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今又端午

解淑燕

<p class="ql-block">  記憶中的端午節(jié)就象小時候吃過的粽子,是飄著香氣的,而且這香氣提前一個月就能聞到,然后會持續(xù)很久很久。我的端午記憶總是離不開粽子、荷包、艾葉、五彩繩和一群小伙伴。 </p><p class="ql-block"> 提到端午節(jié)首先想到的就是包粽子。包粽子是大人的事情,但是最興奮地卻是我們這些孩子。從大人把白花花的糯米和干巴巴的紅棗泡進水里那一刻起,我們的心就隨著那盆水一漾一漾地化開了。一個個地規(guī)規(guī)矩矩地蹲在旁邊,嘴里和大人說著要學(xué)包粽子,很有眼色地幫大人捋捋粽葉、抓把糯米、遞根稻草繩,實際上是瞅著水面上飄來飄去的紅棗眼饞呢。大人的思維和小孩子的思維總是不在同一個頻道,平時總嫌我們出去狼竄,這個時候又攆不迭,我們都這么獻殷勤了,大人還百般嫌棄,趕緊從盆子里撈出一個紅棗把我們打發(fā)走。那時候紅棗也是稀罕物,除了過年蒸棗山,也就這個時候能見到,棗上還帶著涼水呢,甩都不甩地就放進嘴里,棗肉絕對是啃得絲毫不剩,就連光滑的棗核都能在嘴里含很久。跑跑跳跳玩一通又圍攏到大人跟前,等轉(zhuǎn)得大人不耐煩時再給你一顆棗子打發(fā)走。如此三番二次,等確定無論我們怎么轉(zhuǎn)悠都不會再有賞賜時,也就毫無掛念地跑遠了,學(xué)包粽子的初衷早拋到到九霄云外了。包粽子一般是提前一天進行,端午前一天的夜里,媽媽把粽子一個一個地擺放在大鍋里,鍋里還要放些雞蛋,說是小孩吃了粽子鍋里煮的雞蛋,夏天愛吃飯不苦夏,也不會鬧肚子,最后在上邊壓上諸如磚塊之類的硬東西,就開始燒火煮粽子了。玩了一天的我們坐在灶膛前,看著紅紅的火焰聞著越來越濃的粽香,怎么也不肯去睡。但是大人說粽子要等到明天早上才能吃,我就想不明白:明明已經(jīng)煮熟的粽子為什不給吃,非要捂一晚上?在大人的催促中,不情愿地睡去。 </p><p class="ql-block"> 端午節(ji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向鍋臺,掀開鍋蓋的那一瞬間,隨著熱氣撲面而來的是極具誘惑的粽香,小心翼翼地咽口唾沫,圍著鍋臺看媽媽拾粽子,全程都不舍得眨眼睛。那時我家節(jié)日實行分配制,我們兄妹仨每人能分到四、五個粽子和雞蛋,那些家里孩子多的自然分不到這么些,看我的眼神都比往常炙熱。先前眼巴巴地盼著,等分到自己手里時卻不舍得吃了。每個孩子褂子褲子兜里都鼓鼓的,不舍得吃先拿來比較,誰家分的多,誰家粽子包的好看。那時包粽子基本就兩種,一種是葦葉的,一種是菠蘿葉的,我媽媽手巧用葦葉包的多,一根稻草把三個角串聯(lián)著扎起來,手拙的就用菠蘿葉,包成長方形,兩個扣在一起再用用稻草捆住,小時候我們雖然沒有具體的審美觀,卻都普遍認為葦葉的好看,葦葉包不好的常常會漏了米,而我媽媽包的是最好的,所以無論是在粽子顏值還是數(shù)量上,怎么比我都是最富足的那一個,那股自豪和得意勁是怎么也低調(diào)不下來的??。遺憾的是媽媽的手藝我沒有學(xué)到手,看看,我包的粽子也挺好的嘛,但是媽媽嫌我包的不好,還不虛心。??</p> <p class="ql-block"> 端午節(jié)這天除了吃粽子,還有插艾蒿、戴荷包、系五色繩等習(xí)俗,插艾蒿是大人的事,通常我們起床時已經(jīng)插在門框兩側(cè)了,插的艾草一般是單數(shù),也會拿艾草在孩子身前背后比劃一下,說是艾草能驅(qū)蚊祛邪。