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由昆明往西北方向160余公里,是祿勸縣烏蒙鄉(xiāng),境內有一座轎子雪山,屬烏蒙山系之拱王山余脈,最高海拔4223米,因最高峰形似花轎而得名。</p><p class="ql-block">雪山旅游區(qū)的簡介說,轎子雪山是“中國緯度最低、距省會城市最近、立體氣候最明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最具觀賞性和代表性的高海拔季節(jié)性雪山。”</p><p class="ql-block">在四季如春的昆明,就近欣賞雪域風光,當是轎子雪山。</p><p class="ql-block">春冰、夏花、秋水、冬雪,是轎子雪山的顯著特色,所以在進入核心景區(qū)下坪子的大門上,我看到這樣一則廣告:“看星看月看蒼穹,觀山觀水觀天下”。</p> <h3>可是,他們似乎忘記了一樣寶貝:鳥。<br>轎子雪山的鳥,同樣可看可觀,更可拍。<br>山上可以見到的鳥類,計有淡眉柳鶯、金色林鴝、血雉、紋喉鳳鹛、黑頂噪鹛、橙翅噪鹛、黑冠山雀、火尾太陽鳥、星鴉、槲鶇、白頂溪鴝、暗胸朱雀、白斑翅蠟嘴雀、紅嘴藍鵲、大嘴烏鴉、灰頭鶇、棕肛鳳鹛、白眶鹟鶯、棕胸巖鷚、灰頭灰雀、鷦鷯、白冠攀雀、藍翅希鹛、藍額紅尾鴝、白領鳳鹛、紅腹角雉等20多種。<br></h3> <h3>要說起來,在一幫見多識廣的鳥人眼里,金色林鴝、血雉、紅腹角雉也算稀有之物,可要見到并拍到它們,還得看機緣。金色林鴝和血雉可看的照片還是有的,可是紅腹角雉,有人看見它就從眼前跑過,可就是沒拍到過。<br>當然,真正吸引人不遠千里而來、為它廢寢忘食、為它輾轉反側、為它癡狂為它瘋的,是轎子雪山的明星——火尾太陽鳥。<br></h3> <h3>尤其是火尾太陽鳥雄鳥,尖嘴、黃腹、亮眼,金屬藍的頭和頸,搭配細長而火紅的尾巴,身段妖嬈,艷而不俗,顧盼生輝,絢爛至極,是轎子雪山鳥群的顏值擔當和流量明星。<br>有人稱它“迷你小鳳凰”。就我而言,看見火尾太陽鳥,我會想起古龍筆下的驚鴻仙子,貌若天仙,武功絕頂,是繼林詩音之后唯一能讓小李飛刀李尋歡動心的存在。<br></h3> <h3>2021年“五一”勞動節(jié),我入坑不久,專程到轎子雪山拍鳥。<br>雪山景區(qū)對鳥人向來友好。那時候,下坪子的“花溪草廬”仍舊對外開放。我規(guī)規(guī)矩矩把車開到四方井外的停車場,嚇哧嚇哧背著沉重的攝影器材,買了門票,坐著擺渡車,上行六七公里,來到火尾太陽鳥經常出沒的下坪子,入住海拔3538米的“花溪草廬”。<br>只要是鳥人拍鳥,第一晚入住“花溪草廬”,收費160元,第二晚優(yōu)惠到100元,飯錢另算。<br></h3> <h3>5月初,火尾太陽鳥活動并不頻繁,不過我和一個四川旅客還是拍到了安慰版,它在遠處的一個枯枝上驚艷地亮相。我的一個朋友看了照片,她好像對鳥兒不敢興趣,倒是覺得那個枯枝像一個漂亮的天然衣架。</h3> <h3>5月,山上的陽光溫暖而明媚,“花溪草廬”的服務員熱情而友好,當我和那個四川旅客專注于等待火尾太陽鳥再次賞光時,一個服務員急匆匆跑來說:索道站旁邊的山坡上有血雉。<br>兩個拍鳥人扛著腳架和相機一路往索道站飛奔。<br>就在杜鵑林邊的棧道上,我和他都看見了血雉,一雌一雄不緊不慢,結伴而行。<br></h3> <h3>有時候,公雉似乎發(fā)覺有人在拍它們,警覺地抬頭觀望。我們只好一動不動,在它們恢復平靜的時候,這才摁動相機快門。<br>當然,杜鵑林邊背景雜亂,光線昏暗,相對而言,只有在某一處樹枝稀少的空地上,如果血雉能稍作停留,那將是拍照的最好時機。