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渡口的變遷

西海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2年6月22日,我來到老單位——吉水縣交通運輸局。在渡口管理站辦公室,聽楊站長介紹:現在全縣只有贛江上3個渡口了,明年這些渡口將全部停止運營。我感到頗為震驚,當年我在局里分管渡口工作多年,1999年我剛轉業(yè)時全縣還有渡口20多個 ,時隔20余年,那些經歷過數千年風雨的渡口,竟然要全部消失?!這幾十年,應該是全縣渡口有史以來變化最大的:渡口數量由多到少,渡船從木質變鋼質,又由渡船改為鋼筋水泥橋。這些普通平凡的渡口,在浩瀚的歷史煙云中,它們具體經歷過那些變化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 渡口是指道路越過河流,以船渡方式銜接兩岸交通的地點,包括碼頭、引道及管理設施,也指有船擺渡過河的地方。歷史上有許多有名的渡口,象風陵渡,是黃河的要津,當年黃帝與蚩尤戰(zhàn)于涿鹿,黃帝賢臣風后趕來幫忙,戰(zhàn)勝蚩尤,可惜風后被殺,后來建有風后陵,其上面的津渡也改名為風陵渡。象棲鳳渡,傳說與三國名士龐統(tǒng)有一段淵源:龐統(tǒng)開始不被劉備重用,只安排到耒陽當縣令。赴任途中,曾留宿棲河古渡小鎮(zhèn),在耒陽,他勵精圖治,成就了一番事業(yè)。因龐統(tǒng)號鳳雛,為紀念他,后人把龐統(tǒng)夜宿的渡口稱為棲鳳渡。而桃葉渡,與東晉王獻之的愛妾桃葉有關;五馬渡,相傳西晉末年“八王之亂”后,有瑯琊王司馬睿等5個姓司馬的王侯在之渡江,故稱五馬渡;瓜洲渡,因杜十娘的故事而聞名;還有孟津渡、茅津渡、大禹渡、夏陽渡等,都在歷史上頗有名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 渡口,也是古代名人雅士筆下的一個重要題材。唐朝詩人丘為巜泛若耶溪》詩:溪中水流急,渡口水流寬。每得樵風便,往來殊不難 。元朝詩人貢師泰《朱仲文編修還江西賦比》:瓜洲渡口山如浪,揚子橋頭水似云。夾岸芙蕖紅旖旎,滿汀楊柳綠紛紜。宋代詩人蕭德藻《樵夫》:一擔干柴古渡頭, 盤纏一日頗優(yōu)游。歸來澗底磨刀斧, 又作全家明日謀 。我們吉水縣歷史上渡口蠻多,也有一些外地、本地的文人騷客,留下了不少有關渡口的詩詞。宋朝詩人真山民巜吉水夜泊》:入夜始維舟,黃蘆古渡頭。眠鷗知讓客,飛過蓼花洲。他另一首巜泊白沙渡》:日暮片帆落,渡頭生暝煙。與鷗分渚泊 ,邀月共船眠 。元朝詩人揭奚斯 《元潭觀》:章江渡頭白羽扇 ,千載傳聞誰得見 。惟有元潭老劍精, 萬里相尋若驚電。明朝刑部侍郎鄒元標也寫過一首《元潭觀》:扁舟古渡正清秋,寶閣臨空翠欲流。騎鶴仙人詩尚在,焚魚學士榻空留。 明朝狀元、地理學家羅洪先的巜元潭》:青山隱約霧中看,黃葉蕭疏夕照殘。 喚得魚舟來借渡,隔江人影在欄桿。明朝狀元彭教《瀟瀧八景》之野渡橫梭:魚鳥如穿梭,孤舟鮮來住。風水自成文,不聞機杼響 。也有無名渡工寫的打油詩:撐船無路 ,老來無用 ;不是守廟,就是擺渡。通過這些古詩詞,讓我們對古代渡口的情況稍為有所了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3、我縣歷史上河流較多,有贛江、恩江、瀧江、同江、冠山河、住歧水,因而渡口也多,清朝之前沒見到記載。據光緒元年版《吉水縣志》,縣內有文江渡、南門渡、同江渡等22個渡口 。光緒二年以后設置的有魚梁渡、張家邊渡、塘邊渡等18個渡口 。民國以后新設置的渡口,有上隴洲渡、皮家車渡、上車渡等10個渡口。