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三亞是個旅游資源非常豐富的地方,這里面對碧海藍(lán)天,背靠綠水青山,年年瓜果不斷,月月鮮花盛開</p> <p class="ql-block">可是十年前,這么豐富的旅游資源,附近村落的村民卻無法分享。因為那時的三亞鄉(xiāng)村房屋破舊,道路泥濘,交通不暢,網(wǎng)絡(luò)不通,青壯年外出打工,老人兒童看家護院。 貧窮限制了想象,村民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游客拖著行李走向酒店,自己卻無所作為</p> <p class="ql-block">有人很形象地概括了當(dāng)時村民的心情:捧著金飯碗,吃不上熱湯面;守著金海岸,過著窮日子;游客天天門前過,自己卻吃不上旅游飯</p> <p class="ql-block">斗轉(zhuǎn)星移,今日的三亞鄉(xiāng)村已不能與十年前同日而語。經(jīng)過8年的艱苦奮斗,三亞的鄉(xiāng)村打贏了脫貧攻堅戰(zhàn),徹底地拔掉了窮根,建成了100個美麗鄉(xiāng)村,農(nóng)民終于吃上了旅游飯</p> <p class="ql-block">三亞鄉(xiāng)村鳳凰涅槃似的突變,讓我和老公多一產(chǎn)生了無限的好奇,決定邁開雙腳到實地看個究竟</p> <p class="ql-block">我們的考察從近鄰博后村開始,因為博后村離我們居住的小區(qū)最近,只有十幾公里的車程,穿過一個隧道就到了。博后村雖然緊鄰著名景點亞龍灣,但十年前卻并沒有因為亞龍灣的開發(fā)而聲名鵲起,仍然是個貧困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自從2012年全國打響了脫貧攻堅戰(zhàn),博后村才出現(xiàn)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在黨支部和村委會的領(lǐng)導(dǎo)下,因地制宜,把水田變成了花田,池塘變成了公園,豬場變成了廣場,民居變成了民宿,儼然變?yōu)橐蛔〕擎?zhèn),一個度假村</p> <p class="ql-block">要想富,先修路,村里集資修建了一條7公里長的主路,名為“博后路”。此路路面整潔,車流順暢,兩旁綠樹成蔭,花草繁茂</p> <p class="ql-block">經(jīng)過一系列的調(diào)研,博后村決定主打民宿,用舒適的民宿接待過往的游客。于是他們在博后路的一側(cè)修建了公園、小超市、餐飲娛樂等場所,另一側(cè)修建了一座挨一座的民宿</p> <p class="ql-block">村中的民宿風(fēng)格迥異,有地中海式的,有北歐簡約式的,也有本土庭院式的,大多屬于小型奢華類。據(jù)統(tǒng)計,目前博后村有55座民宿,1700多間客房</p> <p class="ql-block">隨意走進(jìn)一家民宿,讓我感到除了驚訝還是驚訝。民宿環(huán)境干凈整潔,設(shè)施齊全,客房內(nèi)家具的配置,采光的設(shè)計,小飾件的裝配一點兒不輸星級酒店</p> <p class="ql-block">瞧,這家民宿的酒吧多有范兒!博后村的民宿何以建得如此脫俗?村民答:我們把宅基地租給專業(yè)人士經(jīng)營了。讓專業(yè)的人做專業(yè)的事,村民擺脫了家族式的經(jīng)營,學(xué)會了現(xiàn)代經(jīng)營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2022年春節(jié),博后村民宿累計接待2.48萬人次,單日旅游收入突破367萬元,實現(xiàn)旅游收入2115萬元(數(shù)據(jù)來自三亞新聞網(wǎng))</p> <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村民還把不適于種糧食的耕地出租給了上海蘭德公司,由該公司開發(fā)建設(shè)了亞龍灣國際玫瑰谷。許多村民由此成為花工,成為公司的員工</p> <p class="ql-block">玫瑰谷的妥善經(jīng)營,贏得了海內(nèi)外游客的青睞,同時也給村民帶來了豐厚的回報,村民的收入從每畝2500元增加到每畝3000元</p> <p class="ql-block">博后村的一個公示牌上列出了村民8年來人均收入的變化:2012年為5200元,2016年為9700元,2017年幾乎翻了一番,突破五位數(shù),達(dá)到16110元;2020年更是高達(dá)26800元。8年的艱苦奮斗,換來了全村923戶,3337人全部脫貧步入了小康</p> <p class="ql-block">吃水不忘挖井人,沒有黨的扶貧政策,沒有全國人民的傾力相助,哪有博后村的改天換地!村民們在村口修建了小康廣場,廣場四周樹立著彰顯時代最強音的標(biāo)語牌</p> <p class="ql-block">最讓村民難忘并感到無尚榮耀的是,2013年4月9日習(xí)近平總書記來到他們中間,留下了“小康不小康,關(guān)鍵看老鄉(xiāng)”的暖心話</p> <p class="ql-block">誰也沒有想到,這樣一句簡單樸素的話語,竟成為全國脫貧攻堅的集結(jié)號和沖鋒號,成為貧困地區(qū)農(nóng)民努力脫貧的內(nèi)生動力。