自言道:“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lt;/p><p class="ql-block">后來便搬到了市集旁邊,孟子又學(xué)起了商人做生意的樣子,玩殺雞宰鵝討價還價的游戲。</p><p class="ql-block">孟母又自言道:“此地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p><p class="ql-block">最終搬到了學(xué)校附近。</p><p class="ql-block">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愛讀書。</p><p class="ql-block">孟母欣喜的說:“這才是我兒子應(yīng)該住的地方呀!”</p><p class="ql-block">孟母所為就是為了讓孟子遠(yuǎn)離那些粗鄙庸俗的環(huán)境,讓他做一個愛讀書的人。</p><p class="ql-block">正是孟母的遠(yuǎn)見卓識,才成就了一代大儒孟子。</p><p class="ql-block">身為人母,就當(dāng)有責(zé)任和義務(wù)引導(dǎo)子女擁抱真理和選擇正確的價值觀。</p><p class="ql-block">而前提條件就是媽媽的三觀要正。</p><p class="ql-block">三觀正的母親懂得發(fā)展自我,媽媽本身要變成一個完善的人,不僅要有能力培養(yǎng)孩子,還要引導(dǎo)孩子。</p><p class="ql-block">從小到大在讀書環(huán)境中長大的人,再壞也壞不到哪里去,所以讀書很重要。</p><p class="ql-block">2</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好媽媽,孩子人品好</span></p><p class="ql-block">作為媽媽,是否能善待老人,決定著孩子以后是否知道回報父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p><p class="ql-block">母親能否禮待親友和鄰居,決定著子女有無愛心。</p><p class="ql-block">“賢母使子賢也?!表n嬰《韓詩外傳》中如是說。</p><p class="ql-block">母親的善良和博愛,是子女將來擁有良好人際關(guān)系和事業(yè)發(fā)展的關(guān)鍵。</p><p class="ql-block">母親的眼界、心胸決定著子女的前程是否遠(yuǎn)大,胸襟是否廣闊。</p><p class="ql-block">許多家長自身道德修養(yǎng)有待提高,自己胸?zé)o大志碌碌無為,卻要求子女有出息;</p><p class="ql-block">只顧自己發(fā)財賺錢,難得關(guān)心孩子教育,自己不看書學(xué)習(xí),卻要求孩子名列前茅;</p><p class="ql-block">自己沉迷麻將牌局或觥籌交錯,卻要求孩子專心致志;</p><p class="ql-block">自己不孝敬老人,卻要求子女言聽計從;</p><p class="ql-block">張嘴閉嘴污言穢語,卻要求孩子禮貌文明……</p><p class="ql-block">自己為了賺錢坑蒙拐騙,又怎能要求孩子品行高尚?</p><p class="ql-block">陶母退魚,講的是東晉名將陶侃有一位深明大義的母親,她不受兒子官物私贈,并教導(dǎo)兒子為官廉潔奉公的故事。</p><p class="ql-block">陶母對陶侃自幼管教嚴(yán)格,以紡織為業(yè)堅定地資助兒子的仕途。</p><p class="ql-block">陶侃曾任漁梁吏,食用官府的腌魚時,念及家中貧寒的母親,就用陶罐盛裝了一些派人送給母親。</p><p class="ql-block">未料母親如數(shù)退還,附信責(zé)備道:“汝為吏,以官物遺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憂矣!”</p><p class="ql-block">正因陶母的言傳身教,陶侃雖家境貧苦,卻做官長久,曾任八州都督、征西大將軍,后封為長沙郡公。</p> <p class="ql-block">我們道德上的瑕疵和言行的不端,表面上看,無礙家庭生活;但是,孩子往往是大人的影子。</p><p class="ql-block">如果母親為人善良溫和,懂得持家理財,樂于助人、樂觀開朗、能吃小虧、勇于承擔(dān),那么她的這種思維方式和好習(xí)慣會潛移默化地傳給子女。</p><p class="ql-block">曾記得中央電視臺有則公益廣告,講的是一位年輕媽媽在給兒子講小鴨的故事,講完后,母親去給孩子的奶奶端洗腳水洗腳,那個年幼的孩子見了,便跑去了衛(wèi)生間……</p><p class="ql-block">當(dāng)媽媽給孩子的奶奶洗完腳,回到自己的房間時,發(fā)現(xiàn)兒子不見了,回頭一看,只見她的兒子正顫顫巍巍地端著滿滿的一盆水,蹣跚地走過來童聲童氣地說:“媽媽洗腳?!