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近日,西安碑林博物館研究員陳根遠先生,陜西省文物局交流合作處副處長周亞群女士,黃帝陵根文化總策劃、中國管理科學院智庫專家路光輝先生,易學專家張新忠等共同參觀了楊鐘健生平陳列館!由陳列館陜西民俗學會楊釗會長陪同,高婷講解,大家共同緬懷先賢楊鐘健的偉大功績和精神啟迪,并交流探討陜東小碑林楊鐘健家族墓表文化。</p> <p class="ql-block">參觀后并觀看了楊鐘健相關(guān)視頻。陳列館內(nèi)的幾副墓表拓片引起大家探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楊鐘健祖父楊耀海墓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楊鐘健父親楊松軒(著名愛國教育家)</span></p> <p class="ql-block">楊鐘健祖父楊耀海、父親楊松軒(著名愛國教育家)墓表分別由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李大釗,現(xiàn)代教育家蔡元培、張伯苓撰文,著名書法家于右任,民國才子牛兆濂(白鹿原朱先生原型)等名家書寫。據(jù)有關(guān)人士說,李大釗同志生前很少為私人撰寫碑文,于右任替人書寫墓碑也不多見。因這兩件墓碑在文化大革命中曾被視為「四舊」,棄置華縣龍?zhí)侗わ曫B(yǎng)室,后由楊芝芬、楊鐘仁(館長楊軍父親)等楊氏后人于1982年捐獻,被收藏于西安碑林。</p> <p class="ql-block">路光輝教授認為碑文能傳承千年,中華民族的歷史本身就是一部未斷軸的碑文史,在古時,每逢大事方可立碑撰文,而撰文者多為當時文史的專家或政府要員,碑文由當時著名書法名家書丹,并由著名大師篆刻。由此而成的碑文自然能傳承千年。這也是碑石文化能夠傳承至今的史學現(xiàn)象。正因如此,我們要保護傳承先賢遺留給我們的碑石文化。</p> <p class="ql-block">楊氏家族這兩塊碑石由碑林博物館研究員陳根遠老師講起來更生動而精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視頻|西安碑林博物館研究員陳根遠帶你重回漢唐</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