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哈爾濱是一座歷史悠久、風景秀麗的城市。建筑別具風韻,蜚聲中外,有風格獨特的索菲亞教堂、有林林總總的歐式建筑,也有傳統(tǒng)的中國古典建筑,近年來又建設了若干現(xiàn)代建筑,使這個城市呈現(xiàn)出中西合璧的建筑風格,無不凸顯著哈爾濱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濃郁的歐陸風情和粗獷豪邁的北國民風交相輝映。</h3> <h3>一路向北</h3> <h3>迎著霞光</h3> <h3>秋果桔子酒店</h3> <h3>豐盛的酒店自助早餐</h3> <h3>索菲亞教堂,索非亞"意為"神靈的智慧",教堂平面設計為東西向拉丁十字,墻體全部采用清水紅磚砌成。中央主體建筑上冠以巨大的洋蔥頭穹頂,四翼建有大小不同的帳篷頂。</h3> <h3>老道外,老哈爾濱人的記憶,雖繁華不再,但美食街,古董街,游戲幣交易行 ,百樂門,茶館,巴洛克……還夠游人逛個半天</h3> <h3>累坐下</h3> <h3>中央大街作為哈爾濱最繁華的商街,中央大街的各種大型百貨商店,總吸引著無數(shù)愛逛街的人。著名的華梅西餐廳、波特曼西餐廳等俄式西餐廳,以及美味的馬迭爾冰棍是眾多游客慕名而來的理由,另外這里還有俄羅斯工藝品商店、秋林食品等專賣店。</h3> <h3>馬迭爾冰棍*10</h3> <h3>松花江,多少人是因為一首歌為你而來?記得那年在通往阿里山的盤山公路上,旅游大巴的車載影像講述的是張學良將軍的生平事跡,背景音樂是那首經典歌曲《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畔》,那情那景居然一路淚流不止……大概司機大哥是張學良將軍的膜拜者吧,又或許他也有著同樣濃濃的思鄉(xiāng)情結?</h3> <h3>松花江畔</h3> <h3>老同學,老朋友,老閨蜜</h3> <h3>游客照</h3> <h3>哈爾濱松花江鐵路橋(又叫中東鐵路橋)是哈爾濱第一座跨松花江橋梁。橋長1015.15米,始建于1900年,1962年維修,于2014年停止運營。<br>這座大橋見證了“ 中東鐵路 ”的通車,見證了哈爾濱由漁村迅速發(fā)展成為遠東地區(qū)文化、經濟、貿易、中心城市的過程,也見證了哈爾濱在清末、民國、日偽、新中國的城市歷史。<br>2016年,大橋改作中東鐵路博物館觀光步行橋,現(xiàn)在是哈爾濱著名的“網紅橋”。(文字參考百科)</h3> <h3>閨蜜牽手走過鐵路橋</h3> <h3>酷酷的蘇哥</h3> <h3>太陽島風景區(qū)太陽島風景區(qū)是位于哈爾濱市區(qū)松花江北岸的江心小島,是一片花木蔥蘢、幽雅靜謐的休閑之地。景區(qū)的北部區(qū)域是太陽島公園,擁有多個小型動植物園區(qū)和景觀湖,南部主要以藝術展館和俄羅斯風情建筑景觀為主。</h3> <h3>太陽島·俄羅斯風情小鎮(zhèn)的個性化主題建筑由27座上個世紀初淳樸、濃郁的俄羅斯風情和建筑藝術的別墅、民宅組成。按著原有的俄式風格以修舊如舊的手法進行重新修繕后,與小鎮(zhèn)的廣場、雕塑、綠地、演藝大廳、重建的米尼阿久爾西餐廳等標志性俄式建筑和設施一道,向游人展示濃郁的俄羅斯風情,使游人體會醇厚的異域文化神韻,體現(xiàn)著哈爾濱對外開放的歷史和對外來文化的尊重、保護的寬廣胸懷。(文字參考百科)</h3> <h3>哈爾濱大劇院坐落于哈爾濱市松北區(qū)的文化中心島內,包括大劇院(1600座)、小劇場(400座), 建筑采用了異型雙曲面的外型設計,是哈爾濱的標志性建筑。</h3> <h3>坐上綠皮火車去呼倫貝爾海拉爾,再見哈爾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