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游北海公園,圓童年夢想

好運伴今生

<p class="ql-block">看“彩云天氣”,知道今天氣溫較比前幾天降了一些,比較適合出游,于是決定去北海公園轉(zhuǎn)轉(zhuǎn),畢竟《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歌已經(jīng)在我這代人,甚至幾代人心中扎下了根,而那泛舟北海公園湖面的美麗畫面也是我一直想圓的夢。</p> <p class="ql-block">這是妹夫的公交卡。進(jìn)入地鐵站后,工作人員說需要升級。一個帥哥很耐心的指導(dǎo)我一步步把卡升級。也就是跟個人信息綁定(電話號碼,真實姓名,身份證號碼),這樣,只要進(jìn)入地鐵,數(shù)據(jù)就自動上傳了,出現(xiàn)一些情況,可以快速搜索到。</p> <p class="ql-block">按照“百度”提供的路線,從育新地鐵站坐八號線到什剎海。從楓丹麗舍小區(qū)出發(fā)先要騎行共享單車到育新地鐵站。到北京后,深感共享單車的便利。綠色出行很舒服。</p><p class="ql-block">因為疫情原因,頭一段時間,很多公交線路都停運了?,F(xiàn)在,隨著形勢穩(wěn)定已經(jīng)恢復(fù)正常了,但是,個別站點還是不停,直接跳過。地鐵里面冷冷清清的。最大的好處就是上車就有空座。</p> <p class="ql-block">地鐵八號線什剎海出站口的一幅圖,反映出老北京的民俗,很有趣!</p> <p class="ql-block">從什剎海地鐵站出來,再次騎上共享單車,一路在高德地圖導(dǎo)航下,奔向北海公園。</p><p class="ql-block">騎行在被很多專家稱為世界最美麗的街道景山前街、文津街上,街道兩旁坐落著景山、北海、中南海、故宮、國家圖書館等世界著名的古跡。</p><p class="ql-block">路上,最先看到的是景山公園。接著又看到一個高大宏偉的建筑和寬寬的護城河,感覺這里應(yīng)該是故宮了,一打聽,原來正是故宮的北門。</p><p class="ql-block">北門,又叫神武門。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玄武門,取古代“四神”中的玄武,代表北方之意,后因避康熙皇帝玄燁名諱改名神武門。神武門作為皇宮的后門,是宮內(nèi)日常出入的重要門禁,明清兩代皇后行親蠶禮即由此門出入。清代每三年一次選秀女,備選者經(jīng)由此偏門入宮候選。1924年遜帝溥儀被逐出宮,即日出宮之時亦由此門離去。</p><p class="ql-block">  玄武門北側(cè)是明代的萬歲山,即今日的景山,這座不高的山峰是紫禁城的“靠山”,可以算作紫禁城的玄武山。其形狀如龜背,西側(cè)有人工開鑿的河流,自北而南流過(如今已經(jīng)改為地下暗河),模擬蛇的形象,而這一龜一蛇,便營造出玄武的“意境”。玄武門內(nèi),兩座懸山頂?shù)闹捣烤褂米辖莾?nèi)很少見到的黑色琉璃瓦(另有一處為文淵閣),用以象征北方玄武在五行中“水”元素的顏色。</p> <p class="ql-block">這是故宮后面的角樓、護城河、大德曰生牌樓。這組圖片是我從北海公園游完后下午一點多鐘拍的。早上因為著急去北海公園,沒有停下拍照。</p> <p class="ql-block">這組圖片是選取網(wǎng)絡(luò)上的佳作,它是紫禁城的西北角樓,就是我看到的那個。</p><p class="ql-block">紫禁城有四座角樓,它們輪廓優(yōu)雅,造型獨特,玲瓏絢麗,翹起的檐角層層疊疊,蔚為壯觀。</p><p class="ql-block">其實,角樓并不是真正的樓,從它的外面觀看,三重檐飛翹的屋檐,層層疊疊共計有28個翼角,16個窩角,28個窩角溝,10面山花、72條房脊。但是當(dāng)你進(jìn)入角樓的里面時,就會發(fā)現(xiàn),屋內(nèi)干凈利落,沒有一根落地的柱子,更沒有樓梯、樓層,稱其為角樓大概是因為它建在城墻上。角樓是紫禁城城池的一部分,它與城垣、城門樓及護城河同屬于皇宮的防衛(wèi)設(shè)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紫禁城垣四隅之上的角樓,建成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代重修。