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法國著名的凡爾賽宮是人類藝術(shù)世界一顆燦爛的明珠,它與北京故宮、倫敦白金漢宮、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和美國的白宮齊名,是現(xiàn)存的世界五大宮殿之一。</p><p class="ql-block"> 凡爾賽宮原來只是法國國王路易十三郊外狩獵時休息的小行宮。路易十四對這個小行宮進行了大規(guī)模擴建后,華麗雄偉的凡爾賽宮便成了歐洲最大的宮殿。這座具有300多年歷史的宮殿,作為法國王宮長達107年(1682~1789年)。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民眾將國王路易十六挾持回巴黎并推上了斷頭臺,由此終結(jié)了凡爾賽宮作為王宮的歷史。</p><p class="ql-block"> 浪漫與荒誕、輝煌與墮落交織的凡爾賽宮,見證了法國波旁王朝的興盛,也見證了法蘭西封建專制制度的沒落和終結(jié)。</p><p class="ql-block"> 在荒廢40多年后,凡爾賽宮于1837年改為歷史博物館。1979年,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將凡爾賽宮作為文化遺產(chǎn)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p> <p class="ql-block"> △凡爾賽宮前太陽王路易十四的騎馬塑像。</p><p class="ql-block"> 路易十四繼位時的王宮是盧浮宮,但他討厭住在那里,因為那時巴黎城內(nèi)混亂不堪?!巴妒h”暴亂期間,兩次出逃巴黎的經(jīng)歷,對他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嚴重創(chuàng)傷。1660年,他參觀了財政大臣富蓋的城堡后,被城堡的宏偉壯觀激怒了,他以貪污罪把富蓋投入監(jiān)獄,同時命令富蓋城堡的建筑師為他設(shè)計新王宮。為此他購地6.7平方公里,于1661年開始對遠離巴黎的凡爾賽小行宮進行擴建。1668年凡爾賽宮主體建筑完工;1682年路易十四把王宮從盧浮宮遷至凡爾賽宮;1710年附屬建筑和花園全部竣工,凡爾賽宮從此成為歐洲規(guī)模最大、最雄偉、最豪華的宮殿。</p> <p class="ql-block"> △凡爾賽宮的第一道大門,進這道門不用買票。</p> <p class="ql-block"> △進了第一道門便是這個寬闊的儀仗廣場,游人在這里排起長長的隊伍準備進入第二道大門。</p> <p class="ql-block"> △第二道大門。</p> <p class="ql-block"> △凡爾賽宮占地面積11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一共有2300多個廳房。此外,凡爾賽宮還有兩座附屬宮殿,分別是路易十四、路易十五為他們的情婦建的大特里亞儂宮和小特里亞儂宮,這兩座宮殿較小,都坐落在后花園的西北面。</p> <p class="ql-block"> △凡爾賽宮是法國波旁王朝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三代國王的王宮。盡管有2300多個房間,但鼎盛時期在凡爾賽宮的王室成員、貴族、主教、仆從、衛(wèi)士等人最多時達到36000多人,住房還是僧多粥少,很多人都要到外面租房住。</p> <p class="ql-block"> △正對著大門的正殿有國王的寢宮。正殿前面是一個三面合圍的庭院,因地面鋪紅色大理石,所以稱為大理石庭院。</p> <p class="ql-block"> △ 正殿屋頂?shù)牡袼埽虚g是一個大時鐘,時鐘的中間是路易十四的太陽神造型。左邊坐在鱷魚身上的是大力神海格立斯,右邊是太陽神阿波羅,他坐在羊的身上。</p> <p class="ql-block"> △凡爾賽宮航拍圖。</p><p class="ql-block"> 凡爾賽宮是典型的古典主義風格建筑,左右對稱是它的顯著特點,這種風格的建筑規(guī)整莊重,布局嚴密,氣勢雄偉,極具理性美。</p> <p class="ql-block"> △凡爾賽宮主殿有18個開放的大廳。如上圖白色部分所示,各個大廳都由一條緊靠外墻的走廊貫穿。