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暑節(jié)氣剛過,因為前兩天下過雨,氣溫在攝氏32度左右,這樣的季節(jié),這樣的溫度,已經(jīng)很不錯了,比較適合爬山。</p><p class="ql-block"> 上周日雨中游覽九仙山景區(qū),云霧繚繞,仙氣飄飄,也是十幾年以來首次冒雨爬九仙山,別有一番風味,心情自然出奇地愉悅(具體圖文,見同名抖音號)。</p><p class="ql-block"> 今天四人成行,于早上六點四十分出發(fā),差不多一個小時后,到達臥象山山下。</p><p class="ql-block"> 自東麓朝碉堡方向攀爬,途中偶遇五蓮縣幾位驢友,其中一位紅衣女子尤其引人注目。但見她立于高高的山巔,紅色長裙,迎風飄搖,擺出各種姿勢,天上有兩架無人機同時拍攝,我揣測,應該是為了發(fā)抖音而拍,也或是純粹為了擺拍留念。</p><p class="ql-block"> 與他們簡單寒暄交流后,繼續(xù)我們的行程。</p><p class="ql-block"> 也許是最近鍛煉較少的原因,今天前半程感覺很累,氣喘吁吁,汗水直流。好在今天帶水較多,及時補充水分后,體力有所恢復。</p><p class="ql-block">經(jīng)過碉堡略作休息后,又繼續(xù)朝“野猴石”方向前進。</p><p class="ql-block"> 由于夏季植被茂密,本來就是“野路子”的羊腸小道,被荊棘、藤蔓及野草遮擋,幾次都找不到前進的道路。幸虧領隊“觀海”早備攻略,在手機上查尋到以前穿越時備存的軌跡,才尋到“正道”。</p><p class="ql-block"> 經(jīng)過野猴石以后,又穿越一溝一高山,才遠遠望見今天的午餐之地——扎石溝。</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山上野李子的成熟果子,貫穿了整個爬山線路。幾個人隨摘隨吃,雖有些酸澀,但并不影響我們的胃口。</p><p class="ql-block"> 盡管夏天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已過,但山上仍然隨處可見盛開的野花。</p><p class="ql-block"> 荊條的花不大,泛著幽幽的藍,像是在眨著調(diào)皮的會說話的眼睛,問候我們這些不懼酷暑的客人。</p><p class="ql-block"> 正行間,幾朵艷麗的野花出現(xiàn)在右前方。急步向前,近距離觀看,卻原來是三朵怒放的野百合。</p><p class="ql-block"> 仔細觀察,這三朵野百合,仿佛沾了九仙山的仙靈之氣,顯得脫俗如佛前之蓮。令我留連駐足,不忍離去。</p><p class="ql-block"> 恍惚間,仿佛這不是三朵百合,而是三位千年山中仙子,幻化成花形,專為迎接我們幾位俗客的造訪。</p><p class="ql-block"> 辭別三位花仙子,繼續(xù)前行不遠,忽聞淙淙的流水聲,聲音清脆且頗具氣勢。原來,扎石溝已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尋到往常午餐之處,幾個人卸下背包,于巨石之上,搭好天幕,又各自搭妥吊床,便開始煮茶、品酒并樂享美食。</p><p class="ql-block"> 因今天氣溫相對適宜,幾個人的心情也極爽然。午餐后于吊床上小憩,以前的幾次吊床休息,我都未曾真正入眠。而今天,卻接連睡了兩小覺兒,并且,還依稀做了個夢?;蛟S是身體疲勞的原因,也或許是因了與那三位百合仙子的巧遇,當然,我寧愿相信后者。</p><p class="ql-block"> 在今天早上發(fā)的微信圈,我說過這樣的話:雨后的九仙山,山會更加仙幻,水會更加靈動。</p><p class="ql-block"> 如果今天你也去了扎石溝,我相信,你也定會有此真切感受。</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穿越,前后歷五個半小時(上午五個小時的路程),微信運動顯示一萬九千七百多步。</p> 盛夏雨后穿越九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