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薛固中學的前世今生

老玩童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inherit;">薛固中學的前世今生</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inherit;">程黨會</b></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1、道教名庵</b></h1><p class="ql-block"> 陜西省咸陽市武功縣小村鎮(zhèn)薛固社區(qū)(原薛固鄉(xiāng))下雷村,有一個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那就是道教名庵——燒臺庵,又叫望仙宮或燒香臺。他與周至的樓觀臺南北相望,俗稱北樓觀,這里是道教始祖太上老君的講學之地,相傳他曾在此地的一個臺子上給漢武帝講完經(jīng)典,就化作一股仙氣騰空而去,漢武帝凝神相望故曰望仙宮。</p> 燒臺庵是本縣文教名區(qū)之一,早在民國初期該鄉(xiāng)的賢達紳士們,就集資在此建起了私立的啟明高等小學,歷經(jīng)民國幾十年,經(jīng)久不衰,解放后被政府接管,更名為燒臺庵完全小學,成為該鄉(xiāng)的文教中心。附近各村的小學都只是個初級小學,這些小學的低年級學生升到高年級后都得來燒臺庵小學就讀。文革期間破四舊,加之學生逐漸增多,后來就把燒臺庵內(nèi)部的一些大殿也弄成了教室。燒臺庵位于西寶高速之南、西寶高鐵之北,南邊距離渭河只有十里路左右,北邊距離隴海鐵路只有四五里路,1973年春季燒臺庵小學停止辦學。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2、薛中創(chuàng)建</b></h1> 1940年武功縣創(chuàng)建了縣立初級中學即縣立一中(綠野中學),1954年創(chuàng)建了縣立二中(普集中學),1956年普集中學開始招收高中學生,成為武功縣第一個完全中學,普集中學也隨即改名為陜西省武功中學;1956年武功縣又創(chuàng)建了新的縣立二中(楊陵中學)和縣立三中(長寧中學),后來普集中學又更名為縣立四中,1958年武功縣又創(chuàng)辦了縣立五中(薛固中學)和縣立六中(鳳安中學),至此武功縣就有了六所縣立中學,只有普集中學設有高中班,其它五所都是純初中。 <p class="ql-block">  1958年12月31日武功縣和扶風縣一起并入興平縣,組成了大的興平縣, 1959年綠野中學改稱為興平縣第八中學,普集中學改稱為興平縣第七中學等,薛固中學改稱為興平縣第五中學。1961年10月大興平縣解體,又分家成了原來的三個小縣,武功縣得以復設,薛固中學也得以復名,武功縣的縣城也由武功鎮(zhèn)遷到了交通更加便利的普集鎮(zhèn)。薛固中學創(chuàng)建初期,沒有設立校長,只派了一個興平籍的郭老師擔任負責人,后來才有了第一任校長宋濤老師,他是武功籍的,教導主任是楊陵籍的崔壽柏老師。</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3、初期規(guī)模</b></h1><p class="ql-block"> 武功縣把新建的薛固中學規(guī)劃為每個年級三個教學班,三個年級共九個班的辦學規(guī)模。薛固中學就建在了望仙宮即燒臺庵圍墻外東側(cè)的一片空地上,薛固中學主要招收附近的薛固、普集街兩個公社的學生。學校建有九個教室、七個男生宿舍、一個女生宿舍及二十間教師宿舍,當時的薛固中學占地四十畝,坐北朝南,開的是南門,出門后沿南墻向東向西各有一條供師生們通行的小路,校門外是一片南北寬約三十米的農(nóng)田,后來改成了薛固中學的大操場,農(nóng)田南是一個二十米深的院坑,院坑的土背坐北朝南排列著十五孔十分簡陋的土窯洞,這就是當時的薛固公社的辦公場地,相當于現(xiàn)在的鄉(xiāng)政府大院。