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們于2021年5月23日從北京出發(fā),自駕4500多公里、去往湖南韶山市—毛主席故居,貴州松桃縣—紅石林景區(qū)、苗王城,四川豐都縣—鬼城,大竹縣城,渠縣—云霧山,閬中市—閬中古城、大佛寺,劍閣縣—劍門關,河北趙縣—趙州橋及柏林禪院、河北正定縣—興隆寺,歷時15天,6月6日平安返京。</h3> <p class="ql-block">第一天/5.23/周日 </p><p class="ql-block">天氣:晴</p><p class="ql-block">早上7點出發(fā)</p><p class="ql-block">啟程:保定;目的地:河南新鄉(xiāng)胖東來全季酒店</p><p class="ql-block">公里數:465公里</p><p class="ql-block">行車時間:5小時45分</p><p class="ql-block">石家莊東休息,邯鄲休息區(qū)加油</p><p class="ql-block">到達時間:下午4:15到達目的地河南新鄉(xiāng)住宿:全季酒店/288元,房間大,現代,非常好。</p><p class="ql-block">晚餐:在離酒店1公里的馬妞燒烤燴面,燴面很鮮香,芥末味兒涼皮好吃。</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5.24/周一/</p><p class="ql-block">天氣:小雨 </p><p class="ql-block">早上7:30二樓餐廳吃飯,早餐豐盛。</p><p class="ql-block">啟程:目的地:天門市</p><p class="ql-block">公里數:600公里</p><p class="ql-block">行車時間:7小時40分</p><p class="ql-block">路況:一路高速,一路暢通。</p><p class="ql-block">到達時間:下午4點多到了天門市維也納酒店,在美食一條街附近,</p><p class="ql-block">住宿:維也納酒店(胖東來廣場店)湖景房很舒適,無早餐。</p><p class="ql-block">晚餐:到潘記粥鋪吃的剁椒魚頭,酸甜辣很不錯,涼拌苦菊也非常好吃,印象深刻,100元就吃的不錯。 </p> <h3>酒店湖景房,窗外的夜景。</h3> <h3>潘記粥鋪的剁椒魚頭,味道咸鮮令人記憶深刻。</h3> <p class="ql-block">第三天/5.25/周二</p><p class="ql-block">天氣:陰 </p><p class="ql-block">啟程:7:30出發(fā),</p><p class="ql-block">目的地:今天目的地是韶山毛主席故居,中午在雷鋒服務區(qū)吃飯。</p><p class="ql-block">公里數:363</p><p class="ql-block">行車時間:4小時45分</p><p class="ql-block">到達時間:下午1:30</p><p class="ql-block">景點景色簡介:到達景區(qū)停車場駐車后,需乘大巴/20元.人,人很多,通過安全檢查,買車票后很快就發(fā)車,到后預約參觀票,存包,排隊進入參觀,不讓帶包。乘大巴回到景區(qū)大門,驅車至韶山市區(qū)。</p><p class="ql-block">住宿:入住韶山維也納酒店,套房256元。晚餐:晚上去御膳房吃的水煮活魚、臭豆腐、手撕包菜,味道好。</p> <h3>在雷鋒休息站小憩......。</h3> <h3>參觀毛主席的故居是我們這次出行的主要目的之一。</h3> <h3>毛主席的故居參觀人群絡繹不絕。</h3> <p class="ql-block">第四天/5.26/周三</p><p class="ql-block">天氣:晴</p><p class="ql-block">啟程:8點</p><p class="ql-block">目的地:貴州松桃縣</p><p class="ql-block">路況:全程高速公路</p><p class="ql-block">公里數:422公里</p><p class="ql-block">行車時間:6小時</p><p class="ql-block">到達時間:下午快五點到松桃國際酒店</p><p class="ql-block">住宿:松桃國際大酒店(網上訂288元)晚餐:賓館對面的苗寨八大碗吃飯。</p> <h3>下雨了。</h3> <p class="ql-block">第五天/5.27/周四</p><p class="ql-block">天氣:陰 </p><p class="ql-block">啟程:上午八點出發(fā),目的地:貴州紅石林-苗王城-彭廚-松桃國際大酒店</p><p class="ql-block">公里數:108公里</p><p class="ql-block">路況:好</p><p class="ql-block">行車時間:3小時8</p><p class="ql-block">分有一大一小兩個景點,相距幾百米,風格迥異。