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一個女兵的回憶一一馮貞自述

珍爾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u><span class="ql-cursor">?</span>一個女兵的戎馬生涯</u></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u>一個母親的一生故事</u></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u>婆母馮貞的口述回憶錄</u></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u>是留給后人的珍貴禮物</u></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u>它再現(xiàn)了戰(zhàn)火中的青春</u></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u>和一個世紀的風云變幻……</u></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出生于1928年。老家是河北省靈壽縣西湖社村。在我五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所以我一直不知道自己準確的生日是哪一天,填表的時候就寫成了12月31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有一個大姐叫馮振華。還有一個大哥叫馮振剛,他與大姐是同一個母親。二哥馮富祥與我是同一個母親。他參軍以后隨部隊南下,到了湖南長沙工作,擔任過湖南的標準計量局局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至今想不起來母親長得什么樣子,也不知道她是否有心臟病。那年我剛5歲,只是模模糊糊地記得,是一個夏天的夜晚,我們同睡一盤大炕,我睡在前炕,姥姥睡在后炕,半夜只聽見姥姥慌慌張張地推我:“快起來,快起來,別睡了。你媽不行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只聽見姥姥帶著哭腔,用悲傷的聲音對母親說:”你再睜開眼睛看看我們吧,看看你那苦命的孩子們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時候,我還不懂“死“是什么,更不知道媽媽的死對我意味著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親死后,我們跟著姥姥生活了一段時間。我七八歲的時候,后媽進門了,她又生了三個孩子,一個妹妹,兩個弟弟,最小的是弟弟。后來都夭折了,前兩個是因為出麻疹和天花,病死了,最后一個是死在日本人掃蕩的時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記憶中,我在家里每天都要下地拾柴火,撿高粱稈兒,幫忙做飯。那時候做飯是用一口大鍋,下面要拉風箱,燒的是楊樹葉和高粱碴子,苞米碴子,所以每年春夏都要到山上去刨草和白蒿,割草,撿樹枝,拿回來曬干作為燃料。吃的是摻了紅薯葉和楊樹葉的糠窩窩頭和高粱窩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當日本人的飛機來轟炸,我們就跑到野地里。大概是1938年或1939年,只聽見炸彈和機關槍經(jīng)常響起。成天擔驚受怕,有一次爬在地里,轟炸過后,我頭腦有點不清醒,就問二哥我是死了還是活的。只聽到二哥說,別吭氣,你在那兒趴著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時候我只上過兩年小學,當時學校在一個破廟里,一年也上不了兩個月的學。還記得識字課本上寫著:”步槍長,馬槍短,打敵人是一樣的。爸爸是工人,加入工會,媽媽是婦女,加入婦救會,兒童要加入兒童團“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1年秋天。日本人經(jīng)常來掃蕩。村里組織了婦救會,動員大家做軍鞋,不做亡國奴,開荒種地支援前線。當時我們兒童團員在山上站崗,有情況就向山下擺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次敵人包圍了村子,我們發(fā)現(xiàn)時已經(jīng)晚了,跑不出去了,我身上裝著一顆手榴彈,跑到一個老鄉(xiāng)家,他家有三個兒子都是自衛(wèi)隊員,只剩下他父母在家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父母看到我,就招招手說,姑娘快進來。我跑進里屋,窗戶都被磚壘起來了,屋里很黑,我爬到床根下,把手榴彈的拉環(huán)套在手指上。我想,要是日本鬼子進來,我就拉弦兒,和他們同歸于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因為屋里漆黑一片,日本鬼子沒有看到我也就沒有進來,只聽到雞鳴狗叫。過了一會兒,沒有動靜了,我出來一看,日本人把老兩口都綁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還有一次我躲在高粱地里,日本人就從我身邊走過,幸虧沒有發(fā)現(xiàn)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本鬼子相當殘暴,那一年我二舅和他的兒子都被日本人殺了。他們把跑不動的老太太也會撂到井里淹死。我的一個表哥被他們抓到滿洲,后來又自己偷偷跑回來。家仇國恨,所以見到日本人我就恨得牙根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為我是后媽,在家里也沒有好日子過。