當(dāng)年,朱棣告訴主管建筑的大臣:要在皇宮外墻——紫禁城的四個犄角上,蓋四座樣子特別美麗的角樓,每座角樓要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這把工匠們難住了,后來,據(jù)說還是從蟈蟈籠得到啟發(fā)而設(shè)計建造的。這是網(wǎng)上的一段展示角樓建造過程的視頻,借用一下。精巧、復(fù)雜程度讓人驚嘆,這是能工巧匠們的杰作啊!</p> <p class="ql-block">這張圖片讓我們把故宮、北海公園、景山公園……的相互位置搞清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德曰生牌坊,它孤獨的矗立在街邊,其實這牌坊是它北側(cè)大高玄殿的一個建筑。</p><p class="ql-block">《大德日生》牌樓是牌樓中的上品,修建規(guī)格很高:朱紅立柱、黃琉璃瓦檐牌,四柱九樓,氣勢恢弘,正中白玉石題額雙面鐫字,南曰“乾元資始”,北曰“大德曰生”。</p> <p class="ql-block">借用網(wǎng)上的這段視頻,詳細(xì)介紹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用妹妹的年卡進(jìn)入北海公園,很方便。其實,北京的很多公園門票并不貴。比如說,北海公園,成人全價10元,景山公園2元,頤和園10元……便宜不?咱們營口的西炮臺公園門票還要20元,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啊!</p> <p class="ql-block">這是北海公園的南門。上面的題字是“永光左門”</p><p class="ql-block">北海公園東鄰景山,南瀕中南海,北連什剎海,屬于中國古代皇家園林。全園以北海為中心,全園占地68.2萬平方米。曾是遼、金、元時建的離宮,明、清辟為帝王御苑,1925年開放為公園。在這個公園里隱藏著很多園中園,那是皇帝專門在此學(xué)習(xí)、休憩、宴請等重要活動的地方,所以到北京不看北海是很遺憾的。</p> <p class="ql-block">一進(jìn)入公園南門,那個深深埋在心中的白塔就真實的呈現(xiàn)在眼前。真的感覺它就像老朋友一樣,那么熟悉,那么親切!</p> <p class="ql-block">這是北海公園的游覽圖,按照這個圖,我從南門進(jìn),先去瓊?cè)A島轉(zhuǎn)一圈。然后從陟山橋離島,到湖的東岸,按照逆時針方向環(huán)湖慢慢走,慢慢看,慢慢體會。</p> <p class="ql-block">從南門的永安橋走過去,就到了瓊?cè)A島</p> <p class="ql-block">這是瓊?cè)A島平面圖,接著,就按圖游覽嘍!第一站——永安寺</p> <p class="ql-block">永安寺</p><p class="ql-block">這個需要另外花10元錢。</p><p class="ql-block">永安寺,公元1651年,清代在前殿廢殿的基址上建起了一座藏式白色喇嘛塔,并在塔前建寺,從此,瓊島又名白塔山,亦名白塔寺。公元1743年重修后,更名永安寺。</p><p class="ql-block">永安寺地處官苑之內(nèi),美輪美奐,極富皇家氣派,所有殿頂以黃、綠兩色琉璃瓦覆蓋,殿脊上雕龍形圖案,寺中山石亭臺的配置,亦如皇宮御苑,與園內(nèi)別處景致渾然一體。白塔立于瓊島中心,坐北面南,為永安寺的最高點。</p> <p class="ql-block">正覺殿里面,正面供奉的是大肚子彌勒,背面是韋陀菩薩,兩邊的墻上畫著藏傳佛教樣式的四大天王。</p> <p class="ql-block">正覺殿往上是一個四合院組成的院落,正中是普安殿,普安殿是永安寺的第三重殿,永安寺的三座主殿都是單檐廡殿頂,說明規(guī)格是非常之高。普安殿里供奉的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大師的神像,兩邊分別是他的弟子達(dá)賴?yán)锖桶喽U的坐像,東西兩側(cè)是密宗的八尊護法神,大威德金剛造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去往普安殿的牌樓</p> <p class="ql-block">普安殿的東配殿是圣果殿,西配殿是宗境殿,均為面闊三間。硬山彩色琉璃瓦屋面,玲瓏脊。殿里展示的是一些佛像和藏傳佛家的法器和圣物,墻上懸掛著唐卡畫。