</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h1> <p class="ql-block">  1958年下半年招收第一屆學生百余名,編為六一屆甲班和六一屆乙班;1959年暑假后招收第二屆學生一百多名,編為六二屆甲班和六二屆乙班;1960年暑假后招收第三屆學生180多名,編為六三屆甲班、六三屆乙班和六三屆丙班,至此全校共有三個年級七個班,學生總數(shù)接近四百人,老師有二十多名。1960年暑假后校長換成了乾縣籍的劉忠仁老師,崔壽柏老師被提升為副校長。</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4、初級中學</b></h1><p class="ql-block"> 1958-1963五年期間薛固中學一直是一所縣辦初級中學,1960年暑假后,全校每天下午只排一節(jié)課,其余時間參加勞動,三年級修圍墻,二年級修路,一年級平地和鏟草,奮戰(zhàn)兩個月才修好了圍墻,安裝了大門(薛固中學前兩年是沒有大門的),還在教室之間的空地上和校園內(nèi)部的道路旁種植了不少的花草和樹木,從而使學校的面貌煥然一新。 1960年11月按照上級政策,縣上把年齡超過17周歲的“超齡生”全部裁減回鄉(xiāng)支援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不少被裁減回家的學生放聲痛哭,十分無奈地卷著鋪蓋回家了,全校被裁減回鄉(xiāng)的學生多達五十多人。</p> <p class="ql-block">  1961年是三年困難時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困難最為嚴重的一年,持續(xù)干旱、青黃不接、缺吃少穿,野菜樹皮都被吃光,每天吃三頓飯也被迫改成了每天只吃兩頓飯,政府機關和企事業(yè)單位也有很多人員被精減回鄉(xiāng)勞動,許多初中生沒有畢業(yè)就都提前回了鄉(xiāng)。六一屆學生進校時一百余人,畢業(yè)時只剩下了四十多人,因為中專中師停止招生,所以這屆學生中只有七人考上了高中,其余全都先后回鄉(xiāng)了。</p> <p class="ql-block"> 1962年春季開學后,因為饑荒持續(xù)導致很多學生都不來報到,學校不得不把初一初二兩個年級的三個班都縮編成了兩個班,六二屆學生畢業(yè)時也只剩下了八十多人,只有九人考上了高中,其余也是先后回鄉(xiāng)。1963年重新恢復了已經(jīng)中斷了兩年的中專中師招生,所以六三屆的學生畢業(yè)時有三人考上了中專中師,四人參了軍,九人考上了高中。</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5、民辦中學</b></h1><p class="ql-block"> 1960年入學的第三屆學生即六三屆學生于是1963年暑假前畢業(yè),暑假后薛固中學和新建的貞元中學均因縣財政方面的原因而被下放成了民辦中學,簡稱薛固民中。原薛固中學下兩級未畢業(yè)的學生,即1961、1962年所招收的六四屆、六五屆兩屆學生,分別被轉(zhuǎn)到了長寧中學、普集中學去讀完了初中。1963年8月上級委派薛固公社黨委書記夏旭兼任武功縣薛固民中的校長,任命耿耀亭老師為教導主任,教學經(jīng)費和教師工資均由學生家長湊錢負擔,當年招收學生120名,編為兩個班。</p> <p class="ql-block">  民辦中學投資少待遇差,師資力量相對薄弱,教師只有九人,其中兩個人是公辦,由政府發(fā)工資,七個人是民辦老師,由收來的學費來發(fā)工資。但民中卻把學生抓得緊。對學生要求嚴,教學風氣還相當不錯,先后為國家培養(yǎng)出了不少的杰出人才。1965年9月夏旭辭去薛固民中的校長職務,縣文教局又委派崔河濤老師擔任副校長,并主持薛固民中的日常工作。</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6、農(nóng)業(yè)中學</b></h1><div> 1965年9月,薛固公社又在薛固中學院內(nèi)籌建了“薛固公社農(nóng)業(yè)中學”,簡稱薛固民中,民中由劉學海、康孝武幾位老師具體負責,當年招收學生120名,編為兩個班,有教職工五名,全為民辦老師,其辦學經(jīng)費和教師工資均由薛固公社承擔。這樣以來在原薛固中學的校園內(nèi),就同時辦了兩所不同體制的學校,即薛固民中和薛固農(nóng)中,其中民中占據(jù)校園的東半?yún)^(qū),農(nóng)中占據(jù)校園的西半?yún)^(qū)。