十二三歲的時候,有一次我生病發(fā)高燒,躺在一個柴草棚里,喉嚨里像著了火一樣,也沒人管我。我感覺自己快要死了。幸虧二哥給我端來一碗水,救我活了過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來大哥和二哥都當兵走了,二嫂也去了部隊,老家只剩下一個姐姐(她兒子后來在靈壽縣水產(chǎn)公司上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也想去當兵。1942年,我14歲那年,聽說晉察冀軍區(qū)政治部的本部駐扎在牛莊。在一個漆黑的晚上,我一個人從家里偷偷跑了出來,去找部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摸黑一連走了好幾個村子,連一個問路的人都找不到。走了100多里地,又累又餓,好容易才找到部隊,人家嫌我小不愿收我。后來多虧了在部隊的二哥為我說情,才把我分配到晉察冀軍區(qū)女生大隊的被服廠。每天的任務除了出操,唱歌搞宣傳以外,就是手工做軍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被服廠有個女隊長叫蘇青,是個老紅軍,才30來歲,已經(jīng)是長征干部,打仗指揮很有一套,晉察冀報紙上還表揚過她,說她背上小孩打仗領著部隊轉(zhuǎn)移,很勇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時我在連隊是年齡最小的,聽說要挑選一批干部往延安送,我也想去,但是隊長說你還太小,去延安要過許多封鎖線,太危險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好這時我大哥從抗大畢業(yè)分配到晉察冀軍區(qū)來了。隊長就和他說,你妹妹要去延安,讓不讓?我哥說,她想去就去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時一心想到延安去上學,于是就跟著部隊出發(fā)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1943年5月出發(fā),1000多人的隊伍在路上走了好幾個月,到達延安時剩下已不到500人,有的犧牲了,有的被抓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記得過同蒲鐵路的時候碰到敵人,怕被發(fā)現(xiàn)只好又返回來,第2次才過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這之前我從來沒見過鐵路長啥樣。我一直以為鐵路會很高,要爬上去才行。過鐵道的時候,我把腳給陷到里面拔不出來了,隊長說使勁兒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過河的時候水淹到大腿根處,衣服也來不及脫。褲子上還滴著水,又傳來口令,要原地休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次,想通過一個叫馬營的村莊,卻因那里有敵人的封鎖線,只好從摩天嶺繞過去。摩天嶺海拔很高,山上還有雨雪,帶路的老鄉(xiāng)都穿著皮大衣,我們卻穿著單衣服,每人發(fā)兩個土豆,過山的時候土豆都凍成了冰疙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山的時候?qū)嵲谧卟粍恿?,我們就拽著馬尾巴走,實在太累了,拽著馬尾巴走著走著就快睡著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路上只要碰到有敵人的崗樓,看見透著燈光,我們就要走很遠的路繞過去。路上累得走不動了,也不敢坐,因為一坐下就起不來,有的人剛坐下就凍死了,護送我們的武裝戰(zhàn)士在一夜之間就凍死好幾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容易在山下找到一點吃的,剛要吃,敵人來了,把村子包圍了,指導員說趕快集合,于是大家沖出去,一口氣跑了五六十里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容易爬到山頂上,又聽見機關槍響。走在我前面的人,有的倒下了。我身后不知誰推了我一把,我趕緊爬下,就地打了一個滾兒,就滾到了山下。后來才知道,走在我后面推了我一把的那個戰(zhàn)士也中彈犧牲了。指導員從山溝里找到了昏昏沉沉地躺在草叢里的我,他說,我們還以為你也犧牲了呢,你這個小鬼,還挺機靈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排長指導員對我很好,說這個小鬼年齡最小,我們帶著她吧,我一路咬著牙緊跟著沒有掉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天我突然打擺子發(fā)起了瘧疾,燒得迷迷糊糊。我說你們走吧,別管我了,我實在走不動了。聽到指導員在說,不行,拽著她也得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個大姐有經(jīng)驗,從老鄉(xiāng)家買了幾顆生雞蛋,一路上喂我喝下,我又喘又咳的,喉嚨就好多了。一路上都是別人替我背著背包,我越是心情緊張打擺子就越嚴重,指導員對我說,現(xiàn)在是考驗你的時候,到了興縣過了黃河就好了,堅持一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過了黃河,經(jīng)過米脂時,那里駐扎著國民黨的軍隊,也不敢亂跑。經(jīng)綏德,過十三里鋪,又走了好多天,總算到了延安。這時候已經(jīng)是七八月份了。