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西安人民劇院,全國最早具有新中國文化特色的劇院之一,它與北京民族文化宮、北京人民大會堂在內(nèi)的37座建筑,因其特殊的中西合璧的風(fēng)格和影響力,被列入英國出版的《世界建筑史》中。</p><p class="ql-block"> 其中西安人民劇場(院),與北京工人體育場、北京首都劇場被列為37座著名建筑中的“三場之一”。 </p><p class="ql-block"> 2003年,陜西省投入3600萬元整修。陜西省第三建筑公司承擔了整改修葺任務(wù)。 </p> <p class="ql-block"> “人民劇院”四個字出于著名書法家段紹嘉之手筆。</p> <p class="ql-block"> 段紹嘉(1899一1981年),名泮森,字紹嘉,以字行,出生于經(jīng)營碑石、碑帖的商賈之家。其祖上于明代中葉在西安城內(nèi)府學(xué)門口開設(shè)了“翰墨堂碑帖局”,經(jīng)營碑帖。</p><p class="ql-block"> “翰墨堂”傳至段紹嘉之父段仲嘉時,已歷六代,聲名甚隆。其店內(nèi)碑帖多為精品。1923年康有為到西安講學(xué),造訪“翰墨堂”,留下了“金石如林富,云霞絢萬春”聯(lián)。</p><p class="ql-block"> 1935年張大千造訪“翰墨堂”,也為段家繪了一幅石榴花果扇面,并提詩曰:“海榴自是神仙物,種托君家有異根;不獨長生堪服食,更期多子應(yīng)兒孫”。</p> 人民劇院,1954年建成。建筑師為洪青、吳文耀。劇院設(shè)計將現(xiàn)代建筑藝術(shù)和中國傳統(tǒng)藝術(shù)融為一體,雕塑具有當時濃厚的政治、文化、生活氣息。外表的廊柱,窗欞及彩畫等具有濃郁的中國傳統(tǒng)風(fēng)格。<br> 五十多年來,人民劇院接待過來自五大洲百余個團體和國內(nèi)眾多知名院團的精彩演出。尚小云、紅線女、嚴鳳英、常香玉等曾到劇院登臺獻藝。<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