沒看見管理人員,不用買票,游人不多,大多是本地游客,下午1:40離開,本想去潛龍洞,時間來不及,改去苗王城,2點多到大門口,乘景區(qū)擺渡3.5公里進入2號門,苗王城里的建筑大多是后建的,兩個小時游完,回松桃國際酒店賓館。</p><p class="ql-block">住宿:同前一天</p><p class="ql-block">晚餐在路上搜大眾點評—彭廚家常菜,離賓館2.5公里,</p><p class="ql-block">到達時間:吃罷飯6點回賓館休息。</p><p class="ql-block">去紅石林景區(qū)有十來里沙石山路不太好走,景區(qū)停車場內有時當地村民會收點停車費。</p> <h3>貴州松桃紅石林景區(qū)在松桃盤石鄉(xiāng),位于臘爾山的松桃與湖南相鄰主峰的左側,景區(qū)內有大小兩個景點。據地質專家考證,紅石林巖石形成歷史約有 5 億年,紅石林地域與坐龍溪峽谷一樣同屬地史上所稱的揚子古海,海底沉積了大量混合泥砂的碳酸鹽物質,經地殼運動和侵蝕、溶蝕作用,形成了這片美麗的地質奇觀。<br></h3> <h3>龍鱗</h3> <h3>紅石林視頻</h3> <h3>下午兩點多到達苗王城的門口。苗王城,位于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最早是答意苗民長官司駐地。宣德至嘉靖年間經苗王石各野、龍達哥、吳不爾、龍西波、吳黑苗等長期經營逐步成為臘爾山區(qū)南長城外圍的“王者之城”。王城占地面積約4平方公里,分為東城和西城。原有城墻2000余米,面寬四尺,底寬六尺,高九尺。有4個城門,城內有11條巷道,巷道內有11道寨。是湘、黔、渝邊界上保存較好的集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建筑為一體的苗疆古城,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和旅游開發(fā)價值。</h3> <h3>苗王故居</h3> <h3>母與子</h3> <h3>苗王寶座</h3> <h3>古巷道</h3> <h3>天生橋</h3> <p class="ql-block">第六天/5.28/周五</p><p class="ql-block">早餐;免費不錯/比維也納酒店差</p><p class="ql-block">啟程:九點多</p><p class="ql-block">目的地:重慶豐都維也納酒店</p><p class="ql-block">公里數:351公里</p><p class="ql-block">路況:大段山路崎嶇</p><p class="ql-block">行車時間:5小時36分在進入重慶界后走國道211,基本都是盤山道,路窄錯車不易,路面很標準。</p><p class="ql-block">到達時間:3:50</p><p class="ql-block">住宿:重慶豐都維也納酒店</p><p class="ql-block">晚餐:麓鼎記老火鍋/離賓館很近</p> <h3>火鍋,味道一般。</h3> <p class="ql-block">第七天/5.29/周六</p><p class="ql-block">早餐;免費不錯</p><p class="ql-block">啟程:九點多</p><p class="ql-block">目的地:維也納酒店—重慶豐都鬼城-達州大竹宜必思酒店</p><p class="ql-block">公里數:11公里+214公里</p><p class="ql-block">路況:高速</p><p class="ql-block">行車時間:3小時9分高速公路/</p><p class="ql-block">到達時間:4點</p><p class="ql-block">住宿:宜必思酒店,停車在后面居民樓地下車庫,不太方便。</p><p class="ql-block">晚餐: 樓下小餐館吃的麻婆豆腐、魚香肉絲,味道尚可。</p> <h3>鬼城前的"鬼街”,晚上點亮藍色的燈籠一定很瘆人......。</h3> <h3>豐都鬼城舊名酆都鬼城,古為“巴子別都”,東漢和帝永元二年置縣,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位于重慶市下游豐都縣的長江北岸,是長江游輪旅客的一個觀光勝地。豐都鬼城又稱為“幽都”、“鬼國京都”、“中國神曲之鄉(xiāng)”。鬼城以各種陰曹地府的建筑和造型而著名。鬼城內有哼哈祠、天子殿、奈河橋、黃泉路、望鄉(xiāng)臺、藥王殿等多座表現陰間的建筑。國家首批AAAA級旅游區(qū)——豐都鬼城,是一座起源于漢代的歷史文化名城,被人們傳為“鬼國京都”、“陰曹地府”,成為人類亡靈的歸宿之地。它不僅是傳說中的鬼城,還是集儒、道、佛為一體的民俗文化藝術寶庫,民間文化于一體的民俗文化藝術寶庫,被譽為“中國神曲之鄉(xiāng)”、“人類靈魂之都” 。是長江黃金旅游線上最著名的人文景觀之一。發(fā)源于豐都鬼城的“小鬼雞·麻辣雞”是重慶的一張美食名片。豐都鬼城景區(qū)分為鬼城名山風景區(qū)和鬼王石刻風景區(qū)。2015年12月,鬼城名山景區(qū)入選長江三峽30個最佳旅游新景觀之一。</h3> <h3>豐都,自古以來就是文化名城,是中國最有特色,最有名氣的歷史文化小鎮(zhèn),以其豐都鬼城作為陰曹地府所在的豐富的鬼文化而聞明古今中外?!