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段之一 <p class="ql-block">金山嶺長城,位于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境內(nèi),與北京市密云區(qū)相鄰,距北京市區(qū)130千米,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為大將徐達主持修建;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將薊鎮(zhèn)總兵官戚繼光、薊遼總督譚綸在徐達所建長城的基礎(chǔ)上續(xù)建、改建。</p> 慶祝建軍九十五周年 <p class="ql-block">畫面中展示的長城主要是“金山嶺長城”??????</p> <p class="ql-block">金山嶺長城,是萬里長城的精華地段,素有“萬里長城,金山獨秀”之美譽。障墻、文字磚和擋馬石是金山嶺長城的三絕,素有“攝影愛好者的天堂”美譽。</p> <p class="ql-block">金山嶺長城,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p> <p class="ql-block">金山嶺長城西起歷史上著名的關(guān)口古北口,東至高聳入云的望京樓,全長10.5千米,沿線設(shè)有關(guān)隘5處,敵樓67座,烽燧3座。</p> <p class="ql-block">金山嶺長城視野開闊,敵樓密集,景觀奇特,建筑藝術(shù)精美,軍事防御體系健全,保存完好而著稱于世。</p> <p class="ql-block">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孟諸,登州人(山東蓬萊)。明朝抗倭名將,民族英雄,杰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p> <p class="ql-block">下面先帶給您來自首都北京歌唱家王亞民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齊長城腳下</span>山東淄博長大的軍旅歌唱家畢玉凝演唱的《金山嶺長城》</p> <p class="ql-block"><b>集齊明長城所有建筑形式</b></p><p class="ql-block">歷代長城中,以明代長城規(guī)模最大、質(zhì)量最高、修筑時間也最長,而金山嶺長城幾乎集中了明長城所有的建筑形式,是欣賞和研究明長城建筑結(jié)構(gòu)最理想的地段。</p> 磚垛關(guān) <p class="ql-block">登金山嶺長城,首選的起點就是磚垛關(guān)。它是金山嶺長城的9個關(guān)隘之一,也是整段長城的主要門戶,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p> <p class="ql-block"><b>磚垛關(guān)</b></p><p class="ql-block"> 磚垛關(guān)始建于1368年,重修于1569年,是金山嶺長城的重要關(guān)隘,也是進出關(guān)的重要通道之一,曾設(shè)重兵防守。關(guān)口防御設(shè)施十分完善,關(guān)東側(cè)緊鄰關(guān)口處建有磚垛樓,樓兩側(cè)相距只有幾十米遠的山坡上又各建有一座敵樓,此外關(guān)內(nèi)40米處山脊上還設(shè)有軍事指揮所,現(xiàn)存房屋遺址。</p> <p class="ql-block">金山嶺長城沿線設(shè)有關(guān)口五處,分別為龍峪口、桃春口、磚垛口、沙嶺口和后川口。磚垛口和沙嶺口之間有一座大名鼎鼎的將軍樓。從磚垛口至將軍樓這一段長城墻體保存非常完整,大塊青磚包筑了整個長城墻體和馬道,白灰勾縫一絲不茍。沿青磚臺階拾級而上,腳下是馬道,外側(cè)為垛口墻,垛口墻上設(shè)有垛口和礌石孔,內(nèi)側(cè)為宇墻(又稱女兒墻),內(nèi)外高低不一,宇墻低于垛口墻。</p> <p class="ql-block">據(jù)文物專家考證,早在北齊時期,就在這一帶修筑長城和設(shè)置關(guān)塞,遺跡猶在。但那時的長城低矮、單薄,多為土石所筑。真正大規(guī)模、高標(biāo)準(zhǔn)修筑長城,還是在明代。