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序言</b></p> 八十年代青春眾生相<br>世紀之交人性大揭秘<br>一段同居秘史<br>一生手足情深<br> <p class="ql-block">大哥的婚事</p><p class="ql-block">二哥的雅號</p><p class="ql-block">三哥的怪癖</p><p class="ql-block">四哥的摯戀</p><p class="ql-block">五哥的嗜好</p><p class="ql-block">六哥的迥異</p><p class="ql-block">七哥的權威</p><p class="ql-block">老顧的另類</p><p class="ql-block">解心中不惑</p><p class="ql-block">還歷史真相</p> <p class="ql-block">生活的艱辛</p><p class="ql-block">學子的磨難</p><p class="ql-block">憶往昔并肩苦中作樂</p><p class="ql-block">想今朝攜手笑對風云</p> 一代名紀<br>蓄勢萬字傾心力作<br>《非典型同居》<br>分期呈現(xiàn)<br>不容錯過 <p class="ql-block"><b>非典型同居</b></p> <p class="ql-block">大學里學生寢室,因其居住者不同,儼然不再只是居住空間,更具人性化特點。</p> 和別的男寢相比,222寢室的兄弟們像一群頑主:有時老成持重,有時行俠仗義;有時玩世不恭,有時頑皮狡黠;有時一本正經,有時油嘴滑舌,讓人愛不是、恨不過,常在一起有點鬧,久不謀面有點想。高度概括為:“德藝雙馨,色藝俱佳”,堪稱八十年代末校園生活的典型縮影。 在一生中最寶貴的青春歲月,共同生活了四年,多年后回想起來,仿佛發(fā)生在昨天。在我心中,早已給同寢各位兄長畫好了一幅幅速寫: <p class="ql-block"><b>名聲在外的男主:大哥DY</b>。家有長子,國有大臣,強調老大重要。大哥因為名字與《天仙配》中的男主角太像一家人了,每逢女老師點名時,通常會被端詳一下。但女同學似乎對中國傳統(tǒng)愛情故事興趣不大,致使大哥畢業(yè)前,也沒遇到劇中的“七仙女”。</p> 大哥嗜好不多,喜歡玩點小牌。運動技能比較稀松,軍訓時因為手腳配合問題,被教官單獨調教。<br> 他凡事講民主,不以老自居,待人也和氣。四年中只見他和別人生過一次氣,臉漲得通紅,嘴里不知所云,使我對老實人動氣印象深刻。一聽到歌曲《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就會憶起大哥敦厚的面龐。 <p class="ql-block"><b>柔中帶剛的戰(zhàn)將:二哥YXM</b>。因為長得過于英俊、白靜、斯文,慘遭不相干忌妒,私下里常被男生們吐槽:一說體檢時,校醫(yī)差點把他和女同學混在一起檢查;二說入學時,差點被粗心老師分到女寢去;三說由于走路姿勢優(yōu)雅,被男生戲稱為“二娘”。</p> 二哥心靈手巧,縫補“花紅”連女同學都自愧不如。偏偏愛紅妝更愛武裝,案頭常備《古今中外名將錄》《中華名帥錄》等軍事著作,說起各類戰(zhàn)事如數(shù)家珍。 難能可貴的是,二哥始終堅持學思踐悟、學以致用,硬是在畢業(yè)實習的最后關頭,聲東擊西、暗度陳倉,深得同組二嫂的垂青,真正實現(xiàn)了學習、戀愛兩手抓、兩手硬,讓競爭者嘆為觀止。 <p class="ql-block"><b>知行合一的哲男:三哥XBH</b>。天下武林高手云集,但不見著三哥,你絕稱不上真英雄。江湖曾盛傳白眉大俠,三哥只需用兩道柳葉殘眉瞟一下,都不用把眉型調整到九點一刻,白眉準會被嚇得落荒而逃。</p> <p class="ql-block">三哥酷愛哲學,對叔本華、弗洛伊德頗有研究。一次聚餐,三哥憑著高深莫測的學術造詣,借助手中的塑料酒杯,與同席女生傳授物質、意識相互依存的原理,我們喝了1個鐘頭酒,他給人上了45分鐘課。</p> <p class="ql-block">受哲思影響,三哥就寢時,也堅持做到不受牽絆、了無牽掛。先將被子齊齊整整卷成一卷,然后端坐床頭,從腳開始往被里鉆,直到全身包裹進去,只露腦袋在外,如此進被窩,準保不會有一絲撒氣漏風,就是費時費勁,和蛇蛻一次皮差不多。</p> <p class="ql-block">有時為調理他,我會提前把燈熄了,黑暗中瞄他,竟依然流程不簡、標準不變,以至于因觀察過于費神,我夢見了《聊齋》中“卷席筒”的情節(jié),驚出一身冷汗。</p> <p class="ql-block"><b>情義無價的男神:四哥SJJ</b>。80年代的大學生,基本都看過瓊瑤小說,有時也會想幻化為男女主人公,演繹纏綿悱側的愛情故事。但只要你了解四哥的愛情歷程,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癡心男兒更動人。</p> 因為初戀,且四嫂又是師范學院中文系的高材生,不擅長舞文弄墨的四哥,在給文采飛揚的嫂子回信時,難免黔驢技窮。但他就有那么一股執(zhí)著勁,上午手捧《讀者》,午休熟讀《知音》,晚上頭枕《女友》,摘抄不知寫壞了多少鋼筆,硬是把自己塑造成了一名風花雪月、出口成章的文學青年。從他身上,我目睹了一個對愛情忠貞不渝的人,如何經歷自己的初戀、熱戀、苦戀、癡戀的,耳邊又響起電影《不見不散》中劉園解釋雙眼復明的金句:“這是愛情的力量!” 四哥屬性情中人,對朋友仗義疏財,常常沒到放假,就早已囊中羞澀,大都是兄弟們提供支持,他也總不忘在還錢時請人大撮一頓。<br> 他多才多藝、能文能武、吃嘛嘛香。籃球打得極好,絕殺技是勾手投籃,有點賈瓦爾沒進NBA之前的“范兒”,但隊友不夠雄起,他始終孤掌難鳴。臺球以干凈利落的“爆桿”,號稱班級無冕之王。 人雖瘦,但他聲線高、氣息長、共鳴好,尤其擅長民族唱法,成名作《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軍訓期間一鳴驚人,成為校園歌壇大腕歌手。 食量驚人,曾和人打賭,在飽享了一頓豐盛正餐之后,又狂噎剩飯一斤和油茶面半袋,直接把對手吃進校醫(yī)務所,完勝獎品是晚上再撮一頓。 最大軟肋:不勝酒力。一次他喝酒過量,導致人事不醒,就醫(yī)路上,嘴里只嘟囔一句話:“我不能死,我還年輕,我還沒結婚呢”。我們強忍著笑說:“哥放心去吧,兄弟們均未婚配,嫂子那邊有什么事,就交給我們辦?!鳖D時,他怒眼圓睜,頗有死不瞑目的架勢,我們就知道,平安無事。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非典型同居(中篇)待續(x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