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橋,是文明的延伸,是人類智慧的結(jié)晶,橋,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紐帶。</p><p class="ql-block"> 信陽的橋:有步行橋、公路橋、鐵路橋、高架橋,有老橋、有新橋,信陽的每一座橋都有其獨特魅力。為了宣傳信陽這個大美城市,咱們老年攝影人,不分春夏秋冬、每天迎著朝陽出發(fā)、沐著夕陽返家,耄耋之年不怕艱辛、冒著酷暑嚴寒用手中相機、手機、無人機留下了大美信陽的精彩瞬間。(篇幅有限、下面遴選部分攝影作品以饗讀者) </p><p class="ql-block">文: 彭麗(信陽老年攝影協(xié)會 理事)</p> <p class="ql-block">《日斜歸路晚霞明》</p><p class="ql-block">攝影:王巧云 </p> <p class="ql-block">《宜居信陽》 攝影:王巧云</p> <p class="ql-block">《長虹臥波》 攝影:王巧云</p> <p class="ql-block">《路·鷺·和諧》 攝影: 藺仲武</p> <p class="ql-block">《十八大街架新橋》 攝影: 藺仲武</p> <p class="ql-block">《橋眼看橋》 攝影: 藺仲武</p> <p class="ql-block">《申橋初燈》 攝影: 藺仲武</p> <p class="ql-block">《落霞映民橋》 攝影:翟芳</p> <p class="ql-block">《民橋》 攝影:李昌銀</p> <p class="ql-block">《春曉路跨浉河橋 》 攝影:李昌銀</p> <p class="ql-block">《潔凈 》 攝影: 杜亞平</p> <p class="ql-block">《虹橋落日》 攝影:呂勝利</p> <p class="ql-block">《平橋日出》 攝影:呂勝利</p> <p class="ql-block">《福橋遠眺》 攝影: 郭濱 </p> <p class="ql-block">《浉河夜色》 攝影:郭濱 </p> <p class="ql-block">《浉河上的橋》 攝影: 郭濱 </p> <p class="ql-block">《新建的高架路浉河橋》攝影:侯學武</p> <p class="ql-block">《新建的十八大街浉河橋之夜景》錄影制作:彭麗</p> <p class="ql-block">《浉河公園步行橋遠眺》 攝影:周克勤</p> <p class="ql-block">《步行橋秋影》 攝影:高凌志</p> <p class="ql-block">《秋天的浉河公園》 攝影:高凌志</p> <p class="ql-block">《水光中的民橋》 攝影: 高凌志</p> <p class="ql-block">《華燈初上》 攝影:陳春華</p> <p class="ql-block">《流光溢彩紅橋》 攝影: 陳春華</p> <p class="ql-block">《信陽的高鐵橋》 攝影:易國斌</p> <p class="ql-block">《信陽的高鐵橋》 攝影:易國斌</p> <p class="ql-block">《信陽的高鐵橋》 攝影:易國斌</p> <p class="ql-block">《水面溶金》攝影:王瑞林</p> <p class="ql-block">《郝堂村拱橋》 攝影制作: 梅詠宏</p> <p class="ql-block">《商城西河景區(qū)橋》攝影制作:梅詠宏</p> <p class="ql-block">《睡仙新橋》 攝影:梅詠宏</p> <p class="ql-block">《浉河飛虹》 攝影:邢愛茹</p> <p class="ql-block">《鐵路、公路雙立交》 攝影:邢愛茹</p> <p class="ql-block">《濮公山天橋》 攝影:劉業(yè)斌 </p> <p class="ql-block">《湯泉池上有吊橋》 攝影:劉業(yè)斌 </p> <p class="ql-block">《龍湖公園橋》 攝影:周亞平 </p> <p class="ql-block">《肖店淮河大橋今昔》 攝影:黃澤遠</p> <p class="ql-block">《潢川 鎮(zhèn)黃橋》 攝影:黃澤遠 </p><p class="ql-block">資料顯示:鎮(zhèn)潢橋,又稱鎮(zhèn)淮橋,位于潢川縣迎賓路潢河上,南北走向,始建于元太定年間(1324—1328),當時為木構(gòu)梁橋,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重建;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時改為石礅木梁,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再建時位置西移,之后多次毀建;1966年以鋼軌替代木梁,橋面敷以混凝土;9孔梁橋,長108米;2003年,因其對防汛的長期影響而被拆除,僅剩一座橋墩。