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人一生中會有無數(shù)次聚會,其中一定會有一些聚會令人難忘。2008年國慶期間,在綏江老縣城舉行的“相約2008”,即“綏江第一中學七八屆高中同學畢業(yè)三十周年聚會”,就是一次永生難忘的聚會。</h3></br>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7年國慶期間,我,還有幾個從外地回家過節(jié)的同學與萬先榮等幾位在縣上工作的同學小聚時,提議借2008年國慶假期,舉辦一次綏江第一中學七八屆高中同學畢業(yè)三十周年聚會。此話一出,其他同學無不熱烈響應,都表示此愿望埋在心中已久,并一致推舉萬先榮同學作為綏江一中七八屆高中同學會會長,主持這次同學聚會。萬先榮同學雖有推辭,但還是欣然接受,并很快地進入了角色。</p> <h3>一九七八年,綏江一中共有6個高中畢業(yè)班,畢業(yè)同學約370人。畢業(yè)后,同學中從事務工、務農(nóng)、經(jīng)商、從教、做產(chǎn)業(yè)、搞科研、管企業(yè)、做領導的都有,其中很多同學工作或生活在遠離綏江的地方。既然是七八屆同學聚會,希望每個同學都能參加,便成為聚會倡議者和組織者們的強烈愿望。因同學眾多且分散地廣,聚會的召集與組織工作,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然而,同學心中渴望聚會的熱度,早已勝過召集與組織實施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難度。</h3></br><h3>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醞釀,在萬先榮同學的召集與主持下,在其他熱心同學的鼎力支持與共同努力下,很快就成立了一個以在縣上工作的同學為主要成員的“綏江第一中學七八屆高中同學畢業(yè)三十周年聚會”組委會(籌委會)。組委會推舉萬先榮同學為聚會活動的總負責人,劉正榮、黃維軍、王會生等同學為副負責人,并分別指定了六個畢業(yè)班的負責人。組委會共有35位成員,其中也包括少數(shù)在外地工作的同學。每個成員都有明確的任務和職責,但實際上,聚會的策劃及組織實施,主要是由在縣上工作的同學們承擔,我們身在異鄉(xiāng)的同學只是搖旗助威,敲打戰(zhàn)鼓。</h3></br> <h3>組委會的工作涉及范圍非常廣,包括總體策劃、倡議書擬定、徽標制作、日程安排、食宿打理、現(xiàn)場接待、舞臺編排、活動導演、場地落實、音響準備、文稿撰寫、影像攝錄、光碟制作、通訊錄編制、活動費收取、財務管理,以及安全保障等方方面面。為保證實施工作有條不紊,組委會還下設秘書文藝組、后勤保障組等工作小組,并指定了相應的負責人與具體工作人員。<br></br></h3></br><h3>組委會成立后,先后召開過4次會議,就聚會的規(guī)模、形式、方法、活動內容、繳費標準等進行反復推敲與研討。各班的負責人也多次召集在縣上工作的同班同學對如何召集和接待本班同學進行討論。</h3></br><h3>2008年7月底,一份熱情洋溢,充滿同學情、同鄉(xiāng)情和期待之情的《綏一中78屆高中同學畢業(yè)三十周年聯(lián)誼會倡議書》便以多種方法送達縣上和遠在他鄉(xiāng)的每一位同學手中。與此同時,組委會的同學還以電話的形式與遠在他鄉(xiāng)的同學取得聯(lián)系。盡管每份倡議書均已落款到人,但倡議書仍在同學之間不停地傳遞,同學們期盼聚會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一時間,“相約2008”成為同學之間交流的重要話題。倡議書送達的地方,除了縣上的各鄉(xiāng)、村、鎮(zhèn),還有內蒙、海南、天津、西安、成都、瀘州、宜賓、屏山,以及昆明、曲靖、宣威、昭通、彝良、大關、水富等地。</h3></br> <h3>94屆學弟友情起草的倡議書</h3></br><h3>在一些同學較多的地方,如昆明、昭通、水富,在2008年國慶之前,都舉行了先行的、規(guī)模不等的同學聚會,以呼應和支持即將在綏江舉行的同學聚會。</h3></br><h3>經(jīng)過組委會數(shù)月的策劃和籌備,“相約2008”同學聚會于2008年國慶在綏江老縣城如期舉行。