大人拿出縫好的荷包給孩子掛在胸前,男孩和女孩戴的荷包是有區(qū)別的。女孩戴的是桃心形的,就叫荷包,男孩子戴的則叫鋤仁(音,具體是哪兩個字不知道),我問為什么不一樣,媽媽說男孩子長大了是要鋤地的,縫的時候向上弓起來彎彎的像兩個鋤頭把,我是沒看出來哪里像鋤頭,倒是多用了一塊布料,下邊像是多出一塊田地,至于鋤頭鋤把只能意會了。兩種荷包的樣式不一樣,但里面裝的是艾葉,外邊都用五顏六色的彩線做穗子,就掛在衣襟前第二個紐扣上,隨著奔跑荷包在胸前飄來蕩去,時不時地拿到鼻下聞一聞。我縫的第一個荷包是八歲那年,雖然針腳有些歪歪扭扭,卻極有成就感,而且從此以后荷包我就自己縫制了,小時候攢了許許多多的花布頭,就陸陸續(xù)續(xù)地變成了各種成品,而現(xiàn)在的我想縫個荷包,卻找不到點花布頭,童年積攢的花布也不知去哪兒了。于是找張紙殼畫畫折折,填入艾葉,用絲線纏纏裹裹,綴入現(xiàn)成的中國結(jié)做穗子,手藝也不錯哦??。</p> <p class="ql-block">  除了戴荷包,手腕、腳腕上還要系五色繩。五色繩,顧名思義,就是把五種顏色的線合成一股繩,那時候沒有賣成品的,通常都是大人自己用手搓,直接挽起褲腿,把線放在小腿上,有夸張的還要向手心里吐一口唾沫,我也學(xué)著大人的樣子自己搓五色繩,但是我搓的不結(jié)實一松手就散開了,然后重來,大人說搓繩要有“進”,要順著“進”搓,我始終也沒搓出“進”來,后來學(xué)會了交叉編制,橫豎是五種顏色,搓不出“進”來我就編,就像編辮子那樣,倒也不難看。我是特別喜歡這個五彩繩的,系好的五色繩是不可隨意剪斷或丟棄的,要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時扔進水里,被雨水沖走,也意味著將疫疾沖走,孩子安康。但是小伙伴們卻說五色繩會變成長蟲(就是蛇),小孩子對蛇總是有一種天然的恐懼,雖然不曾見過真正的毒蛇,還是怕得很,以致于我遲遲不敢丟掉五彩繩,心急的孩子總是等不到大雨,只要看到有雨就趕緊扔掉,根本不管那么點小雨能不能沖得走,我擔心雨水小了沖不走就近變成蛇,而且在那個色彩單一的年代里,手腕上的五彩繩對女孩子來說也是裝飾品了,“誰家兒共女,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長”,這么美好的情懷怎么舍得丟掉呢?聽了白蛇傳的故事后,又對那個雄黃酒無比向往,總希望某個端午節(jié),爸爸會拿出一瓶雄黃酒來,我以為只要有了雄黃酒就不用害怕蛇了。就這樣在一年一年的期盼中長大,我始終沒有盼到雄黃酒,也不知道我的五色繩究竟有沒有變成長蟲??</p> <p class="ql-block">  除了粽子、荷包、五色繩等,對我們小孩子來說端午節(jié)還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可以脫棉襖了??。整天上墻爬屋的孩子,棉襖早就穿不住了,男孩子干脆就解開扣敞開了懷,頭發(fā)一綹一綹貼在額頭上,自己看了都嫌邋遢。無奈有“清明脫棉褲、端午脫棉襖”的告誡,那時大人的話就是圣旨,再皮的孩子也不敢不聽。終于忍到吃了粽子,就急不可待地問大人“可以脫棉襖了吧”,若是剛好遇上天氣不好,大人不允許也會反駁“不是說端午脫棉襖嗎,這不就過端午了”,終于磨到脫了棉襖的孩子歡呼雀躍,然后風(fēng)一樣地跑出去了。我覺得端午才脫棉襖不是因為那個時節(jié)多么冷,只是因為那時衣服少,脫了棉襖直接就把套襖的褂子單穿,根本沒有毛衣、絨衣、秋衣等季節(jié)替代衣服,現(xiàn)在各種材質(zhì)、各種款式的衣服應(yīng)有盡有,甚至大冬天的都不用穿棉襖,自然沒了“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襖heng(扔的方言)”的說法。