由于公路、橋梁和人行路改造等變化, 部分渡口為橋梁所代替 ,也有的渡口被廢棄 ,1985年 ,全縣有人行渡口35個 。渡口按收費與否,可分為義渡和費渡 。義渡即免費渡口 ,古代渡口多為免費, 由民眾捐款興辦,渡口設渡船會,會里有田地、店鋪,所收租金用于維修渡船和付給渡工報酬。解放后,義渡的建造 、維修 、更新,以及每年渡工報酬均由大隊或小隊公益金、 公積金內解決 。費渡即收費渡口,始于民國末年 ,建國后縣內各主要渡口多為費渡,費率不統(tǒng)一,少則幾分,多則幾角。渡運方式,有拉繩渡、人力渡和機動船渡。拉繩渡是兩岸用固定繩索將船系住,乘客自己拉船過渡, 多設在運量小、河面窄、水淺及水流平緩的渡口 。人力渡即靠撐篙、拉纖、搖櫓擺渡的渡口 。機動船渡,是使用機動船擺渡的渡口,從1983年開始,縣內贛江各個渡口,除臨江渡外均為機動渡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i> 醪橋鎮(zhèn)石陽古渡,后稱固洲渡口,2004年撤渡,2021年改建為古渡口模樣。</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4、一條河流往往有數千年的歷史,而河流上的渡口,其歷史也是漫長 的,我們今天已難以知曉當年那些古渡口的故事,只能在古人的詩詞中略知一二。但在那風大浪急的天氣,那些河寬波涌的渡口,僅靠搖擼、揚帆來擺渡,會給人們的出行帶來很大的風險。解放后在贛江上的渡口發(fā)生過兩起大事故,至今還在兩岸群眾中口口相傳,讓后人聞之感到可怕。1955年11月12日5時30分, 金灘三曲灘渡口文又新、許天文駕駛小劃子船,載客由金灘開往醪橋固洲, 因為超載嚴重 ,發(fā)生翻船事故,淹死7人 。1984年8月16日7時 ,金灘龍王廟渡口 ,吳家坊村民鐘義壽、傅元明用私人渡船,裝載村民39人 、土瓜39擔開往縣城。因嚴重超載而翻船,淹死15人。雖然事后這兩個渡工都被判刑,但15條活生生的生命沒有了,這會給他們的家庭帶來多大的損失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5、我縣從清朝開始,官府對渡口會進行登記,估計那時對渡口會進行一定的管轄 。但真正對渡口進行全面管理,應該是解放后開始的。吉水縣人民委員會在1956年5月13日 ,制定下發(fā)了《吉水縣交通劃駁渡船行船規(guī)則》; 1961年3月28日 ,國務院發(fā)布了《渡口守則 》;1980年6月, 吉水縣公安局、交通局下發(fā)《民間渡船、渡口安全管理守則》; 1981年8月22日 ,江西省第五屆人大常委會通過《江西省渡口管理辦法 》;1989年3月5日, 江西省第七屆人大常委會公布《江西省渡口管理條例 》。這些規(guī)則、守則和管理條例,明確了各級政府的職責 ,各級職能部門的責任 ,并對渡口 、渡船 、渡工以及乘客都提出了具體的要求 ,從而加強了對渡口的管理。從2000年開始 , 縣與鄉(xiāng)、鄉(xiāng)與村、村與渡工,每年年初簽訂安全生產責任狀 ,更是加強了各級渡運安全責任制的落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i>  我與渡口、渡船的合影,上圖是在金灘鎮(zhèn)的井頭渡口,位置在吉水縣城的西邊河堤上,下圖是在下鄉(xiāng)檢查渡口時,在烏江鎮(zhèn)大巷渡口的渡船上照的。</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6、從2004年開始 ,江西省人民政府實施渡船更新政策,省政府專門撥出經費,對人行渡口的渡船予以更新。我縣先后更新了西流、雷灘、龍王廟、桃花島、七里、赤岸、上村7個渡口的渡船,木質換鋼質,小船換大船。