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紀念下鄉(xiāng)四十周年聚會照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style="font-size:20px;">夢回吹角連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四十年前的我們還是一群十七歲左右的少年,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里,我們集合起隊伍,迎著漫天狂舞的大雪走向了廣闊天地······四十年后我們又踏著厚厚的冰雪聚集到一起,來紀念下鄉(xiāng)四十周年!</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長白山腳下有一個依山傍水的小村莊叫榆樹川,那里山清水秀,周邊是茂密的原始森林,純樸的鄉(xiāng)親們年年月月從事著最原始的農耕勞作。忽然在1970年過春節(jié)時,村子里來了一批少男少女,他們各個天真活潑,雖然身體很單薄瘦弱但是卻充滿著激情與活力。于是小山村里又多了一戶人家,這戶人家比較特殊,但這戶人家里又寫滿了故事,這戶人家還是個17口人的大家庭。這群被社員稱作“知青”的年輕人,從此就在這個小山村里演繹著歡聲笑語和酸甜苦辣······這群知青就是當年的我們。</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少壯能幾時,鬢發(fā)各已蒼”(杜甫)。整整四十個年頭過去了,我們今天又在正月初六聚集到一起,彼此內心的感嘆又豈止是一個聚會所能娓娓道來的呢?當年我們承受了太多的苦難和責任,今天我們已經不知從何談起了,歲月留給我們的或許只是一聲嘆息,但是為了我們純潔而牢固的友誼,為了心底里的那份揮之不去的牽掛,為了久盼的再度重逢,我們又集合在今天的集結號下!</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為了這次聚會,集體戶戶長徐輝早早的就與大家聯(lián)系,由于個別同學的聯(lián)系方式有變化,他就通過多種途徑尋找其親朋好友,他說為找某一個人就打了十多個電話;為了這個聚會,遠在四川的玉梅在年前接到電話時,當即表示年初三左右一定趕到,而她也就星夜兼程著;為了這個聚會,秦力去尋找已住進養(yǎng)老院的先杰,不顧自己多病的身體,多次驅車前往市郊的多所養(yǎng)老院尋訪他;為了這個聚會,身在外地患病多年的麗華也為大家的深情喜極而泣、戀戀的等著網上連線;為了這個聚會,桂芳帶來了足夠大家吃兩頓大餐的錢款,她說以往大家聚會都是同學們搶著買單,這回她也要表示表示;為了這個聚會,青山托著病腿艱難的走來了;為了這個聚會,海濤拔下了輸液的針頭按時趕到,而他蒼白的臉色也讓大家既難過又感動;為了這個聚會,我也是趕乘零時10分的夜車,在茫茫夜色和瑟瑟寒風中奔向開往聚會地的列車······</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聚會中,劉穎同學在看到大家的霎那,我看到了她眼里閃動的盈盈淚花;我還領悟了先杰那佇立在大廳里翹首期盼大家的目光;我也從往次聚會時德新默默買單的誠懇里,感受到了這深情;我還從大家感慨我們之間的友誼已升華為“親情”的感言里,體會到了這深情!桂芳曾講述過有一次她在銀行里辦業(yè)務,剛遞過去身份證,窗口里的那個女孩就笑吟吟的問她是否在靖宇下過鄉(xiāng)?并說自己是秦力的女兒。原來,我們集體戶每個人的名字都已經在知青二代那里耳熟能詳了,是啊,還記得戶里同學們每次一見面,海濤就關切的問我:咱媽身體還好吧?咱妹還好吧?看他一臉真誠的樣子,倒是總會引來同學們的開心調侃。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當年我們曾是一個戶口簿上的兄弟姐妹,我們是根莖纏繞在一起的家人。戶長徐輝在餐桌上講述起那年春天我去山里為同學們挖野菜,天黑了還沒回來,急得全戶同學上山呼喊我,而戶長的嗓子頓時就急啞了、幾乎說不出來話了!因為他知道那山里有狼,而我卻全然不知。好險??!戶長說,要知道那是春天里的餓狼啊!如果你當年讓狼叼去了,聽到這里大家都笑了,但是我的眼框里卻噙滿了淚水,我說那頭狼說:先不吃你了你太瘦了,你回去換個胖子來吧······今天聽起來是笑談,但當時卻是多么恐怖的事!