<br>感謝一對血雉接納了我。<br></h3> <h3>2022年端午節(jié),轎子雪山的新聞發(fā)言人郭明海在群里說,火尾太陽鳥可以拍了。<br>不過,沒有人發(fā)出照片來。<br>3天節(jié)日假期難得,火尾太陽鳥更難得,錯過這一季,又得等一年。<br>我決定去碰碰運氣。<br></h3> <h3>6月4日,下坪子外新修的欄桿邊,這片專為打鳥人而設的區(qū)域,大致可分為左、中、右三個點,當天的大部分時間,幾乎成了個人專場,直到下午2點多鐘,一位主拍風景的人也來拍鳥。<br>鳥兒主要在中間點靠后的那棵急尖長苞冷杉斷枝上活動,它在其間上竄下跳,不斷表演凌空捕捉小飛蚊的絕技。奈何,那棵斷枝距離太遠,即便600毫米的焦距,拍出的照片也很難展示細節(jié),只能看看姿態(tài)而已。<br></h3> <h3>最值得等待的,當然是左邊這個點。距離近,冷杉的長苞造型優(yōu)美,好幾個角度的背景干凈,如果天氣給力,就是拍攝的極好時機。<br>今年,因為氣候偏冷,火尾太陽鳥比往年來得晚了一些。“花溪草廬”暫停營業(yè),也讓一干鳥人有點不適應。<br></h3> <h3>6月中旬,轎子雪山管理者專門為鳥人推出優(yōu)惠政策,考慮到鳥人年齡偏大,而器材通常沉重,搬動困難,特允許他們的車輛直接開到拍鳥處,靠邊停放;65元的通票,有效期3天,如果第一天因霧大等因素不幸抬了滑桿,第二第三天還有機會;地處四方井的轎子山莊住宿費用也進行了調整,2人一間住起來劃算;同時提供外賣點餐服務。<br>一切為了打鳥。<br></h3> <h3>如此人性化的服務,讓轎子雪山耀眼吸睛,鳥人云集。<br>6月中旬的幾天,天朗氣清,光線通透,四方鳥人聞令而動,相約上山。<br>火尾太陽鳥好像還是個人來瘋,人少的時候,它似乎提不起興致,現(xiàn)在,一大窩人都沖它而來,而且無論貧富、男女、官民、高矮胖瘦,個個都甘當配角。<br></h3> <h3>既然是主角,那就我的地盤我做主。時不時來一個閃轉騰挪、懸停翻飛,確保各個枝頭雨露均沾,既能讓手藝強點的人拍得好,又要讓技術差點的人拍得著。<br>它當然懂得距離產生美,在近處表演完了,一定要退到遠處,而且適時隱身,讓那些人心癢似貓抓一樣地等待。<br>等待得差不多就要崩潰的時候,它又會仙女下凡一樣的歸來。<br></h3> <h3>一直以來,拍鳥的位置是鳥人必爭之地。<br>據說,天氣晴好的那幾天,為了搶占一個好機位,有人凌晨4點鐘就上山,在黑燈瞎火中將三腳架一擺,就算占有了一席之地,然后坐等到天明。<br>其實等不到天明,左邊的機位就被占完了。后來者,要么在別人的背后找空隙,要么退而求其次,到中間面對最遠的距離。<br></h3> <h3>那幾天,轎子雪山那不到100米長的路段,人山人海,車來車往,熱鬧非凡。<br>轎子雪山新聞發(fā)言人郭明海感慨說:“鳥才五六只,人有七八十”。<br>有些鳥人守護自己的位置,就像戰(zhàn)士保衛(wèi)祖國一樣寸土必爭,寸土不讓。<br></h3> <h3>到了6月下旬,轎子雪山新聞發(fā)言人郭明海在群里廣而告之:“各位老師,火尾太陽鳥幼鳥已經出來,預計拍攝時間還有半個月左右,喜歡拍攝的老師還得抓緊時間。”<br>歲月催人老,鳥訊催人急。<br>難道有一個月兩上雪山的鳥人嗎?<br>當然有,比如我。<br></h3> <h3>6月25日是星期六,我6月24日晚就來到雪山腳下的農家樂,決定住一晚上山。<br>可是此一時彼一時,前幾天的好天氣花完了,現(xiàn)在,凄風苦雨降臨了。<br>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br>早上7點多趕到拍攝點,人倒是不多,不過車外的溫度顯示只有9.5度,明明天氣預報只是小雨,現(xiàn)在卻大雨如注, 而且,遠山和近處濃霧緊鎖,鳥影全無。