肮沓恰?,顧名思義,必有鬼神出沒。從重慶順長江而下,豐都鬼城隱匿在岸邊山巒中,更添一份神秘與陰森。<br>豐都鬼城聞名于世 ,據魏晉時《度人往》記載,豐都坐落在六天青河旁,有三宮九府,宮闕樓觀貴似天庭,鬼帝坐鎮(zhèn)在此,統(tǒng)億萬鬼神?!肮沓恰必S都,名山上古木參天,寺廟林立,在龐大的陰曹地府里仙道 釋 儒,諸神眾鬼盤踞各廟,等級森嚴,各司其職并以苛刑峻法統(tǒng)治著傳說中的幽靈世界。<br>豐都鬼城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歷來被人們當作人類亡靈的歸宿之地。<br></h3> <h3>人肉宴<br></h3> <h3>打麻將撞見鬼。</h3> <h3>名山原名“平都山”,因北宋蘇軾題詩“平都天下古名山”更名。海拔287.3米,面積0.45平方公里。相傳漢代有陰長生、王方平兩人曾先后在平都山修道成仙,白日飛升。道家就把這里列為道都的“洞天福地”之一。至唐代,有人誤將“陰”、“王”兩姓聯綴為“陰王”,于是名山就逐步被傳說附會為“陰王”(陰間之王)所居之地,即演變成“陰曹地府”的鬼都了。并隨之陸續(xù)建起了許多與“陰曹地府”相關的寺廟殿宇。有山上還有蘇軾、陸游、范成大等歷代名人的碑刻題詠。</h3> <h3>陰陽橋景區(qū)內著名景點有奈河橋、鬼門關、十八層地獄、哼哈祠、報恩殿、望鄉(xiāng)臺等,每一個景點都演繹著“懲惡揚善”這一鬼城民俗文化真諦。其中“陰曹地府”塑像群分別模擬人間訴訟、法庭、監(jiān)獄等,構思奇特,神態(tài)逼真,集中反映了中國人的神和鬼、天堂和地獄的觀念 。</h3> <h3>哼哈祠內塑哼哈二將。傳說哼將叫鄭倫,本是商紂王的大將,官至督糧上將,曾拜度厄真人為師,學得一身絕技。度厄真人授他竅中二氣,碰到敵人時,鼻子一哼響若洪鐘,并噴出兩道白光,吸人魂魄,鄭倫靠著這個絕招,戰(zhàn)勝了許多對手。后來被周武王的大將擒獲,隧投靠了周武王,仍當督糧官。哈將陳奇也是商紂王的大將,曾授異人秘術,煉成腹內一股黃氣,張嘴一哈,黃氣噴涌,對手魂魄自散。陳奇曾與降周的鄭倫交戰(zhàn),一哼一哈,不分勝負。后來陳奇被周將黃飛虎刺死。武王滅紂后,姜子牙歸國封神,封鄭倫和陳奇鎮(zhèn)守兩釋山門,宣布教化,保護法寶,為哼哈二將之神。</h3> <h3>哼將鄭倫</h3> <h3>哈將陳奇</h3> <h3>藥王殿</h3> <h3>奈何橋旁孟婆湯。人轉世要先喝下孟婆湯,再過奈何橋就將前世忘卻,投向新生。</h3> <h3>奈河橋位于名山半山腰,建筑面積25.8平方米,始建于明朝永樂年間 (1403—1424年),原為寥陽殿附屬建筑。這是一座溝通歷史與現實,連接陰曹和陽界,審視善良與罪惡,宣制生存與死亡的“試金橋”。</h3> <h3><br></h3> <h3>奈何橋左邊是健康橋,象征著年年健康,右邊是財富橋,象征著年年有財,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試金橋”了。過奈何橋,夫妻可牽手通過,走雙數步;或是單身前來的人,走單數步,方可幸福平安。橋上抹過香油,走過不可滑倒,否則便有坎坷之嫌 。</h3> <h3>鐘馗殿</h3> <h3>黃泉路,民間有:"黃泉路上不回頭"的說法。</h3> <h3>望鄉(xiāng)臺原指古代久戍不歸或流落外地的人為眺望故鄉(xiāng)而登臨的高臺,既可能是人為建造的,也可能是自然形成的。后來,隨著佛教地獄體系的引入,望鄉(xiāng)臺從現實建筑演變?yōu)樘摶么嬖讴o成為神話傳說中,進入地獄的鬼魂們可以眺望陽世家中情況的地方,有時也借指陰間。</h3> <h3>閻王殿</h3> <h3>閻王</h3> <h3>閻王夫人</h3> <h3>夜叉</h3> <h3>黑白無常</h3> <h3>鬼城仿陽間司法體系,營造了一個等級森嚴,融逮 捕、羈押、庭審、判決、教化功能為一爐的“陰曹地府”。懲治生前作奸犯科者。雖閻王判官小鬼只傳說虛妄,但其懲惡揚善的社會教化功用又為人所稱道。</h3> <h3>傳說鬼門關是進入鬼國的必經關卡。無論是誰來到這里都必須接受檢查,看看是否持有鬼國通行證一一路引。這是人死后到鬼國報到的依據 。路引長3尺,寬2尺,是用黃色的軟紙印做的,上書“為豐都天予閻羅大帝發(fā)給路引和普天下人必備此引,方能到地府轉世升天 ”。路引上面蓋有“陰司城隍、豐都縣府”三個印章。凡是人死后入殮或火化時燒掉它,就會隨靈魂來到地府,所到之處才能暢通無阻。</h3> 出鬼門關 <h3>豐都縣城。</h3> <p class="ql-block">第八天/5.30/周日</p><p class="ql-block">早餐;免費/不錯</p><p class="ql-block">啟程:九點多</p><p class="ql-block">目的地:達州大竹縣-渠水縣卷銅鎮(zhèn)梨樹村云霧山—南充閬中麗楓大酒店</p><p class="ql-block">公里數:2.7+23+公里+248路況:5分+42分山路崎嶇+3小時25分</p><p class="ql-block">行車時間:4小時20分</p><p class="ql-block">大竹原部所在地都拆了,在原址上留影紀念。再逛逛老街拍照留影,驅車上G318前采購大竹名小吃—醪糟,后上云霧山,云霧山教導隊舊址拆的只剩下了兩座房子,連隊原營房所在地現在建成了廟……。