我們不但要付出超負荷的勞苦,還要承擔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帶來的生命風險!</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曾記否?那年過正月十五,一位家長捎來一飯盒元宵,我們每人分得二個,幾乎是含著淚水吃下;曾記否?春天戶里沒有菜吃,我們就全體上山挖野菜,回來做餡包玉米面大菜團子吃;還記得有一次是我做飯,貼的大餅子和做的蘿卜條湯,因為是開春時節(jié),蘿卜不多了,因此大家每人盛了一碗湯以后,鍋里就不見多少蘿卜條了,恰巧有個男生想再盛,他一看蘿卜不多了,也盛不上來,當時就挺不高興。隨口說了一句:真想脫了褲子下去撈!而當時我就在他身邊,我一聽也不高興了!就進屋和女生們說他咋那么差勁,說得真難聽,還要脫褲子下去撈。這件事被大家記住了,后來聚會時還提起來,那個男生不好意思的說了句,我怎么不記得了,是我說的嗎,結果又引來大家的哄笑!其實這個笑話也說明了當時集體戶生活的苦澀和貧窮。而那次我去山里挖野菜,也正是因為戶里實在是沒什么可吃的了。</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曾記否?女生跟大幫鏟地跟不上趟,戶里的男生就會回過來接應女生;曾記否?生產隊給知青的工分低,戶長就站在地頭和生產隊長爭執(zhí)不休;曾記否?我們勤儉持家,自己動手開墾耕地種植蔬菜,秋天儲滿了大菜窖,村子里我們這戶人家的日子過得一點兒也不比別人家差;曾記否?當時榆樹川附近的六個集體戶都把我們戶當做往來的落腳點,而我們戶也就成了知青的大車店(不僅僅是因為我戶地處公社所在地);曾記否?每到夜晚大家想家時,女生宿舍里傳來低低的哭泣聲,總會引來男生那嗚咽的笛聲在寂靜的山村里飄蕩······</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鄉(xiāng)四十周年紀念,我們按著大家的意愿策劃、籌辦了這次聚會。雖然這次聚會我們因為路途、時間、人員等諸多因素未能返回榆樹川,但是我們在下鄉(xiāng)三十二周年及三十六周年時,已先后兩次回到那個小村莊!</span></p> <p class="ql-block">2002年秋,第一次返鄉(xiāng),在列車上。</p> <p class="ql-block">我們與生產隊長及社員合影</p> <p class="ql-block">2006年8月第二次返鄉(xiāng),我們來到靖宇縣楊靖宇將軍當年犧牲地祭拜。</p> <p class="ql-block">來到當年的江邊碼頭,身后是江北岸的村莊。</p> <p class="ql-block">前排右三右二右一為當年的生產隊長及妻女</p> <p class="ql-block">我戶同學和靖宇縣集體戶的知青伙伴們同聚在當年的生產隊長家,時間為2006年8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辛棄疾)。我們此次聚會完成了預定目標:大家見了吃了喝了唱了跳了哭了笑了,這就足矣!我們還去探望了因患病而不能來到聚會現(xiàn)場的當?shù)赝瑢W,并送上了大家集資的慰問金,我們還和身在外地無法前來的同學連線了通話了視頻了,這就足矣!我們知道大家都愉快的健康的生活著,這就足矣!我們相約:等戶里所有人都退休了,我們還要回到那個小山村,再次尋找我們青春的足跡;我們還要集體出行旅游,去看大海、看草原、看高山、看境外;我們還有N個美好設想和憧憬!</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我們還要在下鄉(xiāng)五十周年時隆重紀念!所有這些都在說明,我們這個集體戶雖然歷經了四十年的風霜雨雪,其組織機構功能已經不再行使職能了,但是這個組織卻早已在戶里每個人的心中永遠注冊,永遠不會注銷,直至比永遠還要遙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注:聚會視頻發(fā)在土豆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薔薇2010、02、21</p> <p class="ql-block">這張照片是我做的拼圖,2020年為紀念下鄉(xiāng)五十周年而做的,因疫情期間無法相聚,只好在網上遙望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