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陜北發(fā)生了一次強烈的大地震,使山體分開寬窄不等的大裂縫。經(jīng)過雨水的長期沖刷,它呈現(xiàn)出美妙的波紋曲線,經(jīng)年累月漸漸地成就了雨岔大峽谷。它的景觀自然天成,地貌奇特,如夢似幻,有世界活丹霞、中國波浪谷的稱呼。 雖然這條峽谷早已存在于此無盡歲月,但因為它藏在眾多毫不起眼的山溝中,像這樣平淡無奇的山溝在陜北黃土高原何止成千上萬。外來人輕易不會到此,當?shù)厝烁粫鄱嗫此谎郏词箍戳艘膊粫X得它有何與眾不同。 多少年來它深藏閨中始終處于原始狀態(tài),無人知曉,然而2017年年初一位來自北京的地質(zhì)攝影愛好者偶然在拍攝黃土地貌時,意外發(fā)現(xiàn)了它,一夜間如雨后天晴,云蒸霞蔚的彩霞般紅透了半邊天。 我們?nèi)サ臅r候,恰是被發(fā)現(xiàn)沒有多久,尚且處于半開發(fā)狀態(tài)。說其為半開發(fā),實因這兒除了在剛下公路的地方建了一個售票處,設了個路卡收費和山谷入口處修了個幾個土墩和半截鐵梯供人上下峽谷外,一切極其難得的都還保持著原汁原味。 從收費卡口再往里走,只能自駕,幾十里山路沒有車靠11路腿著那恐怕要走到猴年馬月去吧。土路不寬除個別地方,多數(shù)可以并行兩輛車, 由于GPS搜不到目的地,一路進去只能盲目地往前開,好在一個三叉路口立了一塊木牌,指著雨岔右轉,大約半個來小時后,路到了頭兒。 四下看看,路的左邊有塊不大的空地,約摸可以停放十幾輛小車的樣子,右手是山壁。停車場的入口有幾個老鄉(xiāng)用木頭支了一圈架子在租長筒雨鞋,十塊錢一雙。老鄉(xiāng)講谷里都是積水,沒有雨鞋雨步難行。 順著這人工開出來的原始小路下到谷底,咋一看跟普通的山溝子沒有兩樣。然,往回走了二、三十米,向左拐了個彎,仿佛猛得一下進入了幻景似的,眼前的一切都變了…… 這雨岔大峽谷,最寬處不過五、六米,最窄的地方僅容一個人側身而過,平均也就兩米來寬,頂上只見窄窄的一線天和灌木枝葉,地上積著半尺來深的泥水,全長也不過幾百米,走走停停連拍照,也就十幾、二十來分鐘就到頭了。也不知道什么人起的名,把它叫做大峽谷,其實稱其為地縫可能更貼切一些。 游雨岔大峽谷需晴日正午時分,頭頂狹縫傾瀉下來的天光是這兒最大的特色。每當正午的陽光從頭頂那一線蒼穹處瀉下,光影如同魔術大師,晦明交錯間,陡峭的紅砂巖就像是著了火似的,粗糙的巖壁變得分外動人,柔情萬千。 伴隨著陽光的變化,當你在不同的角度進行拍攝時,谷壁的色彩變化多樣,如夢如畫,令人稱絕。那線條及色彩的變幻,就是大自然最神奇的杰作!也是攝影愛好者的最愛。當然如果不是晴天,或者不是攝影愛好者,這山溝不鉆也罷。 沒有刀劈斧剁的剛勁,也沒有群峰壁立的崢嶸,谷壁上的紋路在陽光的映照下好似一條舞動的絲帶一般,彎延曲折,波浪起伏,時而波峰,時而波谷,驚濤駭浪一波連著一波,奔騰翻涌撲面而來,又好像一道道垂掛的漣漪,上下流淌,左顧右盼,婉轉千回于目之所至。游走其間,與鬼斧神工、光怪陸離的紅砂巖石狹路相逢,令人目不暇接,心旌搖曳。 不由令人感嘆:自從盤古開天地,億萬年的風雕水琢,大自然的玄妙,造物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