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ed2308">感恩父母——初識冷暖 (中)///</font></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ed2308">唐憲生</font></b></div></b></h1> <h1><b><font color="#ff8a00">感恩父母——初識冷暖 (中)</font></b><div><b><font color="#ff8a00">五、艱辛的媽媽<br>六、學(xué)著謀生<br>七、鼓勵學(xué)習(xí)</font></b></div></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五、艱辛的媽媽</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h1><h1><font color="#167efb"><b> 媽媽個子不大,平時言語不多,勤勞善良、聰明能干、特別能吃苦。媽媽對內(nèi)勤儉持家、任勞任怨,對外樂于助人、忍辱負(fù)重。媽媽是家中一顆大樹,庇護(hù)我們,為全家灑下一片綠蔭。<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那時爸爸每月40多元工資,家中八口人(三叔唐芳武和我們生活在一起,在桃?guī)煾叫∽x小學(xué))。媽媽是家庭婦女,沒有固定工作,但只要哪里有事做,能賺到一點錢,媽媽馬上就去,再苦再累的事她也搶著去做。<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出生后,家里負(fù)擔(dān)更重了。媽媽當(dāng)時除了做零工外,還包了稅務(wù)局幾位干部的衣服洗的活兒,每人每月兩塊錢,給他們洗衣、洗被子,洗鞋子,這樣媽媽每月就能掙十來元錢,我們家中當(dāng)時一分錢都是非常寶貴的。爸爸當(dāng)時工作忙碌,整天在外,晚上才能回家,媽媽也很辛苦,現(xiàn)在回想起來,也很感謝當(dāng)時稅務(wù)局包衣服給我媽媽洗的幾位干部,因為他們能讓我媽媽通過勞動得到一定收入,使我家能在縣城維持最低水準(zhǔn)的生活。<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從我記事起,媽媽在玉帶街茶館做工,那可能是1956年到1958年間。<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1957年弟弟建平出生。建平出生時沒有足月,身體差,1958年“大躍進(jìn)”,父母在外天天很忙,無法照應(yīng)弟弟建平,只能把他放在床上。1960年,媽媽把弟弟送托兒所,我去上幼兒園。幼兒園在后港邊街段西邊。幼兒園有很多小朋友和我很喜歡的一些活動,所以我很喜歡上幼兒園,幼兒園的熊老師也喜歡我。但由于弟弟身體差,自己還不能走,在托兒所很不適應(yīng),整天哭,托兒所的肖阿姨拿他沒有辦法,家中父母也沒有辦法,建平又特別黏我,我就只能回到家里帶弟弟,成天背著他、抱著他到處玩,弟弟才開心一些。由于弟弟先天條件差,加之出生后父母難以細(xì)心照應(yīng),營養(yǎng)也不好,所以直到五六歲了才能自己單獨走路。</b></font></h1><br> 1960年春節(jié)全家合影。我頭上的這朵小紅綢花,是爸爸媽媽過年時給我們幾姊妹每人發(fā)1角錢壓歲錢,我自己用2分錢買的 1985年,奶奶(右)來桃源和媽媽家中留影 <h1><b><font color="#167efb"> 1963年3月爸爸調(diào)剪市區(qū)稅務(wù)所工作,只能十天半月的周末才能回家一趟。平時家中里里外外的事就全是媽媽一人操持。<br></font></b><b><font color="#167efb"> 這一時期媽媽主要在東街的藥材公司打工:具體是把藥材公司收購的中藥材清理、晾曬、打捆、用板車拖下河、搬上船,這些都是男人做的事,但媽媽為了多掙錢,也拼力去做。那打捆好的藥材有一人來高,我現(xiàn)在都不知道媽媽當(dāng)時一個人怎么完成的。