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本來,我的職業(yè)與醫(yī)學相去甚遠,也就是說 不搭界。可幸運的是,我早早就認識了馮旭這個醫(yī)生朋友。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來往很密切,幾乎天天都在一起。一個星期天的早上,馮旭找到我說,騎上自行車,我們出去一趟。路上我才得知,馮旭這是去出診。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交通還很不發(fā)達,礦區(qū)周邊農村還處于缺醫(yī)少藥狀態(tài)。馮旭利用星期天到農村出診,既解決了農民朋友的病痛,又能增加一點個人收入。是個不錯的選擇,用現(xiàn)在的話說叫“雙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馮旭農村出診主要做一些小手術,比如囊腫粉瘤之類。馮旭自然是主刀,我則是助手。就是馮旭先拉一刀皮,我用止血鉗夾住藥棉止一下血。然后拉第二層,第三層,直至把囊腫取出來。我就一直用止血鉗止血,直到最后一步縫合,掛上吊針,才算完成手術。第一次做手術的是個農村婦女 ,第二個是個小女孩。手術很成功,雙方都很高興,也為以后馮旭長期出診打下了良好基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為了表達謝意,馮旭送我一包針灸針。當時我雖然對針灸還是一無所知,但也并不陌生。前不久我孩子和小朋友玩游戲時,手指頭被門擠了一下,當時就腫了。我領著孩子找到馮旭,他用針扎了三個穴位,指尖放了幾滴血,就算完成了治療。我原想著手指要抹點藥,然后還得開點消炎止痛藥才行。但這一切都沒有,馮旭說這就可以了。天色已晚,我領著孩子回家睡覺。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趕快看孩子手指。已經(jīng)完全消腫,連擠壓的一點痕跡都沒有了。問還疼不疼了,孩子說一點也不疼了。按正常情況,吃藥打針,最快也得兩三天才能消腫。但扎針一晚上就好了,這是我第一次親眼目睹的針灸的神奇效果。馮旭現(xiàn)在送我針灸針,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我也學學針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包針灸針并不能代表什么,后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主要靠自己看書學習,沒有其它捷徑可走。而且這種學習沒有任務,沒有目的,能學多少?學到什么程度?也都不知道,完全是個人愛好。好在,那時候年輕。年輕多好??!年輕想學什么就學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幾年后,我給一個女工扎針,治療坐骨神經(jīng)痛。當治療起療效時,她說,學中醫(yī)真好,我如果年輕十歲,也和你一起學中醫(yī)。其實,她那年還不到四十歲。如果當時真學了,不說給人治病,把醫(yī)學知識用來自我保健,不也是很好嗎?所以雖說年輕真好,但是抓不住機會,也都是沒用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學的第一本書是《中醫(yī)基礎理論》,這也是中醫(yī)學院教材,是中醫(yī)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規(guī)律的理論體系??匆槐槿菀祝嬲I會其精神實質,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它是最基礎的東西,這本書弄不通,其它書就沒法看。好在我有一定語文功底,看這本書不是太費勁。后來學習《經(jīng)絡學》《針灸治療學》等書也都比較順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醫(yī)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果只是一味地看書,從書本到書本,是不會有什么出息的。這個時候學校美術老師仿生患神經(jīng)性皮炎,從脖子上向兩肩之間蔓延開來。此癥非常頑固,奇癢難耐。是醫(yī)學界的難題,很難根治。他買的藥12元一盒,買了一箱子。不但沒有效果,反而進一步加重。萬般無奈下,他問我能不能扎扎針?我說可以試一下。