</p> <p class="ql-block">穿過普安殿,攀爬72級陡峭的臺階,就可以仰視到白塔了。臺階的級數(shù)其實是有象征意思的,72指代的是72地煞孽障,爬臺階就表示將孽障踩在腳下。由于地方狹窄 ,拍攝角度決定了圖片中的白塔顯得異常威嚴(yán)高大。</p><p class="ql-block">永安寺白塔是在西藏高僧青海塔爾寺的巴珠活佛建議下建造的,四世班禪和五世達(dá)賴都曾派他到沈陽(盛京),被皇太極奉為上師。</p><p class="ql-block">巴珠活佛勸說皇太極奉行黃教,他建議,為了政權(quán)穩(wěn)定,可在深宮中本性天女之根本秘密處豎立一佛塔,則以后將不會發(fā)生兇惡之事。于是選址在當(dāng)時西苑的高山之上,毀掉原來的廣寒殿,建造了這座至今仍存的覆缽式白塔。</p><p class="ql-block">白塔始建于1651年,是一座藏式喇嘛塔。1751年塔前增建善因殿,內(nèi)供大威德金剛神像一座,殿四周外壁上鑲有小琉璃佛像455尊。塔高35.9米,上圓下方,富有變化,為須彌山座式,塔頂設(shè)有寶蓋、寶頂,并裝飾有日、月及火焰花紋,以表示“佛法”像日、月那樣光芒四射,永照大地。</p> <p class="ql-block">來到上面時,天空陰云密布,零星小雨隨風(fēng)飄下,感覺有點冷。</p> <p class="ql-block">  站在白塔山下,眼前就是煙波浩渺的北海。北海之水來自京西玉泉山,經(jīng)昆明湖,轉(zhuǎn)長河,注入積水潭、什剎海,而達(dá)北海,再經(jīng)中南海,由天安門金水河流入通惠河至天津入海。60 年代由于玉泉山水源缺乏,北海之水主要來自京密運河。從瓊?cè)A島可乘船直抵北岸,也可轉(zhuǎn)道向東,從陸路向北前行。</p> <p class="ql-block">“看畫廊”,建在白塔北面下山路上一段極陡峭的臺階上,建筑隨地形盤旋而下,設(shè)計精美而又非常巧妙。</p> <p class="ql-block">白塔后面的臺階下,有一處清幽的房子“寫妙石室”,現(xiàn)在是關(guān)閉狀態(tài)。</p> <p class="ql-block">山腳有沿湖長廊,廊內(nèi)東有“漪瀾堂”,是昔日帝后們登舟泛湖的碼頭;西有“道寧齋”,是清代皇帝和文人吟詩之處,解放后為著名的仿膳飯莊。</p><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因為園區(qū)修繕,已經(jīng)把這些圍起來了,無法走進(jìn)去。這是我在高臺上面拍的。</p> <p class="ql-block">見春亭建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后倚石洞,圓形八柱,攢尖灰筒瓦屋面。亭后進(jìn)石洞可登至上方的古遺堂。見春亭的名字是乾隆給起的,指在這里可以看見春天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瓊島春陰碑在白塔山東、倚晴樓南。高4.1米,方首加四角攢尖式頂,四脊雕龍,須彌座下承以方形石臺,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立。碑身四框刻纏枝紋飾,碑陽刻乾隆御筆"瓊島春陰"四字,碑陰為乾隆帝御制詩:</p><p class="ql-block">艮岳移來石岌峨,千秋遺跡感懷多。</p><p class="ql-block">倚巖松翠龍鱗蔚,入牖篁新鳳尾娑。</p><p class="ql-block">樂志詎因逢勝賞,悅心端為得嘉禾。</p><p class="ql-block">當(dāng)春最是耕犁急,每較陰晴發(fā)浩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陟山橋牌樓。牌樓是四柱三間三層金色琉璃檐頂?shù)哪局婆茦?,也叫智珠牌樓,是北京惟一的一座如意斗拱式牌樓。此牌樓氣勢宏大,古樸典雅。歇山頂大脊上覆蓋著閃閃發(fā)光的琉璃瓦,大點金旋子式的彩畫分外奪目。據(jù)說此“陟山牌樓”是中國古牌樓中獨一無二的佳作。</p> <p class="ql-block">時值中午,天空飄著雨星,感覺有點冷,也是為了避雨,就在公園東門坐著(因為疫情,東門關(guān)閉) ,看到一位賣抖嗡的老者正在給小朋友耐心的指導(dǎo),家長在旁邊觀摩,鼓勵孩子。</p> <p class="ql-block">在北海白塔山西坡上的悅心殿,它坐北朝南,面闊5間房,前后出廊。殿前有寬敞的月臺,與慶霄樓相連。