</p><p class="ql-block"> 端午節(jié)的艾草、荷包、五彩繩我可謂是情有獨鐘,為了尋找艾蒿,我差點把自己弄丟了。那時我還沒上學(xué),后邊村子里住著一個叫周總英的小女孩,大我一歲,說她姥姥莊里就有艾蒿,可以領(lǐng)我們?nèi)ァ>瓦@樣我領(lǐng)著弟弟她領(lǐng)著妹妹,某一天的早飯后,也沒與大人打招呼,就開始了我們的尋艾之路。結(jié)果那個叫周總英的小孩迷路了,我們走了一天,也沒找到她姥姥家,更沒找到艾蒿。太陽落山時一個看果園的老爺爺舀了一瓢涼水給我們喝,然后把我們領(lǐng)到大路上,告訴我們“順著大路一直往前走”,等我回到家天已經(jīng)黑了。好在那時候人心淳樸沒有拐賣孩子的,要擱現(xiàn)在我們四個小孩說不定真就丟了。那個差點把我領(lǐng)丟了的周總英,我只記得她長我一歲,圓臉,梳著比我還長麻花辮子,后來我入了學(xué)堂,再后來我們搬了家,我再也沒有見過她,也或許在某個時空里有過交集但是彼此都不認識了?,F(xiàn)在毎到端午節(jié),我總會記起那次尋艾經(jīng)歷。四、五歲的孩子,迷路了一整天,沒有飯,就一瓢涼水,現(xiàn)在想想我都不知道是靠什么支撐的??,也曾設(shè)想過如果當時就這么丟了,我會過著怎樣的生活,設(shè)想過許多種方式,最終感嘆自己還是幸運的。也因為這次難忘的尋艾,讓我年年忘不了,現(xiàn)在不迷路啦,端午一大早就去北邊的駐龍山割了艾草,回到小區(qū)遇見大媽詢問,很自豪地說:“不是哪里買的,上山割的”,那心情一如小時候,你們沒有吧?羨慕吧?順手分給她兩棵??</p><p class="ql-block"> 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很多,每個節(jié)日都有不同的寓意。如果說春節(jié)是最隆重的,那么端午則是最美好的,是寓意美好情懷的一個節(jié)日。行端,念正,方為端午!無論是屈原投江、曹娥尋父、忠魂伍子胥、白蛇許仙等與端午相關(guān)的傳說,還是插艾蒿、掛香包、系五色繩、劃龍舟等端午風(fēng)俗,以及麥收時節(jié)人們揮灑著汗水的笑容,呈現(xiàn)出的都是一種熱氣騰騰的生活畫面,代表美好情懷。雖然有五月毒月毒日的說法,卻絲毫影響不了我對這個節(jié)日的喜愛,在我心里端午始終是帶著暖意、飄著香氣的,粽香、艾香、麥香,不經(jīng)意地就浸滿了我的心田。</p><p class="ql-block"> 如今端午節(jié)也成了法定的節(jié)假日,周圍也會大張旗鼓地搞一些活動,各種拍照宣傳,看似挺熱鬧,粽子、香包、彩繩也從未缺場,而且花樣更加繁多,但心里總感覺少了點什么。少了什么呢?仔細想想可能大多數(shù)是為做活動而活動吧,以前那種悠長的韻味和意境早在不經(jīng)意間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那種對節(jié)日期盼、喜悅和虔誠的情懷,不是擺在面上的,而是由心底里自然而然地散發(fā)出來的,不用刻意去做什么,更不用搞什么儀式感。 </p><p class="ql-block"> 今又端午,如往年一般,給自己做個香囊放在枕邊,伴著艾香入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