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生最寶貴的年華,就是風華正茂的青春歲月。屈指數(shù)來,我高中畢業(yè)、走向“廣闊天地”竟不知不覺過去了50年,雖然半個世紀過去,但那些戰(zhàn)天斗地的歲月,經??M繞在我的眼前。讓我永遠難忘。</p><p class="ql-block"> 那是1972年的冬天,我和同學們高中畢業(yè)了,迎接我們的就是響應毛主席的號召,走向廣闊天地,這讓我有了磨練筋骨的重要一課。</p> <p class="ql-block"> 臨近年關大菜窖里倒土豆</p><p class="ql-block"> 剛畢業(yè)的頭些天,我很不習慣,上學時我一直很用功,在老師和同學們的眼里,我就是好學生??筛咧挟厴I(yè)沒學可上了,眨眼間弟弟妹妹就把我的書包、文具瓜分一空,害得我還掉了幾滴眼淚。</p><p class="ql-block"> 跟同學們玩了幾天,忽然有一天,我接到通知,畢業(yè)生須馬上去父親單位青年點報到,知青的生活開始了。幾位老同學把我送到森鐵小火車站,可我已經哭成了淚人……</p><p class="ql-block"> 當天傍晚,我們一行十幾個女同學來到了青坪青年點,一下火車,就見到了人高馬大的李隊長。他熱情地把我們迎進青年點,看著殘破四處漏風的土坯房,我們誰也沒吱聲。一位老大媽正在燒炕,滿屋子的濃煙,老大媽說,這房子原來是生產隊裝工具的,你們一下子來這么多人,還沒準備好住的地方,先將就住下吧。</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清晨,李隊長帶領大家來到一處大菜窖跟前,他說,你們以后就是咱們青年點的人了,現(xiàn)在冬季活不多,哪有活就去哪。這個大菜窖里土豆都長芽子了,有五六萬斤土豆,除了冬天吃,開春還要做種子。</p> <p class="ql-block">當年和青年點的同學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這個大菜窖大約有十五六米長,五六米寬,近三米高,我們先從一側開始,把生了芽子、還有爛了的土豆挑出來,芽子掰掉,收拾好的土豆用土籃子裝起來,抬到另一邊。土豆窖只有中間一平方米大小的窖口投下來光亮,枯燥乏味的勞動讓大家很無奈。但是,畢竟是一群女學生,不一會青春開朗的性格戰(zhàn)勝了一切,大家一邊干活,一邊講故事,唱歌,說笑話,這種氣氛相互感染著,不知不覺的一天就過去了。</p><p class="ql-block"> 忽然有一天,有同學提議說,咱們應該快點干,干完了好早點回家過年。這個提議大家都贊成,不約而同的加快了干活的速度。原來隊長說得干半個月,可不到10天土豆就收拾完了。大家興高采烈,就打算收拾東西走人了。</p><p class="ql-block"> 然而,李隊長卻一盆冷水澆了下來,他說,從今后這青年點就是你們的家!這個活干完了還有別的活。上邊來通知了,明天全體去東方一連支援。</p> <p class="ql-block"> 廣闊天地就是知識青年蛻變的戰(zhàn)場</p><p class="ql-block"> 東方一連的連長可不像青坪李隊長那樣和藹可親,記得那時候,每天早上4點多連長就來了。他一進院,起床的鐘聲也敲了起來,接著就是連長罵聲連天的喊叫。東方一連是盲流子的天下,這些闖關東的農民,都是老莊稼把式,所以連長處處依賴他們。在連長眼里,學生啥也不是,干活啥也不行,所以他罵的也都是學生。</p><p class="ql-block"> 頂著星星出工,有的學生一邊走一邊嘟囔:這老家伙,像周扒皮一樣,天天來喊咱們下地,把人連喊帶罵整起來了,他就回家去睡覺了。</p><p class="ql-block"> 我們每人都穿的破破爛爛,因為干的活全是土,確切的說是凍土。因為連里通知我們,幾里地以外大片的沼澤地已被炸藥炸開,讓我們幾個人跟著一掛老牛車,將大塊大塊的凍土抱到牛車上,再運往大田。這是那個年代改造土壤的捷徑。那時每天干的活很累,伙食卻很差,基本全是粗糧,大鍋燉菜,也沒啥油水滋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記憶中好像到了割小麥的季節(jié),也是大家開齋的日子。