我們這支部隊沒有解散,被單獨編隊分到中央黨校一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延安我第一次碰到了彭真的秘書,他的媳婦叫彭加蘭,與我哥哥熟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延安以后,部隊安排我到離瓦窯堡20里地的鎮(zhèn)上楊家院一家地方完小去學文化,有時候還排戲,搞衛(wèi)生,做宣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4年在瓦窯堡時我才16歲。我很看不慣那些早早結(jié)婚的人,要求去保育院工作。我一點兒也不想結(jié)婚談戀愛。一心只想著上學,當個好戰(zhàn)士,將來做個指揮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當時延安部隊里男的多,女的很少。我們女生隊里的好多學員當時也不想結(jié)婚,但都被老干部們先后相中,搶走了。也就只好成家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時我經(jīng)常去政治處主任家?guī)兔春⒆?。有一天,主任對我說,我給你介紹個人吧,你先了解了解,談一談再說。要不然問的人太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覺得自己年齡還小,根本不想談戀愛。但又一想,身邊追求的人太多壓力也大。有的老干部年齡懸殊我也不愿意。主任介紹的這個人是從賀龍中學出來的,在政治部工作,比我大不了幾歲,也有文化,就同意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于是在1945年,就是日本人投降那年8月份,我就在瓦窯堡和楊忠信結(jié)婚了。同年入了黨。這一年我17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2年,我的大兒子出生了。我們?yōu)樗鹆诵∶屑綍x,意思是河北人和山西人的后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剛滿18歲的我,感覺自己還像個孩子,一點思想準備也沒有,卻當了母親。整天手忙腳亂。再加上當時戰(zhàn)爭年代環(huán)境很糟糕,所以日子過得很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部隊要不斷的行軍打仗,女人帶個孩子就更苦。常常要背著孩子行軍趕路,還要一路上撿柴火做飯喂奶。那時候連小孩子的尿布都成了大問題。幸好有戰(zhàn)友們幫忙。大家把舊衣服貢獻出來,撕成了尿布給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8年,我在晉綏邊區(qū)離石縣大武鎮(zhèn)參與搞土改。那年9月,賀龍中學和陜甘寧晉綏步兵學校合并。我們隨賀龍中學從山西又轉(zhuǎn)戰(zhàn)到陜西西安。我們所在的部隊并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軍政大學。就駐扎在西安附近的王曲鎮(zhèn)。這里曾經(jīng)是原國民黨黃埔軍校第七分校的營區(q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9年底,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成立,匪患猖獗,部隊又要奉命進軍大西南,從西安前往四川。就在這個時候我的二兒子出生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剛出生的嬰兒沒有奶吃,當?shù)氐拇甯刹繜嵝慕o牽來一只奶羊??墒遣筷狇R上就要轉(zhuǎn)移了。我總不能一路上抱著嬰兒牽著奶羊去行軍打仗吧?更何況身邊還有一個剛滿三歲又十分淘氣的大兒子需要人照顧。真是愁死人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于是托了當?shù)氐拇甯刹?,在駐地附近四處給我物色奶娘,聽說村里有一個叫郭新芳的婦女,孩子剛剛夭折,有奶無兒。村長就主動上門動員她給我的孩子當奶媽。說好了每月以2袋面粉作為奶費。部隊派了人將500多斤面粉裝在小平車上先送過去,作為頭7個月的奶費。村里有人看到了,羨慕地說,這家人發(fā)財了,一車面粉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實,人家同意收養(yǎng)我們的孩子也是擔了很大風險的,當時政局不穩(wěn),當?shù)卮迕窬陀腥苏f,可不敢收養(yǎng)共產(chǎn)黨的娃,萬一哪天國民黨打回來,是要掉腦袋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幸好奶爹孫志聰和奶娘郭新芳都很善良。說共產(chǎn)黨是為咱窮人打仗呢,娃兒雖然小,也是一條命呢,咱不能不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為了讓我們放心,村干部還主動當了中間人,為我們作擔保,村長孫善信和農(nóng)會主任孫志喜找來一張宣紙,讓教書先生用毛筆正楷書寫,寫下了一式兩份寄養(yǎng)字據(j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中間撕開的中縫上,還豎寫了一行字:出奶小孩之證據(jù)。說以后不管是誰來接孩子,必須把兩份字據(jù)嚴絲合縫地對上,才可以接走孩子。字據(jù)底部,還蓋上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軍政大學政治部”的朱紅方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張珍貴的寄養(yǎng)合同,字跡書寫工整,用詞嚴密規(guī)范,絲毫不亞于現(xiàn)在的正規(guī)合同,多年以后我們還一直保存著,成為一份珍貴文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這樣,剛出生四個月的二兒子就留在了西安王曲鎮(zhèn)。