鵠山、木口兩個渡口是換了大一些的木質船。而皮家車、上車渡口是利用渡船更新的經費,建了兩座吊橋,方便了兩岸群眾的通行。皮家車吊橋是2003年11月建成的,使用了8年,上車吊橋建成后,遇到百年一遇的洪水被沖毀,只使用了一年,甚為可惜。為建吊橋,我和渡口管理站的同事,專程到永新縣參觀,請來施工隊,并幫助落實建橋經費,建橋期間,還多次到現場檢查督促。</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i>這是2004年以后贛江上的渡船。</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7、2006年開始,江西省政府為消除渡口渡船運輸的安全隱患,逐步進行改渡建橋,每一延米補助1萬元,市、縣另有補貼。我縣先從靠近縣城的文峰鎮(zhèn)七里渡口改起,爾后是白沙鎮(zhèn)的赤岸、安坪渡口、水南鎮(zhèn)的上村渡口,白水鎮(zhèn)的皮家車、上車吊橋。每座橋都有數十萬、上百萬元的經費撥下來。我與渡口管理站的同事一起,上報渡改橋有關資料,陪同上級領導、專家勘察現場,與渡口所在鄉(xiāng)鎮(zhèn)協調建橋事宜,參加橋梁工可報告審查等。記得當時為了迎接上級派來的人,對七里渡口來往人數的核定,我?guī)е鴻C關、公路站的10多個職工做了點小動作:我們先坐渡船到對岸,待上級來人快到渡口時,我讓渡船載著那些職工從對岸駛過來,上級來的人點了點船上的人數,再算一下一天幾趟,一個月多少次,倒也符合建橋的要求。實際上當地群眾早晚過渡的人多,而上級檢查時難以碰到這么多人,我們這樣做也是不得以而為之。而陪上級交通部門去赤岸橋址考察時,因路況不好,上級的本田車過不去,有一個領導把我們批評了一頓,說我們沒做好準備工作。我和渡管站的同事沒有吭聲,為了家鄉(xiāng)建橋大事,暫且忍忍讓他們說去吧。</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i>白水鎮(zhèn)皮家車的吊橋,當年此處的渡口屬于拉繩渡,沒有配專職渡工。雨季時江水很深,過渡時險象環(huán)生。這里最早撤渡建吊橋,后又改成鋼筋水泥橋。</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i>水南鎮(zhèn)上村橋,當年的渡口離這有一段路,此橋建成,對該鎮(zhèn)瀧江兩岸群眾的交往有很大促進作用。我照相時,橋還在建設中。</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8、因為前些年的農村渡改橋政策的實施,也因為有些公路改道,我縣的鄉(xiāng)村渡口陸續(xù)消失,而兩座贛江大橋的建成,也減少了贛江上的渡口,時至今日,只剩下3個渡口:即西沙埠、上隴洲、桃花島。而明年7月要在西沙埠建贛江大橋,將撤銷西沙埠、上隴洲兩個渡口,桃花島是旅游渡口,已建橋,明年也得撤。這樣一來,渡口這個在全縣延續(xù)幾千年的東西,將徹底消失。一個小小的渡口,見證了社會的進步,歷史的變遷,也見證了兩岸群眾的悲歡離合。渡口的變遷,給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許多的好處,也折射出祖國日新月異的建設和發(fā)展。搖櫓輕擺,蕩起的是歡歌笑語;風帆輕飄,激起的是人間溫情;時光渡口,你我皆是匆匆過客。我們懷念那些古老的渡口,也向往那些新奇的事物,讓我們不忘過去,放眼未來,做好我們這一代人該做的事,完成好歷史賦予我們的那份責任。</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