走廊的窗戶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色,走廊向內(nèi)院凹進去的部分就是大廳,這些廳都沒有門,毫無私密性可言。其實凡爾賽宮自啟用之日起,公開性就是它的一大特色,任何人只要戴上帽子和佩劍都可以進入宮內(nèi),甚至國王外出時都可以進入他的寢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右面的尖頂小樓是王室小教堂(禮拜堂),參觀就是從這個小教堂開始。</p> <p class="ql-block"> △游人最先進入的是小教堂的前廳。從這個前廳過去才是王室小教堂。</p> <p class="ql-block"> △小教堂占據(jù)上下兩層樓房,巨大的柱子和巨幅穹頂壁畫讓人感到十分震撼。</p> <p class="ql-block"> △小教堂是王室的專用教堂,王室成員的洗禮和婚禮都在這個教堂舉行。</p> <p class="ql-block"> △經(jīng)過小教堂進入的第一個大廳是海格立斯廳,(海格立斯是希臘神話中的大力神,所以又稱大力神廳)。此廳原是王家的小教堂,路易十五時是王公貴族的舞廳,路易十六執(zhí)政時改為國王接見廳。</p> <p class="ql-block"> △穹頂壁畫《海格立斯頌歌》。 </p><p class="ql-block"> 海格立斯廳是所有廳里最大的,面積達310平方米。此廳1715年路易十四去世時還沒完工,路易十五執(zhí)政時于1724年復(fù)工修建,12年后才完成。</p><p class="ql-block"> 穹頂上氣勢恢宏的壁畫《海格立斯頌歌》是當時歐洲最大的油畫,畫中有142個人物,法國畫家弗朗索瓦· 勒穆瓦納嘔心瀝血畫了3年才完成。但在這幅巨畫完成半年后,這個才華橫溢的畫家就自殺身亡。</p> <p class="ql-block"> △《海格立斯頌歌》局部。奧林匹斯山上,宙斯牽著女兒赫柏的手和天后赫拉一起迎接英雄海格立斯。海格立斯手拿戰(zhàn)勝無數(shù)妖魔的大頭棒站在戰(zhàn)車上,宙斯和赫拉向他介紹他未來的妻子(就是宙斯的女兒赫柏)。</p><p class="ql-block"> 海格立斯是希臘神話中最偉大的英雄。他是主神宙斯和一個叫阿爾克墨涅的凡人所生的孩子,由于海格立斯在宙斯的孩子中非常優(yōu)秀,因此遭到天后赫拉的妒忌和陷害而流落凡間。為了贖罪和重返奧林匹斯山,他接受歐律斯透斯國王的12項艱巨任務(wù),并以他的神勇英武完成了這個被稱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因此被升為武仙座并由此完成了由凡人到神的回歸。此畫的寓意,就是路易十四的功勛足以媲美大力神海格立斯。</p> <p class="ql-block"> △海格立斯廳墻壁上的巨幅油畫《西蒙家晏》。此畫是意大利文藝復(fù)興時期著名畫家委羅內(nèi)塞1570年為威尼斯圣母瑪利亞修道院所作,被世人認為是一件頂級藝術(shù)品。1664年,威尼斯總督把這幅畫作為外交禮物送給法王路易十四。</p> <p class="ql-block"> △《西蒙家晏》局部,瑪利亞為耶穌洗腳。</p><p class="ql-block"> 《西蒙家晏》描繪的是圣經(jīng)《新約全書》中耶穌的故事。西蒙在家中招待耶穌和他的門徒時,前來聽耶穌講道的瑪利亞流著眼淚用香水為耶穌洗腳,以感謝耶穌對她的寬恕。旁邊的幾個法利賽人(猶太教法利賽教派的信徒)卻對瑪利亞虔誠的悔罪行為不以為然。他們在想,耶穌如果真是一名先知,就應(yīng)知道,瑪利亞是個妓女,是個罪孽深重不可饒恕的女人。耶穌看穿了法利賽人的心思,不動聲色地轉(zhuǎn)過頭對他的門徒說,“信仰能挽救任何人!”。這幅畫所表達的正是圣經(jīng)故事中的這一人生哲理。</p> <p class="ql-block"> △過了海格立斯廳便是路易十四收藏奇珍異寶的豐收廳(也叫富饒廳)。豐收廳是入宮朝見國王的必經(jīng)之地,路易十四想通過炫耀那些珍寶、勛章來展示他的權(quán)威和榮譽。此廳連著珍寶館,圖中間的門就是珍寶館的門,門頂上有豐收女神像,但珍寶館是不開放的。</p> <p class="ql-block"> △豐收廳(富饒廳)。</p> <p class="ql-block"> △豐收廳(富饒廳)穹頂壁畫《王室的輝煌》局部。