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題記:北京冬殘奧會給我的靈魂深處產(chǎn)生了巨大的震撼。使我想起了一個高位截癱的鐵道兵戰(zhàn)士,在我工作的部隊醫(yī)院,住了近9年。</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來美篇正當年。今天,寫寫鐵道兵殘疾小戰(zhàn)士。</p> <p class="ql-block"> 1971年9月,我從陸軍第40醫(yī)院調(diào)到樂山的第372醫(yī)院內(nèi)科工作。我們科室有4個衛(wèi)生員,我是其中一員。每天的工作就是打掃廁所、擦窗戶、掃地、拖地、拔草,做內(nèi)科病區(qū)所有的清潔衛(wèi)生;給傷病員端水、送飯、倒大小便盆;每天從早上6點干到晚上7點,我們從不覺得臟、累、丟人。而是每天清晨,迎著朝陽,手牽手,唱著歌,穿上白大褂,一干就是2年。</p><p class="ql-block"> 很多年后,我們4個小衛(wèi)生員在成都聚會,她們3個不約而同的問我:20床后來去哪里了?</p><p class="ql-block"> 20床,這是部隊醫(yī)院對傷病員的稱呼,我把她們退伍后,我知道的有關(guān)20床的所有情況做了介紹,大家無語沉默了許久。</p> <p class="ql-block"> 鐵道兵8815部隊師部當年在四川省樂山市,部隊奉命修建成昆鐵路。這條鐵路,平均1公里就有1名烈士,傷殘的更是不計其數(shù)。20床小李就是修建成昆鐵路坑道作業(yè)塌方時,為了搶救他人,重傷致殘。小李酷愛文體活動,籃球、乒乓球、羽毛球、唱歌跳舞樣樣會,典型的基層連隊活躍分子,參軍第一年就光榮入黨。</p><p class="ql-block"> 小李是安徽籍1970年農(nóng)村兵,至于他是哪天住進內(nèi)科的,我們4個衛(wèi)生員都不知道。只見他每天躺在病床上,反復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前蘇聯(lián)小說。那年,他不到20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們衛(wèi)生員負責給小李送飯喂飯、端屎倒尿。慢慢的其它傷殘病人都有家人來接,只有小李無人問津。有一天,小李把晚上的安眠藥都吃了,歪歪扭扭的寫了一封遺書。我們才知道小李是孤兒,是人民公社養(yǎng)大,吃百家飯的孤兒。十幾歲在公社打掃清潔,端茶倒水,分信送信的小勤雜工。當年,得意的“安徽小雷鋒”現(xiàn)在成了廢人,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輕生。</p><p class="ql-block"> 小李沒有任何豪言壯語,也從不提及他是二等功臣,就這樣默默無聞的躺在3病室20床。</p> <p class="ql-block"> 那年,我們4個衛(wèi)生員,有3個退伍離開軍營,我留下提干了??评镉?個年青的小護士。</p><p class="ql-block"> 護士工作除了遵醫(yī)囑操作各種治療工作外,還有一項臨床護理工作。這項工作必須給小李導尿掏大便,亦或是灌腸排便,每天按摩肌肉受壓部位,白天半小時翻身1次,晚上2小時翻身1次。每天上午用紅外線烤燈照射臀部,防止褥瘡感染。簡單卻繁雜的護理工作,沒有人叫苦喊累。</p><p class="ql-block"> 那年,小李知道未婚年青護士上崗后,他給科主任和教導員寫了一封信,要求結(jié)過婚的老護士來承擔這項工作,不要干部子女的醫(yī)生管他,也不要首長們的女兒掏大便導尿。我們幾個年輕醫(yī)生和小護士知道后,集體找了教導員,也找了小李,告訴他這是我們的工作。他和我們都是來四五湖四海的戰(zhàn)友,我們是普通的醫(yī)患關(guān)系,沒有特殊女兵,干部子女更要以身作則。后來,很多年后,大家才知道,這些人中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長的女兒、有大軍區(qū)副司令的女兒、有集團軍長的女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有一天,小李嚎啕大哭,堅決不吃飯,想用絕食來結(jié)束生命。一問才知道,他所在的鐵道兵部隊轉(zhuǎn)戰(zhàn)去了陜西安康,和他一起入伍的老鄉(xiāng)那年都退伍回老家了。我們的朱護士長是抗美援朝老兵,丈夫是149師參謀長,一個媽媽級別的領(lǐng)導,備受大家尊重。朱護士長特別為他包了餃子,一個餃子一句安慰話,我們?nèi)漆t(yī)護人員圍了一圈,看著護士長喂他吃豬肉大蔥餡餃子。那感人至深的場面,至今,我都不能忘懷。</p><p class="ql-block"> 小李的津貼存到52元錢的時候,托護士長給他買了一個半導體收音機。從此,小李略微有了笑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有一天,我上臨床班,科里來了一位首長,他是鐵道兵西南指揮部政治部張主任,開國少將。他自帶了一部輪椅,我們幾個給首長秘書和警衛(wèi)員商量,要求用輪椅推小李出去看看外面的風景。沒想到將軍問小李的愿望時,小李提出想看一場籃球賽。那天,應我們內(nèi)科發(fā)起,挑戰(zhàn)外科,一場專門為小李而打的籃球賽開始了,我們推著小李,在將軍的陪同下,滿足了小李的要求,第一次見小李拍手大笑,我們內(nèi)科的全體醫(yī)護人員都到場,觀看這特殊的籃球賽。將軍出院時,特批輪椅贈送小李。</p> <p class="ql-block"> 有了輪椅的小李,最大的愿望就是在籃球場邊上看別人打球。年復一年的過去了,直到1978年,醫(yī)院奉命騰空病房,準備參加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住了近9年醫(yī)院的小李被送走了,榮軍院來接人時,9年沒有產(chǎn)生褥瘡感染,沒有任何并發(fā)癥,這在當年是很難得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今年,北京冬殘奧會使我想起了和小冠軍們一樣年輕的”高位截癱的鐵道兵戰(zhàn)士小李”,想起了那些雖然回家,但四肢殘廢的鐵道兵和工程兵小戰(zhàn)士,那十幾個稚嫩的臉龐在我眼前反復浮現(xiàn)。</p><p class="ql-block"> 我收集冬殘奧會冠軍譜,是我內(nèi)心的一份情懷,雖然我已經(jīng)走在奔七的路上,可當年的點點滴滴始終縈繞著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創(chuàng):采薇</p><p class="ql-block">圖片:采薇</p><p class="ql-block">音樂:永遠的鐵道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