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后,一夜之間校內(nèi)正常的學習秩序蕩然無存,學生也分成了兩派鬧革命,縣內(nèi)學生互相串聯(lián),并到縣城參與游行和靜坐等示威活動,甚至還參加了文攻武衛(wèi)攻打縣黨校的活動,一時間校園內(nèi)貼滿了大字報,各色傳單滿天飛,崔河濤校長也被打成了走資派,有些家庭出身不好的老師也和崔校長一起被當做牛鬼蛇神,戴上三尺高的紙帽子(當時民間把這種帽子叫做高梢梢帽子),到處游街和批斗,這些老師的身心和尊嚴均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和踐踏,之后學生們又陸續(xù)外出參加全國性的大串聯(lián),所有學校不得不被迫停課。</div> <p class="ql-block">  1967年下半年學生們陸續(xù)回到課堂,開始復課鬧革命,雖然受到極左思潮的影響,但薛固地處偏遠,干擾相對較少,比起其他學校來學習氛圍還是比較好的,同學們依然能如饑似渴地在書山上攀登,期望自己將來能考上大學,老師們也盡其所能地教書育人,給了學生們無比的關愛。8月武功縣革命委員會(相當于縣政府)決定合并薛固民中和薛固農(nóng)中,把學校更名為武功縣薛固中學,先委派蘇建文老師擔任薛固中學黨支部書記兼校革委會主任(相當于校長),后增補李佩軒老師、成惠斌老師為校革委會委員,1968年2月到1989年9月李耀武老師一直擔任總務主任。1970年學校規(guī)模擴大,又增派崔河濤老師為校革委會副主任(相當于副校長),直到1980年9月。1975年8月到1984年8月劉周勇老師一直擔任教導主任,學校當時只有一個籃球場和一副乒乓球案子,文體器材非常稀少,音樂老師用手風琴給學生上課。</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7、完全中學</b></h1><p class="ql-block"> 為了響應毛主席“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的五七指示精神,1971年全國的中小學都開始把原來的秋季招生變?yōu)榱舜杭菊猩瑢W制也由原來的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十二年制逐步地縮短為小學五年、初中兩年、高中兩年的九年制,1972春季薛固中學開始招收高中學生,薛固中學也從此成為一個既有初中部又有高中部的完全中學,更名為武功縣薛固完全中學。從1972年一直到1986年,薛固中學一直都是一個既有初中部又有高中部的完全中學。 文革期間蘇建文校長克服重重壓力,大膽啟用了王增榮、王莉嫻、劉民生丶劉一輝丶蔣正榮丶張平漢丶任凌發(fā)等受家庭出身影響或受政治運動迫害的幾位老師,被迫害前他們都是武功縣幾大中學中的教學名師,都是師大、西大畢業(yè)的高材生,這些人才的引入為薛固中學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p> <p class="ql-block">  1978年校革委會取消,恢復了校長負責制,蘇建文老師改任黨支部書記兼校長。1973年燒臺庵小學解散同時成立了下雷小學,原有的上王和金鐵寨兩所初級小學也升格為完全小學,原燒臺庵小學的校址也并入了薛固中學的版圖。1970-1976年間,薛固和普集街倆公社的社員群眾,自愿為薛固中學捐工捐料,修建和翻修了校舍三十六間,1977年省市縣三級政府又撥款20萬元,學校自籌兩萬元,蓋起了一座氣勢恢宏的教學樓。</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8、學工學農(nóng) </b></h1> 從1968年開始,為了響應毛主席“學生也是這樣,以學為主,兼學別樣,不但要學文,也要學工、學農(nóng)、學軍,也要批評資產(chǎn)階級”的指示精神,蘇建文校長帶領薛固中學師生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學工、學農(nóng)運動。先是組織師生撿拾煤渣、給隴海線挖排水溝、創(chuàng)辦校園養(yǎng)豬場,又動員師生打土坯、盤土炕、筑圍墻、修門窗,約為國家節(jié)約資金一萬五千多元。