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鄉(xiāng)村夏日的溫馨寧靜是以萬千卑微弱小生靈的鳴唱為背景的。</p><p class="ql-block"> 春末夏初,幾場新雨之后,池塘里春水渙渙,水邊綠柳草青,幾聲親切清脆的蛙鳴透示著天氣漸熱、夏暑將至的信息。</p><p class="ql-block"> “獨(dú)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yǎng)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惫们也挥懻撨@首詩的作者是誰,單這詩句中透出的幾分豪氣倒也真寫出了幾分青蛙將軍般號令群蟲睥睨天下的氣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處在生物鏈底端卻喜歡自鳴得意的物種,前肢短小后肢粗大,極具彈跳能力,粗短肥胖的身軀,鼓脹的圓圓的眼睛,它頑皮得就像鄰家的胖胖憨憨的娃娃,卻又頑固得像是顢頇魯莽的壯漢。</p><p class="ql-block"> 池塘水邊、雜草樹棵、田野地頭,甚至窗前屋內(nèi),只要它喜歡的地方,它就無所不至,只要它喜歡發(fā)聲的時候,就無人能夠阻止。盡管它的叫聲只是一個音節(jié)的不斷重復(fù),可是它也絞盡腦汁地發(fā)揮著自己貧乏的創(chuàng)造力,“呱”“呱呱”“呱呱呱”,它會在這單獨(dú)音節(jié)之后拉長或是縮短節(jié)奏以適應(yīng)自己情緒表達(dá)的需要和韻律的變化。</p><p class="ql-block"> 一場暴雨之后,青蛙家族會以萬千族類的合鳴表達(dá)著對這清涼夏日的欣喜。尤其是雨后的夏夜,每一只青蛙都在引吭高歌,那一片水塘的蛙鳴啊,是那樣的聲調(diào)統(tǒng)一,是那樣的肆無忌憚,是那樣的暢快淋漓,那震耳欲聾的聲音啊,簡直要把這夏夜掀翻。用我們當(dāng)?shù)厝藗兊恼f法,這稱作“蛤蟆叫塘”,是蛙族最為盛大的聚會和狂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蛙鳴青草泊,蟬噪垂楊浦。”如果說青蛙像是威武雄壯的武將,那鳴蟬就是明德修身、文質(zhì)彬彬的紳士啦。</p><p class="ql-block"> 也許是在暗無天日的地下土穴中壓抑得太久,也許蛻殼成蟬的過程太過痛苦,當(dāng)能夠生出一雙羽翼可以自由自在地登高上樹的那一刻,想必這蟲兒的心情也是歡欣鼓舞的,于是,在短短幾十天的可以稱之為“蟬”的經(jīng)歷中,它總是毫不懈怠毫不吝惜地展示著自己的歌喉。</p><p class="ql-block"> “處處聞蟬響,須知五月中?!毕闹林?,天地間便到處回響著這不知疲倦的蟲兒的鳴唱。</p><p class="ql-block"> 早起時分,涼風(fēng)習(xí)習(xí),蟬的叫聲如笛聲細(xì)長清脆;中午時刻,烈日炎炎,蟬的叫聲如大提琴低回慵懶;夜晚來臨,安詳寧靜,蟬的叫聲像小提琴聲婉轉(zhuǎn)悠揚(yáng)。</p><p class="ql-block"> 北方的人們,將蟬稱作“知了”。這名字是因其叫聲“知了知了”而起。不知道這蟬是真的學(xué)識淵博還是故作學(xué)問高深,可是看那伏在高樹枝頭的鳴蟬,其翼修長,姿態(tài)優(yōu)雅,倒也真有點(diǎn)學(xué)富五車的學(xué)究模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然而,以我來看,這水中青蛙和樹上鳴蟬其實都算不得夏日里的歌唱家,夏日里的陸地上,有萬千種更諳熟音律和發(fā)生技巧的小蟲,是它們才使這夏日更五彩斑斕,惹人迷醉。</p><p class="ql-block"> 夏日夜半,一夢醒來,月光皎潔,樹影映窗。一陣陣“噦噦—噦噦”的聲音傳來,似有若無,時遠(yuǎn)時近,好像在院子西南角雞棚邊,好像在東廂房墻角瓦礫堆中,好像就在那門前的梧桐樹下。</p><p class="ql-block"> 于是你披衣起床,推門出去尋找,凝神聚目找了半天卻也尋不到絲毫蹤影,只得悻悻然回屋準(zhǔn)備上床休息,卻驚喜地發(fā)現(xiàn)有一只小蟲就伏在自己睡覺的床腳旁邊。那蟲兒全身油光锃亮,好像是剛剛才從油瓶中攀爬出來,聽它的叫聲渾厚清亮,就像有一股股濃油“啾啾啾”的從瓶中傾倒而出。這種蟲是“油葫蘆”,蟋蟀的一種,北方夏日有名的鳴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蟋蟀中叫聲最好聽的是金鐘。