原為皇帝臨時辦理政務(wù)和召見大臣之處。兩側(cè)門柱上有后來乾隆皇帝的題聯(lián):是處暢觀頗悅目;此間閟景足澄心。</p> <p class="ql-block">濠(háo)濮(pú)間位于北海公園內(nèi)東岸小土山北端,是北海的園中園之一,幽靜別致,很有特色。明代嘉靖十三年(1534)于此初建凝和殿。乾隆二十二年(1757)增建成北海的園中之園。</p><p class="ql-block">濠濮間設(shè)計立意體現(xiàn)自然,在于聽山水的清音,得魚禽之樂,仿隱士之趣,著重體現(xiàn)“清流、素練、綠岫、長林、好鳥枝頭、游魚波際”的意境,達(dá)到“多方盛景”于咫尺山林,有詩意、有畫意,宛如天然圖畫。</p> <p class="ql-block">北海東門有一組建筑群,這是其中一個。濠濮間有座小山,小山頂上還有間書房云岫,名字取自浙江嘉興鷹巢頂?shù)脑漆垛?左右楹聯(lián)是:風(fēng)月清華贏四季 水天朗澈繞三洲。后面半山腰還有一間崇椒室,名字出自楚辭,寓意品行高潔.</p> <p class="ql-block">半山腰的崇椒室。</p> <p class="ql-block">濠濮間的水池上,有一座九曲雕欄石橋。</p><p class="ql-block">濠濮間南面,有曲廊向上,伸延山頂,廊東有“崇椒室”,山頂上有“云岫”。走過水榭、曲橋,進(jìn)入迂回峽谷,奇峰、怪石、波光云影的畫境隨處可見。</p> <p class="ql-block">水榭南面爬山游廊,是濠濮澗另一精致的設(shè)計,這條廊從水榭后面往南,到土丘的一座書房邊,又翻下去,同時也有高高的假山青石階與回廊并行到丘下。順著回廊往水榭走,或者從水榭走出回廊,都有種柳暗花明的變化感覺?;乩壬献匀皇钱嬘性S多蟲藻花鳥,書房山墻上所繪的兩頭梅花鹿古意盎然,似清時作品。</p> <p class="ql-block">因為疫情,游船??吭诖a頭,一片寂寥。</p> <p class="ql-block">沿著東岸向北走。綠樹紅墻,很大氣。</p> <p class="ql-block">快中午了,烏云密布,海面無法倒映白塔了</p> <p class="ql-block">  北海北岸這里的建筑最完美的要算“靜心齋”了。靜心齋建于乾隆年間,原名“鏡清齋”,原為乾隆讀書游樂之地,因此又稱“乾隆小花園”。</p><p class="ql-block"> 當(dāng)年乾隆皇帝把它作為讀書養(yǎng)性的所在,后來又成為清代皇太子的書齋和后妃們避暑消夏之所。</p><p class="ql-block"> 主要建筑有鏡清齋、抱素書屋、韻琴齋、碧鮮亭、焙茶塢、罨畫軒、沁泉廊、枕巒亭、石橋等。</p><p class="ql-block"> 東枕山,西倚寺,南面滄波,園內(nèi)亭、榭、廊、軒、石橋、水池、疊石、假山以及樓臺,殿閣建筑形式既不失北方園林宏偉壯麗的氣魄,又有江南園林小巧玲瓏的情趣,碧水岫石,曲廊環(huán)繞,軒堂亭榭錯落,是我國造園藝術(shù)的珍品。</p><p class="ql-block"> 這個園中園不另收費,但是因為疫情原因,園內(nèi)限流,不準(zhǔn)超過75人。在北海公園,除了進(jìn)永安寺上白塔以外,濠濮間等美麗的小園中園都是不收費的。在這里可以賞魚,可以靜心休息,可以補充體力。我就是坐在這里的沁泉廊,靠著美人靠,享用了我的午餐!</p> <p class="ql-block">未見鏡清齋,先看碧鮮亭,碧鮮亭位于靜清齋外的東側(cè)。碧鮮亭緊貼靜心齋花墻外,起到點景之妙。在乾隆皇帝的眼前,這立體的畫面被框在小窗之中,似乎有“碧(壁)出仙(鮮)境”的感覺。在書房的窗外建亭,景致妙不可言,使此亭在京城獨一無二。</p> <p class="ql-block">從碧鮮亭內(nèi)觀察靜心齋的花磚墻。宋代范仲淹有《寄題孫氏碧鮮亭》詩:“天地何風(fēng)流,復(fù)生王子猷,黃金買碧鮮,綠玉排清秋?!?lt;/p><p class="ql-block">碧鮮亭緊貼靜心齋的韻琴齋南山窗,乾隆皇帝坐在韻琴齋內(nèi)從窗口南望,可觀太液池及瓊島景色。</p> <p class="ql-block">鏡清齋立體圖</p> <p class="ql-block">靜心齋平面圖</p><p class="ql-block">這是一處修建的相當(dāng)精美,清幽的地方,游覽之后頓感皇帝真是把享受做到相當(dāng)高的境界啊!</p> <p class="ql-block">一進(jìn)門,眼前就是這個鏡清齋,它與前門之間有一方池水相隔。