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川西之行,第一關(guān)便是折多山,這已經(jīng)第N+1次翻越,4298米的海拔高度已經(jīng)沒有了任何反應(yīng),不同的季節(jié)折多山有不同的美,但每次翻過折多山埡口都有一種脫離凡塵,靈魂飄了出去的感覺,也是川西獨有的魅力,給心靈放個假,一個人也要去的旅行…</h3> 雅江 <h3>雅江的夜是冷清的,但有了雨便有了斑斕,一個人走陌生的街頭,沒有孤獨,只有寧靜,或許修行,就是修心…</h3> <h3>天路十八彎,多次路過,卻是第一次有機會停留,耐心等待云開霧散之后,美好如此驚艷…</h3> <p class="ql-block">亞青寺</p><p class="ql-block">夜訪亞青寺(男士是不能進到覺姆的生活區(qū)),夜色漸漸暗下來,覺姆們用桶提水洗著衣服,紅色的房子里透著微弱的燈光,大部分覺姆聽不懂漢話,比帶劃以交流,只有戴著黃帽子的年輕覺姆會說漢語,告訴我們不能拍照,亞青寺儼然是一個女兒國,為了不打擾到她們,我們匆匆離開…</p><p class="ql-block">昨夜亞青飄雪,薄雪覆蓋了山巒象一條紗巾飄在山間,亞青寺在藍天白云下紅色更加耀眼,紅衣覺姆們匆匆忙忙趕往學習的地方,宛如一條條紅色的河流,從小房子狹窄的縫隙里流出,慢慢匯聚再流向不同的方向,非常壯觀,雖然不懂她們在忙碌著什么,為了分享,違規(guī)的抓拍了幾張,覺姆向我揮手表示不能拍照,但臉上的笑容仍然友好,眼里面透著清純…</p><p class="ql-block">任何攝影技術(shù)和設(shè)備都無法表現(xiàn)實的場景,只能看在眼里,留在記憶里…</p> <p class="ql-block">白玉寺</p><p class="ql-block">特別值得一去,第一眼望去,紅色的小房子,錯落有致,如一排排紅衣僧人,從山下扶梯而上,遇見的每一個人都是微笑著,友好,且有著天空一樣明亮的眼睛,僧人們辯經(jīng)的場面是第一次得見,年輕的高僧帶著我們參觀了佛學院,仿佛中是另一個世界…</p> <p class="ql-block">噶陀寺 </p><p class="ql-block">眾人皆知五明佛學院,今天跟大家講講藏在深山中的隱士佛國,世上唯一的十明佛學院——噶陀寺。</p><p class="ql-block">噶陀寺位于四川甘孜白玉縣,海拔 4800 米左右,創(chuàng)建于 1159 年,由高僧噶當巴德協(xié)建立,是寧瑪派的重要祖寺,也被稱為“第二金剛座”。至今已有 860 余年歷史。其全稱“噶陀多吉丹”意為“刻有‘噶’字巨石上的金剛座”,因寺址有一天然形成藏文“噶”字的白石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噶陀十明佛學院是藏區(qū)唯一教授“大五明”(工巧明、醫(yī)方明、聲明、因明、內(nèi)明)和“小五明”(修辭學、辭藻學、韻律學、戲劇學、星象學)的學院,學制長達 13 年( 10 年理論+3 年閉關(guān))。其課程涵蓋佛學、邏輯、醫(yī)學、藝術(shù)等,培養(yǎng)的僧才遍布全球。 </p><p class="ql-block">寺院每 12 年(藏歷雞年)舉辦神舞《極樂與地獄》,曾吸引 18 萬僧眾參與,紅衣僧人齊誦經(jīng)文的場面被稱為“紅色海洋”。 傳說噶陀寺自 12 世紀創(chuàng)建以來,據(jù)《噶陀史略》等典籍記載,歷史上共有十萬修行者在此虹化(肉身化為光消失),成為藏傳佛教修行成就的象征。這一群體性成就現(xiàn)象在佛教史上絕無僅有,被稱為“虹化十萬尊”。 </p> <p class="ql-block">德格印經(jīng)院</p><p class="ql-block">在經(jīng)幡與桑煙繚繞的轉(zhuǎn)角,德格印經(jīng)院是心靈的凈土,絳紅僧衣掠過桃花的瞬間,生命與信仰在此靜默相擁。紅樺木刻版上的朱砂紋路,是匠人用歲月雕琢的史詩;每一頁泛黃的經(jīng)卷,都似陳釀的美酒,愈久愈香…</p> <h3>措卡湖</h3> <h3>色達五明佛學院</h3> <h3>封閉三年的色達佛學院終于重新開放了,帶上你的夢和核酸報告出發(fā)吧…</h3> <p class="ql-block">壤塘曾克寺</p><p class="ql-block">每做一個“泥菩薩”就是一次修行,這讓我想起了德格印經(jīng)的那印經(jīng)的人……</p><p class="ql-block">佛在心中……</p> <p class="ql-block">郎木寺</p><p class="ql-block">川甘交界處有兩座郎木寺,都是藏傳佛教的寺院擁有上百年的歷史。兩座郎木寺僅一河之隔,但在外觀上有一些區(qū)別:甘肅境內(nèi)的郎木寺金碧輝煌,遠遠望去像座宮殿;四川境內(nèi)的郎木寺稍顯樸素,更像“貧民窟”。甘肅的郎木寺規(guī)模雖然不大,但是建筑規(guī)格和華麗程度一點都不比夏河的拉卜楞寺和青海的塔爾寺差…</p> <p class="ql-block"> 春夏秋冬交替輪回,轉(zhuǎn)山轉(zhuǎn)水轉(zhuǎn)佛塔,只為遇見更好的自己,走過彎彎繞繞,應(yīng)該遇見的終會遇見,錯過的也終將錯過…相遇是一指流砂,相遇是一段年華… 或許遇見是千載一瞬,因為相欠而趕來償還,或許離別是不復(fù)再見,因為相欠的都已償還…如果可以,不要美麗的一生,只借春天里桃花的芳芬,慰藉余生里一個又一個冷冷秋,不問世間轉(zhuǎn)過多少流年,才能換來一次擦肩… </p><p class="ql-block"> 與世間所有的苦難揮手告別,余生悲喜自渡,等待終會次第花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