這時食堂每天都是香噴噴的大饅頭,還有豬肉白菜豆腐湯,香味都傳老遠。正在成長階段的我們,一個個都像餓癆似的,半斤一個的大饅頭每人都能吃好幾個,豆腐燉肉也能吃幾碗。</p><p class="ql-block"> 東方一連的地一眼看不到邊,搶收小麥的季節(jié),我們都要累死了。每天起早貪黑累得直不起腰。我還不小心,左手每天都被割幾個口子??柿艘矝]人送水,天上的太陽火辣辣的,干活渴的嗓子直冒煙。記得麥田附近有個流經馬圈的水溝,渴的時候啥也顧不上了,蹲在那捧起水就貪婪的喝了起來。</p><p class="ql-block"> 也奇怪,那時候條件那么艱苦,吃得還那么差,可我們一個個卻健康的很,誰也不得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麥收結束,我們一部分人又被調回青坪,這時青坪生產隊已經為知青們蓋了宿舍,寬敞明亮,住宿條件好多了。</p><p class="ql-block"> 青坪的地都是山坡地,栽種的是土豆蘿卜白菜,還有一些玉米黃豆等。盛夏時節(jié)正是鏟地的時候,每天四點就要扛著鋤頭下地,鏟到早晨七點回青年點吃飯。由于每天起的早,經常鏟地一個來回,大家就坐在地頭睡著了。</p><p class="ql-block"> 就在大家睡眼朦朧之際,卻被一聲驚呼嚇得都跳起來。原來,青坪的山地曠野蛇特別多,無論是毒蛇,還有松花蛇,野雞脖子,土球子,我都見過。這一刻,眼見的一條黑黃花、胳膊腕粗細的一條大松花蛇,從一個男同學的腿底下爬出來。有膽大的立刻上前用鋤頭砸向蛇頭,片刻花蛇不動了。這些男孩子樂的夠嗆,將蛇綁扎在鋤頭上,一窩蜂的跑下山回隊了。</p><p class="ql-block"> 一進青年點,有人就嚷嚷開了,中午松花蛇燉土豆!開齋了!青坪青年點,平時伙食也不好,那時都這樣,沒啥吃的,但是我們李隊長會打獵,偶爾給大家打個野雞,野兔,改善一下伙食。</p> <p class="ql-block"> 隆冬數(shù)九,錘煉了我們的臂膀</p><p class="ql-block"> 隨著凜冽的北風吹來,農田里的勞動結束了,青年點把我們組織到林業(yè)局的大河邊,每人發(fā)了一個沉重的鐵錘,用它去砸石頭子。隆冬數(shù)九,天寒地凍,每天坐在大河邊全身凍的夠嗆,可砸石頭的手卻震麻了。</p><p class="ql-block"> 大河邊運來山一樣高的大石頭堆,我們在那將大石頭砸成碎石塊,碎石塊是用來鋪森林鐵路鐵軌的,每個隊員每天完成一定量的石塊,才能計入出勤的公分。折合成每天工資六毛錢,每個月18元錢,秋后生產隊統(tǒng)一結算再分紅。</p><p class="ql-block"> 那個冬天我的雙手凍的開裂都是口子,砸石頭子一用力,口子又裂開了,疼得我鉆心,可是沒辦法,活還得干,生活還得繼續(xù)。</p><p class="ql-block"> 過完正月十五,隊長通知說,又有新的任務,每個人回家準備一把鋸,要去六公里那的山上砍伐小桿。那些小桿都是五六米長,技術人員組織大家上山,在采伐作業(yè)中,技術人員告知大家,一定要貼地鋸斷,不能浪費木材,有的采伐不到位,小桿鋸口離地一尺多高,遭到了批評。 當然貼地采伐有一定的難處,此刻的山場都是積雪,跪在地上或者坐在雪地上,棉褲都被雪祂濕了,冷風一吹,外面的褲子又凍硬了。</p><p class="ql-block"> 砍伐小桿隊領導規(guī)定,每人每天要伐50根小桿。還要把這些小桿運到山坡下檢尺。干了兩天這個標準隊長就不再提了,因為大家都完不成。從樹林到山坡下還有挺遠的距離,砍伐完小桿還要除去枝丫并運下山,從時間和工作量來看不光活難干,也很難完成。那時不僅工作條件艱苦,午餐也難解決,因為六公里山上啥也沒有,曠野里北風呼號,遍地林木,一片雪野白茫茫。我那時每天帶啥飯都讓家母犯愁,由于天氣太冷,那時還沒有保溫飯盒,到了中午啥飯都凍硬了。水也無法帶,一凍就是冰,渴了只能吃雪。</p><p class="ql-block"> 條件這么艱苦,可沒人說三道四,大家都從那個艱苦的日子過來的,也都能克服。那時每天上山勞動,我母親總怕我凍著,給我找了一個林業(yè)局職工穿的大棉服,由于肥大,腰上系了一根繩子。