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自從有了鐵路以后,便有了檢車員這個行業(yè)工種,被人們譽為“車輛醫(yī)生”。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初,我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員。這是我參加鐵路工作的第一個職務,在檢車員這一崗位上度過了火紅的青春歲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十世紀的鐵路車輛主要是滑動軸承。兩端軸頭上裝置兩個軸箱,軸箱內上部安裝軸瓦和墊板,下部安裝油棉卷和潤滑油。輪軸依靠軸瓦和軸頸之間的油膜潤滑轉動,如果油膜不暢,軸瓦和軸頸就會摩擦生熱出故障。當時掌握軸溫的方式只能靠手摸憑感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摸軸是檢車員的基本功,相當于車輛醫(yī)生在給車輛“把脈”。車輛是鐵路移動設備,輪軸是車輛運行的支撐點。輪軸轉動產生摩擦,如果有故障就會發(fā)熱,嚴重了就會“燃軸”,會導致切軸發(fā)生列車的脫軌顛覆事故。所以預防“燃軸”成為檢車員工作的重中之重。</span></p> <p class="ql-block">參觀上海鐵路博物館收藏的軸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摸軸就像中醫(yī)把脈那樣伸出手指觸摸軸箱頂部。不同的是用手指的背面,將手掌攥起,用四個指頭的第二關節(jié)背面觸摸。因為手指背面對熱的感覺比正面更敏感細微。再就是勞動安全的考慮,這樣可以防止手被燙傷。當列車進站停下后,檢車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摸軸,要趁熱摸一刻不能耽擱。普通車輛有四條軸八個軸頭,貨運列車編組六十輛左右。列車隊檢查組一般配備六對檢車員,每對檢車員順著車兩側平行作業(yè)。摸到異常的軸溫做好標記(放一塊道砟),等全部摸完以后再處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摸軸是個“隔皮猜瓜”的技術活,對溫度的感知要靠經驗的積累。車軸運行產生摩擦會有溫度,這種溫度是正常的運轉熱,還是非正常的故障熱,如何區(qū)分出來是關鍵。對軸溫的判斷溫差是相對的,冬天有時稍微感覺點溫暖就可能有故障,而夏天燙手也不一定是熱軸故障。熱中選熱是很難的,技術好的檢車員能夠區(qū)分運轉熱和故障熱,卻只能體會不能言表。有人說運轉熱的手感是熱而不灼,而故障熱卻熱中帶刺。用“跟著感覺走”來形容摸軸是再貼切不過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果對軸溫拿不準就要打開軸箱蓋,進一步觀察軸箱內部的狀況,觸摸前進方向的軸頸油膜是否正常?看潤滑油是否充足?軸頭發(fā)熱變色的情況等,決定是否放行。軸溫高低還有外部因素的影響,如長途直達列車軸溫要高些,列車到達前在前方中間站待避時間長的軸溫會略低。另外要考慮陽光輻射熱的因素,運行兩側的軸溫是不一樣的,朝陽的一側要比對面的溫度要高一點。檢車員就像中醫(yī)大夫那樣“望聞問切”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對軸溫來分析判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當個人猶豫不決時,需要請人前來會診,共同分析研判。一般是平行作業(yè)的搭檔,再不行請修理師傅或工長前來幫助定奪。斷定有故障時才“起鎬驗瓦”,就是用千斤頂(油鎬)將軸箱頂起,取出軸瓦查驗。技術高超的檢車員通過摸軸能基本斷定故障類型原因,起鎬驗瓦的命中率很高。技術差的就會把正常的運轉熱誤判為故障熱,頂空鎬勞而無功白忙活一場,有時還要耽誤列車正點運行讓人貽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摸軸還是個辛苦活。檢車員露天作業(yè),冬天寒風刺骨也不能戴手套,凍麻木的手放在冰冷的軸箱上,沾滿油污,手皮皸裂。夏天則是“炙手可熱”,燙得搭不上手,汗水濕透工作服。那時的檢車員工作中個個手上沾油,工作服油跡斑斑,一身“油包”?;镉媯兞鱾髦斑h看是要飯的,近看像拾破爛的,仔細看是車輛段的”來自嘲調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俗話說藝高人膽大。技術高明的檢車員工作是很輕松的,提溜個小錘子這敲敲那打打,看起來不怎樣費力。摸軸遇到有些溫度偏高的仍然大膽放行。而有些傻大膽馬大哈盲目放行或漏檢漏修,列車開出途中發(fā)生了燃軸。白天煙火滾滾,夜晚火光繞輪,被鄰線會車的火車司機發(fā)現,或被中間站工作人員發(fā)現后攔停甩車,因防止發(fā)生重大事故立功受獎。而檢車員責任人要被追責受罰,不僅影響個人還牽連單位,中斷單位的連續(xù)安全天數。</span></p> <p class="ql-block">1982年鐵道報刊登我寫的通訊報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七十年代后期貨車運用系統(tǒng)裝備了紅外線軸溫探測儀。在進站前方線路兩側設置紅外線探頭,探測軸溫發(fā)熱的動態(tài)。第一代機型類似醫(yī)院的心電圖儀器,在圖像紙帶上畫線,溫度高的軸頭線長。紅外線值班員電話通知列檢值班員,然后通過現場廣播通知檢車員。列車進站停穩(wěn)后,檢車員根據預報的輛數軸數前去確認是否有故障。紅外線設備剛上馬時技術不穩(wěn)定,加之值班人員經驗不足,只能采取寧可多報熱軸信號避免漏報的方法,每趟列車都有四五個信號,經確認大多數為誤報,及時反饋給紅外線值班員,在實踐中不斷摸索,逐漸提高了準確率,并減少了信號的數量。從此檢車員不再摸軸了,減輕了工作負擔。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檢修車輛其他方面,提高了車輛整體檢修質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了紅外線軸溫探測設備以后,從檢查人員中抽出一對來擔任修理工,負責對紅外線信號的處理。大概是對我的重點培養(yǎng)吧,工長把我抽調下來,跟著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學修理。