<br></h3> <h3>大霧彌漫的天氣,最讓攝影師頭疼,照出來的片子根本看不成。<br>偶爾,濃霧被大風吹得滿山跑,眼看綠水青山一點點露出來,風雨中挺立的急尖長苞冷杉還原出清晰的身姿,我猜每一個鳥人都滿懷期盼,不盼星星,也不盼月亮,而是盼望著仙子般的火尾太陽鳥降臨人間。<br></h3> <h3>可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鳥兒有時候乘霧而來。明明知道照出來的片子不忍目睹,還是忍不住摁動快門,只為過過干癮。<br>事實上,25日一整天,濃霧隱去、鳥兒歸來的機會真的不多。<br></h3> <h3>一大早我在左邊熱鬧處和大家一起堅守,眼看無望,我斷然轉移戰(zhàn)場,中間最遠處斷枝上的鳥影我照得太多,那就干脆另辟蹊徑,我扛了相機到右邊鐵欄桿處守株待鳥。<br>欄桿之外,幾株急尖長苞冷杉婷婷玉立。<br>看上去,那是一個最佳距離。<br>我一個人堅守到下午,才有另外兩個人趕來和我作伴。<br></h3> <h3>或許真是守得云開見日月,下午快到5點鐘,一只火尾太陽鳥從樹后一個飛躍,赫然停在眼前的枝頭!<br>正巧,那個時候,遠山的濃霧散去,干凈的背景可遇而不可求。<br>幾個人一通狂拍。<br>這可能不是當天唯一的機會,但恐怕是最好的機會。<br></h3> <h3>24日晚,所住農家樂的女主人耿大姐,是轎子雪山風景區(qū)的保潔人員,25日我們在山上拍照的時候,她就在一群鳥人中用火鉗夾拾淋濕的紙屑和煙頭。<br>亂丟的煙頭被雨水泡爛了,煙絲四處流走。<br>她說,明天,26日,天氣會晴。<br>誰知道呢,反正,鳥人通常具備他人遠遠不及的等待功夫。<br>那就等26日。<br></h3> <h3>人上了年紀,我的瞌睡和銀行存款一樣,一直不多。<br>26日凌晨5點就醒了,與其躺在床上消磨時間,不如趕早去占個位置。<br>5點20分從酒店出來,立即就被濃霧包裹。<br>我將車子開得前所未有地溫柔,因為能見度大概只有5米,我只能盯著公路邊沿的白線作為參照物,居中緩緩上山。<br>濃霧籠罩的盤山路上,一群山羊在睡覺。汽車的轟鳴和燈光的照射讓它們有點鬼火綠。我按喇叭,它們不理。我下車驅趕,它們鼓起眼睛憤怒地瞪著我,最后才懶洋洋不情不愿讓出了一條通道。<br></h3> <h3>我以為我夠早,事實上,沒有最早,只有更早。<br>趕到拍攝點,前面已有明亮的車燈,我只能屈居第二。<br>不過,26日當天直到下午2點鐘,轎子雪山風起云涌,從未消停,急尖長苞冷杉簡直沒有機會露出清晰的身姿。<br>一群狙擊手一樣有備而來的拍攝師子彈上膛,可是一直就沒能痛痛快快打上一梭子。<br>他們在等待,等待云開霧散的時刻,等待狂轟濫炸的機會。<br></h3> <h3>可老天爺似乎不肯賞臉。<br>狂風吹打著濃霧,濃霧卻前仆后繼,沒完沒了。<br>鳥人從車里翻出了所有能夠御寒的衣物,亂七糟八套在身上,一會兒下車看天,一會兒又回到車上無奈地等待。<br>通常,鳥人對吃穿不講究,住宿過得去就行,但是他們對鳥片有追求。<br>局外人也許不解:不就是拍點鳥片嗎?何至于如此含辛茹苦?<br></h3> <h3>事實上,他們拍鳥,就像你拿著手機拍花拍草拍貓拍狗一樣。對鳥人來說,他們只不過對傾瀉而下的快門仍舊保有癡迷的熱情。<br>面對同一個地點,同一個鳥種,何以五次三番地拍攝?就是因為對美妙的追求從未停歇。<br>火尾太陽鳥鳳凰般迷人的身姿,是如此撩撥人心。就我個人的感受而言,只要還沒有離開這個世界,就不能對它無動于衷。<br>豈止是火尾太陽鳥?