中午11點多離開;</p><p class="ql-block">到達時間:3:50</p><p class="ql-block">住宿: 麗楓大酒店,停車方便。</p><p class="ql-block">晚餐:謝炸醬/離賓館1公里</p> <h3>王家花園原址,連隊在此駐扎近一年(72.4—73,3),燒磚。</h3> <h3>師政治部原址,連隊曾在此駐扎近半年(71.11—72.4)。</h3> <h3>師司令部原址<br></h3> <h3>大竹縣“老街“原是大竹縣城主要商街,71.11—73.3幾乎兩三天就拉著板車上老街買菜。<br></h3> <h3>大竹老街</h3> <h3>G318,去云霧山(教導隊)的路上,現在地址是:渠水縣卷銅鎮(zhèn)梨樹村。</h3> <h3>回營房的路。</h3> <h3>物是人非</h3> <h3>那時,每天在這片山林里‘’殺“過來”殺“過去地訓練,沒覺得苦。</h3> <h3>云霧山上的土地爺爺、土地奶奶。</h3> <h3>遠處的平房,原是連隊借用小學校教室為營房的所在地,連隊在此駐扎一年半(74.7—76.1),現在建了座廟 。</h3> <p class="ql-block">第九天/5.31/周一</p><p class="ql-block">早餐:古城里吃的張飛牛肉面、川北涼粉、醪糟湯圓、油條</p><p class="ql-block">啟程:8點/打車</p><p class="ql-block">目的地:賓館—閬中古城—賓館</p><p class="ql-block">公里數:4公里</p><p class="ql-block">到達時間:5:50/打車8元</p><p class="ql-block">住宿: 麗楓大酒店,停車方便。</p><p class="ql-block">晚餐: 古閬古味</p> <h3>閬中古城,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千年古縣,中國春節(jié)文化之鄉(xiāng),中國四大古城之一。閬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東北緣、嘉陵江中游,閬中古城“5A”景區(qū)總面積達4.59平方公里,古城核心區(qū)域2平方公里。截至2015年,古城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歷史,為古代巴國蜀國軍事重鎮(zhèn)。閬中古城有張飛廟、永安寺、五龍廟、滕王閣、觀音寺、巴巴寺、大佛寺、川北道貢院等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邵家灣墓群、文筆塔、石室觀摩崖造像、雷神洞摩崖造像、牛王洞摩崖造像、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華光樓、閬中文廟等2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h3> <h3>光華樓</h3> <h3>中國四大名醋之一---保寧醋</h3> <h3>錦屏樓</h3> <h3>閬中古城立于山環(huán)水繞的穴場吉地,其建筑布局,也嚴格遵循風水穴法規(guī)劃布局。閬中山環(huán)水繞而擇定的城市中心,建有中天樓,以應風水“天心十道”之喻。城內其余街巷,均以中天樓為核心,以十字大街為主干,層層展開,布若棋局。各街巷取向無論東西、南北,多與遠山朝對,古城中大量的民居院落上千座,主要為明清建筑,歇山單檐式木質穿斗結構,鱗次櫛比,青瓦粉墻,雕花門窗。院落或坐北朝南,坐東朝西,以納光避寒;或靠山面水,接水迎山,以藏風聚氣。</h3> <h3>漢桓侯祠,俗稱張飛廟,明代又稱雄威廟。桓侯祠為明清時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占地5000多平方米,規(guī)?;趾?,建造精美,由山門、敵萬樓、左右牌坊、東西廂房、大殿、后殿、墓亭、墓冢組成,建筑面積達2200平方米,為三國文化的一大勝跡。</h3> <h3>閬中古城是三國文化旅游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國時蜀漢大將張飛,任巴西太守,駐閬中達7年之久(公元214—221),在這里他率精卒萬人,打敗了曹操的上將張郃帶領的三萬人的進攻,取得了“保境安民”的勝利。張飛伐吳前夕,他被部下范強、張達所殺,身葬于閬中,后人為其建的“桓侯祠”,今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此外,三國蜀漢名仕周群、譙周、程畿,鎮(zhèn)北將軍黃權,鎮(zhèn)南大將軍馬忠等都是閬中人。</h3> <h3>張飛墓</h3> <h3>川北道</h3> <h3>站籠</h3> <h3>牢獄</h3> <h3>川北道貢院在城內學道街、清嘉靖年間重建、原由山門、廊道、考房、大殿、二殿、后殿和考生宿房組成?,F存有卷棚式廊道,縱橫共長50多米,廊道兩旁的木欄上帶有飛仙椅。左右有兩排考室,各室相隔,飾以雕花。保護較好,是全國僅存的兩處考棚之一。