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塔縣每天組織晚上九點和上午10點兩場歌舞表演,我們要觀看上午10點的塔吉克族歌舞表演,9點半我們到了塔縣旅游服務(wù)中心表演場,在那里等候并拍照。</p> <p class="ql-block">中國的塔吉克族總?cè)丝跒?1069人,百分之六十聚居在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其余分布在南疆的澤普、莎車、阿克陶、葉城和皮山等地,這些縣都有塔吉克民族鄉(xiāng)。在塔什庫爾干,除塔吉克族外,還有維吾爾、柯爾克孜、錫伯和漢等民族?!八矌鞝柛伞笔撬苏Z“石頭城堡”之意,是古老的塔吉克族世代居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位于帕米爾高原上。帕米爾高原,萬山之祖,萬水之源,四大文化、三大宗教交匯的廊道。塔縣南端聳峙著巍峨雄壯的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海拔8611米),北方矗立著號稱“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7546米)。在全縣2.5萬平方公里的轄區(qū)內(nèi),還有幾十座海拔五、六千米終年積雪的高山。</p> <p class="ql-block">遠望塔什庫爾干,冰川高懸,銀嶂連綿,險峻奇拔,儀態(tài)萬千。融化的冰雪匯流成河,奔瀉于千山萬壑之間。發(fā)源于喀喇昆侖山的葉爾羌河(我國最大的內(nèi)陸河——塔里木河的三大源流之一)流經(jīng)自治縣的東部;由明鐵蓋河(卡拉奇可爾河)和塔格郭巴什河匯合而成的塔什庫爾干河流經(jīng)自治縣的東部和北部。</p> <p class="ql-block">在白云縈繞的冰封雪嶺之下。深邃幽靜的峽谷里,稼穡茂密;綠草如茵的牧場上,牛羊成群。從平川地帶進到帕米爾高原的人,無不被它的奇異風光所驚詫,想不到層峰迭嶂之中,竟有花果飄香、宜農(nóng)宜牧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塔吉克牧民就分布在這些山谷里。塔什庫爾干為高原山區(qū)溫寒干旱氣候,四季不分明,只有冷季和溫季,冬長夏短,無霜期短,日溫差大,光照充沛,降水稀少,不適宜種植業(yè)發(fā)展。</p> <p class="ql-block">表演即將開始,大家忙著與塔吉克族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歌舞表演開始了。</p> <p class="ql-block">塔吉克族舞蹈可以說是塔吉克人生活的一部分,塔吉克人能歌善舞,無論是牧民或是農(nóng)民,都喜歡跳舞,其舞蹈動作豐富多彩,極富美感。</p> <p class="ql-block">塔吉克族舞蹈特色的形成和伴奏樂器及其特有的演奏方法分不開,鷹笛、手鼓、拉巴甫(熱瓦甫)、布蘭孜庫姆、塔吉克式艾捷克都是其廣泛使用的民間樂器。</p> <p class="ql-block">鷹笛是塔吉克族最典型的樂器,吹奏技法繁難,但音調(diào)別致、美妙;手鼓是塔吉克族舞蹈的主要伴奏樂器,演奏時由兩名婦女敲打一面手鼓,奏出多種鼓點,這在其他民族中是罕見的。</p> <p class="ql-block">鼓點有固定的套路與名稱,如“阿路卡托曼”等,每套都能奏出復雜多變的藝術(shù)效果。在盛大的賽馬、叼羊活動中,多支鷹笛吹奏《叼羊曲》、多名婦女同時擊奏多面手鼓敲奏“瓦拉瓦拉赫克”,令騎手和馬都興奮不已。</p> <p class="ql-block">從遙遠的古絲綢之路時起,“鷹”就是塔吉克族人的古老信仰,是民族情感的寄托,也是一種精神文化的傳承。塔吉克族人視雄鷹為強者。這種動物有著令人敬畏的風骨,可在風云變幻中馳騁天地,堅毅勇敢又身姿優(yōu)美,且極具創(chuàng)造力。雄鷹是一種“說一不二”的動物,敏銳、神秘,穩(wěn)重而不羈,卻又十分專注忠誠…</p> <p class="ql-block">塔吉克族“鷹舞”的舞姿雖靈活多變,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成雙而跳,似乎永遠只有兩個人搭配,其他人則作為觀眾圍繞四周,形成一種聚焦式的舞蹈景觀。</p> <p class="ql-block">塔吉克族鷹舞像雄鷹翱翔在天際那般自由。</p> <p class="ql-block">塔吉克族“鷹舞”的特點是雙臂擺動幅度大,男子舞姿激烈、粗獷,女生則柔和而熟練。