立馬就有心曠神怡,別有洞天之感。鏡清齋也是整組園林原來的名字,靜心齋是從民國才開始使用的。</p><p class="ql-block">殿外上懸“鏡清齋”隸書匾額,系北洋政府外交總長陸徵祥所書。</p> <p class="ql-block">鏡清齋的內(nèi)部陳設(shè)系清末時期原貌,大堂正中懸掛有“不為物先”的匾額。陳設(shè)的都是宮廷舊物,如螺鈿鑲嵌的龍榻、炕桌和坐椅、條案等皇家物件,墻上掛有名家字畫,還有精致的雕龍屏風(fēng)等裝飾品。</p><p class="ql-block"> 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慈禧太后通過“辛酉政變”奪取大權(quán),實行“垂簾聽政”。光緒十一年(1885年),她到北海踏青賞景,游至鏡清齋門前時,駐足許久,她越看越覺得“鏡清”二字不吉利:“鏡清”乃“鏡中之大清”,大清國怎能如一面鏡子,到頭來空空如也呢?慈禧考慮再三,遂將“鏡清齋”改為“靜心齋”。顯然,這兩字之差折射出的是慈禧太后憂心難靜的矛盾心態(tài),此時大清朝內(nèi)憂外患,她卻無可奈何,將“鏡清”改為“靜心”,以此聊以自慰。</p><p class="ql-block"> 庚子之亂時,日軍司令部設(shè)在鏡清齋袁世凱執(zhí)政時,作為外交部禮賓之所。解放后成為國務(wù)院參事室和文史館。最有意思的是,溥儀還曾在此上班。</p> <p class="ql-block">鏡清齋前面的太液池</p> <p class="ql-block">乾隆特別喜歡奇石。這塊在鏡清齋前面太液池里的石頭乍一看以為是一方太湖石,但其實它是純?nèi)斯さ裰瞥傻姆缕媸髌贰T僮屑?xì)看看,它竟然還有正反面之分??纯此L得像什么?</p> <p class="ql-block">罨畫軒是靜心齋內(nèi)觀景的最佳位置,罨畫意為色彩鮮明的彩畫。門柱兩側(cè)楹聯(lián)為“花香鳥語無邊樂,水色山光取次拈”。</p><p class="ql-block">乾隆詩中稱:“來憑罨畫窗,讀畫隔岸對”,是說在這里既可以欣賞如畫的美景,又形成一種“看者原為畫里人”的審美趣味。</p> <p class="ql-block">罨畫軒門前的小玉帶橋</p> <p class="ql-block">北面的這個院子?xùn)|西長約百米,南北縱深30多米,院中有一條太湖石堆砌東西走向的假山,假山腳下是一片很大的水面,一座建在水中的長方形亭子就是沁泉廊,亭的四周有美人靠。</p> <p class="ql-block">不同角度拍攝的焙茶塢及里面的陳設(shè)</p><p class="ql-block">靜心齋里不但有書、有畫、有琴,還有茶。“焙茶”是茶農(nóng)將新鮮的茶葉進(jìn)行烘烤、焙干的過程。這座建筑也是乾隆根據(jù)南巡時的所見情景還原來的。相傳乾隆視茶如命,當(dāng)他決定讓出皇位的時候,一位老臣勸諫道:“國不可一日無君啊!”而乾隆則端起御案上的一杯茶,感嘆到:“君不可一日無茶?!?lt;/p> <p class="ql-block">鏡清齋屋里的北側(cè)是慈禧太后的羅漢床,上方正中懸掛的“華清春曉”匾額,為慈禧皇太后御筆所書。兩側(cè)的桃型小窗別致精巧,背后有落地的隔扇。</p> <p class="ql-block">由抱素書屋和韻琴齋兩座建筑組成了靜心齋內(nèi)一座相對獨立的小院,這里原為乾隆皇帝和太子們讀書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抱素書屋里面的陳設(shè)</p> <p class="ql-block">沿抱素書屋東廊而下就是韻琴齋。韻琴齋顧名思義,為聽琴之所。韻琴齋意為皇帝休息時的聽天籟之音處。“韻琴”并非單指尋常琴聲,亦指院中泉落之聲似琴聲,琴聲和諧,象征政治昌明、四時有序,體現(xiàn)著對大清圣主之治的隱喻。相傳這里的泉水會發(fā)出“碎玉聲”,所以有“韻琴齋來聽泉聲”這個說法,這是從左思《招隱詩》中“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中演化出來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韻琴齋里面陳設(shè)</p> <p class="ql-block">讀畫廊——罨畫軒西側(cè)沿山而建的半壁爬山廊。</p> <p class="ql-block">順著東西兩側(cè)的爬山廊往上走,就能到園內(nèi)最高的建筑——疊翠樓。