(法國畫家安托萬·霍阿瑟作于1678~1683年)</p> <p class="ql-block"> △維納斯廳(金星廳)在豐收廳的西邊。維納斯廳是國王舉行晏會時賓主吃點心水果的地方。路易十四時期,這個廳也是他的臺球室。</p><p class="ql-block"> 這些大廳為什么又有金星、火星、水星等行星的名字呢?因為路易十四自詡為“太陽王”,太陽是有行星圍繞著它轉(zhuǎn)的。另外,太陽王就是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所以路易十四又讓神話中的眾神來圍繞著他這個太陽神(阿波羅),于是就用大力神(海格立斯)、月神(戴安娜)、智神(墨丘利)、愛神(維納斯)、戰(zhàn)神(瑪爾斯)等天神的名字來命名各個大廳。</p> <p class="ql-block"> △ 維納斯廳(金星廳)壁龕上路易十四的戎裝雕像。</p> <p class="ql-block"> △ 這座雕像是法國雕塑家讓·瓦林所作,1672年送給路易十四??梢钥闯觯芬资漠敃r還沒有穿高跟鞋。路易十四是一位極具爭議性的國王。他勵精圖治,開疆拓土,使法國成了歐洲霸主;他也酷愛時尚,崇尚藝術(shù),讓法國成為時尚之都、藝術(shù)之都。這些都為他贏得了巨大的榮譽。但他動輒窮兵黷武和大興土木的奢糜之風也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導(dǎo)致怨聲載道。</p> <p class="ql-block"> △維納斯廳(金星廳)的穹頂壁畫《維納斯使她的帝國神圣強大》。</p><p class="ql-block"> 羅馬神話中的愛與美之神維納斯即是希臘神話中的阿弗洛狄忒。她做的最有名的一件事就是幫特洛伊王子拐走了當時的第一美女海倫,由此引發(fā)了長達10年的特洛伊戰(zhàn)爭。</p><p class="ql-block"> 為什么希臘神話又成了羅馬神話呢?其實那是羅馬人武力征服希臘之后繼而對其進行文化掠奪的結(jié)果。羅馬神話基本上就是對希臘神話的照搬或稍作改編,許多故事除了神的名字不同和個別情節(jié)略有差別外,大部分內(nèi)容都基本相同。</p> <p class="ql-block"> △穹頂畫《維納斯使她的帝國神圣強大》局部:美神維納斯斜靠在車中,手中拿著玫瑰花環(huán)。美惠三女神正為她戴上花冠。天上飛來的是小愛神丘比特。</p> <p class="ql-block"> △戴安娜廳(月神廳)。大廳正面是意大利雕塑家貝爾尼尼為路易十四制作的半身像,當時路易十四27歲。</p> <p class="ql-block"> △戴安娜廳(月神廳)路易十四27歲時半身塑像。</p> <p class="ql-block"> △ 戴安娜廳(月神廳)油畫《戴安娜攜來準備獻身的伊菲格涅亞》。 </p><p class="ql-block"> 此畫表現(xiàn)的是古希臘神話中的一個故事:阿加門儂是遠征特洛伊的希臘聯(lián)軍統(tǒng)帥。他射死了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戴安娜)的神鹿,還炫耀其射術(shù)優(yōu)于阿爾忒彌斯。阿爾忒彌斯一氣之下令海上刮起逆風,希臘聯(lián)軍的船無法前行。于是阿加門儂被迫把女兒伊菲格涅亞獻祭,以此換取阿爾忒彌斯的幫助。但到最后一刻,伊菲格涅亞被女神救起,獻祭的是一頭鹿。</p> <p class="ql-block"> △戰(zhàn)神廳也稱瑪爾斯廳、火星廳,墻壁、穹頂上的壁畫都是以戰(zhàn)爭為主題。把這個廳命名為戰(zhàn)神廳是因為這個大房間原是演示廳的衛(wèi)士室。路易十四時期,這個廳也被用作舞廳,因此又稱“舞會廳”。</p> <p class="ql-block"> △戰(zhàn)神廳(火星廳)穹頂畫《戰(zhàn)神瑪爾斯駕駛狼拉的戰(zhàn)車》。(克洛德·奧德朗作)</p> <p class="ql-block"> △《戰(zhàn)神瑪爾斯駕駛狼牽拉的戰(zhàn)車》局部。</p><p class="ql-block"> 瑪爾斯是戰(zhàn)爭之神、羅馬城的保護神,是羅馬神話中和奎瑞納斯、朱庇特并列的三大主神之一。他也被認為是羅馬城的建造者羅穆盧斯的父親,因此他也是羅馬人的祖先。因為他的兒子羅穆盧斯小時候被狼救過一命,因此瑪爾斯也和狼扯上了關(guān)系——坐著狼拉的戰(zhàn)車。</p> <p class="ql-block"> △戰(zhàn)神廳(火星廳)油畫《在以馬忤斯的晚餐》(保羅·委羅內(nèi)塞作品,此為復(fù)制品,原畫收藏在盧浮宮。)