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甘洛縣教育局局長——彭力</p> <p class="ql-block">彭力丈夫簡復</p> <p class="ql-block">1968年彭力與愛女簡星在北京天安門廣場</p> <p class="ql-block">一、涼山來客</p><p class="ql-block">文革時期中國最權威的輿論陣地就是“兩報一刊”(指《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和《紅旗》雜志),它宣傳政治方向和重大決策,是強大的喉舌。能在這些媒體工作的人,都被人仰視。</p><p class="ql-block">1969年初,時任《解放軍報》總編室的資深編輯簡復被下放到涼山甘洛駐軍7813部隊當兵。</p><p class="ql-block">簡復愛妻彭力在北京市教育局工作,是一位能干的中層干部。膝下有幼小的兒女,本來是可以繼續(xù)留在北京工作,但夫妻情同手足,考慮丈夫以前在報社常上夜班,熬夜致神經衰弱,為照顧丈夫,毅然決定隨夫到涼山,一同到涼山部隊當兵鍛煉。</p><p class="ql-block">彭力早年投身革命,一直從事教育工作,與簡復結婚,伉儷情深。</p><p class="ql-block">彭力雖已進不惑之年,仍能吃苦耐勞,攜兒帶女來到甘洛。</p><p class="ql-block">在連隊當兵,平時是不準回家的,甘洛部隊領導還是很關照他們,星期天可以回家照看孩子。</p><p class="ql-block">當時兒子簡嘉13歲,女兒11歲,無人照顧,現(xiàn)購鍋瓢碗筷,油鹽柴米,開啟一個新家,兒子學會挑水煮飯,女兒學會擇菜,星期天一家人像甘洛人那樣做大煤餅。</p> <p class="ql-block">二、主持甘洛縣教育局工作</p><p class="ql-block">1970年下連當兵結束,本來還可以回北京工作,因為她的工作關系還在北京市教育局。但由于丈夫簡復分配到甘洛縣武裝部任副部長,為照顧丈夫,再一次放棄回北京的機會。留在甘洛,分配到教育局任局長。</p><p class="ql-block">當時還是文革中期,“上山下鄉(xiāng)洪流滾滾“,“讀書無用論”影響頗深,知識分子被稱為“臭老九“,教育方向走“五七之路“,教師人心不定。</p><p class="ql-block">彭力她從事教育行政管理工作二十余年,在北京市教育局工作的歷練,對教育的方針理念很強,盡管她在北京是團級干部,到甘洛教育局成為科級局長,她仍無恕無悔,全身心投入涼山少數(shù)民族的教育事業(yè)。</p><p class="ql-block">她上任之初,我也在縣教育局工作,也算同事一段,印象頗深。她中等身才,微胖,留著短發(fā),總是穿著灰色蘭色的女干部裝,樸實無華,但顯得很精神,說話輕聲細語,一口標準的普通話,有儒雅之氣質,與教師交談總是那么親切。</p><p class="ql-block">她執(zhí)掌縣教育以來,首先撥亂反正,穩(wěn)定教師隊伍,消除“讀書無用論的影響”,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倡導素質教育,號召多讀書,與校長教師促談心。</p><p class="ql-block">甘洛由于閉塞,文化基礎十分薄弱,據(jù)統(tǒng)計,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本縣出生的大學生僅三位。</p><p class="ql-block">甘洛中學前身是1957年初的田壩小學的“戴帽子“初中班組建,1964年從田壩鄉(xiāng)遷到縣城。全校僅八間干打壘泥土墻教室,只有初中,要想讀高中只能到臨近的越西縣中學,所以本土高中生也屈指可數(shù)。</p> <p class="ql-block">三、心靈的慰藉</p><p class="ql-block">在那個年代,小孩入學,升學都要填一份登記表,內容多項,除姓名,性別,年齡,簡歷等,其中籍貫一欄,不是你和你父親的出生地,而是你祖父的原出身地,而其中“家庭出身”一欄,不是填寫你父親的職業(yè),而是要寫你祖父被劃定的“成分”,不管你父母是“革命軍人”“革命干部”……都不行。</p><p class="ql-block">要知道,那個年代,“家庭出身”是刻在你“檔案”中的烙印。由于貫徹“階級路線”政策,“階級出身不好”的人,不僅難于入黨入團,升學、參軍,工作都會受到很大影響。</p><p class="ql-block">文革中一個傳遍大江南北的口號——“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僅管周總理提出:“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選擇”,但階級斗爭階級路線影響很深。</p><p class="ql-block">當學生入學時,都面臨“家庭出身”填寫問題,雅氣未脫的孩子不知怎樣填寫,“我父親是革命軍人”、“革命干部”,不行!要填寫你祖父的“成分”,孩子盲然不知所措,當知道祖父“成分”不好時,一塊大石頭壓在他們的心靈。