</p> <p class="ql-block">上面是磚垛口</p> <p class="ql-block"><b>擋馬墻</b></p><p class="ql-block">擋馬墻是長城防御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是“壕塹”的另外一種形式,因不能挖掘深壕,故采用毛石壘砌,用以阻敵軍馬,故稱“擋馬墻”。</p><p class="ql-block">擋馬墻多修建于關(guān)口之外,構(gòu)成了長城外側(cè)一道堅固的壁壘。</p> <p class="ql-block"><b>支墻</b></p><p class="ql-block">支墻是指從長城主線延伸出來,與長城馬道相連,單獨構(gòu)成的一段防御墻體。其特點是兩側(cè)均為垛口墻,且馬道上的炮臺密集。在防御上,一是防止入侵者從山脊偷襲;二是利用前突部分?jǐn)U大防御范圍起到縱深防御的作用;三是作為關(guān)隘的前沿陣地,與磚垛口和沙嶺口形成犄角防御之勢。</p> <p class="ql-block"><b>圓形烽燧</b></p><p class="ql-block">古代邊防告警時點燃煙火,夜里點的火叫烽,白天放的煙叫燧。</p> 柯受良飛躍長城處 <p class="ql-block">朱棣稱帝后,于1421年把明王朝的首都從南京遷到北京,北京的防務(wù)更為重要。于是大規(guī)模修筑長城,特別是把首都北京北面從居庸關(guān)到山海關(guān)這段一千多里的長城修得高大堅固。但這時期的長城,均用石塊砌修。</p> <p class="ql-block">三十年后幫朋友緊急降落了一架“大疆無人機”??</p> <p class="ql-block">停機坪??????</p> <p class="ql-block">1992年11月15日,亞洲著名“飛人”柯受良駕駛摩托車的成功飛越,更使它蜚聲海內(nèi)外。</p> <p class="ql-block">1522年以后,明王朝國力從強盛轉(zhuǎn)入衰退時期,北方蒙古族韃靼、朵顏等各部乘機多次向南進犯,給明王朝統(tǒng)治者造成嚴(yán)重威脅。為了加強北方的防務(wù),隆慶元年(1567年),明穆宗朱載垕即位以后,重用政治家高拱和張居正執(zhí)掌朝政,又特意把著名的抗倭名將譚綸、戚繼光從南方調(diào)到北方,任命譚綸為薊、遼、??偠?,任命戚繼光為薊鎮(zhèn)總兵。</p> <p class="ql-block">戚繼光到任以后,首先巡視塞上長城,他發(fā)現(xiàn),原有長城低矮單薄,不少地方已經(jīng)傾頹,不能發(fā)揮其防御敵軍的作用。于是,戚繼光請求朝廷同意,在薊、遼、??偠阶T綸的大力支持下,對薊鎮(zhèn)所管轄的一千二百多里長的原有長城,普遍進行了改建和重建;另外,又在全線新修筑了1300多座高大堅固的敵樓作為邊防軍駐守的堡壘。在戚繼光任職的16年間,就圓滿完成了這一浩大的軍事工程,從而大大提高了長城的防御能力。</p> <p class="ql-block">金山嶺長城上敵樓密集,一般50-100米一座,墻體以巨石為基,高5-8米,并設(shè)有攔馬墻、垛墻和障墻,形式多樣,各具特色。敵樓有磚木結(jié)構(gòu)的,也有磚石結(jié)構(gòu)的,有單層,也有雙層的。既有平頂,也有穹窿頂、船蓬頂,以及四角和八角攢尖頂,可謂一樓一式,各具特色。</p> 將軍樓 <p class="ql-block">金山嶺長城中段,有一個重要關(guān)口叫后川口。后川口東面的懸崖上有一座形似棺柩的敵樓,這就是將軍樓(又叫花樓)。</p> <p class="ql-block"> 將軍樓始建于1569年,修繕與1985年。該樓海拔475米,北側(cè)由遠及近梯次分布著烽燧、支墻、擋馬墻、月墻和敵樓兩側(cè)的障墻,構(gòu)成了嚴(yán)謹(jǐn)?shù)能娛路烙w系。</p> <p class="ql-block">金山嶺長城的防御體系之嚴(yán)密,可從將軍樓的道道防線中窺見一斑。將軍樓是金山嶺段長城的指揮中心,它實際上是一座空心敵臺。敵人要想攻上將軍樓,需要突破五道防線:(1)烽燧(也稱烽火臺),起到預(yù)警和傳遞軍情的作用;(2)從將軍樓向北伸出的支墻,可與東西長城主線形成夾擊包圍之勢;(3)將軍樓之外山坡上的擋馬墻;(4)將軍樓下的月墻;(5)障墻。</p> <p class="ql-block"><b>看點:</b></p><p class="ql-block"><b>?將軍樓是萬里長城軍事防御體系的精華,堪稱萬里長城的精華之作。</b></p> <p class="ql-block"><b>金山嶺長城有“三絕</b>”</p><p class="ql-block">金山嶺長城有“三絕”:障墻、文字磚和擋馬墻。