剛開放的時候游人是可以上來的,但是現(xiàn)在出于對建筑的保護,從爬山廊的入口處起就被攔上了,有點兒可惜。如果站在疊翠樓上往下望,會有站在萬春亭上眺望紫禁城相似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枕巒亭是一座小巧的八角亭。就算僅僅站在下面仰視,也能感受到它的精致。遠(yuǎn)看宛如一朵盛開的蓮花,乾隆曾寫詩贊其為“蓮花珠宮”。</p> <p class="ql-block">  靜心齋內(nèi)的假山全部由太湖石疊成的。太湖石有“瘦、漏、皺、透”的特點。這個園子里的許多假山的頂部都是平的,那是因為它們曾被精心修理過。要是趕上下雪,這些錯落有致的假山頂部全都覆滿雪花,從遠(yuǎn)處看就像一朵朵漂浮在空中的云朵,所以又被乾隆稱為“朵云石”。</p> <p class="ql-block">從靜心齋出來,轉(zhuǎn)角處,一處清幽而又耀眼的院落撲面而來。這就是俗名大西天的西天梵境</p> <p class="ql-block">西天梵境(大西天)坐北朝南,這是其前面的琉璃牌坊,南臨太液池。</p><p class="ql-block">南向額提為“華藏界”,北向額提為“須彌春”。從華藏界牌樓穿過,意即進(jìn)入佛門;反面“須彌春”的言外之意即到了“須彌山”這個佛家最神圣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山門</p><p class="ql-block">西天梵境,又名大西天,東鄰靜心齋,是北海公園最負(fù)盛名的景區(qū)之一。明代時為經(jīng)廠,又為西天禪林喇嘛廟。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擴建后,改名西天梵境。1980年經(jīng)重新修繕后對外開放。</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p> <p class="ql-block">四大天王</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后為大慈真如殿,建于明萬歷時,殿五間,為重檐廡殿頂,黑琉璃瓦黃剪邊,該殿全部為珍貴的楠木建成,整座大殿未施彩繪,金棕色的楠木原色配上黑琉璃黃剪邊的殿頂,顯得更加的莊嚴(yán)肅穆。雖歷經(jīng)滄桑,現(xiàn)在依然保存的非常好。</p><p class="ql-block">前出月臺,有額為“恒河演乘”,聯(lián)為:“無住蔭慈云,蔥嶺祗林開法界;真常揚慧日,鷲峰鹿苑在當(dāng)前”。又北向聯(lián)為:“日月輪高,眄七寶城如依舍衛(wèi);金銀界凈,涌千華相正現(xiàn)優(yōu)曇?!苯詾榍』实鬯鶗?。</p><p class="ql-block">殿內(nèi)供奉銅佛,佛前有銅塔二,木塔二。木塔即為銅塔之模型。</p> <p class="ql-block">  佛前還有二座七重八檐的銅塔。這兩座銅塔是2008年根據(jù)清皇宮檔案記載復(fù)原的,塔高約6.59米,塔身鑲銅胎無量壽佛七百一十二尊。</p> <p class="ql-block">大慈真如殿,建于明萬歷時,殿五間,為重檐廡殿頂,黑琉璃瓦黃剪邊,該殿全部為楠木建成。前出月臺,有額為“恒河演乘”。</p> <p class="ql-block">九龍壁原是大園鏡智寶殿山門,真諦門前的照壁。該廟在1900年被燒,雖又重修,但于1919年又失火,僅剩九龍壁。九龍壁北邊地下的石基即真諦門基址。</p><p class="ql-block">北海的九龍壁是最有特色的一座,兩面有龍,升降各異,互不雷同。該壁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高5.96米,厚1.6米,長25.52米。兩面有由琉璃磚燒制的紅黃藍(lán)白青綠紫七色蟠龍18條。</p> <p class="ql-block">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九龍壁設(shè)計與裝飾或明或暗地蘊藏著象征皇權(quán)和天子之尊的九五之?dāng)?shù)。因為九是陽數(shù)的最高數(shù),五是陽數(shù)的居中數(shù),所以九五之?dāng)?shù)就成了皇權(quán)和天子之尊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九龍壁上面的九龍,正中的為正龍,兩側(cè)的分別為升龍和降龍。