后又建起了校辦工廠,以干代學,艱苦奮斗,經(jīng)濟效益日益攀升,1970年就在全校學生中實行了三不收政策,即不收學費、不收書費、不收醫(yī)療費。 <p class="ql-block">  1974年再接再厲,利用校園內(nèi)的空地,擴建成了八畝地大的校園農(nóng)場,供學生搞玉米授粉、培育良種等科學實驗,實驗小組成功研制出了“920”生長刺激素和“5406”菌肥,1976年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又在渭河灘建起了一個占地二百畝的農(nóng)場,并用勤工儉學的收入購買了拖拉機、脫粒機、水泵等器械,當年就為國家上交糧食四萬斤,培育出的小麥良種也為當?shù)氐霓r(nóng)民提供了很大的幫助,結(jié)合教學實踐還建起了小小的校園氣象站,為當?shù)氐南那飪擅μ峁┘皶r且較為準確的預報。</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9、校辦工廠</b></h1><p class="ql-block"> 1969年薛固中學就建起了校辦工廠,最初是從制造粉筆和藍黑墨水起步,后來又修理電動機(馬達)200多臺、制作電焊機22臺,僅此兩項就創(chuàng)收資金兩萬多元。1972年又購置了三臺機床,制造電夯、翻斗車;后又建立起鍛工車間和鑄造車間,研制改裝壓面機、制磚機和三通旋塞等,又與省市印染廠掛鉤,為其翻砂制作部件,最后又增置一臺高效能的“620”精密車床,直到1978年校辦工廠共購置了車、銑、铇、鉆共17臺大型設備,工廠有專業(yè)工人22名,李文岐老師被認命為校辦工廠的廠長,僅1974年這一年校辦工廠的產(chǎn)值就高達八萬多元。</p> <p class="ql-block">  校辦工廠需要擴大,便利用了已經(jīng)處于閑置狀態(tài)的燒臺庵小學的房屋和操場,當年薛固中學校辦工廠辦得有聲有色,享譽省內(nèi)外,1974年的《陜西日報》曾多次在頭版頭條做過有關薛固中學的報到,省市廣播電臺也進行過多次報道,經(jīng)常會吸引來各地的兄弟學校組團前來學習和取經(jīng),有時一天內(nèi)居然會有上千人來校參觀,省市縣的領導也常來視察和蹲點,并開現(xiàn)場經(jīng)驗推廣會。校辦工廠為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培養(yǎng)出了一大批的能工巧匠和技術能手,有不少人最后都成了有突出貢獻的企業(yè)家。校辦工廠所獲得的利潤,都用在了購置圖書儀器等教學設施上,1970-1977連續(xù)七八年的時間里全校學生都享受到了免學費、免書費、免醫(yī)療費的三免政策,惹得其他學校的學生羨慕嫉妒恨。</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10、重點中學</b></h1><p class="ql-block"> 1978年的高考中,薛固中學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寶雞市教育局為學校獎勵了一千元,學校用這個錢購買了一臺彩色電視機,為教職工的業(yè)余文化生活帶來了很大福音。那個年代能買得起電視機的單位很少,能買得起電視機的家庭更是寥寥無幾。 1978年薛固中學晉升為寶雞市三所重點中學之一(另外兩所是寶雞中學和鳳翔中學)。1978年暑假前舉行了恢復高考后的第一屆中考,前面的學生都是通過推薦制而上的高中,全縣初中畢業(yè)的尖子生中,除一部分急于跳出農(nóng)門而上了初中專以外,其余的尖子生全都被招到了薛固中學的重點班。 </p> <p class="ql-block">  1978年8月調(diào)來了閻萬堂老師擔任教導處副主任,1978年12月份調(diào)來了吳效春老師擔任校長兼書記,原來的蘇建文老師調(diào)往縣委宣傳部當副部長去了。從1978年12月調(diào)來薛中到1980年8月離開薛中,吳效春老師堪稱嘔心瀝血,為薛固中學的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先后為學校建起來了辦公樓、學生食堂及兩棟教師宿舍樓,并把學校的大門由南門改成了看著更加大氣、通行更加方便的北門,此時南門外土壕下的那排15孔窯洞已經(jīng)由薛固鄉(xiāng)政府辦公用地變成了國家中藥儲備庫了。