</p> <p class="ql-block">《浉河上的老石板橋》 攝影:黃澤遠 </p> <p class="ql-block">《步行橋今昔》 制作:彭麗</p> <p class="ql-block">《云兒飄過高架橋》 攝影:靳建華</p> <p class="ql-block">《夕陽中的民橋》 攝影: 沈新艷</p> <p class="ql-block">《碧玉橫江》 攝影:王登芳</p> <p class="ql-block">《霧漫流光》 攝影:王登芳</p> <p class="ql-block">《傍晚時的申橋》 攝影:葛文軍</p> <p class="ql-block">《虹橋晚霞》 攝影: 葛文軍</p> <p class="ql-block">《雪天的橋》 攝影:李新國</p> <p class="ql-block">《雪天的橋》 攝影:李新國</p> <p class="ql-block">《冬日申橋》 攝影:李新國</p> <p class="ql-block">《冬日賢橋》 攝影:李新國</p> <p class="ql-block">《冬日里的肖家河橋》攝影:李新國</p> <p class="ql-block">《琴橋之冬》 攝影:李新國</p> <p class="ql-block">《雪天的橋》 攝影:李新國</p> <p class="ql-block">《雪之橋》 攝影:李新國</p> <p class="ql-block">《冬日彩虹橋》 攝影:陳敏</p> <p class="ql-block">《茶橋夜景》 攝影:陳敏</p> <p class="ql-block">《花間鐵橋飛車》 攝影:李達敏</p> <p class="ql-block">《晚霞映民橋》 攝影:李達敏</p> <p class="ql-block">《晨舞》 攝影:霍昌厚</p> <p class="ql-block">《疫情管控時的申橋》 攝影:霍昌厚</p> <p class="ql-block">《關橋夜景》 攝影:詹玉申</p> <p class="ql-block">《時間通道》 攝影:李延琴</p> <p class="ql-block">《建設中的橋》 攝影:李延琴</p> <p class="ql-block">《公園彩虹橋》 攝影:程萬逵</p> <p class="ql-block">《紅軍橋》 攝影:程萬逵</p> <p class="ql-block">《建設中的立交》 攝影:程萬逵</p> <p class="ql-block">《申陽臺大橋》 攝影:程萬逵</p> <p class="ql-block">《鄉(xiāng)村立交》 攝影:程萬逵</p> <p class="ql-block">《長臺古渡殘垣》 攝影:彭麗 </p><p class="ql-block"> 信陽八大景之一 長臺古渡,位于信陽市平橋區(qū)長臺關鄉(xiāng)淮河北岸,長臺古渡的埠口確切位置在小南門口外邊十幾米處。據(jù)說古長臺城墻已于1958年徹底拆毀。</p> <p class="ql-block">《羅山龜湖觀景橋》 攝影:彭麗</p> <p class="ql-block">《立交橋下燈光美》 攝影:彭麗</p> <p class="ql-block">《路通東西南北 光照四面八方》</p><p class="ql-block">攝影:彭麗</p> <p class="ql-block">《茶橋夜景》 攝影:彭麗</p> <p class="ql-block">《彩云下的步行橋》 攝影:彭麗</p> <p class="ql-block">《夏日彩虹橋》 攝影:彭麗</p><p class="ql-block"> 彩虹橋又稱107國道浉河橋,位于信陽市城西的浉河干流上。在建彩虹橋之前是文化大革命中修建的橋柱式戰(zhàn)備橋,建成后因兩岸107國道沒有修建,多年沒有使用。老橋使用一段時間后于1996年初拆除,1981年開始修建彩虹橋,1997年5月16日彩虹橋試運行。彩虹橋設計科學,造型美觀。它全長300多米,主跨度185米多,它是鋼索直拉橋,它是利用橫跨浉河的兩道紅色半圓形的主鋼索作支撐,兩道主鋼索之間利用連系梁相接,通過直鋼索拉起橋面結(jié)構(gòu),直鋼索垂直于橋面,頂部固定在半圓形的主鋼索上,將整個橋梁連成一個整體。橋面寬29.4米,雙向四車道。主鋼索呈紅色,到了晚上,橋上的彩燈亮起,有紅色、有綠色、有黃色、和其他顏色,遠遠望去,整個橋梁五顏六色,宛若一道彩虹橫跨在河面上,彩虹橋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辛店紅軍橋》 攝影:彭麗</p><p class="ql-block"> 辛店“紅軍橋”位于信陽市區(qū)東南17公里的五里店鄉(xiāng)辛店村,是一座抗戰(zhàn)時新四軍五師所屬的信(陽)羅(山)邊縣委指揮部為當?shù)厝罕娝薜墓喔?