清代考棚,是川北道貢院的俗稱。科舉制度是封建王朝分科考試選拔文武官員后備人才的一鐘制度。清朝初年,閬中代行四川臨時省會17年,在這里共舉行鄉(xiāng)試四科。</h3> <h3>閬苑三絕:由閬中古城的特產-張飛牛肉、保寧醋、白糖蒸饃組成一道羹湯,非常美味。</h3> <p class="ql-block">第十天/6.1/周二</p><p class="ql-block">早餐:無免費早餐/ </p><p class="ql-block">啟程:八點多</p><p class="ql-block">公里數:276公里</p><p class="ql-block">行車時間:5小時11分</p><p class="ql-block">目的地:賓館—閬中東山森林公園/大佛寺—蒼溪—劍閣縣劍門關—朝天大酒店景觀:閬中鳥瞰照、大佛寺、劍門關到達時間:3點到劍門關、6點多到朝天大酒店;</p><p class="ql-block">門票:60歲以上免費</p><p class="ql-block">住宿:<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朝天大酒店</span></p><p class="ql-block">晚餐:酒店附近的餐廳吃飯。</p> <h3>閬中古城風水文化獨具特色。閬中地處四川盆地北緣,嘉陵江的中游,其由大巴山脈、劍門山脈與嘉陵江水系交匯聚結形成嚴密韁繞合護的形勝之地?!叭娼獗С抢?,四圍山勢鎖煙霞?!逼渖酱ㄐ蝿莳毺?,山水城融為一體。其城市選址是按照中國古代風水學的理論為指導選擇的,非常符合“地理四科”即“龍”、“砂”、“穴”、“水”的意象。</h3> <h3>閬中古城,中國春節(jié)發(fā)源地。</h3> <h3>文筆塔</h3> <h3>閬中自然景觀豐富多姿,早在1300多年前,就贏得了“閬苑仙境”、“閬州天下勝”之美譽。而神秘幽深的佛教勝地大佛寺風景區(qū),融自然風光、名勝古跡、宗教文化和神州傳說于一體,置身其中,流連忘返,對不同文化層次的旅客都極具吸引力,且不像有些寺院商業(yè)氣息那么重,保留了一片凈土。到了閬中,如果不去大佛寺,未免太過可惜。</h3> <h3>閬中大佛寺大佛寺位于閬中東南,嘉陵江對岸的大像山麓,初名大像寺,宋時敕名永安禪,明代恢復舊名,俗稱大佛寺。寺院占地6公頃,主要以大佛,即釋迦摩尼尊像為主要景點。大佛寺內靠山有坐拋石佛一尊,為閬中人何居士于唐代宗末年、德宗初年所鑿,乃釋迦牟尼坐像。他高9.88米;頭盤螺髻,面長二、九米,寬二米,為長方形;佛身著鎏金仙衣,胸口袒露,衣褶流暢逼真;赤足長一點八米,踏于蓮花之上;左手覆膝,右手向前曲伸,中指與拇指微掐;一雙鳳眼,眼簾低垂,高鼻、大耳,嘴唇微合,儀容嚴肅溫和,端莊慈祥。整個造像,比例力學顯粗短,但仍不失壯美、雄渾,具有宗教傳統(tǒng)石刻藝術之魅力。殿堂內富有肅穆的氣氛;佛像上部,建有三層閣樓,檐飛角挺,頂蓋筒瓦。中閣為道教天神昊天金闕至尊玉后大帝(玉皇)尊位。意在玉皇在此休息?;罔幩乱虼说妹?。大佛腳下,有一個供桌,擺放著許多供品,供桌前擺著一個大的紅蒲團,右側桌子后面有一位僧人。再往前來,就是被紅布條隔開,一般人等不得入內。左邊有一個隨喜功德的箱子,供那些善男信女布施,中間放著三個較小的蒲團,一般香客就只能在這里跪拜了。如果隨喜功德較多,可以入內,跪拜、進香,旁邊那位僧人還可敲木魚,誦經文,看來極樂世界也脫不開世俗的等級觀念佛前有水井一口,水清味甜,佛教僧徒尊為圣水。 大殿通面寬十五米,進深十米,為僧眾念經,說法、做佛事場所。據石壁殘碑與潼川府〈新修府志〉記載,大佛為元時大德年間,縣內佛徒為闡釋教義,弘揚佛法,在此鑿造,跑今七百年左右。石刻造像為彌勒尊佛,居縣內寺石佛之首。按佛家"三世佛"學說解釋,佛有過去佛燃燈、現實佛釋迦、未末佛彌勒之分?!磸浝障律洝递d:"彌勒原出于婆羅門家庭,后為佛弟子,選佛入滅,上生于兜率天內院,經四千歲(相當于人間五十億七千萬歲)當下生人間,于華林園龍華樹下成佛,有些寺院供奉的笑口常開的袒胸露肚的胖彌勒,實為五代時"契此"和尚的化身。</h3> <h3>大佛由三重檐樓遮護,稱為大佛寺,又名大像寺。五代龍德元年(921),在大佛身后添刻高10.2厘米小佛四千余尊,整齊排列,工藝亦精。</h3> <h3>大佛旁有觀音像兩尊:一為南海觀音,一為送子觀音。大佛右側有石窟兩龕,內有經幢和佛像,為唐、宋摩崖造像5尊、陀羅尼經幢一處,另有唐、宋、元、明、清歷代石刻24處,鑿崖五穴墓一處,風化摩崖石刻不可辨認者尚有10余處,共延展150余米。摩崖石刻中現存宋徽宗御批敕牒、碑記等石刻特別珍貴。“敕”,就是皇帝的命令,“牒”指文件;“敕牒”就是皇帝簽發(fā)的詔書。這份敕改“永安禪院”為“福昌院”的詔書,被原樣鑿刻在大佛右側的石壁上,現仍依稀可見,極為稀罕。</h3> <h3>在大佛寺左側摩崖上,刻有楷書“虎溪”兩個大字,每個字長5米、寬4米,恢宏剛勁,為“上柱國注賜金魚袋統(tǒng)治河中母恩書”。傳說唐代著名醫(yī)學家孫思邈曾來此采藥,在這里治好一只生病的老虎,這條山溪遂有“虎溪”之名。今更置藥師廟,以為紀念。<br></h3> <h3>北魏石獅刻于約1600年前,技法簡樸,典型的北魏造像風格,后傳為大佛的保護神。</h3> <h3>唐碑洞</h3> <h3>北宋墓亭。