</p> <p class="ql-block">  兩年后的1980年高考(當時的高中只上兩年)時重點班的學生幾乎全都考上了大學或者中專,從而實現(xiàn)了跳出了農(nóng)門的愿望,且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考上的都是重點大學。1980年8月吳效春老師調(diào)往長寧中學,蘇建文老師二次擔任薛固中學校長,不久他又兼任了武功縣文教局副局長,先后又調(diào)來了顏俊英、劉彥春、楊慎書幾位老師擔任副校長。</p> <p class="ql-block">  1982年8月蘇建文老師再次調(diào)走,前往縣政協(xié)擔任秘書長,1982年8月李佩軒老師擔任薛固中學副書記,直到1987年8月。1983年10月武功縣由寶雞市轉(zhuǎn)交給了咸陽地區(qū)管轄,過了一段時間以后,薛固中學市重點中學的招牌也被莫名其妙地終止了。</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11、高級中學</b></h1><p class="ql-block"> 1981年12月副校長顏俊英老師調(diào)往綠野中學,1982年8月到1984年8月,薛固中學未設校長,由副校長劉彥春老師主持工作,1984年8月劉彥春老師正式擔任書記兼校長,王建國老師擔任副校長。 1985年暑假后取消初中招生,1987年初中學生全部畢業(yè),薛固中學徹底變成了一個純高中,隨即被正式更名為武功縣薛固高級中學。 1987年8月調(diào)來余寬厚老師擔任副校長、主持學校工作,同時調(diào)來吳忠賢老師擔任書記,田濤老師擔任教導處副主任。1989年的高考中,薛固中學的語文、數(shù)學、政治、物理、化學五科獲得全縣單科成績第一名。</p> <p class="ql-block">  1989年8月調(diào)來了趙瑾老師擔任書記兼校長,趙景玉老師擔任教導主任,提拔李俊祥老師擔任總務主任,1989年10月又調(diào)來了原文教局辦公室主任朱廷漢老師擔任副校長,1991年8月趙景玉老師升任副校長。隨著領導班子的調(diào)整,薛固中學迎來了又一次輝煌,連續(xù)幾年的高考中單科成績有多科次獲得過全縣的第一名。1990年和1992年升學比例均為全縣第一名,1991年是全縣第二名。1990-1992連續(xù)三年的高考中薛固中學均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縣委縣政府聯(lián)合薛固鄉(xiāng)和普集街鄉(xiāng)在薛固中學舉行了濃重的慶功大會,副縣長張宗山、政協(xié)副主席班慶勝、文教局局長張明玉出席了大會。</p> <p class="ql-block">  1989年4月我從漢中中學調(diào)到了薛固中學,1990年暑假后我又從薛固中學調(diào)到了離家最近的長寧中學,所以我有幸見證了薛固中學的這段歷史和這段輝煌。1991年學校被咸陽市委市政府評為社會主義勞動竟賽先進集體。咸陽市委市政府給學校發(fā)了先進集體銅牌。學校還被咸陽市委市政府評為文明校園。另外學校在1992年4月被咸陽市委市政府評為雙擁模范單位。省軍區(qū)領導原咸陽市委副書記高仰秀曾到學校視察??h委書記劉喜文縣長牛繼鵬陪同視察。1992年8月校長趙瑾老師調(diào)往文教局當副局長,薛固中學由副校長趙景玉主持工作,1993年8月趙景玉老師正式擔任薛固中學校長,1996年8月趙景玉又調(diào)往調(diào)往長寧中學擔任校長,田濤老師接任薛固中學校長職務。</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12、綜合高中</b></h1><p class="ql-block"> 為了響應國家號召,大力開展職業(yè)技術教育,培養(yǎng)更多的藝術類人才,1998年2月,武功縣政府把薛固中學更名為薛固綜合高級中學,開始招收美術、音樂、體育等藝術類學生,從此實現(xiàn)了薛固中學的第一次華麗轉(zhuǎn)身,十多年來先后為國家培養(yǎng)出了數(shù)以千計的藝術類人才,曾吸引來了西安、咸陽等地多個縣區(qū)的不少藝術生前來學習。