其實扎針行不行?有沒有療效?我是沒有確切把握的,因為在當時,我還沒給人扎過針,療效就更談不到了。但是針灸有時能出現(xiàn)神奇的療效,這一點我是確信無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針灸治療分大療程和小療程,大療程10天,小療程7天。一般治療需要三個療程,根據(jù)仿生病癥,必須按大療程治療。神經(jīng)性皮炎有的在上半身,有的在下半身。一共四個穴位,曲池、合谷、血海、三陰交,對稱八個穴位。仿生在上半身,選擇穴位應該是曲池、合谷。這叫照方扎針,也就是按照針灸書上的方子扎針。一般人都知道中藥有方子,其實針灸也是有方子的,而且有主穴配穴。也和中藥一樣,要根據(jù)病癥適量進行加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天,我把針灸針帶到學校。自習課的時候,仿生來到辦公室。坐在一把帶扶手的椅子上,擺好姿勢。我找準穴位,消毒后依次把四根銀針扎進穴位。四針都很準,都產(chǎn)生了酸麻脹困等感應。這個非常重要,有感應才能產(chǎn)生療效。如果針扎進去什么感應都沒有,行幾次針也還是沒感覺,就說明扎得不準。有時候需要拔針重扎,是比較麻煩的。扎針時是按“同身寸”找穴位的,每個人身高胖瘦都不一樣。同樣是三寸,在不同身高的人身上位置肯定不一樣。這就需要認真學習 ,當然,經(jīng)驗感覺這些東西似乎更重要一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五分鐘行一次針,目的是增強感應。半小時后拔針,結束治療。扎完第四次,仿生說已經(jīng)不癢了。這是個重要信息,這說明已經(jīng)有了療效。至第一療程結束,脖子再沒癢過。休息三天,接著進行第二療程的治療。還是照方扎針,每天一次,每次半小時,不曾間斷過。仿生積極配合治療,不吃辛辣刺激食物,每晚按時睡覺,保持愉快心情。到第三療程結束,脖子光滑如初,已經(jīng)徹底好了。記得第二年又犯了。我按原方繼續(xù)扎針三個療程痊愈,至如今將近三十年了,再沒聽說犯過,針灸的神奇功效由此可見一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辦公室有個林老師,她每天看著我給仿生扎針。親眼目睹仿生一天天好起來,最后達到痊愈,驚訝不已。她試探著問我,結腸炎能扎針嗎?我說也可以試一下。那明天就把老韋叫過來,他是結腸炎。林老師高興的說道。結腸炎實質上就是慢性拉肚子,一天四五次,十分麻煩,也屬于醫(yī)學難題。老韋是中學部語文老師,是林老師的丈夫,第二天上完課就來到辦公室。對韋老師我選擇了內關、足三里主治腸胃的要穴。扎針第四天,韋老師說今天正常了。照方繼續(xù)扎針,三個療程下來,一切恢復正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放寒假的時候,韋老師提著煙酒來看我,對我說了他的心理變化過程。他說我這是老毛病了,西醫(yī)中醫(yī)都看了,連特色中醫(yī)都看了,吃了那么多藥都沒有作用,林老師說你用針能扎好,我從心里不相信。他說每天吃結腸炎丸,一瓶四塊,聽起來不貴,但天天吃就受不了。尤其是那個老中醫(yī),是別人介紹的,就在銅川火車站對面。每個星期去一趟,抓一個星期的藥,一副藥一百三四十塊。你想想,咱們工資才多少錢。看了半年,老醫(yī)師說,吃完這個星期的藥,就不用來了,你的病好了。當時是好了,可是好了半年就又犯了,又和當初一樣了。想不到你用針灸治好了我的病,前后想想,真的不可思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韋老師的結腸炎治好后也沒再犯過,到今天也快三十年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國古代有“不為良相便為良醫(yī)”之說,意思是當不了好官就當一個好大夫??傊菫槿嗣穹?,表現(xiàn)了古代知識分子的崇高志向。這句話對我影響很大,后來又陸續(xù)治療了坐骨神經(jīng)痛,小兒遺尿等病癥,均取得不錯效果。幾十年過去了,受本職工作影響,學醫(yī)一直是斷斷續(xù)續(xù)的。這就不可能系統(tǒng)地學習醫(yī)學知識,成為一個良醫(yī)的可能性就不大了。我雖沒有成為一個良醫(yī),甚至沒有行醫(yī)資格。但在早年我用小小實踐,證明了祖國醫(yī)學的偉大。這一點,無疑是有著積極意義的,也是最令我難以忘懷的。</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