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過往隨風(fēng)去,心中皆是她。</p><p class="ql-block"> 這幾日,一直在思念杭州。雖說都是些零零碎碎的人與事回放,但貫穿起來卻是一串生彩發(fā)光的海珠頸鏈。</p><p class="ql-block"> 說起來很奇怪,我不曾在杭州求過學(xué)做過工,旅游小住也不過是極短的時間。我不懂自己又何來這種鄉(xiāng)愁一般的故鄉(xiāng)情讓我一次次夢里寄身于杭州;于是杭州在夢里就有了故鄉(xiāng)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緣于這種情愫,這些年去杭州明顯很頻繁,或去游玩、或去差旅,或約三四好友,或孤身獨(dú)往。既便是獨(dú)行,只因是去杭州,也從不曾有過踽踽獨(dú)行的孤獨(dú)感。那段日子,似乎把家安在了杭州,其實(shí)是魂魄于杭。</p><p class="ql-block"> 從上城區(qū)城頭巷井理弄剪發(fā),從漕運(yùn)西路的舊街里的浴館洗澡,從西湖邊人民路的民宿吃鄰家炒的菜。清晨菜市場剛剛喧鬧的時候,也像杭州市民一樣吃起了片兒川。片兒川一定是巷子深處老字號做的最好,加之當(dāng)?shù)氐男』\包或生煎包,杭州人吃了一輩子,這也是杭州人不愿離開家鄉(xiāng)的理由之一吧。當(dāng)然杭州最好的還是天下聞名的東坡肉、叫花雞、龍井蝦仁、宋嫂魚羹。</p><p class="ql-block"> 走在南山路上,隨處可見若干經(jīng)營飯?zhí)玫木萍?。若論吃,大可不必去西湖邊上的樓外樓,若是冥想聆聽古人之風(fēng),倒是可以靠樓窗小坐一會兒。知味觀,百年飯店,去那品嘗東坡肉叫花雞等杭州名菜足矣。杭州城有很多獨(dú)具特色的私家飯廚,江南的老味道更具特色。三臺三路的三臺云舍內(nèi),蝦油雞、決明兜子。龍井路上的方圓庵,干菜紅燒肉、火腿老鴨煲。梅靈北路的她城有他,椒麻雞魚、話梅排骨。龍井路381號滌心沼、石鍋燉牛肉。其上的方圓庵,是北宋高僧辯才隱居之地。飯店經(jīng)營的火腿老鴨煲是鎮(zhèn)店之菜,之前是每周三才有,現(xiàn)在就不得而知了。還有北面秦亭山法華山下的西溪,有經(jīng)營春筍步魚一菜的一家小店。名稱我是忘記了,很是遺憾。袁枚談及春筍步魚這道菜,寫道:“杭州以土步魚為上品……肉最松嫩,煎之、煮之、蒸之俱可,加腌薺菜作湯、作羹尤鮮” 。</p><p class="ql-block"> 十年來游走于杭州城之間,說來很奇怪,杭州西湖老十景,新十景我從沒刻意專程游覽過,比如雷峰塔,比如花港觀魚,再比如虎跑夢泉….我至今就沒去過。至于斷橋殘雪,蘇堤春曉,滿隴桂雨是隨意經(jīng)過了,才曉得這是名景之一。斷橋以后到是常去,有一天晩上酒后還有失文雅的在斷橋旁用西湖水洗了腳。</p><p class="ql-block"> 說到西湖,讀過古人抒懷其湖其水其山其色的詩不下百首,但身臨其境時我還是特喜歡月下之湖和細(xì)雨朦朧之中的湖,只因其詩意更濃更讓你雅興生發(fā)。我在月色下蕩槳西湖水,無論獨(dú)自還是數(shù)人,總有十次之多了。</p><p class="ql-block"> 黃昏時,一定是要在船上泡了一壺茶,湖光山色一壺茶,其意境妙不可言,或者….或者是酒后微醺身心略有趔趄吧,眼前迷蒙的水景山色。此刻聽著船槳在湖上嘩嘩的滑水聲,那你且微閉雙目,感覺身下的小船慢慢的就與紅塵浮世搖得漸行漸遠(yuǎn)了。再偶有一葉小舟緩緩駛來,虛眼望去,圈圈的漣漪微微蕩漾,似覺得你與歷史的周而復(fù)始擦肩而過,身己不在其中。</p><p class="ql-block"> 印像最深的還有西湖旁蘇小小的墓丘。一座名伎之魂定居在西湖旁,在游人如織的路上,竟沒有挪移走,細(xì)思起來其實(shí)是違背了中國人特有的陰學(xué)傳統(tǒng),此是話外之話。一首“妾乘油璧車,郎騎青驄馬。何處結(jié)同心,西陵松柏下”是讓杭州人舍不得把她同與阮郁美好的愛情忘掉吧!從陰學(xué)講,可能小小生前最喜歡散步的地方該是西湖之畔,且久居于此,這也是后人成全其美吧。這正是山青水秀人心美,由此我更對杭州人多了一份心生敬意。杭州處處為景,己經(jīng)不需刻意的描述哪里更好了。</p><p class="ql-block"> 說到杭州離不開說茶,其城遍布數(shù)百家茶館。這些年印像較深的:西湖邊的青竺、青竹茶舍,青藤茶館,蔓笙茶室。龍井山附近的目回龍井茶舍,合吾山房茶舍,對白茶舍。巷里鬧市中的觀正.隱軒茶舍,歡喜茶館。對了,杭州去過的茶館不能不提到得光清茶館。茶館名源于店主的曾祖父李得光,如今得光清茶館開設(shè)在臨近拱宸橋的古運(yùn)河邊,古建筑的木制房屋透著歲月的滄痕。更為奇妙的事,茶館數(shù)十年竟以白茶為待客之主茶,也竟深受杭州人喜歡,不得說個奇字。</p><p class="ql-block"> 有了西湖水、有了“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有了杭州暮色清風(fēng),以及前朝以至現(xiàn)代文人雅士,杭州城茶館就自帶靈性,生意清靜之中隱見興隆。楊宇儀文句用在杭州的茶館也恰當(dāng)不過,“月已闌珊,上下瑩澈,茶居燈火的微茫,小河月影的 皴皺,水氣的飄拂,夜潮的拍岸,一座座小小茶居在醉意中,一切都和心象相溶合”,濕漉漉 的、反射著月光的文字竟使我漸醉……”</p><p class="ql-block"> 杭州人捧上一把壺,邀兩三知己慢慢品茗,既愜意又有趣味。人世間滄桑煙火了于一杯茶之間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幾年我更想去杭州,我更喜杭州,道不清緣因。再想想,可能自己是越來越想獨(dú)處呆呆了。杭州可能是我最適宜獨(dú)處靜呆的地方吧。一個人去聞聞杭州城的桂花香,看看枝丫探過屋頂?shù)臉幼印?lt;/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其實(shí)最真切的原因應(yīng)該是人最需求的是物質(zhì)基礎(chǔ)上的精神生活,是在煙火紅塵中的是禪而非禪又是禪的視覺味覺與感覺,將那山,水,食,酒,茶裝於一方天地中。而不象我眼下的棲身處所忙碌工作之后而身無去處。這正是如一句話所說:詩和遠(yuǎn)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