</h3> <h3>“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出自李白的《蜀道難》。中斷處,兩旁斷崖峭壁,直入云霄,峰巒倚天似劍;絕崖斷離,兩壁相對,其狀似門,故稱“劍門”。享有“劍門天下險”之譽。劍門關隘口形成于白堊紀,是世界罕見的城墻式礫巖斷崖丹霞景觀,垂直高度近300米,底部最窄處僅50米的天然隘口,是自然天成的天下第一關隘。劍門關是的標志性景點,1982年以此為核心景點設立。十一次北伐中原,都曾經過此地。劍門關是入蜀咽喉、軍事重鎮(zhèn),歷史上成為兵家必爭之地。1700多年以來劍門關樓屢建屢毀,又屢毀屢建。唐朝以后,開始改稱為劍門關。原古關城樓是三層翹角式箭樓,閣樓正中懸一橫匾,書“天下雄關”,頂樓正中的匾額題有“雄關天塹”。這座歷經千余年的雄偉古關樓,在1935年修筑川陜公路時被全部拆毀。1992年在關口川陜公路東側崖底修建了關樓。2006年2月,關樓被大火燒成灰燼。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地震災后恢復重建關樓,</h3> <h3>第一関碑(1734年立)<br></h3> <h3>象形石—姜維神像。</h3> <h3>劍門關位于大劍山中斷處,為東峰營盤嘴,西峰金城山斷崖之間的狹谷隘口。兩崖石壁如刀砍斧劈,平地拔高150多米,長500多米,頂部寬 100 余米,底 部 寬 50 多米?!皟裳聦χ乓邢鰸h,昂首只見一線天”。大劍溪水繞崖穿石,向北流出隘口,直瀉而下,地勢異常險峻。蜀漢諸葛亮在此修筑關樓成為軍事要塞。劍門關樓歷史上屢遭破壞,又多次修復。明代重建的劍門關樓,為飛檐三重,甚為雄壯。清朝修復后的關樓,仍為三層,底層以石條砌成拱形關門。有兩扇鐵皮乳釘大門。門正中,鑲嵌“劍閣”二字。上筑堞垛,居高臨下,供瞭望射擊。向北兩邊石墻,刻有楹聯。古道穿過關門通向峽谷。二層關樓,高大宏敞,四周通廊。正中懸掛“天下雄關”木匾。頂樓閣檐正中,懸“雄關天塹”匾額。樓閣中空,四面窗欞。關門內置傍壁級道,可登頂閣。民國24年冬,修筑川陜公路時,將關樓拆毀,改成通道。在關樓遺址右側,建有三棱 形石 碑一座,上刻“古劍門關”四字。后毀,另豎長方形石碑,鐫刻“劍門關”三字。劍門關石崖上歷代名人碑碣甚多,已毀壞殆盡,今存“天下雄關”和清果親王書“第一關”等石刻。關內外怪石嶙峋,自然形成的石胄、石猴、石兔、石龜、石蛤蟆、石龍、石虎、石鑼、石鼓、石筍、石瓶等形象,賦有美妙神奇的傳說,耐人尋味。1959年縣人民委員會在古關樓遺址處,新建木結構亭閣一處。1966年郭沫若偕夫人于立群游劍門。郭老題詩:“劍門天失險,如砥坦途通。秦棧已無跡,漢磚土欲融。群峰齒盡黑,萬礫色皆紅。主席思潮壯,人民天下雄?!庇诹⑷菏謺靶坳P漫道真如鐵”大字隸書條幅。</h3> <p class="ql-block">第十一天/6.2/周三</p><p class="ql-block">行程第11天</p><p class="ql-block">早餐:無免費早餐/ 中午</p><p class="ql-block">啟程:八點多</p><p class="ql-block">公里數:363</p><p class="ql-block">目的地:朝天大酒店—陜西眉縣嘉豪時代大酒店;</p><p class="ql-block">住宿:陜西眉縣嘉豪時代大酒店/房間大、床舒服/240元</p><p class="ql-block">行車時間:8小時</p><p class="ql-block">路況:全程國道,路況很好,標準;為了翻秦嶺,放棄走高速;由于設定偏好是躲避擁堵,導航所選路線有誤,掉頭幾次。</p><p class="ql-block">到達時間:6:50</p><p class="ql-block">晚餐:酒店附近的尚古小廚吃飯。</p> <h3>走國道翻秦嶺,選了一條最近的路,遺憾沒選最美的。</h3> <p class="ql-block">第十二天/6.3/周四</p><p class="ql-block">早餐:免費早餐</p><p class="ql-block">啟程:八點多</p><p class="ql-block">公里數:600</p><p class="ql-block">目的地:陜西眉縣嘉豪時代大酒店—山西介休維也納智好酒店</p><p class="ql-block">住宿:維也納智好酒店/209.元/房間40平米/很好</p><p class="ql-block">行車時間:8小時</p><p class="ql-block">路況:全程國道,路況很好,標準;一路未停,直奔賓館到達時間:4:00</p><p class="ql-block">晚餐:介休老菜館/黃河鯉魚、黃米糕、手搟面,鯉魚好但是做的沒什么味道,黃米糕大都是糯米,只有上面一層是黃米。</p> <p class="ql-block">第十三天/6.4/周五</p><p class="ql-block">早餐:免費早餐</p><p class="ql-block">啟程:八點多</p><p class="ql-block">公里數:340</p><p class="ql-block">目的地:山西介休維也納智好酒店-河北趙縣趙州橋-柏林禪寺-河北正定維也納酒店住宿:維也納酒店/275元/房間35平米/好</p><p class="ql-block">行車時間:4.5小時</p><p class="ql-block">路況:全程高速,路況很好。