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孟良崮上,整編74師參謀長魏振鉞之所以選擇了下山投降,主要的原因是在此前魏認為上孟良崮乃兵家大忌,不同意上山,但張靈甫未能聽從。最后關頭張靈甫曾為此表示后悔,否則74師無論如何不會落到這個下場,因此張靈甫出于愧疚,最后同意讓魏出洞下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孟良崮總攻結(jié)束后,從山頂走下來一大批俘虜,由6縱18師某團3營9連押送俘虜去營部,帶隊的是副營長張玉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時眾說紛紜,有的戰(zhàn)士說張靈甫在洞里自殺了,尸體已被抬下山來。有的說6縱在漣水之戰(zhàn)吃了74師的大虧,戰(zhàn)士們對74師恨之入骨,故在俘虜們抬著受傷的張靈甫下山的中途,被一名心懷深仇大恨的戰(zhàn)士開槍給打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還有人說俘虜們在往山下走的時候,敵人想打一個伏擊戰(zhàn),圖謀搶走投降了的幾位高級將領,但未能成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俘虜全部到齊之后,張玉成讓當官的和當兵的分兩列站立,他見軍官隊列中的許多人都自覺自愿地請一個人往前站,張玉成的目光開始專注于此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只見這個俘虜看上去40多歲,瘦長臉,瘦高個,由于連續(xù)幾天打仗沒洗臉,沒睡覺,頭發(fā)和臉都顯得臟兮兮的。他穿了一身不合身的士兵軍服,一時尚無法斷定他的軍和身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常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識俘虜?shù)纳矸莺苡袑W問。當年4縱68師抓住杜聿明時,從表面看,他就是一個小小的老百姓,而且已經(jīng)走出了包圍圈到了我后方醫(yī)院,被我方幾個游勇散兵查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張玉成上前看了看他的手,這是當時鑒別是官還是兵的重要方法之一,當兵的右手虎口處會有明顯的老繭,而當官的沒有。一看此人右手虎口處沒有老繭,于是張玉成就問隊列中的幾個人:“他是誰?”俘虜們異口同聲地說:“是我們的參謀長?!?lt;/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隨后的5天中,魏振鉞跟陳毅、粟裕一起吃飯、行軍、談話,同吃同住。陳、粟還專門研究74師為什么上至師長、下至馬夫很少有投降的?為什么連續(xù)作戰(zhàn)的能力那么強,就像總也不減員似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魏振鉞介紹說,74師在南京、蘇北、淮陰建有3個增兵站,兵站提前招兵,缺失什么就馬上補充什么,士兵入伍后強化訓練,凡不行的就下放到普通部隊。至于為什么沒有投降的,關鍵要看帶兵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說起魏振鉞,還是左宗棠的后輩。魏振鉞的奶奶姓左,是清朝晚期著名大臣左宗棠的親堂妹。魏振鉞生于1910年,湖南省長沙東鄉(xiāng)人,19歲考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工兵科自費生22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1年7月,魏振鉞畢業(yè)回國,先任職于桂系軍隊。當時魏振鉞之所以愿意去桂系,是因為民間流傳一句順口溜:“滇軍、黔軍是只羊,湘軍是匹狼,桂軍是虎又是狼?!币庵腹鹣弟婈爲?zhàn)斗力極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不久之后,因內(nèi)部排外,魏振鉞又返回南京訓練總部報到,之后去了4路要塞司令部工兵教導隊。1932年,教導隊歸屬19路軍61師指揮,那一年魏振鉞22歲,任排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2年,魏振鉞隨部隊參加了一二八淞滬抗戰(zhà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3年年底,19路軍的番號取消,魏振鉞又加入湘軍,在何鍵和李覺手下先后任排長、連長、營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兩年后,部隊編入74軍51師305團,師長為王耀武,團長叫張靈甫。魏振鉞在305團始任營職參謀,自此開始了長達十幾年的參謀生涯。1938年春季,魏振鉞考入黃埔軍校16期,從黃埔軍校畢業(yè)后又回到74軍,隨后在36歲時一躍成為74軍參謀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中國成立后,魏振鉞就職于南京軍事學院,先后在司令部教授系、戰(zhàn)役系、地形系授課。由于他講得一口流利的日語,加之講課口齒清晰,深入淺出,深受師生們的好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種平淡的日子一直持續(xù)到1966年下半年。一天,魏振鉞的妻子任儀靜洗澡出來撞上了紅衛(wèi)兵,不問青紅皂,紅衛(wèi)兵上去抓住她,一邊組織批斗會,一邊從頭到腳往她身上倒墨汁,還在她脖子上掛了一塊牌子,上寫:“74軍參謀長的老婆任匪婆?!?lt;/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快,魏振鉞自己也厄運難逃。播放電影《紅日》時,編劇吳強曾來家找過魏振鉞。有人揭發(fā)說他攻擊《紅日》,加上片子本身也確有他本人的形象,所以一直被人抓為把柄開會批斗。魏振鉞的中校軍銜也一度被降為少校,后又升至中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8年末,在一所學校擔任教學工作的任儀靜被在校紅衛(wèi)兵關押批斗,三兒子上山下鄉(xiāng)去了,四兒子在學校鬧革命,每天留下患病的魏振鉞一個人在家。那段時日,魏振鉞的肺氣腫和心臟病復發(fā),一病不起,天天咳痰不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9年的一個春日,魏振鉞一口痰沒咳出來,堵住了子眼,昏迷不醒,氣息奄奄,臨終前斷斷續(xù)續(xù)呼喚家人,待四兒子從學校回來,見情況不妙趕快拍電報通知三哥。三兒子趕緊啟程,等邁進家門,父親已咽了氣,享年59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孟良固戰(zhàn)役時,魏振鉞37歲,比張靈甫、蔡仁杰等同級將領多活了22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