部隊開拔那天,我一步一回頭地流著眼淚,無奈地離開了。這骨肉分離的痛苦,真是撕心裂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剛出生不久就寄養(yǎng)在西安的二兒子</p> <p class="ql-block">奶娘抱著二兒子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之后很長一段時間,只要一想起孩子,我就會流淚,半夜經(jīng)常夢到孩子也會哭醒。三歲的大兒子經(jīng)常會問我,弟弟去哪了?我要弟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感覺自己的心快要碎了。我發(fā)誓以后再也不會將孩子送出去寄養(yǎng)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南軍大一總四大隊三營合影,1950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0年3月,我們隨西北軍大,進軍大西南,遷到重慶與西南軍政大學(原名叫重慶二野軍政大學)合并。這段時間我們奉命接受了改造國民黨起義部隊的任務。我在14團三營負責起義軍家屬的思想教育工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0年底,西南軍政大學和第二高級步校合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久,三兒子在重慶的歌樂山下出生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2年,抗美援朝,國家急需要各種軍事裝備和軍事指揮專業(yè)人才,于是成立了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我們所在的部隊奉命北上辦學,1952年底,全家隨部隊前往哈爾濱,住進了哈軍工大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戰(zhàn)爭結(jié)束以后,一轉(zhuǎn)眼到了1955年。和平年代國家需要節(jié)省國防開支。于是開始精兵簡政。當時國防部長彭德懷提出部隊要正規(guī)化,號召女兵們脫下軍裝回歸家庭。當時有不少部隊大院的家屬響應號召離職回家當了家庭婦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我不愿意,我的切身體會是,女性如果沒有工作,失去了獨立的經(jīng)濟來源,難以自立自強。我不愿意過向丈夫伸手要錢的日子。盡管孩子多,家務繁重,但我還是決定要自己找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脫掉了軍裝,我轉(zhuǎn)業(yè)來到哈爾濱竹林商場工作,后來擔任了人事股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工作中我深深體會到文化的重要性。1960年,我爭取到了一個學習機會,進入黑龍江工農(nóng)干校補習文化。盡管這時候我已經(jīng)是5個孩子的母親(老四和老五是到哈爾濱后出生的,在西安寄養(yǎng)的老二也于1959年接回了哈爾濱),但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做個自立的女性,于是把家務托付給保姆,自己住校刻苦讀書,一個星期或者半個月才能回一次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時孩子們已是小學生,我也心甘情愿當起了小學生。盡管很艱苦,但我還是咬著牙堅持下來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實踐證明我的選擇是對的,我周圍的那些變成家庭婦女的女戰(zhàn)士們,后來大都十分后悔。比如杜克他媽媽就好幾次對我說,老馮啊,我們真羨慕你呀,自己有工作有收入真好,還是你合算呀,花自己掙來的錢理直氣壯。你怎么那么有遠見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實也不是我有遠見。自從50年代初國家由供給制改為薪金制以后,老伴說的一句話刺激了我,他說,咱倆以后各人管各人的錢吧。雖然我知道這只是一句玩笑話,但我如果沒了工作,花一點錢也得伸手向老伴要,對我這樣要強的女人來說,求人的滋味真的不好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實女人帶孩子做家務也是為社會做貢獻。但是傳統(tǒng)觀念并不這么認為。所以我認定女人一定要在經(jīng)濟上獨立,才可能在人格上實現(xiàn)獨立自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我這輩子的體會就是,女人一定要自立自強。所以不管是女兒還是兒媳,我都支持他們有自己的事業(yè)。我們家的觀念是男女平等,男孩子也從小就培養(yǎng)他們分擔家務勞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59年在哈爾濱工農(nóng)干校學習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還有一點就是我覺得文化教育很重要。我小時候遭遇不好,戰(zhàn)亂年代也沒有機會多念書,到了和平年代,又因為孩子多家務拖累,也只上了一個工農(nóng)干校,在工作中感受到文化低很吃虧,所以我很羨慕讀書多有文化的人。孩子們誰如果愿意上學,我就是砸鍋賣鐵也愿意供他們。我自己也在工作之余一直堅持了認真看書學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是個不怕吃苦的人。