還有一次我記得特別清楚,媽媽回到家時,遍體凌傷、臉上到處是血,很是駭人。后來得知,媽媽用板車拖藥材下河上船去,下河坡時板車翻車了,板車載著大捆藥材把媽媽拖了很遠(yuǎn),當(dāng)時媽媽爬起來首先是看藥材和板車受損了沒有,當(dāng)看到公家的財產(chǎn)沒有損失后,才放心清理自己的傷口,然后把一些的東西拖進(jìn)倉庫,完成當(dāng)天工作后,才跌跌撞撞回家。第二天清早,媽媽又包扎好傷口趕到藥材公司做事去了。<br></font></b><b><font color="#167efb"> 1966年到1967年,因“文/化/大/革/命”社會比較混亂,所做的事不多,媽媽就給別人帶小孩。還做過很多的義務(wù)工。<br></font></b><b><font color="#167efb">媽媽特別愛干凈。不管在縣城還是在下放的農(nóng)村,她每天做完工后,晚上還把家中掃抹清撿一番,使家中井井有條,一塵不染。<br></font></b><b><font color="#167efb"> 在那個年代,媽媽帶我們五姊妹,我們都很愉快,似乎比有的人家過得還好一些。</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六、學(xué)著謀生</font></b></h1><br><h1><b><font color="#167efb"> 我們五姊妹從小就互相關(guān)照,并在父母的教育和引導(dǎo)下,稍大一點,就都為減輕父母負(fù)擔(dān)、增加家中經(jīng)濟收入而學(xué)著謀生自立。<br></font></b><b><font color="#167efb"> 大哥讀小學(xué)時就開始挑水賣,補貼家用。大哥每天放學(xué)回家后,要用一擔(dān)小水桶從沅江大河挑20擔(dān)水賣給街坊,每擔(dān)水一分錢,然后再將家中水缸挑滿,他才做自己的家庭作業(yè)。大哥考到常德市五中讀初中去后,挑水任務(wù)就落在小哥肩上?!拔幕蟾锩敝校「缃?jīng)常在外打零工,家中用水一般就是我挑的了。<br></font></b><b><font color="#167efb"> 學(xué)校寒暑假節(jié)假日期間,大哥和小哥就打豬草、割馬草賣。大哥和小哥讀中學(xué)的學(xué)費和生活費,都是自己寒暑假掙的。<br></font></b><b><font color="#167efb"> </font></b></h1> 1960年,我和弟弟建平 <h1> <font color="#167efb"><b>那時候我們幾姊妹都小,都學(xué)著自己養(yǎng)活自己。記得我只有六歲就在街上賣涼茶,還隨小哥撿磚渣賣,隨小哥撿煙蒂,然后小哥就卷紙煙賣;再就是和小哥在家里炒蠶豆,晚上我就隨小哥到電影院或劇院門口賣蠶豆,兩分錢一把賣給別人。那時最高興的事就是電影院守門的郭伯伯在電影演了一多半后,有時會放我們幾個小孩進(jìn)去看一會,我們就趁黑摸進(jìn)去,美滋滋地站到旁邊走道上看會兒電影。<br> 很小時候,我能做的事情主要是帶弟弟建平,媽媽有時也安排我做些家中的小事,如掃地、抹桌子、擦燈盞罩子。十來歲后,我有時還在家中做做飯。我們黑屋下面是公共廚房,每家一個灶臺,一口水缸,做飯時鍋盤碗勺響聲此起彼伏,非常熱鬧。有次我做飯切菜后,菜刀沒放穩(wěn)掉下落在我右腳背上,頓時鮮血直流,旁邊王惜華的爸爸王伯伯趕快拿坨煙絲按在我腳面刀口上,過了好一會血才止住。</b></font></h1> 1965年,大哥、小哥、建平合影 <h1><b><font color="#167efb"> 在我十來歲后,夏天有時就跟著小哥撈絲草,然后賣到邊街養(yǎng)豬場,養(yǎng)豬場在現(xiàn)在桃源電影院位置,一大擔(dān)絲草可以賣一角錢左右。我記得有一次,我隨小哥到縣城西邊的馬家渡河中去撈絲草,小哥在水中撈,我在另一頭淺中水扯,有坨絲草太大,我盡力扯時腳下一滑,掉到深水中去了,更不巧的是我的腿又被絲草纏住了,怎么也扯不開,我在水中喝了兩口水,后用盡全力才掙扎脫險,爬上岸后喘了好一會氣,我才舒服點。