喜歡鳴唱的金鐘也有妍媸美丑,好看的是天蛉,也叫綠金鐘(梨片蟋),全身碧綠,雙眼炯炯,須子柔中帶剛。其貌不揚(yáng)的是馬蛉。</p><p class="ql-block"> 馬蛉也叫黑金鐘,全身黑褐色,像是長了3對大腳的一粒大大的西瓜籽,頭極小,身體扁闊,丑陋的形貌極像那臭名昭著的臭大姐兒。</p><p class="ql-block"> 可是,如果你“以貌取蟲”,輕看了這小小的東西就大錯特錯了。在鳴蟲的世界里,黑金鐘有它無可替代的地位,因為它鳴聲奇特,能夠發(fā)出金屬片摩擦般的泛音,猶如金鈴聲悅耳動聽,猶如琵琶聲鏗鏘有力,所以這黑金鐘又有“金琵琶”的美譽(yù)。有古人對其鳴聲贊到:“韻致悠揚(yáng),如金玉中出,溫和亮徹,聽之令人氣平,京師人謂之金鐘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油葫蘆和金鐘大都生活在陰暗處,屬于“見暗則鳴,遇明則止”的鳴蟲,均屬于蟋蟀科,紡織娘屬于螽斯科,可是也喜歡晝伏夜出。</p><p class="ql-block"> 農(nóng)村人的庭院里,每一塊土地都不會輕易閑置。這邊種上幾棵爬墻的絲瓜,那邊架上幾株長蔓的葡萄,中間栽上幾棵辣椒,洇上幾窩豆角。于是,當(dāng)院子里青綠相間瓜果飄香的時候,有一些客人就會不期而至。</p><p class="ql-block"> 傍晚時分,院子中藤蔓下響起一段美妙的音樂,先是前奏,“軋織軋織”,連連續(xù)續(xù),然后是一連串“織織織織”的長音,時高時低,時輕時重,意蘊(yùn)優(yōu)美,婉轉(zhuǎn)悠長,不知道情況的人還以為家中哪位勤快的姑娘趁著這閑散時間又搖起了“軋織軋織”的紡車。</p><p class="ql-block"> 這樂曲的演奏者就是紡織娘。它們白天靜伏于瓜藤枝葉之間,在這黃昏時暑熱漸退的時刻開始召開它們的音樂會。它們彈琴鳴唱,盡展才情,希望有心儀的伙伴與它們共度良宵,享受幸福美滿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其實,這紡織娘不光才藝高超,樣貌也很文靜,它們長翅長腿,面容清秀。通體翠綠者稱“翠娘”,偶有紫紅者,被稱為“紅紗娘”,是紡織娘中的珍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也許你覺得紡織娘的叫聲過于柔美,未免缺乏陽剛之氣,那就請你到曠野之中聽聽那無數(shù)蟈蟈高亢嘹亮的鳴唱吧。</p><p class="ql-block"> 盛夏時節(jié),中午剛過,正是暑氣旺盛天氣最熱的時候。路邊楊樹的葉子紋絲不動,大片大片的莊稼地密不透風(fēng),玉米、高粱、芝麻、大豆,各種各樣的作物或是挺拔,或是蓬松,都將它們的葉片伸展開來遮蔽著身下的大地。</p><p class="ql-block"> 這個時候,如果你一個人行走在鄉(xiāng)間路邊,那熱辣辣的驕陽會將你的頭皮烤灼得有如撕裂的感覺??墒?,一瞬間,有一些聲音從不遠(yuǎn)的地里傳來,那“哥哥—哥哥”的叫聲讓你頓時心頭一喜:這片地里竟然有那么多令人心動的“蟈蟈”。</p><p class="ql-block"> 你悄悄走到地里,將身子趴伏在地上,從那一片綠葉間睜大眼睛望去,希望能夠有機(jī)會親見那些歌手的真容。你忘記了夏日的炎熱,用心傾聽大自然中最美的歌聲。那一只只蟈蟈各展雄風(fēng)豪情,“哥哥哥哥”“唧唧唧唧”“吱啦吱啦”,它們的叫聲在那一片田野間此起彼伏,縱橫回蕩。</p><p class="ql-block"> 那是生長在田野中的許多昆蟲對這給予它們豐厚營養(yǎng)的大自然的傾情回饋,也是萬千生靈對自我意義和價值的獨(dú)特詮釋和才藝展示。</p><p class="ql-block"> 蟈蟈這些物種啊,不像人們這么嬌貴,它們表現(xiàn)自我的方式也沒有多么繁瑣,活在哪里哪里就是它們的舞臺,它們用無拘無束的鳴唱讓無邊的曠野酷熱不再,它們用配合默契精妙絕倫的應(yīng)和譜寫一曲自然的歌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時候,那些生活在農(nóng)村里的孩子們,經(jīng)濟(jì)條件的匱乏讓他們難以享受衣著光鮮和口腹之欲,可是大自然也給予了他們廣闊的空間和活動的舞臺。在那沒有空調(diào)電扇甚至一把破蒲扇也成為眾人瑰寶的夏日里,他們可以在學(xué)業(yè)農(nóng)事的閑暇時間里粘知了、斗蛐蛐,可以在白皮葫蘆里用絲瓜花養(yǎng)上一只金鐘,可以用高粱稈的青皮編織出一只只精美的蟈蟈籠子。