</p> <p class="ql-block"> △《在以馬忤斯的晚餐》局部。 </p><p class="ql-block"> “在以馬忤斯的晚餐”是圣經(jīng)中耶穌復(fù)活的故事。耶穌死后,他的兩個信徒前往以馬忤斯村。路上他們談話時,突然有個陌生人加進來。于是兩個信徒把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的事告訴陌生人。并說耶穌死后3天還沒人見過他,所以大家對他能否復(fù)活將信將疑。陌生人聽了后責備他們?nèi)狈π判?,不肯相信先知的話。到了以馬忤斯村吃晚飯時,陌生人拿起餅分給他們,兩個信徒這才認出眼前的人正是耶穌,他已經(jīng)復(fù)活了。然而就在這時,耶穌忽然不見了。畫面表現(xiàn)的正是這一刻。 </p><p class="ql-block"> 這個玄妙而詭異的故事,自文藝復(fù)興以來一直是畫家們創(chuàng)作靈感的源泉。除了委羅內(nèi)塞,提香、卡坦納、倫勃朗、卡拉瓦喬等畫家都有這個主題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戰(zhàn)神廳(火星廳)路易十五畫像(卡爾·勒范洛作)。</p><p class="ql-block"> 路易十五是路易十四的曾孫。他是法蘭西波旁王朝的第四位國王(1715~1774年在位)。太陽王路易十四占位太久了,1715年駕崩時已在位72年。路易十四死前3年相繼失去了4個男性后裔(王太子、兩個王孫和一個重孫),王室已處于絕嗣的邊沿,于是5歲的路易十五繼承了王位。但此時的路易十五已是孤兒,除了在西班牙當國王的叔叔,在國內(nèi)他已沒有了親人。不過,波旁王朝的這棵獨苗竟然在位59年,成了法蘭西在位第二長的國王。路易十五幼年時麻疹奪去了他父母和哥哥的性命,他逃過一劫。但他最終還是沒能逃過病魔,1774年死于天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路易十五神奇地延續(xù)著王室家族和波旁王朝的命脈,他也因此在親政的早期受到法國人民的喜愛。但他不懂治國,不會用人,經(jīng)濟搞得一塌糊涂,以致國家債臺高筑;在對外戰(zhàn)爭中也是屢戰(zhàn)屢敗。尤其是與英國的七年戰(zhàn)爭更是遭到慘敗,被迫簽訂屈辱的《巴黎條約》,把印度、加拿大、密西西比河西岸等大片殖民地割讓給英國。他的昏庸無能讓曾經(jīng)稱霸歐洲的法國徹底衰落。他也成了法國最不得人心的國王之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戰(zhàn)神廳(火星廳)路易十五的王后瑪麗·蕾捷斯卡的畫像。(卡爾·勒范洛作)</p><p class="ql-block"> 瑪麗·蕾?斯卡是波蘭國王斯坦尼斯瓦夫一世的女兒,父王被廢后她成了二等貴族的女兒。22歲時和15歲的路易十五成婚,結(jié)婚10年生了10個孩子。幼年就成為被廢公主,沒落貴族的生活造就了她逆來順受的性格。盡管路易十五情婦成群,但她仍然謙遜忍讓,賢妻良母的懿范使她受到王室的尊敬。</p> <p class="ql-block"> △戰(zhàn)神廳(火星廳)路易十四穿著高跟鞋的騎馬像。</p> <p class="ql-block"> △ 墨丘利廳(水星廳或御床廳)。廳中間的床對著東方,早上從窗戶望出去就看見太陽。</p> <p class="ql-block"> △墨丘利廳以濃烈的紅色裝飾。路易十四的孫子,即后來成了西班牙國王腓力五世的安茹公爵曾在此廳短暫居住過。</p><p class="ql-block"> 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二世的姐姐是路易十四的王后,因此安菇公爵就是卡洛斯二世的外侄孫??逅苟罌]有后代,所以生前指定王位由外侄孫安菇公爵繼承。古代的歐洲國家,王位由國王的外國親戚繼承是很常見的事。但1700年卡洛斯二世駕崩后,很多歐洲國家卻反對西班牙王位由法國人繼承,他們害怕法國和西班牙聯(lián)合會出現(xiàn)獨霸歐洲的局面。于是這些國家組成反法聯(lián)盟向法國開戰(zhàn)?!拔靼嘌劳跷焕^承戰(zhàn)爭”從1701年持續(xù)至1713年,雖然法國最后取得了勝利,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p> <p class="ql-block"> △墨丘利廳(水星廳)床邊的自鳴鐘。