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遲到的紀念》</p><p class="ql-block"> 李儒秀</p><p class="ql-block"> 1979年發(fā)生的那場中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是距離我們這一代人最近的戰(zhàn)爭。</p><p class="ql-block"> 在2月17日開戰(zhàn)第一天沖鋒的陣地上,河南光山縣籍軍人李保柱就以一等戰(zhàn)功,完成了他軍人生涯一生的光榮使命。</p><p class="ql-block"> 幾年后的3月16日,參戰(zhàn)部隊回國,凱旋門的隊伍里再也沒有了李保柱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1974年,光山縣白雀鎮(zhèn)向解放軍輸送了96位優(yōu)秀青年,他們同車駛向了同一座軍營。多年后,95人都陸續(xù)回到了父母身邊,只留下李保柱烈士一人,長眠于邊關。</p><p class="ql-block"> 明月有情亦有淚,父母在等待他,女兒在等待他,家鄉(xiāng)的土地在等待他,整整等了四十年,還不知他安息在何處,還不曾看過他。</p><p class="ql-block"> 失去至親,撕心之痛,外人豈知。今到墓前,人在咫尺,卻天地永隔了。輕輕拂去碑上塵土,喚醒了記憶,往事如新,泣淚如雨,不盡哀傷。</p><p class="ql-block"> 他鄉(xiāng)祭忠魂,大風吹過山巔叢林,帶出了陣陣凄厲哨聲,仿佛是天在撫琴悲歌,心不覺微微顫抖,含淚動容中,誰不肅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又是滿山軍草綠,邊關遲來是清明。</p><p class="ql-block"> 心再近,路遙遠,天堂清冷,還是接回家好,壯士報國,終有歸期,讓女兒的哀思能有寄托。</p><p class="ql-block"> 女兒:李儒秀敬上</p><p class="ql-block"> 2019年清明節(ji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尋父之路》</p><p class="ql-block"> 李儒秀</p><p class="ql-block"> 2019.4.9</p><p class="ql-block"> 我父親李保柱是河南省光山縣籍的戰(zhàn)士,中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犧牲的烈士,在戰(zhàn)場上榮立了一等戰(zhàn)功,國家把他安葬在廣西憑祥市匠止烈士陵園。</p><p class="ql-block"> 四十年了,我是第一次來到陵園。</p><p class="ql-block"> 記得上一次,我來憑樣市尋找父親墓地,人生地疏,我邊打工邊尋找,都說不知道,帶著傷心失望而返。</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父親犧牲四十周年,我再次踏上尋父之路。</p><p class="ql-block"> 一到憑祥市,立即有出租司機迎上詢問:是來為烈士掃墓的嗎?我?guī)闳ィ也灰囧X。</p><p class="ql-block"> 師傅先送我到憑樣市民政局,民政局成立了專門機構,接待我們這些英烈親屬和參戰(zhàn)老兵,工作人員非常和善周到,看了我出示的烈士證書和一等功證書后,立即免費將我安排去賓舘住下,就歺也是免費,還特意留了電話,再三告訴我,還有什么困難隨時電話聯(lián)系,千萬不要客氣。我立刻有了回到家的溫暖,倍感親切。</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清晨公家派專車把我送到匠止山烈士陵園。</p><p class="ql-block"> 陵園三面環(huán)山,墓地靜眠其中,像祖國母親曲展長臂緊緊抱著自己的英雄兒女。</p><p class="ql-block"> 定時播放的哀樂,一進去那種莊重肅穆,立即就給人以強烈的震撼和敬畏,對祖國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家庭與國家融為一體,悲壯中有了家國之情。</p><p class="ql-block"> 中間一條路通達盡頭,路兩旁依次修建六大塊墓園,共安葬924位為國捐軀的烈士。四周栽有整齊的松柏,像衛(wèi)士日夜守護著英靈。</p><p class="ql-block"> 大門口護園工是個中年人,親自領路把我引到我父親墓前。見碑如見人,分別四十多年了,悲情難訴,只有淚。</p><p class="ql-block"> 我跪在墓前,輕輕從心窩掏出李保柱烈士遺像,守墓人默默雙手接過,幫我粘貼在碑的左上角,任我撫碑聲聲泣淚痛哭。</p><p class="ql-block"> 火車徐徐啟動,憑祥市這座魂牽夢繞的城市從眼前慢慢掠過。</p><p class="ql-block"> 回家的路上,心是空的,人是孤獨的,淚流在了碑上,心留在了墓園。</p><p class="ql-block"> 車廂我遇上了一位長者軍人,他一看到我拿出父親李保柱的一等功證書,就像小孩子一樣失聲哭了,他說他是在戰(zhàn)場拼殺過的軍人,他知道一等功的價值。他說:你回去要大聲向當?shù)卣f,要向社會說,烈士的血是為大家流的,淚不能讓親人獨自吞咽,這是一個家庭的榮耀,他是國家英雄,是所有人的英雄,要說!要說!</p><p class="ql-block"> 然后他面向全車廂哽咽著說:他每年都要自費來墓地看望戰(zhàn)友,到烈士的家鄉(xiāng)去看他們的父母,去跪拜,去敬孝。</p><p class="ql-block"> 說著說著同車的人都哭了,我此刻才明白,人民烈士永垂不杇,是在他們心中,我父親這樣的人,沒有死。</p><p class="ql-block"> 每蓬佳節(jié)倍思親,只有清明這個節(jié)氣給人帶來無盡的哀傷。在憑祥掃墓的每一幕細節(jié),都值記念。</p><p class="ql-block"> 我感謝憑祥市政府盡己所能,伸出雙手服務于英烈親屬,服務于參戰(zhàn)老兵。市民把英烈親屬視為親人,憑祥做為英烈的第二故鄉(xiāng),所表現(xiàn)出的熱情,感動至深。</p><p class="ql-block"> 我多么希望憑祥的這種溫暖傳導到全國,把習主席對軍人的關懷落實到位。</p><p class="ql-block"> 被政府放在心里,才算存在過,為國家用命者,國家必須為之用心。</p><p class="ql-block"> 人都有感恩之心,回來之后,我給守墓人發(fā)了一個小小紅包,對他的辛勤工作,表示謝意。對憑祥市政府的關懷,以信致謝。對同車廂長者軍人的真情教導,無以報答,只能銘記于心。</p><p class="ql-block"> 我最后一個心愿,就是找到李保柱烈士的部隊,看一眼曾經(jīng)培養(yǎng)李保柱成長的部隊,讓心有歸宿。</p><p class="ql-block"> 注:1983年,政府號召干部資助農(nóng)村失學兒童,我亦盡了一點微薄之力。一天,我和法官趙春艷一同下鄉(xiāng)辦公,路經(jīng)一村莊,隨行的一鄉(xiāng)干部對我說:你資助的學生是一位烈士子女,正是此村的,去看看吧。我見到了李儒秀,以后我對李儒秀增加了些費用資助。李儒秀初中畢業(yè)進廠做工,廠子倒閉又去南方打工。</p><p class="ql-block"> 此次李儒秀夫婦到廣西掃墓,我也同去祭拜了烈士陵園,謹以此文記錄了所見所聞,記錄了一個平凡家庭的悲傷路程,并代寫了烈士祭文以示對英烈的緬懷!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歐陽新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