</p><p class="ql-block"> 那時候,農(nóng)村的孩子們是那樣善于動手而充滿生活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為了捕獲那鈴聲悅耳的黑金鐘,他們會從西瓜地里摘一個熟透的西瓜,一切兩半,把甜甜的瓜瓤掏出來吃掉,將半拉西瓜皮開個小口,倒扣在黑金鐘經(jīng)常出沒的瓦礫堆雜草叢中,第二天早起用塑料袋將西瓜皮整個一兜,幾只貪食的黑金鐘就都成了伙伴們大肚葫蘆里豢養(yǎng)的小蟲。</p><p class="ql-block"> 為了捕獲一只聽聲辨識心儀已久的蟈蟈,有的孩子會不顧饑渴炎熱,每天中午蹲伏在那一片豆棵地里。他將家中偷偷拿出的兩根竹筷用小刀刻出一些三角形的豁口,當(dāng)那蟈蟈因為發(fā)現(xiàn)人的到來有所警覺長久不叫的時候,他將兩根筷子相互摩擦發(fā)出類似鳴蟲前后翅相互摩擦的“吱呀吱呀”的聲音,讓那頭腦簡單的蟈蟈誤以為有同伴的鳴叫而放松警惕,再度發(fā)聲。于是,他瞅準(zhǔn)那蟈蟈的位置,像一個優(yōu)秀的偵察兵一樣悄悄地向他的目標(biāo)接近,直到他發(fā)現(xiàn)那蟈蟈的所在而心跳加速激動不已。</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只他向往已久的“黑眼鐵哥”:身體紫紅如鐵,頭大,六足健全,須長翅厚,叫聲響亮低沉,不緊不慢,粗獷的聲音有點(diǎn)“蛤蟆憨”(蛤蟆一樣的叫聲)的腔調(diào)。</p><p class="ql-block"> 他大喜過望,以為從此以后,終于又有了在同伴面前揚(yáng)眉吐氣顯擺炫耀的資本。然而,當(dāng)他回過神來準(zhǔn)備捕捉蟈蟈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他的面前除了那一片片或青綠或枯黃的葉子,別的什么也沒有。這多日潛伏捕蟲失敗帶來的沮喪讓他吃不下睡不著,以至幾十年以后在夢中還時常出現(xiàn)那蟈蟈的樣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初到農(nóng)村的人不適應(yīng)這夏日萬千鳴蟲聒噪擾耳的吵鬧,而那些第一次離開農(nóng)村搬進(jìn)城鎮(zhèn)高樓里的人們,卻在夏日的夜晚無奈地聽著空調(diào)滴水敲打窗欞“滴噠滴噠”的聲音,因為沒有蛙鳴蟬噪的陪伴而輾轉(zhuǎn)難眠。</p><p class="ql-block"> 就算是那些離開農(nóng)村時間已久的人們,雖說早就習(xí)慣了物質(zhì)文明飛速發(fā)展天籟之音日漸稀少的現(xiàn)實,可是,當(dāng)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們也會時常懷念那鄉(xiāng)村里的一池蛙鳴、一樹蟬噪、一地蟈蟈,有時也會想起那只帶給自己榮耀也帶給自己失落的心愛的鳴蟲,心馳神往之際有時竟會產(chǎn)生那蟲兒仿佛就在眼前的幻覺。所以,余光中先生會在《蟋蟀吟》中寫到:“就是童年逃逸的那只嗎?一去四十年又回頭來叫我?”</p><p class="ql-block"> 農(nóng)村夏日的鳴蟲太多,可能是因為這夏日凝聚的能量太多,不得不借助這些弱小的鳴蟲來釋放。而且,也就是這萬千鳴蟲自我釋放,給酷熱的夏帶來絲絲清涼,讓我們貧瘠苦澀的童年充滿無限的趣味和甜蜜的回憶。這樣,多年以后,當(dāng)離開鄉(xiāng)村幾十年以后,我們還能在自己的心靈深處留存一塊彌足珍貴的寧靜空間,讓人回味,引人思索。</p><p class="ql-block"> 在對鄉(xiāng)村夏日弱小鳴蟲一次次的俯視回望里,我忽然有一天豁然開朗,終于懂得大自然一草一木、一蟲一魚原來都有其獨(dú)有的意義,明白原來人生其實本可以無視優(yōu)勝劣汰的進(jìn)化法則,無須頂禮仰望別人頭上的桂冠,也無須小心顧忌別人的青眼白眼。每個人都可以選擇像夏日鳴蟲一樣悠游自在的平常生活,平靜地平視我們生活的這個平凡又平淡的世界,于是,所有舊日美好的回憶都釀成一杯杯回味無窮的美酒,所有對未來美好的展望都譜寫成一曲曲美妙動聽的旋律。</p><p class="ql-block"> 蟲鳴一夏,人活一世。我們雖然卑微但并不鄙俗,只要你樂意,每個人都能用自己的鳴唱演繹獨(dú)特而精彩的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中圖片大部分來自網(wǎng)絡(luò),對原作者一并表示感謝。原創(chuàng)多不易,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