這個鐘毎到整點都會有撲動翅膀的公雞出來唱歌,里面會走出路易十四的小金像,信息女神騰云而來,在風鈴聲中為他戴上王冠。在路易十四時代,這絕對是價值不菲的高科技產(chǎn)品。</p> <p class="ql-block"> △墨丘利廳(水星廳)《身穿加冕服的路易十五》。(法國畫家亞森特·里戈繪制)</p><p class="ql-block"> 路易十五貪戀美色,連妓女都成了他的公開情婦。因為生活糜爛,治國無能,他成了法國最不得人心的國王,他駕崩時全國不僅無人在意,還舉國歡慶。但浪漫的法蘭西人就是令人難以理喻,他們討厭路易十五情婦成群,卻又惱火路易十六沒有情婦。“人們希望法蘭西國王有一個情婦,這是國家活力的象征。相反,可憐的路易十六,法國人對他都很惱火,因為他連一個情婦也沒有”。有如此可愛的子民,國王也應(yīng)死而無憾了。</p> <p class="ql-block"> △墨邱利廳(水星廳或御床廳)穹頂畫《墨丘利在兩只公雞拉動的戰(zhàn)車上》。(讓·巴蒂斯特·德尚佩涅繪制)</p><p class="ql-block"> 希臘神話中,墨丘利是小偷、商人和旅行者的保護神。盤蛇杖和公雞是他的標志,所以在畫中他乘坐的是兩只公雞拉的車,他的右手拿著有天使翅膀的盤蛇杖。</p> <p class="ql-block"> △阿波羅廳又稱太陽神廳、御座廳。此廳是國王寢宮里最豪華的大廳,處處都顯示帝王氣派。天花板上有鍍金浮雕,墻壁為深紅金銀絲鑲邊天鵝絨,中央的御座中是國王的鍍金木椅。阿波羅廳是國王每天接見臣民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阿波羅廳(御座廳)國王的鍍金木椅。</p> <p class="ql-block"> △ 阿波羅廳(御座廳)穹頂畫《駕馭戰(zhàn)車的阿波羅》(查理·福斯繪制)。</p><p class="ql-block"> 太陽神阿波羅站在黃金戰(zhàn)車上,讓四匹神馬拉著他在五彩云中飛馳,象征著他給大地帶去光明。圍繞在他周圍的花之女神弗洛拉、谷物女神卡瑞斯、酒神巴克斯、農(nóng)業(yè)之神薩圖爾努斯,象征著春夏秋冬四季輪回。</p> <p class="ql-block"> △穹頂畫《阿波羅駕馭黃金戰(zhàn)車》局部。阿波羅是宙斯的兒子,是奧林匹斯山上僅次于宙斯的12主神之一。他掌管太陽的起落,每天早上時光女神瑞亞打開天門后,他就駕著由4匹噴火神馬牽拉的金色戰(zhàn)車從空中疾馳而過,為大地帶來光明和溫曖。</p> <p class="ql-block"> △阿波羅廳(水星廳)《路易十四62歲畫像》。(法國著名畫家亞森特·里戈所作繪制)。</p><p class="ql-block"> 畫面上,穿著高跟鞋緊身褲長絲襪、頭戴假發(fā)的太陽王,胸前佩帶金色圣靈勛章、身披帶有王室標志三葉百合花的王袍,手扶亨利四世的權(quán)杖、腰佩查里曼之劍,右手下面的墊子上還放著王冠,畫家把王權(quán)所有的象征物都展現(xiàn)在畫面中。</p><p class="ql-block"> 路易十四是個矮子,身高只有154厘米。他對自已的身高十分不滿,于是做鞋時讓鞋匠加厚鞋跟。12厘米的高跟鞋再戴上20厘米高的假發(fā),這樣就有點太陽王的樣子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高跟鞋、假發(fā)、緊身褲、絲襪,雖然引領(lǐng)時尚的太陽王和他的王公貴族們外表風光無限,但他們的體臭味卻令人作嘔。中世紀時期,“黑死病”在歐洲奪走了數(shù)千萬人的生命,人們非??只?。那時醫(yī)學不發(fā)達,有醫(yī)生認為“黑死病”是洗澡時洗去了保護層病毒入侵身體的結(jié)果。因此中世紀的歐洲人極少洗澡,那時的歐洲也被稱為“千年不洗澡的歐洲”。路易十四也是不洗澡的國王(據(jù)說他一生只洗過7次澡)。為掩蓋體臭,他和王公貴族們只好每天使用大量香水,由此也促進了法國香水業(yè)的發(fā)展。如此看來,現(xiàn)代愛美的女士,得好好感謝這位引領(lǐng)時尚的太陽王。</p> <p class="ql-block"> △阿波羅廳(水星廳)路易十六畫像。(法國畫家安托萬·弗朗索瓦·卡萊繪制)</p><p class="ql-block"> 路易十六(1754~1793年),法國波旁王朝的第五位國王。