<br></font></b><b><font color="#167efb"> 冬天涼茶生意不好,難得賣幾分錢,哥哥姐姐也沒有什么能掙錢的事做,媽媽就帶我們到縣城外郊區(qū)采挖野生中藥材賣。我記得1961年冬天的一次,我和姐姐、小哥隨媽媽到縣城白佛寺那頭的延溪河邊挖中藥材白前,白前曬干后每斤可賣一角九分錢,但要很多才能曬一斤。那天特別冷,北風(fēng)怒號,天寒地凍,我被吹得兩手僵麻,站在沅水河邊瑟瑟發(fā)抖,母親就搓根草繩,系在我棉衣外腰部,以御寒風(fēng)。那天盡管很冷,我們還是挖了滿滿一筐白前。</font></b></h1><br> 來到當(dāng)年隨媽媽挖白前的延溪寶塔河灘邊,采摘枸杞和地米菜(2021年春) <h1><b><font color="#167efb"> “文化大革命”中,晚上有時我也去悄悄撿吹落的大字報賣錢,這種廢紙三分錢一斤,有時一個晚上能撿到兩三斤。白天我是不敢撿的,怕被別人看到,得個“破壞文化大革命”的罪名,我們可擔(dān)當(dāng)不起,而我們這種家庭很容易被沾到。<br></font></b><b><font color="#167efb"> 那時我在桃源縣城最穩(wěn)定的“工作”就是賣涼茶。<br></font></b><b><font color="#167efb"> 1961年春,全民大食堂散后,為了家庭生計,媽媽在外到處找零工做,父母安排我在街上路邊賣涼茶,有時還一邊帶弟弟。我清楚的記得,爸爸交給我一張小方桌子、兩個小水桶,六個玻璃杯及杯子玻璃蓋。我賣涼茶開始是在叫花巷巷口旁的“花木蘭”百貨商店邊。我先是把桌子背到“花木蘭”,背桌子方法是我先鉆到桌子底下,兩只手抓住桌子前面的兩只腿,再頂著桌子到賣涼茶的地方,然后再回去挑兩只小桶,一只桶裝的涼茶,另一只桶子里面裝的杯子、杯子玻璃蓋和洗杯子的水。涼茶開始一分錢一杯,過了兩年,桃源縣城開辟了兩分錢一大杯的新項目。我大一點后,賣涼茶的范圍也大了,點也多了,并也會看“商機”了。如電影院有新電影上映、桃源劇院有新節(jié)目或外地劇院來桃源演出、或有大的會議召開,我就先擺好“工作”攤位,靜候顧客。</font></b></h1> 2020年春,我站在即將拆除的叫化巷巷口,這是我當(dāng)年賣涼茶、下河挑水的必經(jīng)之處 我開始賣涼茶之地“花木蘭”百貨商店原址。2020年開始拆遷(見上圖),今年已修為停車場(2022年攝) 桃源縣縣政府斜對面的三八門市部,是我暑假期間白天賣涼茶的常駐之地,這一地段還是六十年前的格局 桃源劇院是我晚上常賣涼茶之地。原先前面一塊空曠的大坪,涼茶攤擺好空閑時,我還經(jīng)常可以在旁邊翻跟頭 這個下河坡的道口對著叫化巷,是我下河挑水的必經(jīng)之地 <h1><b><font color="#167efb"> 我一般一天可以賣兩角錢左右,天氣冷就只能賣幾分錢。我最“發(fā)財”的一次是縣里在桃源劇院召開干部大會,那天人多天氣熱,喝涼茶的絡(luò)繹不絕,這天我把家中儲備的涼茶都賣完了,得了十元多錢。我賣涼茶的錢每次都如數(shù)交給媽媽,自己從未亂花一分,媽媽經(jīng)??洫勎艺f“憲生,今天你很不錯呀!”。<br></font></b><b><font color="#167efb"> 我的賣涼茶“工作”到1968年底下放時結(jié)束,那張小方桌及玻璃杯后來一直跟隨我多年。</font></b></h1> <h1><p></p></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ed2308">七、鼓勵學(xué)習(xí)</font></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p></p><h1><b><font color="#167efb"> 我小學(xué)就讀是在桃源縣漳江小學(xué),老師、父母、哥哥姐姐和同學(xué)們給了我很多幫助和鼓勵,使我能愉快學(xué)習(xí)、順利成長。</font><font color="#ff8a00">(見唐憲生美篇《漳江小學(xué)記憶》)</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1962年8月,我快八歲,要報名上一年級了。