這樣的舞蹈步調(diào)上即興而多變,如同塔吉克族人在雪山環(huán)繞的荒渺之境中頑強生存;這樣的舞蹈給人感覺主體相當明確,不會分散注意力,就像雄鷹飛過的一剎如箭射向草原那樣,頗有一種“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自我”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塔吉克族是我國唯一的白種人,但與維吾爾族長相相似,難以辨認,唯有從服飾上對兩個民族進行區(qū)別,而帽子是兩個民族的服飾在舞臺之上最大的區(qū)別。兩個民族的男女都愛帶“花帽”,維吾爾族男女的“花帽”帽頂有棱角,會有色彩豐富的刺繡圖案,帽口為方形。帽子款式多樣,尤其舞臺之上的花帽、頭飾,更是絢麗多彩。</p> <p class="ql-block">塔吉克族的“花帽”為圓形,因生活在高原,自稱離太陽最近,故帽頂為平頂,黑色為底,帶不同花色刺繡,紅色偏多,男性則是純黑色帽子外圍一圈羊毛,大型節(jié)慶婚嫁、舞臺表演時,會在帽子上裝飾流蘇以及帶太陽形狀的裝飾,風格獨特。</p> <p class="ql-block">塔吉克族的民間樂器。</p> <p class="ql-block">歌舞表演結(jié)束后,我們?nèi)ビ斡[新疆石頭城遺址和金草灘。</p> <p class="ql-block">石頭城遺址,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西南部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城北,海拔3100米,為晉唐時期的城墻、城門、寺院、居住遺址和清代官署等遺跡。</p> <p class="ql-block">石頭城遺址城垣周長1285米,遺址總面積10.7萬平方米。古城始建于晉唐時期,城墻用石塊或土坯砌筑。</p> <p class="ql-block">石頭城遺址海拔3100米,在古老石頭城考察后,發(fā)現(xiàn)了頂上有很多巨石,如何運送上來成謎?</p> <p class="ql-block">城東部寺院遺址墻壁上尚存壁畫痕跡。清代官署蒲犁廳就建在寺院遺址上。</p> <p class="ql-block">城內(nèi)房屋多屬半地穴式建筑,礫石砌筑墻體,現(xiàn)存房屋遺跡約40余間。古石頭城在喀什綠洲通往中亞、南亞的要道上,自喀什、英吉沙、葉城、莎車至帕米爾高原的道路交匯于此,位置非常重要。</p> <p class="ql-block">石頭城晉至南北朝時期為羯盤陀國都,唐代蔥嶺守捉駐節(jié)地,清設(shè)蒲犁廳,是古代絲綢之路上重要古城址。</p> <p class="ql-block">小唐錄制的視頻。</p> <p class="ql-block">石頭城位于絲綢之路新疆段西端的帕米爾高原,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族自治縣縣城東、喀什尕勒路北30米處。是中國三大石城(遼寧石城、南京、塔什庫爾干石頭城)之一,是商旅進入南亞、西亞貿(mào)易的隘口,是絲綢之路發(fā)展興衰的歷史見證。</p> <p class="ql-block">塔什庫爾干維吾爾語意為“石頭城”,漢代稱“蒲犁”,坐落于阿法爾斯亞夫山及塔什庫爾干河西南的高丘上,與塔什庫爾干縣城相連。現(xiàn)保存城墻、城門、寺院和居住遺址,并與清代蒲犁廳衙署建筑相疊壓。遺址建筑周長985米,總面積10,700多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遺址北墻長80米,為平鋪錯縫的土坯結(jié)構(gòu);東墻長350米,修建在斷崖上,用石頭砌筑;南城墻長375米,坍塌遺墻基;西城墻長180米,坍塌存城門遺址。</p> <p class="ql-block">石頭城遺址不僅擁有悠久的歷史而且還有豐富的文化遺存,它保存著獨特的建筑藝術(shù)風格,為研究漢唐時期絲綢之路高原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民俗、建筑等方面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p> <p class="ql-block">早在漢代的張騫“鑿空”西域時,西域的三十六國就已經(jīng)在漢武帝劉徹的時代,被并入了帝國的管轄范圍,且在龜茲國設(shè)立了歷史上的第一個“西域都護府”。</p> <p class="ql-block">當時位于塔什庫爾干縣地區(qū)的國家,則是一個叫作“烏秅”的國家。根據(jù)《漢書·烏秅國傳》記載:“烏秅國,王治烏秅城。去長安九千九百五十里,戶四百九十,口三千七百三十三,勝兵七百四十人。東北至都護治所四千八百九十二里,北與子合、蒲犁、西與難兜接?!?lt;/p> <p class="ql-block">公元4世紀時的中國,是東漢之后曇花一現(xiàn)的大一統(tǒng)王朝,國祚僅51年的西晉被滅亡后,來自草原的游牧民族紛紛在長江以北建立政權(quán),此后華夏大地的北部戰(zhàn)火紛飛,生靈涂炭。