他在位時國家債臺高筑,為挽救財政危機,他試圖改革但遭貴族反對而失敗。在1789年的三級會議中路易十六只顧維護教士和貴族的利益,而不顧第三等級改革派的建議,還想通過武力對付制憲議會,由此導(dǎo)致了大革命的爆發(fā)。大革命期間他企圖逃亡國外,但在邊境被攔截。國民公會以叛國罪判處其死刑,1793年1月被推上斷頭臺處死。路易十六是法國歷史上唯一被處死的國王,也是歐洲歷史上第二個被處死的國王。</p> <p class="ql-block"> △王后接待廳里的油畫《安托瓦特王后和她的孩子們》。</p><p class="ql-block"> 路易十六的王后安托瓦內(nèi)特抱著路易十七,靠在她身邊的是大女兒瑪麗·特雷莎,站在她左邊是早夭的兒子路易·約瑟夫。在父母被處死、兩個弟弟都先后病死后,特雷莎是路易十六一家唯一的幸存者。法國大革命期間她年僅15歲,但瘋狂的革命者并沒有放過她,他們用強迫她誣陷母親、看著父母被處死等等手段對她百般折磨。長大后那段痛苦的記憶讓她經(jīng)常自殘甚至自殺。</p> <p class="ql-block"> △戰(zhàn)爭廳。</p> <p class="ql-block"> △戰(zhàn)爭廳的裝飾以軍事戰(zhàn)爭為主題,雕塑、油畫主要歌頌路易十四在軍亊上的勝利和治國方面的功勞。</p><p class="ql-block"> 圖中間的兩幅鍍金裝飾,上面是盔甲,下面是展開雙翼的太陽神。意喻太陽王路易十四無往不勝。</p> <p class="ql-block"> △戰(zhàn)爭廳鍍金壁爐上方的路易十四騎馬浮雕《路易十四騎馬踏敵》。馬下有兩個被踐踏的敵人,圓環(huán)的上面是兩個信使女神;下面有兩個雙手被綁的俘虜。</p> <p class="ql-block"> △浮雕《路易十四騎馬踏敵》局部: 被綁的敵人。</p> <p class="ql-block"> △鏡廳是凡爾賽宮最著名的大廳。長73米,寬10.5米,高12.3米的鏡廳由敞廊改建而成。它的一面是由483塊鏡子組成的巨型鏡面,另一面則是面向花園的17扇巨大的落地玻璃窗。拱形天花板上畫著巨幅油畫和掛著24具巨大的波希米亞水晶吊燈。鏡子制造在當時還是極其先進的技術(shù),據(jù)說鏡廳大塊鏡子的制造技術(shù)還是派人到意大利威尼斯偷回來的。</p> <p class="ql-block"> △鏡廳是當時王宮舉行大型招待會、舞會和國王接見外國貴賓的場所。幾百年前,玻璃比黃金還昂貴。鏡廳四周都用玻璃鏡裝飾,光芒四射,金碧輝煌。這個奢華無比的大廳,展示的是法國的財富和王權(quán)的至高無上,因此鏡廳被認為是法國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870年,法國在普法戰(zhàn)爭中節(jié)節(jié)敗退,普爾士長驅(qū)直入占領(lǐng)凡爾賽宮并圍攻巴黎。1871年1月18日,威廉一世在鏡廳宣布德意志帝國建立并加冕為德意志皇帝。此前的德國是一盤散沙,幾百個邦國和領(lǐng)地各自為政。普爾士國王威廉一世和“鐵血宰相”俾斯麥用鐵血手段統(tǒng)一了除奧地利外的德意志全境,并經(jīng)過3次王朝戰(zhàn)爭先后擊敗了丹麥、奧地利、法國后,統(tǒng)一的德國便成了當時的歐洲霸主。凡爾賽宮是法國的象征,威廉一世選擇在凡爾賽宮加冕為德國皇帝,簡直是在法蘭西人的傷口上撒鹽,不僅極大地羞辱了他們,也摧毀了他們的抵抗意志。結(jié)果5天后,法國政府就放棄了抵抗。然而,志得意滿的威廉一世怎么也想不到,僅僅過了47年就輪到德國人在這個鏡廳受辱了。</span></p> <p class="ql-block"> △有道是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德國人在鏡廳把法蘭西人羞辱了一番,但時隔不久,法國的這個奇恥大辱便還給了德國人。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德國實施的閃電戰(zhàn)計劃破產(chǎn),戰(zhàn)爭持續(xù)了4年。1918年,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失敗,德意志帝國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曾在八國聯(lián)軍侵華時叫囂“要讓中國人在一千年后不敢窺視德國人”的狂妄皇帝威廉二世被迫下臺并逃到荷蘭。