眿寢屝牢康匦α?。</p><p class="ql-block">隨后電視畫面上跳出了一行字“其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每當(dāng)看到這則廣告,都非常感動。</p><p class="ql-block">只有在兩代人的互動中才能傳遞文化,才能逐漸引導(dǎo)孩子認(rèn)識整個世界,并讓好的言行成為孩子一生受用的資本。</p><p class="ql-block">3</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好媽媽,孩子情商高</span></p><p class="ql-block">每個人的命運是由多層次因素組成的,兒女們更是如此。媽媽的情商也會影響孩子的一輩子。</p><p class="ql-block">很多孩子克服困難的能力不足,不能承受打擊,遭受挫折之后長時間的萎靡不振,不能保持對生活的熱情,跟人打交道不順暢,不能贏得周圍人的信任。</p><p class="ql-block">所以逆商的培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p><p class="ql-block">北宋杰出的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歐陽修,年幼家境非常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p><p class="ql-block">可他的母親不懼艱難,付出極大的努力教育培養(yǎng)兒子。</p><p class="ql-block">買不起紙筆,其母就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他認(rèn)字書寫;家中無書可讀,歐母便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給歐陽修學(xué)習(xí)……</p><p class="ql-block">歐陽修的母親通過自身面對困境的勇氣和擔(dān)當(dāng),潛移默化地感染著成長中的兒子。</p><p class="ql-block">歐陽修也繼承了母親的這筆寶貴的情商財富,夜以繼日、廢寢忘食,一心致力于讀書,終成一代文豪。</p><p class="ql-block">優(yōu)秀的媽媽會培養(yǎng)孩子的逆商,使他們懂得正確對待困難和挫折。</p><p class="ql-block">相反,不會太在意孩子成績是第一還是第二,上的大學(xué)是北大還是清華。</p><p class="ql-block">三觀正的媽媽情商高,兒女們耳濡目染必定繼承媽媽的高貴品格。</p><p class="ql-block">俞敏洪生長在農(nóng)村,他曾講述過一個關(guān)于母親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在他的心中母親特別善良。小時候有一天,突然天空風(fēng)卷云涌大雨欲來,他家和隔壁鄰居家都曬了稻谷,可鄰居家里沒人。</p><p class="ql-block">母親帶著他先把鄰居家的谷子收完然后才收自家的。</p><p class="ql-block">俞敏洪問母親為什么不先收自己家的,母親說,遠(yuǎn)親不如近鄰。</p><p class="ql-block">正是因為他母親的高情商,俞敏洪的家才成了全村人聚會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也正是受母親的影響,他從小就開始喜歡和享受快樂,懂得助人和分享,也最終成就了俞敏洪的成功。</p><p class="ql-block">三觀正則品行正,這是人行走世間最軒昂的氣度。</p><p class="ql-block">俗話說:“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nóng)夫;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孩子的媽媽。”家有萬貫,不如良母相伴。</p><p class="ql-block">媽媽的教育是“根”,影響著孩子的生活習(xí)慣,改變著孩子的思維方式,甚至左右著孩子的情緒好壞。</p><p class="ql-block">正如老舍在《我的母親》中所寫:“從私塾到小學(xué),到中學(xué),我經(jīng)歷過起碼有廿位教師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并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p><p class="ql-block">好媽媽,勝過好老師。</p><p class="ql-block">愿每一個媽媽,都能和孩子一起,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