我爸還給我找了一個大狗皮帽子,就像京劇威虎山那個小常寶裝扮差不多,雖然難看,可是很暖和,凍不著了。每天都要去干活,顧不上什么好看賴看,誰也不笑話誰。</p> <p class="ql-block"> 苦中作樂歪打正著</p><p class="ql-block"> 在青坪青年點,有初高中畢業(yè)生80多人,還有二三十個盲流子。一群年輕人有的情竇初開,這讓我們李隊長很擔心,怕管理不好擔心有人不守規(guī)矩。那時我是青年隊長兼職團書記。李隊長天天囑咐我,但是他基本不出面,每天帶領大家下地勞動都是我。為了防止大家無事生非,每天晚飯后,李隊長都要帶領大家開個長長的會,主要是他訓話,東拉西扯到了9點多就睡覺了。實際上李隊長就是個老農民,也沒啥文化,所以每天晚上的兩個多小時訓話,白白浪費時間。</p><p class="ql-block"> 我終于明白他的苦心,便跟他商量,決定晚上活動時間改變一下形式,除了有事說事,其余的靈活掌握。那時全國都在學習小靳莊,有的青年點也通過大學習,大討論,讓枯燥的知青生活更有意義。于是我們開始組織學文化,學唱歌,講故事,朗讀比賽、賽詩會?;顒诱臒峄鸪?,青年點的氣氛活躍了,大家也都很高興。林業(yè)局的廣播站對我們青年點馬上進行了報道,這讓大家的干勁更足了。</p><p class="ql-block"> 不久,牡丹江林業(yè)管理局團委在迎春林業(yè)局召開工作交流會和先進團支部表彰獎勵大會,咱們大海林林業(yè)局 團委將我們青坪團支部事跡上報,隨后我被邀請參加這次大會。</p><p class="ql-block"> 記得那是秋高氣爽的日子,去開會同行的有團委書記王旭升,還有團委干事張忠厚老師,我們一行三人乘坐了半天一夜的火車,來到了迎春林業(yè)局。會議中我和幾個先進支部代表做了大會發(fā)言,大會予以表彰獎勵。</p><p class="ql-block"> 會議中,迎春林業(yè)局團委熱情好客,還給每個與會代表發(fā)了一袋面(那里是農墾兵團所在地)、兩瓶北大荒酒。這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堪比雪中送炭,記得還是兩位團領導幫我把面扛到家。</p> <p class="ql-block"> 知青生活成為人生起步的墊腳石</p><p class="ql-block"> 經歷了在廣闊天地的歷練,身體結實了,臂膀堅強了,使我認識到,嘗過這些甜酸苦辣,人生沒有邁不過去的坎,爬不過去的坡!苦難就是一本教科書,使我在學習中成長進步。一路走來,我當過老師,做過公務員,又從事新聞工作做記者。</p><p class="ql-block"> 1998年夏,在毛主席上山下鄉(xiāng)號召發(fā)布30周年之際,我有幸成為黑龍江大型上山下鄉(xiāng)紀念活動組委會策劃人。那時活動主要召集黑龍江、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五省市在黑龍江下鄉(xiāng)去兵團的人?;顒邮⒋髥⒛?,來自全國各地的兵團老知青紛紛涌入哈爾濱。</p><p class="ql-block"> 記得聚會盛況空前,各個知青代表隊高高舉著精心制作的大旗,還排練了許多文藝節(jié)目。有的代表隊身穿絢麗的民族服裝,跳起那個年代最流行的舞蹈,讓人忍俊不禁。我策劃的系列活動主要是南北知青大串聯(lián),講述知青故事(和媒體合作,我采寫每天在報上發(fā)表,),北大荒知青新聞人物評選,編輯出版北大荒新聞人物事跡選編《苦樂年華》。</p><p class="ql-block"> 活動的收尾我們在省電視臺組織了一場大型文藝晚會,邀請了許多演藝人員。許多著名文藝工作者都來哈演出并助興。</p> <p class="ql-block">邀請的部分演員以及活動主題曲的詞曲作者</p> <p class="ql-block">活動組委會的我和具體工作人員</p> <p class="ql-block">我和央視記者及助理</p> <p class="ql-block">知青歲月是最難忘的歲月,從那時起步,一路婉轉曲折,甚是難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