雖然檢車員們不用再摸軸了,但對修理工來說還是免不了摸軸的。只不過是小范圍的重點摸軸,除了對預報的信號軸頭要摸,還要摸同一轉向架,同一車輛的軸頭進行參照對比。比如貨物偏載或超載會導致軸溫偏高,必要時需扣車倒裝貨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跟著師傅學會了不少技巧,不久便能夠獨立作業(yè)了。于是我和檢車員之間開始了“博弈”。對于紅外線預報的軸溫信號,首先要由檢車員來分析判斷,如果認定有故障,才請求修理工來處理。凡是經修理工處理過的車軸,列車開出后再發(fā)生事故,責任自然要由修理工來承擔了。有的檢車員為了推卸責任,凡是信號都要求修理工來處理。這樣矛盾就產生了,有時等待處理的信號多,干修理的人手少忙不過來。剛開始干修理的時候,我對信號也拿不準,為了保險只好起鎬驗瓦,等于由“隔皮猜瓜”變成了開刀看瓜。其中大多數是無效勞動白費力,我吃了不少的苦頭。有一年夏天白班我起鎬驗瓦二十多次中了暑。師傅領進門,精通在個人,要在實踐中用心領悟。隨著經驗的積累,后來我就不再下笨力氣了。對有把握的無效信號,確認無事大膽放行。當然如果出事故責任由我來負,好在“踢皮球”的檢車員還是少數。在這個高風險崗位我始終保持了無事故的個人記錄,這是心智與汗水的結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隨著技術的發(fā)展進步,滑動軸承已經被滾動軸承取代。旅客列車在車輛上安裝了紅外線軸溫探測儀,乘務檢車員運行途中在車上就能夠掌握軸溫情況。地面紅外線溫探測儀也不斷升級換代,現在紅外線軸溫探測系統(tǒng)(THDS)已經實現無人值守,微機自動預警聯網聯控。在調度中心就能監(jiān)控全局運行列車的軸溫情況,是在微機屏幕上把脈“摸軸”了。2020年底的一個周末,我回訪闊別二十年的濟南西車輛段,參觀了動態(tài)運用車間的工作現場,只見一排排工作臺上擺放著一臺臺微機顯示屏,一個個年輕的室內檢車員坐在前面,聚精會神注視著屏幕上的車輛動態(tài)。令我這個老車輛竟然成了外行,不禁感慨萬千,由衷地贊嘆!</span></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j2rXY7Wu_rtjWOs_hxbW9w"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2px;">網頁鏈接</a><span style="font-size:22px;">今日室內檢車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在鐵路工作了四十余年,一半時間是在車輛段度過的。對鐵路對車輛懷有深切的感情和難以泯滅的記憶。祖國萬里鐵道線上那車輪滾滾的鋼鐵巨龍,承載著奔向小康的累累碩果。我在職業(yè)生涯個人成長的過程中觸摸歷史跳動的脈搏,感受到時代發(fā)展的腳步,我是幸運的參與者和見證者。現將這段歷史記錄下來,分享給并肩戰(zhàn)斗的老伙計們,在晚年共同回味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同時也讓年輕一代了解老一輩鐵路人走過的艱辛道路。</span></p> <p class="ql-block">1996年我參加濟南西車輛段技術比武。</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epian.vip/mp/27tzd3zd?share_from=others&share_to=copy_link&user_id=1730289&uuid=e106b7d499d37eaa77a983502edbe41b&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1730289&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share_user_mpuuid=5eac4b397792f09dbae558e6f561ee46&um_rtc=10b395b4aa7b030014b6532eebd9c0bf"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2px;"><b>網頁鏈接</b></a><b>《</b><b style="font-size:22px;">我是刮瓦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程小源:美文賞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確實是一篇常讀常新的美文。在原來火熱青春和保車輛安全視面基礎上又生發(fā)出對美文的新感覺新認識??陀^上,文本呈現了一個具有傳統(tǒng)文化意義的命題:即那種令人難以琢磨的具有模糊特征的摸軸經驗,是中國古老思維文化在工業(yè)文明時代的光榮傳承。文中對摸軸細節(jié)的放大說明了這一點?!鞍衙}”這一題目精準契合了內容。就像中醫(yī)藥不是靠科學實驗的邏輯推導出來的,全靠日積月累的點滴經驗得到,軸溫是用手摸出來保證安全的,也確實保證了安全,這見證了中國經驗之于現代科技的巨大作用。因此,從形而上的意義上講,這篇美文具有強烈的歷史意識和文化意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種將職業(yè)做成事業(yè)的不懈追求,由愛生出的赤子之心,才有了一篇篇關于鐵路人生活工作的真實可感、美不勝收的詩文!她有填補鐵路敘事空白的意義,她當然構成鐵路——時代——人的生活的話語系統(tǒng),這個話語系統(tǒng)難能可貴之處在于她的超越性,始終在放大現實存在的正能量的同時,將人們希冀的美好指向了未來!這就使得十分寫實的文字有了浪漫氣質!其實,這更緣于敘述者的內心的激情與浪漫。這是一位50后寫出的文字,青春不老便不言自明了。</span></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pG5nWYnMDTuIm9VXn36uLw"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2px;">網頁鏈接</a><span style="font-size:22px;">鐵路貨車檢車員</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