九龍騰飛,神態(tài)各異。正龍威嚴(yán)、尊貴,升龍剛猛而充滿力量,降龍則溫文爾雅。寓意,群賢共濟,圓滿如意、蒸蒸日上的盛世景象。龍圖騰在中國又有消災(zāi)彌禍、鎮(zhèn)宅、平安、吉祥,財運等含義。</p><p class="ql-block">實際上,九龍壁上并不止九龍,除了正面的九龍以外,正脊和戧脊上的圖案也是龍,但在數(shù)目上都不脫九五之?dāng)?shù)。九龍壁,為五脊四坡頂,正脊上兩面各有九條龍,垂脊兩側(cè)各一條,正脊兩吻身上前后各一條,吞脊獸下,東西各有一塊蓋筒瓦,上面各有龍一條,五條脊共有龍32條。簡瓦、隴陲、斗拱下面的龍磚上都各有一條龍(四周筒瓦252塊,隴陲251塊、龍磚82塊)。如此算來,九龍壁上共計有龍635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快雪堂書法博物館</p><p class="ql-block">快雪堂位于北海北岸,為三進(jìn)院落,分別為澄觀堂、浴蘭軒、快雪堂。清乾隆四十四年,乾隆皇帝得到元代書法家趙孟頫臨摹晉代王羲之《快雪時晴貼》石刻,特建金絲楠木的快雪堂。</p> <p class="ql-block">鐵影壁</p><p class="ql-block">始建于元代,由一塊中性火山巖雕成,呈深赭色,因色澤如鐵而得名。相傳這個鐵影壁是為震懾北京風(fēng)沙而建,是北京城的鎮(zhèn)城之寶。</p><p class="ql-block">從元代建成算起,鐵影壁已經(jīng)有600多年的歷史。高1.89米、寬3.5米。鐵影壁最初立于元代北京建德門一座古廟的前面,明朝初年,才被移到德勝門內(nèi)護國德勝庵的門前。現(xiàn)在安放在北海公園北岸澄觀堂前。</p><p class="ql-block">鐵影壁雕刻十分精美,一面是麒麟棲居在山林中的圖案;一面是獅子滾繡球的圖案。在壁座的四周還刻有奔馬圖案和花邊,雕刻粗獷、古樸、雄健。</p> <p class="ql-block">闡福寺始建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為太素殿舊址。清孝莊皇后死后曾在此祭奠,乾隆尊生母之愿,下令改為喇嘛廟,賜名闡福寺,其規(guī)制仿河北正定隆興寺。</p><p class="ql-block">闡福寺在北海北岸,五龍亭之北。闡福寺坐北朝南,山門三間,山門內(nèi)為天王殿,東西有鐘鼓樓,二層三間。天王殿之后為大佛殿,其規(guī)制仿正定隆興寺。樓高三層,而為“明二暗一”,頂層為重檐歇山頂,瓦頂皆為黃琉璃瓦綠剪邊。頂層懸乾隆皇帝所書額名“大雄寶殿”,中層額為“極樂世界”,下層額為“福田花雨”。</p> <p class="ql-block">下午,雨過天晴,陽光明媚,天空格外透亮,遠(yuǎn)望瓊?cè)A島,藍(lán)天,碧水,白塔,紅墻……</p> <p class="ql-block">沿湖堤西岸從北向南走,隨走隨拍。</p> <p class="ql-block">五龍亭</p><p class="ql-block">這是我沿著堤岸慢慢走,由近到遠(yuǎn) 從不同角度拍攝的五龍亭</p><p class="ql-block">五龍亭位于北海北岸西部。建于明萬歷三十年(1602年),清代屢有修葺。此處原是明代太素殿的舊址,清代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拆除太素殿,改建為五座亭子。</p> <p class="ql-block">五龍亭伸入水中,由五間亭子組成,五亭俱為方形,前后錯落布置。玉亭之間由橋與白玉石欄桿相連呈S形,如同巨龍,故稱龍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間亭子最大,稱龍澤亭,它是專供封建帝后們釣魚、賞月、觀焰火的地方,其余四亭是文武官員陪釣的地方。清人詩曰:“液池西北五龍亭,小艇穿花月滿汀,酒渴正思吞碧海,閑尋陸羽話茶經(jīng)?!?lt;/p><p class="ql-block">屋頂為重檐攢尖頂,上圓下方,寓意“天圓地方”,象征著皇帝的權(quán)力是至高無上的;左邊兩亭名為“澄祥”、“滋香”,澄祥亭為重檐,滋香亭為單檐;右邊兩亭名為“誦瑞”、“浮翠”,與左邊相同。合稱五龍亭。整組建筑以左右對稱的方式安排,且不同建筑形式的設(shè)置也充分顯示了皇權(quán)等級的區(qū)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西天建筑群于1768年始建,1770年建成,是乾隆皇帝為其母親孝圣皇太后祝壽祈福所建。