</p> <p class="ql-block">擋馬墻是將軍樓的第三道防線,筑于距離將軍樓外側(cè)大約50米的山坡上,墻內(nèi)側(cè)與長城城墻之間形成一個兩丈深的壕溝,可以防御騎兵快速沖擊。擋馬墻體現(xiàn)了戚繼光主持修筑長城的創(chuàng)新舉措之一。戚繼光在修建長城過程中,依據(jù)“因地制宜,用險制塞”的思想,山勢低矮處,加高城墻;山勢高峻處,修建敵樓,個別地方加修了障墻、支墻、擋馬墻,全部為磚石結(jié)構(gòu)或磚石木結(jié)構(gòu),使這段長城設(shè)施完備、構(gòu)筑牢固、布局嚴(yán)謹(jǐn)、可攻可守。</p> <p class="ql-block">將軍樓及與其左右相連的500米墻體,全部用帶有文字的方磚砌成。這些文字磚為筑城時用字模壓坯后燒制而成,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有諸如“萬歷五年山東左營造”“萬歷七年德州營造”等字樣。從這些數(shù)以萬計的文字磚上,我們能清楚地辨認(rèn)出這些磚燒制的年代和燒制者的名稱。這樣具體而微的歷史信息,以這種古老的方式穿越千年得以留存。在綿延萬里的長城上,文字磚雖然并不罕見,但整體用文字磚建造的將軍樓和城墻,卻只出現(xiàn)在金山嶺長城上。</p> <p class="ql-block">橫過來欣賞將軍樓周邊景色</p> <p class="ql-block">障墻是主要樓的最后一道防線,形態(tài)完整的障墻是金山嶺長城墻體的一大特色。障墻是在敵樓附近的馬道上橫筑的一道道短墻,高2.5米左右,長約占馬道寬度的三分之二。障墻上有望孔和射孔,如果敵人從關(guān)口突破進攻將軍樓或架云梯攻上長城,守城將士仍可依托障墻步步為營,步步設(shè)防,可謂攻守兼?zhèn)洹?lt;/p> <p class="ql-block">金山嶺長城上敵樓密集,機關(guān)重重,且建筑藝術(shù)精美,有磚木、磚石結(jié)構(gòu),有方形、圓形、扁形、拐角形,樓頂有船蓬形、四角形、八角鉆天形、穹窿形,就連瞭望孔和射擊孔都裝飾了不同的圖案,可謂異彩紛呈,匠心獨運。其保存完整的各種構(gòu)件,用郭中興的話來說,“在整個長城沿線上都不多見”。</p> 大金山樓 <p class="ql-block"><b>大金山樓</b></p><p class="ql-block"> 此樓始建于1569年,磚石砌筑,樓體內(nèi)部呈船頂形狀,上下層有樓梯連接。上層有磚仿木結(jié)構(gòu)的鋪房一座,仿木磚磨制的檐、檁、枋、等建筑構(gòu)件精巧別致。1987年對鋪房瓦件進行維修。據(jù)傳說,此樓由江浙籍士兵所修,他們?yōu)榱思耐袑亦l(xiāng)的思念,遂決定用家鄉(xiāng)鎮(zhèn)江的金山島命名此樓。</p> 看日出觀云海 <p class="ql-block">橫著看看</p> 日照金山觀日落 <p class="ql-block">四季皆景的攝影天堂</p><p class="ql-block">攝影愛好者是金山嶺長城游客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常年以金山嶺長城為創(chuàng)作對象,金山嶺長城是他們的靈感繆斯,也是他們的精神歸宿。它盤亙于崇山峻嶺之間,在四季的光影變幻中演繹著不同的美麗。見證過金山嶺長城的四季流轉(zhuǎn),就不難理解為何它會享有“攝影家的天堂”、中國長城的“天然攝影棚”之美譽了。</p> <p class="ql-block">夏日云海之中,金山嶺長城似巨龍騰躍,蔚為壯觀。日出晨霧、黃昏晚霞、夜晚星空,都成為攝影師鏡頭里鐘愛的素材。</p> 東五眼樓 金山嶺之歌 <p class="ql-block">請繼續(xù)欣賞:</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7.cn/47ez77tv?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蟠龍山長城春色,古北口</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7.cn/471hes5l?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北京箭扣長城之夏</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7.cn/37fy8j32?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八達嶺紅葉嶺登高望遠</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