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這是唐朝著名詩人王勃?jiǎng)?chuàng)作的駢文名篇《滕王閣序》,被被入選高中語文必修課文,相信許多人都背誦過。</p><p>滕王閣位于江西南昌,建于653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與湖北黃鶴樓、湖南岳陽樓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1300多年來,滕王閣由于各種原因,曾經(jīng)20多次被損毀。但每次損毀后,人們都在原址重新修建,使得它在千年之后,依然屹立不倒。</p><p>王勃、滕王閣的名字,大家都耳熟能詳,可你知道滕王是誰嗎?</p><p>這里的滕王,指的是唐高祖李淵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嬰。</p><p>李元嬰生于629年。那一年,李淵已經(jīng)將皇位讓給了李世民,住在大安宮里,安安然然地當(dāng)起了他的太上皇。就在這里,年近70歲的李淵和正值青春妙齡的柳寶林生下了最小的兒子李元嬰。因此,李元嬰沒有經(jīng)歷過刀光劍影的戰(zhàn)爭年代,沒有經(jīng)歷過兄弟殘殺的“玄武門之變”——這對于他來說,反而是一件好事呢。</p> <p>李元嬰年近6歲時(shí),父親李淵就去世了。唐太宗李世民承擔(dān)了撫養(yǎng)李元嬰的重任。李世民很疼愛這位年幼的弟弟,讓他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639年,當(dāng)李元嬰滿了10歲時(shí),李世民就封他為滕王,將山東滕州賞賜給他作為封地。</p><p>李元嬰從小就接受過良好的宮廷教育,擅長音律,精通書畫,特別喜歡畫蝴蝶,還創(chuàng)作出一種“蝶畫”,被魯迅先生贊為“缺門、獨(dú)門、冷門的文化瑰寶”。李元嬰到了山東滕州后,整日游山玩水,吟詩作畫,這在勤于政事的李世民看來,簡直就是不務(wù)正業(yè)。</p><p>更讓李世民難以理解的是,李元嬰在山東滕州大興土木,修建了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滕王閣”。李世民在魏征的“監(jiān)督”下,多年舍不得花錢整修宮殿,怎么會看得慣李元嬰這種行為? 好在李世民心胸比較開闊,對弟弟也有溺愛之情,總算將他容忍下來。</p><p>然而,好景不長。649年,李世民病逝后,李世民第九子李治繼位,是為唐高宗。唐高宗繼位后,李元嬰的好日子結(jié)束了。</p><p>從輩分上來講,李元嬰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叔。從年齡上講,李元嬰比生于628年的唐高宗李治還小1歲,兩人算是同年代的人。李治也看不慣李元嬰的所作所為,找了一個(gè)理由,在652年將李元嬰調(diào)到蘇州,擔(dān)任蘇州刺史。</p><p>蘇州位于江南,人煙稠密,繁華富庶,李元嬰到了蘇州后,過著悠閑自得的小日子。李治一看,沒有達(dá)到“懲罰”目的,便于653年削去了滕王的食邑,將李元嬰貶到了洪州(今江西南昌),擔(dān)任洪州都督。</p><p>一般來說,一個(gè)人三番兩次被皇帝貶斥后,心情總算會郁悶的??衫钤獘氩皇沁@樣。他到了洪州后,根本沒有表現(xiàn)出悶悶不樂的樣子,繼續(xù)呼朋喚友,尋歡作樂,還在贛江東岸修建了一座高樓,即王勃寫下“滕王閣序”的滕王閣。</p> <p>李元嬰每天坐在滕王閣里召集一幫名士,飲酒作賦,高談闊論,玩得不亦說乎。李治知道后,將他從洪州貶到滁州(今安徽滁州),不久再次貶到隆州(今四川閬中)。</p><p>從滕州、蘇州、洪州,一直到滁州、隆州,李元嬰被貶斥的地方,一個(gè)比一個(gè)遠(yuǎn),一個(gè)比一個(gè)偏僻,可李元嬰毫不在意。隆州雖然地勢偏僻,但擁有青山綠水,讓李元嬰感到十分愜意。唯一的遺憾是,差一個(gè)可以讓他與朋友飲酒的閣樓。</p><p>這不是難事。很快,李元嬰便在在嘉陵江畔的玉臺山腰建起了一處恢弘龐大的行宮——這就是杜甫詩篇中提到的閬中滕王閣。</p><p>就這樣,中國一共有3個(gè)滕王閣,分別位于山東滕州、江西南昌和四川閬中。他們都是由滕王李元嬰修建。</p><p>李元嬰在李治掌控朝政大權(quán)期間,始終處于被貶斥狀態(tài),官職也是越來越小。到了武則天掌權(quán)時(shí),李元嬰的狀態(tài)才稍微好一些,進(jìn)拜開府儀同三司、梁州都督。684年,李元嬰病逝于梁州都督任上,享年56歲。</p><p>李元嬰病逝后,朝廷追贈司徒、冀州都督,陪葬獻(xiàn)陵。獻(xiàn)陵是李元嬰父親李淵的陵寢。當(dāng)李元嬰死后,終于回到了父親的懷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