任何鳥兒的美妙瞬間,都值得人類心心念念!<br></h3> <h3>如果說一月兩上雪山一點都不值得大驚小怪的話,那么,一天兩上雪山的人有嗎?<br>有!<br>我認識的一位姓馬的老師,鳥片拍得棒棒噠。他在6月25日上山拍鳥,可是天公不作美,想著拍片無望,中午和同伴回到昆明。<br></h3> <h3>可是,他又想,鳥兒還在,而天氣是會變的。早上天氣不好,并不意味著下午天氣也不好,今天天氣不好,并不意味著明天天氣也不好。<br>何況,錯過這一季,又得等一年。<br>根據天氣預報,26日有可能會是好天。<br>他心動了。<br>心動立即行動!<br>當天晚上9點,他從昆明出發(fā),又趕回轎子雪山,第二天一早加入等待的隊伍。<br>其心也殷殷,其情也切切。<br></h3> <h3>在那段不足100米的拍鳥點,通常停放著云、貴、川、渝、桂5個省市區(qū)牌照的車輛,更遠的鳥人,選擇了飛機或高鐵,從外省趕赴轎子雪山,只為一睹驚鴻仙子的芳容,并捕捉倩影。<br>來自貴州的幾位鳥人,開了一輛房車,就停在距離仙子停駐的枝頭5米之外,別人拍鳥風雨飄搖,他們拍鳥溫暖如春。他們用不著下山找住處,晚上就住在房車里,看星看月看蒼穹。<br>當然,拍著片子才是硬道理。<br></h3> <h3>26日中午1點多鐘,眼看濃霧不散,一位重慶鳥人忍不住喃喃自語:“還有20分鐘?!?lt;br>這是他們的日程安排,原計劃的返程時間快到了。<br>大約20分鐘之后,他們收了相機和腳架,發(fā)動車子,準備離開。<br>可是,他們的車子遲遲沒有掛檔啟動。<br>我分明看到,他們的眼里是多么的不舍,他們的快門,遠遠還沒有按夠,他們多么想再拍幾張火尾亮麗的身姿,然后心滿意足地踏上歸鄉(xiāng)的旅程。<br>從來拍鳥有遺憾,好夢沉醉不愿醒。<br></h3> <h3>那些拍著美片的過往,總是讓人回味無窮。<br>一位入坑不久的美女,用R5配100—400焦段的鏡頭,在我的旁邊近距離拍到了火尾太陽鳥翹尾回眸的精彩瞬間。當老公和同行的好友一起在相機中回看時,每看一張照片,我身后就傳來一聲期盼:“翹!”“翹!”“再翹一點!”“再翹一點!”<br>他們說的,就是火尾太陽鳥帥得想毀容的尾巴。<br>呵呵。<br>仙子帶給人間的快樂,莫過于此。<br></h3> <h3>每年5—7月,火尾太陽鳥來到轎子雪山,選址筑巢,談情說愛,生兒育女,待兒女長大,它們會飛離雪山,飛到低海拔地方。<br>誰也不知道它們去了哪里。<br>伴隨火尾太陽鳥拖家?guī)Э谶h去的背影,一年一度的拍鳥季行將結束。<br>明年春暖花開,它們還會在雪山等你。<br></h3> <h3>有人考證,轎子雪山作為“滇中第一山”,是彝族人民的發(fā)祥地。<br>按照彝家人的待客之道,他們會對遠方的客人發(fā)出邀請:“阿老表,阿表妹,你要來尼嘎……”<br>那時,我希望那些寸土不讓的人更寬容,希望那些高聲喧嘩的人更安靜,希望大哥別說二哥,希望那些在雨中就近小解的人能夠到100多米外的景區(qū)廁所,希望那些為經濟社會發(fā)展作出貢獻的煙民能夠隨車攜帶一個煙灰缸……<br>希望對自然多一分敬畏和感恩:感謝轎子雪山和火尾太陽鳥對自己的接納。<br></h3> <h3>看星看月看蒼穹,觀山觀水觀天下。星、月和蒼穹,雖然悠遠而浪漫,但終究少了一絲地氣。<br>既然觀鳥和拍鳥已成氣候,那么高山湖泊、冰雪世界、杜鵑花海、飛鳥日出,才是轎子雪山可看可觀的當下。<br>所以,我冒昧地將那句廣告詞作個修改:<br><br>看冰看雪看山水刮目相看<br>觀花觀鳥觀天下大有可觀<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