建筑群為壇城式,主要由極樂世界殿、角亭、琉璃牌坊及水池駁岸等文物遺跡組成。因疫情關(guān)閉,只在四周轉(zhuǎn)了一圈。</p> <p class="ql-block">大殿四方矗立著的四座琉璃牌樓非常漂亮,據(jù)說北京現(xiàn)存的琉璃牌樓僅有10座,而小西天這里就集中了4座,此外大西天也有一座,光是北海公園就占了一半!</p> <p class="ql-block">從萬佛樓石碑方向拍攝的小西天。</p> <p class="ql-block">小西天里最主要的建筑為極樂世界殿,是中國最大的方亭式宮殿。就是屋頂有一個圓球的那個。殿四面環(huán)水,東西南北各有琉璃牌樓一座。</p> <p class="ql-block">萬佛樓石碑立于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四面分別用漢、滿、蒙、藏鐫刻乾隆御制《萬佛樓落成瞻禮詩》。</p><p class="ql-block">萬佛樓遺址景區(qū)位于北海公園的西北角,極樂世界殿的北側(cè),與之并稱“小西天”。萬佛樓曾是北海的主要建筑,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乾隆為自己的母親慶六十歲壽,撥??钚藿ǖ?。其中皇宮出資鑄造萬尊鍍金佛像,王公大臣紛紛獻(xiàn)佛作為壽禮,于是殿堂內(nèi)號稱有萬尊佛像供奉,便稱此樓為萬佛樓、萬福樓。</p><p class="ql-block">萬佛樓于1965年因破舊不堪,當(dāng)時財力匱乏,且又不被重視,而被當(dāng)作危房拆除,據(jù)說遺留下的部分青白石料在1970年被用于天安門的第二期翻修工程。從散落在園內(nèi)的石基,可以遙想當(dāng)年的恢弘,如今繁華散去,一切歸于平靜,這里真的是太安靜了,是放空自己的好去處。</p><p class="ql-block">這里是在2019年整理后對公眾開放,已然是風(fēng)采不再,現(xiàn)僅存山門、寶積樓、妙相亭、經(jīng)幢兩座等。</p> <p class="ql-block">沿著西岸從北往南走的路上,看到這組雕像。應(yīng)該是取自《讓我們蕩起雙槳》那歌的場景吧!</p> <p class="ql-block">在快靠近北海公園西南門的西岸 ,這棵大樹在湖邊特別顯眼。這棵巨大的柳樹高十幾米,樹圍有5米左右,樹齡約有200多年,應(yīng)是乾隆帝重修北海時所栽。婆娑的柳條隨微風(fēng)搖曳在北海上,遠(yuǎn)處的瓊島及白塔的身影,襯托著它婀娜的身姿,一幅詩情畫意的景色。</p><p class="ql-block">不知道這棵大樹到底經(jīng)過了多少年的修行,到底見證了哪些歷史煙云?又經(jīng)歷了多少風(fēng)雨雷電的侵害與打擊?</p><p class="ql-block">北海公園里面有好多好多古樹,它們都是上百年的樹齡。這些古樹,它們?yōu)楸焙9珗@平添了幾多厚重的底蘊,同時也讓我們的內(nèi)心生發(fā)了更多思古之幽情。</p> <p class="ql-block">北海公園南門到西門之間是沒法通過陸路走過去的,因此,我最后是從西門出園,從外面的大馬路上走回南門。在南門邊,有一處重要的園中園——團城,借助網(wǎng)上視頻,展示一下它的全貌。</p><p class="ql-block">我花一元錢進(jìn)入團城,大致轉(zhuǎn)了一圈。因為有的地方不準(zhǔn)拍照,所以只拍了幾張。我想拍那兩棵大樹時,被工作人員制止了!</p> <p class="ql-block">這個玉甕被玻璃罩著,反光,根本拍不了它的真實樣子,只能是這樣的效果了!</p> <p class="ql-block">承光殿位于北京市北海公園內(nèi),處在城臺中央,是團城景區(qū)的主要建筑,元代稱儀天殿。康熙時期重建過后,改稱承光殿。</p><p class="ql-block">它坐北朝南,正方形大殿,雙重檐,黃琉璃瓦、綠剪邊,四面有抱廈,南面有正方形月臺,其建筑形式頗似故宮角樓。</p> <p class="ql-block">殿內(nèi)供一尊嘉慶時西藏進(jìn)貢的玉佛,高1.5米,用一整塊玉石雕刻而成,全身潔白光潤,袈裟及頂冠上鑲以寶石。</p> <p class="ql-block">把游玩過程拍的視頻整理一下,基本就是按照游玩順序制作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