我的三叔、哥哥、姐姐都是在桃?guī)煾叫∩系男W(xué),我本來也想到桃?guī)煾叫∽x書去的,但由于桃?guī)煾叫‰x家遠(yuǎn)一些,我還要賣涼茶,所以就在漳江小學(xué)報名上一年級,報名是姐姐帶著我去的。<br></font></b><b><font color="#167efb"> 漳江小學(xué)就讀我被編在38班,老師印象最深的是馬澍民老師和方順煌老師。馬老師三年級至六年級是我們班主任,教語文,她對班上每位同學(xué)都很關(guān)心,我一年級因為賣涼茶、課后復(fù)習(xí)少,學(xué)習(xí)較差。方老師兩次家訪之后,媽媽就給我安排了一定復(fù)習(xí)功課時間。在上算術(shù)課時,方老師還經(jīng)常叫我答問,自己也就越學(xué)越有味,也越來越容易懂了,后來三、四年級進(jìn)步更快,學(xué)習(xí)成績已經(jīng)穩(wěn)定在班上中上水平了。<br></font></b><b><font color="#167efb"> 1964年5月30日星期六,這是我終生難忘的日子,這天我加入了少先隊,成了一名光榮的少先隊員,我當(dāng)時是多么的高興和自豪!<br></font></b><b><font color="#167efb"> 爸爸那時在剪市稅務(wù)所上班,那天下午回家。我放學(xué)后一到家,爸爸看到我戴著嶄新的紅領(lǐng)巾,非常高興,馬上領(lǐng)著我和弟弟建平以及單位上一位同事的小孩去照相館,給我們?nèi)苏樟藦埡嫌?,為我留下了珍貴的瞬間。回家后,爸爸又專門找了張蠟光紙,寫了“虛心使人進(jìn)步,驕傲使人落后”“好好學(xué)習(xí),天天向上”兩條名言贈我,幫我貼在寫字桌前,讓我天天能看到,勉勵我有更大進(jìn)步。</font></b></h1> 我入隊雖然時隔半個多世紀(jì)了,但是這張照片我一直珍藏著。無論何時,只要我看到這張照片,我就會回想起在漳江小學(xué)加入少先隊時的幸福情景和爸爸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guān)愛 1966年和姐姐合影 <h1><b><font color="#167efb"> 讀書時我很愛運動,小哥的乒乓球打得非常好,看到我在學(xué)打乒乓球時,小哥就送給我一只球拍,我視若珍寶。在學(xué)校我從不違反學(xué)校組織紀(jì)律,更不敢在校外做出格的事情。<br></font></b><b><font color="#167efb"> 哥哥姐姐們在桃?guī)煾叫”憩F(xiàn)好,學(xué)習(xí)成績也都很好,我就以他們?yōu)榘駱樱粩嗯W(xué)習(xí)。<br></font></b><b><font color="#167efb"> 姐姐是個天生的漂亮小美人,桃源一中初中畢業(yè)后就在縣飲食服務(wù)公司參加工作。姐姐不僅學(xué)習(xí)上經(jīng)常給我?guī)椭疑钌辖?jīng)常給我指導(dǎo)與關(guān)照。我記得1964年5月,姐姐曾送給我一雙非常時髦的襪子,我平常舍不得穿,直到“六一”兒童節(jié)參加節(jié)目演出時我才高高興興地穿上。<br></font></b><b><font color="#167efb"> 1964年10月,姐姐響應(yīng)上級號召,下放到桃源縣燕家坪公社去當(dāng)農(nóng)民。我很舍不得姐姐,而且擔(dān)心姐姐個子小、身體弱,農(nóng)村勞動吃不消。那一天到東街輪船碼頭送姐姐乘船去燕家坪時,我心里很難受,輪船開走后,我的視線一直隨船,直至船消逝在綠蘿山水邊盡頭。</font></b></h1> 2020年春,在母校漳江小學(xué)校門留影 <h1><div><b><font color="#ff8a00">上接</font></b></div><b><font color="#ff8a00">感恩父母——初識冷暖 (上)</font></b><div><b><font color="#ff8a00"><br>下接<br>感恩父母——初識冷暖 (下)</font></b><br><br></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