</p><p class="ql-block">到達時間:趙州橋14:00、柏林禪寺15:15、正定維也納酒店5點</p><p class="ql-block">晚餐:賓館附近餃子館,韭菜餃子沒有油,西紅柿雞蛋面無滋味。</p> <h3>橋上—張果老的驢蹄印,柴王爺的車道溝。</h3> <p class="ql-block">第十四天/6.5/周六</p><p class="ql-block">早餐:免費早餐1人</p><p class="ql-block">啟程:九點</p><p class="ql-block">公里數:126公里</p><p class="ql-block">目的地:河北正定維也納酒店-隆興寺-保定</p><p class="ql-block">住宿:漢庭酒店/158元/房間20平米/好</p><p class="ql-block">行車時間:2小時</p><p class="ql-block">路況:全程高速,路況很好。</p><p class="ql-block">到達時間:到保定時間下午一點多</p> <h3>隆興寺,別名大佛寺,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城東門里街,寺院始建于隋開皇六年(586年),初名龍藏寺,唐改額龍興寺,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賜額“隆興寺”并沿用至今;是中國國內保存時代較早、規(guī)模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寺院占地面積82500平方米,大小殿宇十余座,分布在南北中軸線及其兩側,高低錯落,主次分明,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重要實例。隆興寺核定為中國AAA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十大名寺之一。隆興寺沒有山門,前面僅有一座高大的琉璃照壁。繞過照壁,自三路單孔石橋向北,迎面是寺院的第一座建筑天王殿,單檐歇山式,七檀中柱式建筑,中有圓拱形大門,門上部橫嵌著康熙皇帝親書的“敕建隆興寺”金字匾額,兼有山門作用。隆興寺有六個全國之最:1.摩尼殿,海內古建的孤例,唯一一座北宋時期的十字造型大殿, 2.五彩懸塑自在觀音像,被魯迅先生稱為“東方美神”,位于摩尼殿內槽北壁,觀音左足踏蓮,右足屈膝搭于左腿上,右手繞右膝輕撫左腕,姿態(tài)優(yōu)雅端莊,自在大方3.轉輪藏,國內現存體量較大、時代最早的北宋木質轉輪型書架,有一座大殿那么大,四角木質云板止余一塊。 4.龍藏寺碑,被康有為先生稱為“隋碑第一”。原碑文字已經模糊,右側復刻一塊同等大小石碑供欣賞。據龍藏碑記載,這里原是后燕慕容熙所建的龍騰苑,后建起寺院就叫了龍藏寺。 5.古代銅鑄佛像中最高大的千手千眼觀音 6.明萬歷皇帝御賜銅鑄毗盧佛像。</h3> <h3>摩尼殿<br>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面闊和進深均為七間,重檐歇山頂,殿身四面正中各出一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廈,平面布局呈十字形。檐下斗拱宏大,分布疏朗;柱子用材粗大,有明顯卷剎、傾角和升起,與宋《營造法式》相近。為隆興寺現存古建筑中價值最高的一座,隆興寺六最之一。1977年至1980年由國務院撥款進行了落架復原性修復。</h3> <h3>石香爐宋代雕制,由爐身、爐座兩部分摞置而成,通高1.4米。爐身正面浮雕東方琉璃世界教主藥師佛,四周侍立藥師十二神將,手持寶杵、寶劍、寶棒等兵器,給人以威武勇猛、栩栩如生的感覺。寺廟中早期香爐保留下來的并不多,此座以佛教題材為雕飾的宋代石香爐保存至今,更為罕見。</h3> <h3>最美五彩懸朔觀音像摩尼殿內槽北壁為一座宋代的泥塑五彩懸山,懸山上共有佛像30余身,最引人注目的還是端坐于中間的五彩自在觀音像,俗稱“倒坐觀音”。觀音像高3.4米,左足踏蓮,右腿踞起,兩手抱膝,身體稍向前傾斜,面容秀麗恬靜,姿態(tài)優(yōu)雅端莊。柳眉之下,那雙智慧深邃的眼睛微微俯視,恰與禮佛者仰視時形成感情上的交流。這人性化了的佛像被魯迅先生稱為“東方美神”。</h3> <h3><br>五彩懸山<br></h3> <h3>五彩懸山</h3> <h3>壁畫摩尼店內各壁滿繪以佛教故事為題材的壁畫。為明代遺存?,F存面積約422平米,壁畫采用瀝粉貼金的藝術處理,色彩艷麗,層次清晰,在現存明代寺觀壁畫中實屬上乘之作。</h3> <h3>戒壇戒壇是一座亭臺式建筑,現存木結構部分為清代重建。從外面看去,戒壇三層四面,第一層每一面有六根廊柱,廊柱之上是斗拱結構,支撐著整個戒壇的大屋檐,戒壇屋頂為攢尖式屋頂,四條屋脊,每條屋脊上有六只神獸,說明戒壇的等級還是很高的。</h3> <h3>銅鑄雙面佛像,明治六年(1493年)。壇內供明代銅鑄雙面佛像。二佛像相背而坐,背身相連,面南的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面北而坐的是東方凈琉璃世界教主——藥師佛。