</p> <p class="ql-block">而一位叫法顯的僧人就出生于這個被稱之為“東晉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后趙,他也是繼漢朝的諸位先烈(張騫、班超、甘英等)開辟“絲綢之路”東線后,且在唐玄奘之前最重要的西行者。</p> <p class="ql-block">法顯在研習佛法的時候,漸漸發(fā)現(xiàn)中原的源自于印度的佛法和戒律并不完善,再加上翻譯的精準度差強人意,于是時年62歲的法顯毅然踏上了西行求經(jīng)之路。公元401年,法顯歷經(jīng)3年從長安始發(fā)的長途跋涉后,終于來到了位于現(xiàn)今塔什庫爾干縣的“竭叉國”。</p> <p class="ql-block">在這之后,法顯從這里走出了曾經(jīng)漢代的西域版圖,向著天竺國(今印度)繼續(xù)前行。而其在行程歸來后,所撰寫的《佛國記》將這歷經(jīng)艱辛的13年經(jīng)歷都收納其中。</p> <p class="ql-block">大唐帝國的第二位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統(tǒng)治初期,一位出生于前朝東都洛陽城的僧人,則更被后世廣泛知曉了——玄奘。</p> <p class="ql-block">時隔兩百多年,和法顯有著同樣訴求的28歲僧人玄奘,不顧皇帝下達的“不準逾越國境”的命令,而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從現(xiàn)在的甘肅瓜州一路偷渡至西域的伊吾(今哈密),從此開啟了漫長的19年天竺取經(jīng)之途。在抵達了天竺的佛教圣地——那爛陀寺后,玄奘兢兢業(yè)業(yè)研究佛法,成為了聞名佛國的大師。</p> <p class="ql-block">公元643年,玄奘離開了印度,前往了蔥嶺,準備回歸闊別已久的大唐帝國。在經(jīng)過瓦罕走廊后,就到達了當時位于塔什庫爾干縣的“朅盤陀國”。</p> <p class="ql-block">玄奘與塔什庫爾干的緣分雖然時日不長,但卻是第一個在世界探險史上記錄了帕米爾高原的人,也是繼法顯之后,到訪了帕米爾高原以及“石頭城遺址”且被準確記載了的第二人。</p> <p class="ql-block">金草灘上的塔吉克族。</p> <p class="ql-block">金草灘濕地公園景區(qū)占地28.5萬平米,總投資1000余萬元。建設(shè)內(nèi)容包括絲路古堡廣場、石頭城文化景墻、演藝廣場、景觀柱、納依觀景臺、古城夕照看臺、涌泉看臺、親水平臺、木質(zhì)棧道、跨度50米的驚險吊橋、觀光水車等多種景態(tài),即將建設(shè)成為集觀光旅游、休閑度假、濕地保護的4A級旅游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在塔吉克族人的生活中,從圖騰到雕塑,從樂器到裝飾品,鷹的身影無處不在;在塔什庫爾干民間,關(guān)于鷹的傳說數(shù)千年以來經(jīng)久不息……</p> <p class="ql-block">在金草灘濕地公園景區(qū)金草灘演藝廣場游客還能夠欣賞到民族特色歌舞表演。</p> <p class="ql-block">金草灘就在塔什庫爾干縣城邊上,在石頭城下,因那里有一個叫阿拉爾的鄉(xiāng)村,故得名阿拉爾金草灘,因有塔什庫爾干河流經(jīng)此處,這里水草豐美,牛羊遍地,和遠處的雪山白云藍天交融在一起十分漂亮。</p> <p class="ql-block">我們?nèi)サ臅r候太陽照在碧綠的草灘上一片金色,遠處牧人白色的氈房,羊群都沐浴在陽光下,阿拉爾金草灘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阿拉爾金草灘位于塔什庫爾干縣城東側(cè),塔什庫爾干河兩岸,占地面積20平方公里,屬帕米爾高原上的一片濕地。</p> <p class="ql-block">這里水草豐美,牛羊遍地,和遠處的雪山白云藍天交融在一起十分漂亮。</p> <p class="ql-block">我們到塔吉克族人家訪,看看他們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塔吉克族的室內(nèi)裝飾風格是中西合璧的,即使硬件的色彩也大多華麗、奪目,門窗布滿各種各樣的雕花,彩色的瓷磚鑲嵌在地板和玄關(guān)的隔斷墻……</p> <p class="ql-block">王老師錄制的塔吉克族人家訪視頻。</p> <p class="ql-block">女主人很熱情!</p> <p class="ql-block">塔吉克族姑娘玩手機一樣的溜爽得很。</p> <p class="ql-block">能歌善舞的美麗塔吉克族姑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