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上面這地方,我們住了10年。這棵大樹,那個時候似乎還沒有。</span></p> <p class="ql-block">來諸暨工作后,開頭幾年,爸爸一直住單位集體宿舍,媽媽和我,還有保姆,則住在向農(nóng)人租用的房子里。每逢周日,爸爸來看我們,一家人歡聚,對小小的我來說,是很開心的事。</p><p class="ql-block">長大一些之后,不再需要保姆照顧,就跟著媽媽住進了學(xué)校宿舍。學(xué)校熱鬧,有那么多的哥哥姐姐,大家都喜歡我,自然更是開心。過年了,學(xué)校頓時冷清下來,偌大校園,就媽媽和我兩個。</p><p class="ql-block">很遙遠的記憶中,頭一次進城,住的是一家叫東悅來的旅館。那時旅館不貴,幾毛錢一天。然而,父母每月工資也只有二三十元啊。于是,很自然地想出了租房子的念頭。</p><p class="ql-block">爸爸有位同事,住在江東上袁門里,她家鄰居有空房子,沒什么可猶豫的,我們很快便搬了進去。這是我們頭一次租屋,記得后來第二回進城,住的也是那里。</p><p class="ql-block">孩時的事兒,大多早已遺忘,漸漸長大了,記憶也便清晰起來。六歲那年,應(yīng)該也是暑假,我們租住在浮橋下石柏柱家。那是一間不大的瓦屋,每天上午,察看透過明瓦照在地板上的太陽光,是我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因為我已經(jīng)總結(jié)出了經(jīng)驗,等陽光移到屋子中間,爸爸下班回家。</p><p class="ql-block">門一響,我跳起來迎上去,果真是爸爸。爸爸抱起我,不知從哪里取出一疊又一疊的錢交給我。哇,新鈔票,真多?。∥颐陌职稚砩狭锵氯?,把錢全堆在床上。媽媽也過來了,指點著教我,這是1分的,這是2分的,這是5分的……很多年之后才知道,當時第二套人民幣剛剛發(fā)行,那天爸爸發(fā)工資。</p><p class="ql-block">這年的寒假是在北門外過的。除夕那天晚上,臨睡前,媽媽告訴我說,過了今晚,你又大一歲了。孩子心目中,對“大”字絕對敏感,以為那個晚上自己會“突然”一下子長高長大,所以,我對自己說,今天晚上我要醒著,我要等著看自己怎么長大。</p><p class="ql-block">當然,孩子的話作不得數(shù)。不知不覺中,我終于沉沉睡去。</p><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醒來,心里直懊惱,忽聽得外面一聲巨響,嚇了一跳,然而,聽媽媽說,這是火車在叫,于是,心頭一喜,目標轉(zhuǎn)移,我執(zhí)意要去看傳說中的火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上圖,5歲那年,我家在這屋子里住過一個寒假。</span></p> <p class="ql-block">八歲之前,我們過的始終是候鳥般的遷徙生活。放假了,進城,到處打聽租屋;一俟開學(xué),立馬開始日復(fù)一日的鄉(xiāng)村生活。</p><p class="ql-block">直到1957年,我們住進了爸爸一位同事酈叔叔家,總算過上了相對穩(wěn)定的有“家”的日子。那時的租金很便宜,每月一元。我們在那個叫雪恥路1號的地方住了近十年,1966年,酈叔叔怕出租房子被聯(lián)系上剝削,逼著我們搬家,我們遷租江東。</p><p class="ql-block">六年后,因我們兄弟仨不服房東嬤嬤管教使喚,她一怒之下,勒令我們滾蛋。</p><p class="ql-block">十幾年間,我們搬過十二個地方。每次換地方租房,總得心力交瘁上很長一段日子。唉,不知道下一個家能安在哪里。</p><p class="ql-block">也是事有湊巧,那時正值精簡機構(gòu),銀行、財稅、房管會等單位合併在了一起,號稱財政金融局。那天上班,有同事隨口說,如今單位里總不至于還有租私房住的人了吧。我爸爸回應(yīng)道,別人怎么樣不知道,反正我還住人家的出租私房。他這么一說,居然驚動了領(lǐng)導(dǎo),也許這很關(guān)系到單位面子問題吧,總之沒過幾天,一套所謂的房管會公房歸到了爸爸名下。</p><p class="ql-block">于是,我家總算是結(jié)束了長十多年的租私房歷史。</p><p class="ql-block">無論什么時候或者什么時代,家,最直接的體現(xiàn)就是居有定所的房子。我們常說的無家可歸,說到底主要是指沒有可以棲身的屬于自己的那個窩。</p><p class="ql-block">那個時代,住房似乎并不是人們必須重視的生活要素,一般情況下,除非是在農(nóng)村,住在自己擁有產(chǎn)權(quán)的房子里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數(shù)城里人都是租房子住的,區(qū)別只在于,有的租私人的,有的租房管會的。另外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則租住在單位提供宿舍或工房里。不過,房租大多都很便宜,小一點的,每月兩三元,大一點的,最多也就五六元吧。</p><p class="ql-block">城區(qū)農(nóng)業(yè)戶口的家庭,有很大一部分也租房子住。比方我家住在光明路的時候,有不少近鄰都是暨二大隊的農(nóng)人,他們住的就全是房管會的出租房,直到后來他們在荷花小區(qū)與望云小區(qū)先后建起了暨二村,才整體地有了各自的住房,告別了租房生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糧食局對面的屋子,我家又住了10年,不過,不再是租私房,我們頭一回住上了“公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