</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h1> <p class="ql-block">  2014年武功縣又對教學布局做了一輪新的調(diào)整,決定停辦薛固中學,薛固中學的最后一批教師被分散到了本縣的其它多所中學里,他們親眼見證了薛固中學的停辦過程,內(nèi)心很不是個滋味,普遍覺得很失落、很不舍、很無奈。</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13、華麗轉(zhuǎn)身</b></h1><p class="ql-block"> 薛固中學閑置兩年后,2016年武功縣委、縣政府想精心打造一處創(chuàng)新型養(yǎng)生養(yǎng)老康復重點民生工程,身為薛固中學畢業(yè)生的西安海虹假肢矯形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jīng)理張海紅女士正好回鄉(xiāng)探親,聽到這一消息后心中為之震撼,看到母校停辦后一片荒涼的景象,心中頓時翻起了萬頃波濤:如果能我在這里辦一個養(yǎng)生養(yǎng)老苑,讓老人們樂享晚年,豈不是對家鄉(xiāng)父老的一種反哺報恩之舉嗎?這樣,我鐘愛的母校也就能重新綻放昔日的光彩了,隨后她便與縣政府簽訂了框架協(xié)議。</p> <p class="ql-block">  “后稷養(yǎng)老苑”的改造工程從2017年8月開始后,張總和她的工作團隊,就一直堅守在工程第一線,經(jīng)過一年又兩個多月的苦心經(jīng)營,西安海虹公司的全部家當全都投進去了,又斥資數(shù)百萬元,到2018年10月,一所趨于現(xiàn)代化的養(yǎng)生養(yǎng)老院——后稷養(yǎng)老苑(全稱為“武功縣養(yǎng)生養(yǎng)老康復中心”)終于建成了,實現(xiàn)了薛固中學的第二次華麗轉(zhuǎn)身,也填補了武功縣無民辦養(yǎng)老院的空白,2019年4月3日開業(yè)那天同時舉辦了首屆武功孝養(yǎng)文化節(jié)。</p> <p class="ql-block">  “后稷養(yǎng)老苑”終于開業(yè)了,但終日櫛風沐雨、奔波勞碌的張總卻病倒了,“后稷養(yǎng)老苑”浸潤了張總許多的心血和汗水,也蘊含了她對家鄉(xiāng)父老的一片摯愛之情和反哺報恩之義!張總創(chuàng)辦的“后稷養(yǎng)老苑”,是鑲嵌在三秦大地上一顆閃亮的明珠,是獻給老人們的一塊風水寶地,也是老人們安度晚年的好地方。張總創(chuàng)辦養(yǎng)老苑既是為了報答家鄉(xiāng)人民的養(yǎng)育之恩,也是為了讓曾經(jīng)的母校不再受冷落荒涼之苦。</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4、薛中貢獻</b></h1> 薛固中學從1958年辦學到2014年停辦,前后辦學56載,先后經(jīng)歷了初級中學、民辦中學、農(nóng)業(yè)中學、完全中學、重點中學、高級中學、綜合高中等多個不同的階段,56年來薛固中學培養(yǎng)了大批的優(yōu)秀學子,一屆屆的畢業(yè)生成了祖國建設的棟梁之才,成了天南海北各行各業(yè)的優(yōu)秀建設者。 如今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他們中年長者已年逾古稀,年幼者也即將步入中年。薛固中學為武功縣的教育事業(yè),特別是藝術教育事業(y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薛固中學的歷史功績將永載史冊。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15、歷任校長</b></h1><p class="ql-block"> 近日我托朋友找來了一本《薛固中學校志》和兩本不同時期的《武功縣教育志》,根據(jù)這幾本珍貴資料的記載,可以得知薛固中學先后經(jīng)歷了十多位主持工作的一把手領導,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叫法,文革時期叫校革委會主任,其余時期都叫校長,詳情如下:(歡迎大家多提補充和修正意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8.8-?