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真正的教師必是讀書愛好者,一種熱愛書、尊重書、崇拜書的氣氛,乃是學校和教育工作者的實質所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蘇霍姆林斯基</span></p> <p class="ql-block"> 為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激發(fā)全體黨員干部教師“多讀書,讀好書”的閱讀習慣,推動清廉學校、尚美書香校園建設,平城區(qū)47校按照《關于開展區(qū)直機關黨員干部喜迎二十大讀書會暨系列讀書分享活動的通知》文件要求,在全體教師中開展讀書活動。</p> <p class="ql-block"> 為響應學校"喜迎二十大、尚美與書行"讀書季活動,老師們制定了月讀書計劃。在這個飛速加速的社會里,唯有靜下心來讀書才能讓浮燥的心靈得到一次徹底地放松,唯有靜下心來思考才能讓煩瑣的工作轉化為事業(yè)的升華。</p> <p class="ql-block"> 初讀《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是在大學,那時沒有任何實際的教育教學憂慮,只是泛泛讀過,覺得教師自身便是充滿“力量”的人,總能輕松地應對一切學生。但工作了幾年之后,發(fā)現(xiàn)并沒有那么簡單,班級里總會有幾個充滿個性的學生,讓你無從下手。再讀這本著作,才有了更深切的體會,仿佛有一位慈祥而又有智慧的老人站在我面前,為我排憂解難,為我指點迷津。</p> <p class="ql-block"> 教育和教學的藝術在于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都發(fā)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成功的樂趣。蘇霍姆林斯基強調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學校主要是腦力勞動的領域,對兒童的感知、識記、思維、想象、言語能力要求較高,而每個孩子這方面的發(fā)展程度卻不盡相同,所以差異也必然存在。他還做了一個非常恰當?shù)谋扔?,讓所有剛剛入學的七歲兒童都完成同一種體力勞動——提水,一個孩子提了五桶水就精疲力盡,而另一個孩子卻能卻能提20桶。如果強迫身體虛弱的孩子提20桶,還會損傷他的力氣,說不定還會躺到醫(yī)院。</p> <p class="ql-block"> 如何幫助所有學生獲得學習上的成就呢?必須明確,學習上的成就是個性的而非共性的。有的學生“滿分”才是成就的標志,而有的孩子“及格”便是了不起的成就。</p><p class="ql-block"> 這部分在及格邊緣線的孩子怎樣才能發(fā)揮自己的可能性呢?對于這部分孩子的教育,不能急于求成。不能簡單地認為為其補課就能提高成績,不能要求兒童做其能力范圍以外的事情,最有效的手段便是拓展他們的閱讀。因為閱讀會引發(fā)人的自覺思考,有了思考才有活的思想,所以閱讀是困難學生智力教育的重要手段。</p> <p class="ql-block"> 當學生思考的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這時候深度學習才會真正的發(fā)生,正如美國作家魯巴金說過,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茖W家做過一個相關的研究,6組姐妹,姐姐沒有閱讀過文字,而妹妹培養(yǎng)了閱讀習慣,結果姐妹兩個的大腦明顯的區(qū)別是妹妹們處理文字的能力更為迅速,大腦的“文字盒子區(qū)”對文字的反應更為激烈。</p> <p class="ql-block"> 多數(shù)的學困生并非智力低下,而是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逐漸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電影《小王子》中有一句經(jīng)典臺詞“只有用心去看,才能看得真切,重要的東西是肉眼看不見的”,閱讀之所以重要,就是因為每一次的閱讀,都是一場思維跳躍的盛宴,是一次獨立思考的重要機會。</p> <p class="ql-block"> 作為教師,閱讀也同樣重要,因為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跟他的語言修養(yǎng)有著很大的關聯(lián)。蘇霍姆林斯基提到教師進行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yǎng)它,怎樣才能讓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呢?只有潺潺不斷的流水。</p><p class="ql-block"> 作為新時代的教育者,我更應該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淵博的知識才能催生靈活的課堂。非常喜歡的一句話,要想給學生一滴水,教師首先要有一片寬闊的海洋。把讀書變成自己的精神需要,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 老師越是能夠運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講述就越是情感鮮明,學生聽課以后需要花費在書本上的時間就越少,真正的教育能手,必是閱歷豐富而又有思想的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習近平在寧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習近平在廈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國共產(chǎn)黨簡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問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常生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不跪著教書》吳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從教課文到教語文》吳忠豪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讓學生學會閱讀》蔣軍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給教師的建議》蘇霍姆林斯基</span></p> <p class="ql-block">圖片:平城區(qū)47校 王靜</p><p class="ql-block">文字:平城區(qū)47校 王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