8年后,不僅博后村實現(xiàn)了脫貧致富,全國的貧困地區(qū)也拔掉了窮根,走上了小康之路</p> <p class="ql-block">習(xí)主席的暖心話雖然是在博后村講的,但確切位置是在玫瑰花田中</p> <p class="ql-block">于是,博后村人把通向花田的道路命名為“親民大道”</p> <p class="ql-block">“親民大道”兩旁立了許多標(biāo)語牌,這些標(biāo)語大多是習(xí)近平和中央領(lǐng)導(dǎo)說出的關(guān)乎國計民生的大實話,村民們親切地把這條道路稱之為“金句大道”</p> <p class="ql-block">博后村人還在習(xí)近平視察過的花田中辟出一塊地作為“小康講堂”,并在“講臺”上以一本翻開的書的形狀立了一個紀(jì)念碑</p> <p class="ql-block">翻開“書”的“扉頁”,“小康不小康,關(guān)鍵看老鄉(xiāng)”的金句躍然“紙上”。這尊雕塑寓意深邃,匠心獨具。如果這本“書”能“翻閱”,那么讀者看到的將會是,一個個鄉(xiāng)村從貧困到富裕蝶變的動人故事,一個個在通向小康路上頑強奔跑的大人物和小人物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除了博后村,我們還走訪了大茅村、中廖村、六盤村等,圖為大茅村的漫水橋</p> <p class="ql-block">為了增添旅游的情趣,大茅村在進(jìn)村的必由之路上修建了一座漫水橋,車輛經(jīng)過,濺起些許水花,贏得了車內(nèi)乘客的一片“哇塞!哇塞!”這種別出心裁的設(shè)計讓人感到更加貼近大自然</p> <p class="ql-block">大茅村深藏在山溝里,比較適合種植果樹,于是村民在村委會的帶領(lǐng)下漫山遍野地開辟果園,有芒果園、百香果園、草莓園、火龍果園……眾多的果園也成為游客采摘的樂園</p> <p class="ql-block">我最中意的是火龍果園,那整整齊齊的田壟,綠油油的莖蔓,以及潔白的火龍果花和紅通通的火龍果都給人一種美不勝收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大朵大朵的火龍果花像圣潔的雪蓮花,非常突兀地長在莖蔓上</p> <p class="ql-block">圣潔的火龍果花凋榭后,火龍果便脫胎而出,紅紅的火龍果讓人垂涎欲滴</p> <p class="ql-block">每到夜幕降臨,火龍果園燈火通明,仿佛天上的繁星降落人間。據(jù)說,這樣做等于延長了日照時間,從而會增加火龍果的產(chǎn)量</p> <p class="ql-block">山頂上是成片的芒果林</p> <p class="ql-block">辛勤的勞作,換來了碩果累累,沉沉甸甸的芒果壓彎了枝頭</p> <p class="ql-block">村民們還見縫插針地種了一些木瓜樹,掛在樹上自然熟的木瓜格外香甜</p> <p class="ql-block">三亞市區(qū)以北25公里處,還有一個可圈可點的村莊,那就是三亞第一個五星級的“美麗鄉(xiāng)村”——中廖村</p> <p class="ql-block">中廖村以蔬菜種植和黎族文化享譽三亞。村中開辟了一處面積頗大的菜園供游客種植和采摘,這處菜園叫“黎夫彩園”</p> <p class="ql-block">園中的辣椒長勢喜人</p> <p class="ql-block">葫蘆架下是散養(yǎng)的中廖雞</p> <p class="ql-block">為了方便游客行走,黎夫彩園修了一條長長的棧道,棧道中段做了一個“中廖自然課堂”,游客遇到自己不認(rèn)識的蔬菜,翻動一下“課堂”里相應(yīng)的小牌牌就知道了。這一小小的設(shè)計,為游園的小朋友增添了不少樂趣</p> <p class="ql-block">每隔一、兩百米,棧道中間還有這樣的休息站,采摘的蔬菜可以在這里打包,當(dāng)然游客也可以在這里小憩</p> <p class="ql-block">除了采摘,中廖村還在黎家小園為游客準(zhǔn)備了黎族歌舞,每天會有幾場表演</p> <p class="ql-block">演員都是本村村民,她們的表演雖然不那么專業(yè),但專業(yè)演員可能也演不出她們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比較有特色的是這個用鼻子吹笛子的節(jié)目。實在想不明白,黎家祖先為什么不用嘴巴來吹奏,而選擇了鼻子,畢竟嘴巴比鼻子的出氣量大一些。不管怎么說,這也是一種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p> <p class="ql-block">演出中還有黎家阿婆織黎錦的展示</p> <p class="ql-block">最令我沒有想到的是,中廖村還有一個非常雅致的圖書館,圖書館的名字叫“村上書屋”</p> <p class="ql-block">圖書館收集了一些老舊雜志,看見這些舊雜志往日時光便歷歷在目</p> <p class="ql-block">圖書館里還有一些久違的小人書,這些小人書是我們童年的最愛</p> <p class="ql-block">離開中廖村,回想自己走過的幾個美麗鄉(xiāng)村,心中感到無限感慨。擺脫貧困,這個世界性的難題,終于讓中國共產(chǎn)黨人率先破解了。一千多年前,大詩人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憧憬終于在我們這一代實現(xiàn)</p> <p class="ql-block">在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之際,習(xí)近平總書記向世界莊嚴(yán)宣告,經(jīng)過全黨全國各民族共同努力,我國“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wù),創(chuàng)造了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非常慶幸,我們是這一歷史時刻的見證人</p> <p class="ql-block">謝謝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