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2年6月15日,《春城晚報》春曉副刊。</p> <p class="ql-block"><b>作者簡介:</b></p><p class="ql-block"> 普輝,男,蒙古族,字同光、號半堂。云南省通海縣人,1963年7月生,畢業(yè)于云南大學(xué)法律系?,F(xiàn)居玉溪。現(xiàn)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云南省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云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云南省文史館研究員,出版詩集《空中的蹄聲》。曾為政協(xié)云南省第九、十屆委員,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第六次代表大會代表。</p> <p class="ql-block">當(dāng)我一捧到普輝老師新詩集《空中的蹄聲》,當(dāng)我看到綠皮線裝書封面上那一匹在草原上奔馳的金色駿馬和一群列隊如綿羊般溫柔的蒙古語字體,我的內(nèi)心似乎已提前聞到了一股馬奶茶的清香。</p><p class="ql-block">普輝是一位云南蒙古族書法藝術(shù)家、詩人。他這部詩集以云南蒙古族為題材,以通海縣興蒙鄉(xiāng)為主線,兼及部分散居在其他地州的蒙古族,反映他們本族歷史的詩歌作品集。如作者所言,它不是歷史,它是歷史河流中沉淀的點(diǎn)滴事物的呈現(xiàn),或者是遺址,或者是記載,或者是傳說。</p><p class="ql-block">每一位詩人的筆下都有屬于自己內(nèi)心的原鄉(xiāng)。閱讀完本詩集,你可以了解詩人作為一位蒙古族漢子的赤子之心,他詩句里飽含著對故里喀卓(興蒙鄉(xiāng))的深情。七百多年前,一支從草原馬背上的民族不遠(yuǎn)萬里征程,最終遷徙到風(fēng)景如畫的杞麓湖畔,形成“漁網(wǎng)和鐮刀構(gòu)筑的蒙古族聚集地”美麗的喀卓。</p><p class="ql-block">本詩集分為前奏五部曲和后記,從“元跨革囊”、“地涌金蓮”、“飄落的云”到“時光刻在……”“在陽光下”,讓讀者對普輝老師的第一部詩集,對這一部波瀾壯闊、謳歌云南蒙古族歷史文化史詩充滿著敬意和驚喜。</p><p class="ql-block">詩集第一章“元跨革囊”敘述了先祖開疆拓土歷史路線和遺址。如《革囊渡》里,“我撫摸著幾年前立的《元跨革囊碑》/似乎能聽到連續(xù)不斷回響的聲音/……深陷石碑的文字,像祖先的筋骨/緊緊掐住我的手指,從指尖/將當(dāng)年的場景,流進(jìn)我的血管/浸透每一個細(xì)胞”,詩歌穿越歷史的天空,將石碑的文字化為像祖先的筋骨,一語及第,它還原了云南蒙古族的歷史文化;“我想起紅軍長征過雪山草地/就在祖先的行軍路線圖上……/立在雪山草地,高山峽谷/來不及喝一要在天亮以后,去看玉龍雪山的雪……以及百花盛開的季節(jié)”,在這里,詩人以跳躍式的思維,將先祖的行軍線路和紅軍萬里長征精神結(jié)合起來,借古喻今,妙筆生花。</p><p class="ql-block">第二章“地涌金蓮”描述了元代先祖?zhèn)儗υ颇习l(fā)展的歷史貢獻(xiàn)。如:《昆明文廟》里“他(賽典赤·贍思丁)言辭懇切:行省已立/應(yīng)即刻開科舉,倡立儒學(xué)。/他用《易經(jīng)》奠基,為天地/立命,他把仁義禮智信刻進(jìn)石柱/解釋五常之道?!?這一切,很像開閘放水/浩浩蕩蕩,更像昆明的春天/吹開云嶺大地的百花”。</p><p class="ql-block">在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詩歌里,詩人將歷史回歸于故鄉(xiāng)的大地喀卓(興蒙鄉(xiāng))。將故鄉(xiāng)的歷史、傳說、記載等用詩歌意象的表現(xiàn)手法娓娓道來?!皬牟菰?,飄來一朵云/在群山間,升騰/被巖石牽住/馬蹄聲漸漸消失/船舷的槳擼聲常常響起/只有長調(diào)和馬頭琴/悠然回味”,一朵來自遙遠(yuǎn)蒙古大草原的白云,最終飄落在喀卓,生生不息,延續(xù)著先祖的歷史和血脈,表達(dá)了詩人對喀卓語、對三疊水,篾帽、甜瓜、馬頭琴、百花巷、那達(dá)慕、雕馬、小海港等的無限眷戀和熱愛。</p><p class="ql-block">從《迷失的春天》到《回鄉(xiāng)記》,從《去滇西》到故里《鳳凰山》。“我在你的羽翼里/就像襁褓中的嬰兒/在母親的懷抱,看著長大/又慢慢衰老?;隁w故土?xí)r你安葬他們/讓生者充滿希望/讓死者得到庇護(hù)”。詩人以家鄉(xiāng)的血脈鳳凰山完美收尾,同時也樹立了此本詩集的厚重和高度。</p><p class="ql-block">筆者認(rèn)為,普老師的詩歌“從平淡中出奇,此處無聲勝有聲?!边@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一種至高境界。普老師謙虛低調(diào),他以一位書法藝術(shù)大家的手法來寫詩,成功跨界,抓鐵有痕,水到渠成。也許,無論什么藝術(shù)都有相通之處。詩集《空中的蹄聲》被他大筆一揮即如峰回路轉(zhuǎn)、跌宕起伏,行云流水。他的詩如其人豪邁而真誠。又如其書法之筆鋒,所到之處,如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如山歌婉約,小橋流水人家;如天空響雷,驚天地泣鬼神;如人間炊煙,綿綿而思遠(yuǎn)道。</p><p class="ql-block">詩歌是詩人對世界的悲憫和吶喊,是對人類靈魂的撫慰和拯救。他的詩語干凈淳樸,沒有任何故弄玄虛的表現(xiàn),但他的詩歌自帶光芒,可以照亮人的內(nèi)心。他始終不忘先祖,情系喀卓。</p><p class="ql-block">“我的心其實很小,只裝得下中國兩個字?!边@是一位邊疆少數(shù)民族藝術(shù)家的赤子情懷。詩集《空中的蹄聲》不僅是一部“云南蒙古族被喚醒的記憶的記錄”,更是一部弘揚(yáng)民族團(tuán)結(jié)和愛國主義精神,反映云南蒙古族歷史文化的史詩,極具歷史和文學(xué)的雙重價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年6月13日 </p> <p class="ql-block"><b>作者簡介:</b></p><p class="ql-block">周佳,湖南婁底人,民進(jìn)會員,云南省作協(xié)會員,中國散文學(xué)會會員,民進(jìn)云南省委參政黨理論與會史研究會常務(wù)理事。有作品見于《民主》《邊疆文學(xué)》《西部散文選刊》《云南日報》《湖南詩歌》等報刊雜志,有作品入選多個選本,獲獎若干,出版?zhèn)€人詩集《太陽鳥》(四川民族出版社),現(xiàn)居昆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