</h3> <h3>壇內供明代銅鑄雙面佛像。二佛像相背而坐,背身相連,面南的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面北而坐的是東方凈琉璃世界教主——藥師佛。一般寺院的戒壇上多供奉釋迦牟尼佛或其十大弟子之一的優(yōu)婆離。因優(yōu)婆離持戒第一,所以在戒壇上多供奉其形象。而隆興寺戒壇上供奉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及東方凈琉璃世界的教主藥師佛,這在中國也不多見。另外,這尊雙面銅佛像具有明顯的明朝中期宮廷造像的風格,在民間極為罕見。戒壇是佛教僧徒受戒時舉行宗教儀式的場所。在古代,規(guī)模較小的寺院沒有資格設有戒壇,而隆興寺自宋代奉敕擴建后,宋、元、明、清歷代都由皇帝敕令重修,頗受重視,成為北方著名的佛教寺院,因此設有戒壇。隆興寺戒壇是我國北方三大壇場之一,其余兩處分別在北京戒臺寺和五臺山清涼寺。</h3> <h3>轉輪藏閣(497—569年)大悲閣前,東側為轉輪藏閣(藏經樓),西側為慈氏閣。轉輪藏閣坐西朝東,面闊三間,進深四間,重檐歇山頂,平面近似方形。閣內正中安置木制的直徑七米、八角形的“轉輪藏”(即轉動的藏經櫥):中間兩根金柱各向左右讓出,其梁架結構,作出由下檐斗拱彎曲向上與承重梁銜接的彎梁,上層梁則有大斜柱(叉手)的應用,是早期木構建筑中的杰作。</h3> <h3>龍藏寺碑龍藏寺碑全稱“恒州刺史鄂國公為國勸造龍藏寺碑”,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楷書碑刻。在中國的書法發(fā)展史中,隋代是漢隸向唐楷發(fā)展的一個過渡時期,而龍藏寺碑正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其字體方整有致,結構嚴謹,用筆沉滯寬博,樸拙而不失清秀,莊重而不呆滯,在書體結構和用筆上處于承前啟后的地位,是研究我國書法藝術發(fā)展史的珍貴實物資料。近代著名學者康有為贊譽“此六朝集成之碑,非獨為隋碑第一也”,后人也稱其為楷書第一碑。</h3> <h3>乾隆碑亭</h3> <h3>大悲閣大悲閣是隆興寺的主體建筑,坐落在中軸線后部。閣高33米,面闊七間,進深五間,為五重檐三層樓閣。舊名“佛香閣”、”天寧觀音閣”。據記載,該閣始建于968-976年(宋初開寶年間)。</h3> <h3>銅鑄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北宋開寶四年大悲閣內矗立著一尊高大的銅鑄大菩薩,稱“大悲菩薩”,高19.2米,立于2.2米高的須彌石臺上,是中國保存最好、最高的銅鑄觀音菩薩像。像奉宋太祖趙匡胤敕令而造,周身有42臂,又稱“千手千眼觀音”。各臂分持日月、凈瓶、寶塔、金剛、寶劍等,可惜兩側40雙銅手臂均被毀,已改為木制,僅前胸兩臂為原鑄。觀音像神態(tài)自若,比例均勻,衣紋流暢,線條細膩,頗具宋代藝術風格。據寺內一通宋碑記載,其鑄造程序是:先鑄好基礎,然后分七節(jié)鑄造大菩薩。第一節(jié)鑄下部蓮花座,第二節(jié)鑄至膝蓋,第三節(jié)鑄至臍下,第四節(jié)鑄至胸部,第五節(jié)鑄至腋下,第六節(jié)鑄至肩膊,第七節(jié)鑄至頭部。最后添鑄四十二臂。菩薩的手均為木雕而成,其上裹布,一重漆,一重布,然后用金箔貼成。</h3> <h3>石質須彌座為北宋原物,高2.25米,由雙層上枋、上梟、束腰、下梟、下枋、圭腳組成。須彌座采用淺浮雕、高浮雕、圓雕、透雕的表現技法,雕刻出力士、飛天、共命鳥、伎樂等形象,造型生動,雕工精良,為不可多得的宋代石雕藝術珍品。</h3> <h3>毗盧殿位于隆興寺中軸線最末端,殿內的毗盧佛堪稱國寶,毗盧佛設計獨特,精美絕倫,為明萬歷皇帝朱翊鈞為其生母慈圣皇太后祝壽所御制的。這尊毗盧佛全部為青銅鑄造,高6.72米,由三層坐式毗盧佛和三層圓鼓形蓮座層置而成。三層蓮座的千葉蓮瓣上均鑄有一坐式小佛,表情、手印富于變化,整尊造像上共計大小佛像1072尊。</h3> <h3>銅鑄吡盧像,明代萬歷年這尊皇家御制的毗盧佛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銅鑄工藝,據有極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堪稱海內孤例。</h3> <h3>慈氏閣(北宋)慈氏閣與轉輪藏閣大體相似,閣內采用永定柱造和減柱造的做法,是其建筑結構上的特點。特別是檐墻一周的柱子均采用永定柱造的做法,是中國國內保存宋代建筑中的孤例。閣內二米高的須彌座上,立有一木雕像,高七米,為彌勒佛形象,或稱“慈氏菩薩”,是宋代遺物。</h3> <h3>木雕彌勒菩薩(北宋)閣內二米高的須彌座上,立有一木雕像,高七米,為彌勒佛形象,或稱“慈氏菩薩”,是宋代遺物。</h3> <h3>木雕彌勒菩薩(北宋)<br>大佛寺、柏林禪院、隆興寺,寺里寺外均沒有被商業(yè)化。<br></h3> <p class="ql-block">第十五天/6.6/周日</p><p class="ql-block">保定—北京,167公里,2.12小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