興平籍的郭老師擔任負責人</p><p class="ql-block">?-1960.8:宋濤擔任校長</p><p class="ql-block">1960.8-1963.8:劉忠仁擔任校長</p><p class="ql-block">1963.8-1965.2:夏旭擔任校長</p><p class="ql-block">1965.3-1967.8:崔河濤副校長主持工作</p><p class="ql-block">1967.8-1978.11:蘇建文擔任書記校長</p><p class="ql-block">1978.6-1980.8:吳效春擔任書記校長(吳效春曾被省政府命名為中學優(yōu)秀校長)</p><p class="ql-block">1980.8-1982.8:蘇建文擔任書記校長</p><p class="ql-block">1982.8-1984.8:劉彥春副校長主持工作</p> <p class="ql-block">1984.8-1987.8:劉彥春擔任校長</p><p class="ql-block">1987.8-1989.8:吳忠賢擔任書記,</p><p class="ql-block"> 余寬厚擔任副校長主持工作</p><p class="ql-block">1989.8-1992.8:趙瑾擔任校長書記(1991年曾被咸陽市委市政府授抒中學優(yōu)秀校長。1998年9月被國家教育部人事部授予全國先進教育工作者和全國教育系統(tǒng)勞動模范稱號)</p><p class="ql-block">1992.10-1993.8:趙瑾調(diào)到教育局,</p><p class="ql-block"> 趙景玉副校長主持薛中工作</p><p class="ql-block">1993.8-1996.8:趙景玉擔任校長書記</p><p class="ql-block">1996.8-1998.8:田濤擔任校長書記</p><p class="ql-block">1998.8-2014.8:張建新?lián)涡iL書記</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特別說明</b></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1、由于手頭資料有限,文中難免會有許多的不足和錯誤之處,歡迎各位校友多提修改意見,更歡迎校友們多提供薛固中學的一些老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2、特別感謝相關朋友為我提供的《薛固中學校志》《武功縣教育志》,從而為這篇文章提供了詳實的歷史資料。</span></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作者簡介</b></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程黨會,武功縣河道鄉(xiāng)上河道村人,1963年出生,1984畢業(yè)于陜西師大化學系并獲學士學位,中學高級教師,武功縣作家協(xié)會會員和咸陽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先后在陜西漢中中學、武功薛固中學、武功長寧高中、河南新欣學校、北京華誠中學、北京京華學校、西安航天中學、楊凌高新中學任教,現(xiàn)任教于西農(nóng)附中。本人喜愛旅游和打乒乓,作品散見于多家文學平臺,多數(shù)文章均可在網(wǎng)上查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電話 1306039487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微信 cdh1306039487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QQ 361033464</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