短命的德意志帝國(1871~1918年)僅經(jīng)歷三代皇帝就滅亡了。德國被迫在法國人指定的鏡廳里簽訂了屈辱的《凡爾賽和約》,法國人終于報了一箭之仇。</p> <p class="ql-block"> △參觀鏡廳的學生。</p> <p class="ql-block"> △鏡廳鍍金燭臺。</p> <p class="ql-block"> △鏡廳鍍金燭臺。</p> <p class="ql-block"> △鏡廳穹頂畫《國王親自統(tǒng)治》。被眾神圍繞的國王:帝國的藍圖由戰(zhàn)爭之神和火星之神為他描述;榮譽女神為他指路;主神宙斯的信使墨邱利從天而降。墨邱利是旅行和商業(yè)之神,他有商神杖(雙蛇纏繞的手杖)、翼鞋(有翅膀的涼鞋),還有翼盔(帶翅膀的頭盔)。</p> <p class="ql-block"> △鏡廳雕塑《狩獵女神戴安那》</p><p class="ql-block"> 戴安娜身材修長,容貌美麗,是希臘神話中的狩獵女神和月亮女神,也是處女的保護神。她的名字是“貞潔處女”的同義詞。她與雅典娜和赫斯提亞并稱為希臘神話三大處女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鏡廳雕塑《愛神維納斯》。</p> <p class="ql-block"> △牛眼廳緊鄰國王寢宮,是王公貴族和朝庭大臣謹見國王的等候大廳,因廳的上方有一個牛眼狀的天窗,故名“牛眼廳”。</p> <p class="ql-block"> △ 牛眼廳油畫《路易十四及其王族全家》。(讓·諾克萊繪制)</p><p class="ql-block"> 畫中路易十四袒露上身手拿權(quán)杖坐著,左手下是他的第一任妻子瑪麗·特雷莎。特雷莎手拉大兒子大路易王太子,二兒子安菇公爵趴在她的腿上,四女兒瑪麗·泰雷茲公主坐在她前面。中間穿藍袍的是路易十四的母親。</p> <p class="ql-block"> △牛眼廳路易十四騎馬像。</p> <p class="ql-block"> △國王寢宮。</p><p class="ql-block"> 圖正中是國王的龍床。自1701年路易十四入住這個寢宮,直到1715年9月駕崩,這里都是他的寢宮。不過很多時候他都是住在情婦蒙特斯龐侯爵夫人的大特里亞儂宮。因為凡爾賽宮雖然豪華,卻沒有一個廁所,生活不便。</p> <p class="ql-block"> △國王的龍床圍著金銀線錦緞幔帳。</p> <p class="ql-block"> △路易十四一生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凡爾賽宮度過,作為國王,他一舉一動都是國家大事的體現(xiàn),連吃飯睡覺等生活小事都有特殊的含義。通過《圣西蒙公爵回憶錄》(圣西蒙公爵當時就住在凡爾賽宮),人們可以窺見國王的宮廷生活細節(jié)。每天早上,國王都要舉行隆重的起床儀式。整個儀式分為“國王離床”、“國王穿晨衣”、“國王換正裝”3個環(huán)節(jié)。這時,有資格參加儀式的人可以分批進入國王臥室。第一批可以覲見床上的國王;第二批可以覲見穿上晨衣的國王;最后是所有人都可以謹見穿了正裝的國王。參加儀式的人可不是亂哄哄的擁簇在國王寢室,誰前誰后,誰為國王奉上衣服物件都有十分嚴格的規(guī)制。表面是一種宮廷儀式,但里面的水很深。勾心斗角、互爭寵信的朝臣貴族想通過這種機會得到國王的青睞而飛黃騰達,而國王則利用這種微不足道的生活煩事來控制利用他們,以樹立權(quán)威鞏固他的絕對權(quán)力。</p> <p class="ql-block"> △國王寢宮里的小會議室。這是路易十四與重要朝臣開小型會議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王后寢宮。</p> <p class="ql-block"> △王后寢宮由王后寢室、王后接待室、貴賓休息室和衛(wèi)兵室組成。路易十四的第一位王后去世后,第二任王后就不在這里住了,留給了王太子妃住。在這里住的最后一位王后是路易十六的妻子,就是那個時尚王后瑪麗·安托瓦內(nèi)特?,F(xiàn)在看到的裝飾就是她居住時的原貌。</p> <p class="ql-block"> △王后床的幔帳頂上有法蘭西的標志——高盧雄雞。</p> <p class="ql-block"> △王后接待廳。國王和王后經(jīng)常在這個廳里舉行小型的公開晚晏。</p> <p class="ql-block"> △雖然是小型晏會,但王室的禮儀和規(guī)矩是一點不能少的。