</h3></br><h3>“相約2008”共安排了3天的活動。</h3></br><h3>第一天,十月一日。上午很早就有同學前來綏江賓館簽到,所有前來報到的同學都受到早已等候在接待處的美女同學們親人般的接待。每有同學簽到,必有一場同學小聚。當日,整個綏江賓館,完全成了綏江一中七八屆高中同學的世界。</h3></br><h3><strong>接</strong></h3></br><h3><strong>待</strong></h3></br><h3>●</h3></br><h3>●</h3></br><h3>當日的晚宴設在正泰山莊。下午五點,同學們便齊聚宴會大廳。忙不過來的手,合不上的嘴,每個同學臉上都洋溢著久別重逢的喜悅。如此多的同學齊聚宴會,對綏江一中每位七八屆高中同學而言,都是有生以來的第一次。酒杯斟滿,一口飲干。男生醉似仙翁,女生面如桃花。整個宴會廳就是一個歡樂的海洋。</h3></br><h3>當晚的聯(lián)誼大會也安排在正泰山莊的宴會廳舉行。大會設了男女主持人,由萬先榮同學作大會致辭,幾位同學代表給在座的老師獻花。在座的老師都很激動,都作了即興發(fā)言,對本屆同學的學習及工作成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對“相約2008”同學聚會表示了由衷的祝賀。</h3></br> <h3>進入同學自由發(fā)言階段,大家爭先恐后地上臺,回憶過去的美好時光,訴說對同學的思念之情,對同學生活的美好祝愿,祝同學們身體健康。其間,還有同學在臺上情不自禁地演起了小品,現(xiàn)場的熱烈場面,曾一度失控。很多同學都是78年一別,三十年后再見。因此,所有的縱情、所有歡鬧,都是同學們內心喜悅的表達。</h3></br><h3>第二天,十月二日。八點剛過,同學們便陸續(xù)地回到母校——綏江縣第一中學。兩個月前,綏江一中已從這里遷至鳳池新區(qū),如今這里已成為縣職中的校園,同學們原來上課的教學樓已蕩然無存。盡管如此,校園內僅存的一兩棟老舊建筑和上下兩個球場,依舊能勾起同學們的回憶,當年的校園景象還是那么的清晰,當年的讀書聲依舊在耳邊回響。一些同學還進入教室,重現(xiàn)了當年上課時的情景?;仡^和后邊的男生講講小話,伸手拉拉前面女生的辮子,顯得仍是那么的頑皮,但更增添了一分開心。</h3></br><h3>出了母校,馬路對面便是紅太陽廣場。三十年前,各班同學都是在紅太陽廣場照的畢業(yè)照。今天再次相聚在此,年級大合影、各班同學合影、初中同學合影、小學同學合影,甚至追朔到幼兒園的同學合影,以及來自不同鄉(xiāng)鎮(zhèn)的同學合影,組合多樣,形式多樣。還有,很多同學要再現(xiàn)當年在此做過的文藝表演,也要存照。要求照相的呼聲此起彼伏,把幾個負責攝影的同學支使得像高速旋轉的陀螺,忙得不可開交。</h3></br> <h3>當天,組委會還組織聚會同學前往綏江賓館聽縣移民局副局長做綏江新城規(guī)劃介紹,觀看綏江新城沙盤等。還去了三奇園等民間博物館,觀看金沙江奇石、歷史文物和民俗展覽。部分同學還去了金山寺,探訪了綏江的佛教歷史與佛教文化等。</h3></br><h3>晚上,全體同學在就業(yè)山莊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歲月如歌大聯(lián)歡”歌舞與文藝晚會,各班都有集體節(jié)目和個人節(jié)目表演。大合唱、獨唱、集體舞、獨舞、交誼舞、DISCO,以及數(shù)十人同時參與的游戲。狂歡之情一浪高過一浪,險些沖破了大廳的屋頂。</h3></br> <h3>第三天,十月三日。早飯后,由各班自行組織活動。如果說,個別同學在全體同學面前還有點小拘束的話,但在本班獨立活動時,則個性全然釋放,開朗、頑皮,縱情嬉戲與打鬧,較之畢業(yè)之前,只有過之而無不及。曾經(jīng)心目中的女生,便都成了同桌的你。而實際的那時,班上同學男女分坐,誰也不曾搭理過誰,只有個別省事早的和十分調皮的例外。</h3></br><h3>三天的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氣氛熱烈而溫馨。許多久別的同學,見面時喜極而泣,相擁流淚。同學們團團圍坐,憶往事、敘舊情、話衷腸、拉家常的場面,隨處可見。酒逢同窗千杯少,話遇故友別樣多。一些原來在校時相互不甚了解,甚至不曾認識的同學,通過這次聚會,已相互認識,加深了解。