、行人兩用的渡槽橋。橋長107米,高2.6米,均由石條砌成,當?shù)厝罕姺Q它為“紅軍橋”。</p><p class="ql-block"> 紅軍橋是我黨我軍緊密聯(lián)系群眾,為人民謀幸福的歷史見證。紅軍橋的建成使用,不但為當時的邊區(qū)經(jīng)濟建設和突破敵人的紅濟封鎖作出了貢獻,尤為可貴的是架起了黨和人民血肉相連的連心橋,現(xiàn)已成為當?shù)剡M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將為促進兩大文明建設發(fā)揮積極作用。2000年9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睡仙橋》 攝影:彭麗</p><p class="ql-block">睡仙橋村得名于村內(nèi)的一座古橋——睡仙橋。據(jù)說:“睡仙橋”名“睡醒橋”,由明代張橋捐資修建。傳說睡仙陳摶路過此時,感覺此地氣候宜人,山清水秀,頓生困意,便于石橋上睡了百日,于是當?shù)匕傩辗Q此橋為"睡仙橋"。</p> <p class="ql-block">《睡仙橋-拱橋》 攝影:彭麗</p> <p class="ql-block">《城市立交 貫通南北西東》 </p><p class="ql-block">攝影: 彭麗</p><p class="ql-block"> 新十八大街工程始于107國道,沿總規(guī)線路,跨越?jīng)负咏?jīng)春曉路上跨京廣鐵路編組場、寧西鐵路和南京大道,止于新十八大街市中心醫(yī)院羊山分院。全線長約6000米,雙向6車道。新十八大街總投資11.42億元。其中,南京大道以北至浉河南路采用“高架+輔道”形式建設,新十八大街規(guī)劃紅線寬50米,局部紅線寬66米,高架橋橋?qū)?5.5米全線設置三對上下行匝道。</p> <p class="ql-block">《關橋夜景》 攝影:彭麗</p><p class="ql-block">信陽西關橋 5孔40米雙曲拱橋,長235.9米,寬22米,雙向四車道。因地處信陽老城西關門而名,始建于1980年,2006年由市交通局招標拓寬改造,改造后的西關橋猶如一個含苞待放的花朵,向世人展現(xiàn)著它的英姿,現(xiàn)更名為關橋。</p> <p class="ql-block">《夏日民橋》 攝影:彭麗</p><p class="ql-block"> 民橋原名浉河大橋,又叫民權(quán)路斜拉橋,是在原南關外民權(quán)路浉河大橋舊橋原址上新建而成。據(jù)說老橋最早是前蘇聯(lián)援建,1965年信陽市全民動員修繕,后因年久不堪重負,終于在2005年拆掉重建。</p> <p class="ql-block">《民橋夜景》 攝影:彭麗</p><p class="ql-block"> 民橋,橫貫浉河,是信陽重要交通樞紐。民橋最早建于1965年,重建于2005年。這座橋以前叫民權(quán)路浉河大橋,現(xiàn)在改名叫民橋。民橋是河南省唯一的一座獨塔斜拉式橋梁,大橋主塔高72米,全長630米,寬24米,標準式雙向四車道,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工程總投資4600萬元。民橋于2005年6月30日建成通車。</p> <p class="ql-block">《浉河上的鐵路橋》 攝影:彭麗</p> <p class="ql-block">《浉河上的鐵路橋》 攝影:彭麗</p> <p class="ql-block">《浉河新橋燈光秀》攝影:彭麗</p> <p class="ql-block">《五彩繽紛》攝影:彭麗</p> <p class="ql-block">《會橋》攝影:彭麗</p> <p class="ql-block">《月光下的鐵路橋》攝影:彭麗</p> <p class="ql-block">《浉河上的鐵路橋》 攝影:彭麗</p> <p class="ql-block">《息縣網(wǎng)紅橋夜景》 攝影:彭麗</p> <p class="ql-block">《息縣網(wǎng)紅橋夜景》 攝影:彭麗</p> <p class="ql-block">《息縣龍湖廊橋夜景》 攝影:彭麗</p> <p class="ql-block">《信陽快速高架橋-十八大街夜景》 </p><p class="ql-block">攝影:尹本全 (特邀)</p> <p class="ql-block">《信陽快速高架橋-十八大街》 </p><p class="ql-block">攝影:尹本全 (特邀)</p> <p class="ql-block">《信陽快速高架橋-十八大街》</p><p class="ql-block">攝影:尹本全 (特邀)</p> <p class="ql-block"> 信陽老攝協(xié)的攝影作品如海,篇幅有限,本篇僅擷取浪花幾朵,其余作品將在以后《紅葉之光》公眾號里陸續(xù)分享。(文字資料彭麗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