國王和王后用餐時,可以圍坐在這張小桌的只能是王室家族成員,其他人員不得同桌,這是為了避免潛在的危險。陪同用餐的大多都只站著吃。</p> <p class="ql-block"> △和平廳在鏡廳的南邊,也是鏡廳的出入口。</p> <p class="ql-block"> △和平廳的裝飾風格與鏡廳相似。</p> <p class="ql-block"> △和平廳油畫《給歐洲帶來和平的路易十五》(弗朗索瓦·勒穆瓦納繪制)。</p><p class="ql-block"> 畫面上19歲的路易十五把橄欖枝遞給以少女形象出現(xiàn)的歐洲,象征他給歐洲帶來和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參觀完和平廳,便來到最后一個廳——加冕廳。此廳原來是國王和王后的侍衛(wèi)室。凡爾賽宮改為博物館后,因此廳藏有名畫《拿破侖一世與約瑟芬皇后的加冕禮》,“加冕廳”的名稱便因此而來,并不是拿破侖在此廳加冕。拿破侖當皇帝后也未入住凡爾賽宮,因為他討厭凡爾賽宮,認為到處都是路易十四的影子。</p><p class="ql-block"> 大廳中央的柱子是“勝利女神柱”,上面有勝利女神塑像。此柱也稱“奧斯特里茨圓柱”,是陶瓷作品的杰作之一,原來安置在杜伊勒里宮,后來才移至凡爾賽宮。</p> <p class="ql-block"> △加冕廳油畫《拿破侖一世與皇后的加冕禮》。</p><p class="ql-block"> 此畫是拿破侖的首席御用畫師雅克·路易·大衛(wèi)于1806年至1808年創(chuàng)作的巨幅油畫(這幅是畫家自己復(fù)制的,原畫收藏在盧浮宮)。畫面真實地記錄了1804年12月2日拿破侖在巴黎圣姆院舉行加冕典禮的情景。加冕時拿破侖傲慢地奪過皇冠自已戴在頭上,拒絕下跪讓教皇給他授冠。畫家為了避免這個對教皇不敬的場面再現(xiàn),煞費苦心地選用了后半段皇帝給皇后加冕的場面作畫。此時拿破侖已經(jīng)戴上了皇冠,正雙手捧著皇后的皇冠,準備給跪在地上的皇后約瑟芬戴上。拿破侖身后那位身材臃腫的教皇正在默默地看著。對于堅信“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nèi)”的拿破侖來說,教皇只不過是來打醬油的。</p> <p class="ql-block"> △《拿破侖與約瑟芬皇后的加冕禮》局部。</p> <p class="ql-block"> △加冕廳天花板油畫《霧月政變的寓言》(安東尼·弗朗索瓦繪制)。</p><p class="ql-block"> 拿破侖于1799年11月9日發(fā)動兵變,派軍隊接管了當時的革命政府,開始了為期15年的獨裁統(tǒng)治。這一天剛好是法國革命政府實行的共和歷的霧月,所以稱為“霧月政變”。</p><p class="ql-block"> 畫中的法蘭西女神頭戴月桂、手拿橄欖枝(象征榮譽與和平),她腳下有吹著勝利號角的小天使;身邊的法老象征著已征服了埃及(指的是1798至1801年拿破侖率領(lǐng)法國遠征軍對奧斯曼帝國所屬的埃及進行的爭霸戰(zhàn));右下角的大力神海格立斯披著涅墨亞猛獅的毛皮(涅墨亞猛獅是希臘神話中兇惡殘暴的食人巨獸,被大力神殺死),象征著法蘭西已戰(zhàn)勝了兇惡的敵人。這是一幅為拿破侖歌功頌德的畫。</p> <p class="ql-block"> △凡爾賽宮后花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凡爾賽宮風格獨特的法蘭西式大花園,它的中軸線長達3公里,整個花園占地100萬平方米。花園里道路、花圃、水池、樹木花草都成對稱的幾何圖形。</p> <p class="ql-block"> △對稱統(tǒng)一的園林布局,整齊劃一的花草樹木,實際上是等級森嚴的封建制度和君主專制政體的圖解,體現(xiàn)的是君主對王權(quán)秩序的追求和規(guī)范。</p> <p class="ql-block"> △凡爾賽宮園林航拍圖(由東向西)。</p> <p class="ql-block"> △凡爾賽宮園林航拍圖(由西向東)。</p> <p class="ql-block"> △從后花園看凡爾賽宮。</p> <p class="ql-block"> △北翼配殿17世紀廳的油畫《1668年的凡爾賽宮》(皮埃爾·帕特爾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