同學之間的友情得到了進一步的升化。</h3></br><h3>我與攝影大師,高十二班的羅懷學同學已同在昆明二十載,但此前卻并不相知,也不相識。正是這次聚會,才讓我們相識,并促進我們在后來有了更多的交往,還成了很好的朋友。我在聚會上重新認識和了解的同學還有好些位。說起來是笑話,但卻是事實。</h3></br><h3>這次聚會,僅組委會指定人員拍攝的活動照片就多達1700多張,錄相長達數(shù)小時。此外,還有很多同學拍錄的大量照片和錄相沒來得及收集。在那個手機照相尚未興起,數(shù)碼照相也不十分普及的年代,一次活動便能獲得如此多的影像資料,實屬珍貴。</h3></br> <h3>此次聚會,簽到同學共167人,但參加活動的實際人員多于此數(shù)。參加活動的人既有專程送夫人參加聚會的丈夫,也有專程陪先生參加聚會的夫人,還有專程護送父母回家聚會的子女,還有同學們的孫子。從省外返綏參加聚會的同學,有的來自北國,有的來東海之濱,有的來自西北、有的來自海南。</h3></br><h3>柯享楷、樊真富、龔尚茂(以及龔老師的夫人鄭國霜老師)、鄧代清、賴慶元、杭滇華、陶代偉等老師參加了“相約2008”同學聚會。杭滇華老師與陶代偉老師夫婦倆曾在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任教于綏江一中,他們這次是專程從昆明趕來參加綏江第一中學七八屆高中同學畢業(yè)三十周年的同學聚會。杭老師和陶老師的到來,令所有的同學既興奮,又感動。</h3></br> <h3>參加本次聚會的還有綏江一中七六屆高中畢業(yè)的張平老哥。但在他的心中,他一直認為他與七八屆高中同學同屆。在昆明,他一直參與七八屆高中同學的聚會。</h3></br><h3>聚會結束后,組委會精選了部分影像資料制成了4張CD片,我則選用部分照片制作了9個圖文與音樂并茂的PPT文件,刻錄在一張DVD碟上。后來,組委會將上述5張碟片,以及組委會編制的《綏江第一中學七八屆高中同學通迅錄》,還有塑封的合體合影,以及各班同學的合影照,分送到參加聚會的全體同學。</h3></br><h3>2013年國慶,還是由2008年組委會的原班人馬組織,在新的綏江縣城又舉辦了一次“綏江第一中學七八屆高中同學畢業(yè)三十五周年聚會”。</h3></br><h3>2008年的同學聚會,是綏江第一中學七八屆高中同學畢業(yè)后的第一次大聚會,也是綏江老縣城消失之前的最后一次聚會。</h3></br><h3>2013年的同學聚會,是綏江第一中學七八屆高中同學的第二次大聚會,也是遷入新縣城之后的第一次聚會。</h3></br><h3>兩次聚會,無論是參加人數(shù),持續(xù)時間,活動內容,還是活動產(chǎn)生的影響,均創(chuàng)下綏江一中同學聚會之最。</h3></br><h3>綏江第一中學七八屆高中同學,是一個多學制的混合體。高十二班與高十三班同學,經(jīng)歷的是兩年制小學附設初中與三年全日制高中;高十四班至高十七班等4個班的同學,其中一部分經(jīng)歷的是兩年制小學附設初中及二年全日制高中,另一部分則經(jīng)歷的是三年全日制初中和兩年全日制高中。特殊的年代,造就了這么一個特殊的群體。同學之間不僅存在學制上的差異,而且在年齡上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同學之間的年齡差,最高達十歲之多。但本屆同學之間的感情,卻絲毫未受學制及年齡差異的影響。</h3></br> <h3>在本屆同學中,很多同學同?;蛲鄷r間不足兩年(入學晚,畢業(yè)早),且兩次聚會時間也很短,但聚會中表現(xiàn)出來的同學情誼卻是非常深厚的。聚會結束時,很多同學都是以淚灑別。同學之情,已永牢在每個同學的心里。</h3></br><h3>正如董華同學在十月一日聯(lián)誼大會上的發(fā)言所說,現(xiàn)在,“夫妻是可以選擇的,朋友也是可以選擇的,但只有同學是永遠的!”</h3></br><h3>“同學是永遠的!”忘不了的名言,忘不了的同學,忘不了的“相約2008”!</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rq0eoSlqbUNW4iTOR-mhXg" >查看原文</a> 原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