從小跟隨部隊南征北戰(zhàn),再苦再難我都熬過來了,再大的困難都不在話下。所以在工作單位都公認我是一個吃苦耐勞的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7年,哈爾濱遭遇了多年不遇的大洪水,我?guī)ь^跳進泥水中搬沙袋,修堤壩,連續(xù)幾天幾夜奮戰(zhàn)在抗洪搶險第一線。周圍的人都紛紛豎起大拇指說,從戰(zhàn)火中走出來的女兵就是不一樣。但我自己沒什么感覺,因為經(jīng)過了戰(zhàn)爭年代的艱苦磨練,這點苦根本算不了什么。這一年,我被評為哈爾濱市的抗洪模范,受到了上級表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8年前后,經(jīng)歷了大躍進,大煉鋼鐵,我也多次當選為勞模和先進工作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轉(zhuǎn)業(yè)到地方以后,我把部隊的好作風也帶了過來。同志們都夸我吃苦耐勞,作風正派,待人熱情大方。雖然我也算是老革命,資格很老,但從不居功自傲,大家都說我沒有一點架子。無論是在哈爾濱的竹林商場當人事股長,還是后來回到山西,在太原旅館當黨支部書記,我在單位的群眾關系都相當好。大家都把我當成知心大姐,有了心里話也總愿意對我說。就連家里的保姆也和我相處的像親人一樣,離開多年還會經(jīng)?;貋砜次摇D呐率亲♂t(yī)院,我和醫(yī)院的醫(yī)生護士,還有同病房的病友,也能相處的像朋友一樣親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覺得,人活著,就是要有一種精神和信仰。多奉獻,少索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汶川大地震和玉樹大地震發(fā)生后,我在第一時間主動打電話聯(lián)系單位,搶著要求捐款。有人說,你已經(jīng)退休了,單位又沒通知你,干嘛要那么積極?我說,這是一種社會責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盡管我只是一個普通的離休干部,行政級別也不高,只有18級。但我總覺得,人活著要有一點精神,有一份熱就發(fā)一份光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5年10月2日馮貞口述,珍爾記錄整理)</p> <p class="ql-block">馮貞不同時期的照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馮貞與愛人楊忠信的部分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錄一:馮貞簡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馮貞,女,河北省靈壽縣西湖社村人</p><p class="ql-block"> 1928年12月出生。屬龍。</p><p class="ql-block">1942年1月參加革命。時年14歲。</p><p class="ql-block">參加革命后先后在晉察冀軍區(qū)被服廠,延安中央黨校被服廠等單位工作。</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入黨。</p><p class="ql-block">1948年到晉綏邊區(qū)離石縣大武鎮(zhèn)搞土改。</p><p class="ql-block">1949年隨軍南下,在重慶二野軍政大學后更名為西南軍政大學,14團三營,負責起義軍家屬教育工作。</p><p class="ql-block">1956年轉(zhuǎn)業(yè)后任哈爾濱市竹林商場人事股長。</p><p class="ql-block">1957年在哈爾濱抗洪搶險中,因奮勇當先,表現(xiàn)突出,被評為抗洪模范。</p><p class="ql-block">1958年曾多次當選為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p><p class="ql-block">1960年入黑龍江工農(nóng)干校學習。</p><p class="ql-block">1966年在山西省重工業(yè)廳機關工作。</p><p class="ql-block">1971年在太原旅館做黨務工作。</p><p class="ql-block">1984年離休。行政18級。</p><p class="ql-block">2011年2月2日18:10因病逝世,享年83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錄二:馮貞所獲榮譽獎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解放華北紀念章一枚</p><p class="ql-block">解放大西北紀念章一枚</p><p class="ql-block">解放大西南紀念章一枚</p><p class="ql-block">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紀念章一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今天是八一節(ji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謹以此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紀念所有奉獻了青春歲月的女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獻給天下懷著人間大愛的母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