因為“地、富、反、壞、右”及“資本家,走資派”都是被“專政”的對象。</p><p class="ql-block">當學校將這一難題反映到縣教育局,主持工作的彭力局長,毅然決定,根據(jù)有關精神,學生填寫“家庭出身”一欄,均按其父親職業(yè)填寫,搬掉心靈中一座大山。</p> <p class="ql-block">四、甘洛縣建高中的開拓者</p><p class="ql-block">彭局上任后,力求改變這種狀況,加強學校建設。首先提出在甘洛縣中學增設高中部的建議,縣委縣政府決定辦高中部,并得到涼山州政府的批準。</p><p class="ql-block">1972年甘洛中學創(chuàng)立高中,翻開甘洛教育史的新樂章。當年就招收了四個班,并專門開設一個彝族班。后來,這批74級高中畢業(yè)生人才輩出,有航空航天的高級工程師,大學教授,主任醫(yī)生,地師級干部。</p> <p class="ql-block">五、她親力親為,爬山涉水,走訪區(qū)鄉(xiāng)學校</p><p class="ql-block">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甘洛,全縣僅有一部繳獲老美的一部吉普車,后來增添了一部“解放牌貨車”,就是唯一的交通工具了。</p><p class="ql-block">甘洛深山峽谷,開門見山,到區(qū)鄉(xiāng)都靠雙腿。來自出門就是車的北京人彭局,還經常翻山越嶺,去學校了解情況,指導工作,解決實際問題,她不辭辛勞,務實工作,深受教師愛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六、忠實踐行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方針和素質教育理念</p><p class="ql-block">她首先抓教學質量,課程設置上規(guī)劃,既開語數(shù)外,也設理化生物,文史政,體美勞,全方位教學。</p><p class="ql-block">在全面教學,注重教育質量的指引下,成果顯現(xiàn)。盡管當時學制規(guī)定,高中74級_76級學制為兩年制,仍培養(yǎng)了一些著名學者,專家教授。如后來擔任西南民族大學副校長教授沙馬拉依,彝語研究專家。另有教授、大學副校長、系主任等專家、學者、高山攝影家和司局級干部等。甘洛中學人才輩出。</p> <p class="ql-block">甘洛中學宣傳隊</p> <p class="ql-block">七、倡導、力行素質教育的先驅</p><p class="ql-block">學校在抓教育質量的同時,注重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學校有乒乓球隊,排球隊,體操隊,航模隊,羽毛球隊,樂隊,每年舉辦學校運動會,大部份同學參與,學校生動活潑!</p><p class="ql-block">最初體操隊是在廢棄的棕墊上練習的,其他設備都是學校自制的,十分簡陋。后來添置的兩床“海綿墊“,價格昂貴,需要一個大學生兩年的工資,學校也買不起,最后是彭局長關懷下,用節(jié)省的經費買來給體操隊用的</p> <p class="ql-block">八、讓老師在寒暑假得以休整</p><p class="ql-block">在那“改造知識分子”的年代,對被稱為“臭老九”的改造是“必修課”,其主要辦法是“斗私批修”運動,每周雷打不動的政治學習。</p><p class="ql-block">而在暑假的集中學習改造思想,更是經常的,據(jù)甘洛中學老教師程天宇老師回憶,1958年涼山州將幾百名教師集中在州府昭覺學習50天,甘洛縣委宣傳部長崔玉桃擔任甘洛教育團長,與教師共處50天。</p><p class="ql-block">假期學習幾乎是常態(tài),因為要讓知識分子“脫膽換骨”的重要舉措。</p><p class="ql-block">對于內地到涼山工作的教師,總想借寒暑假夫妻團聚,看望父母。如果僅憑12天的“探親假”,在1968年7月1日未通火車之前,就是回成都探親,路途往返就得七八天,在家匆匆,有的教師也是幾年未回家團聚。</p><p class="ql-block">彭力上任后,除了上級安排的必須學習外,由于大氣候的變化,甘洛縣教師寒暑假就很少安排集中學習了,讓廣大教師得以休整,讓外地教師得以夫妻團聚,孝敬父母!</p> <p class="ql-block">九、涼山飛出金鳳凰</p><p class="ql-block">1972年在紀念毛主席“發(fā)展體育運動 增強人民體質”題詞發(fā)表20周年紀念時,人民日報在顯著位置刊登了“大涼山上第一技體操隊”,甘洛縣上人民日報成為當時涼山的一個轟動新聞!甘洛體操隊成為涼山州的一張名片!</p> <p class="ql-block">十、彭力其人</p><p class="ql-block">我懷著崇敬的心情,想了解彭力局長的人生軌跡,她女兒簡星給我提供了寶貴資料。</p><p class="ql-block">彭力,四川人,生于1925年,今年97歲。</p><p class="ql-block">抗戰(zhàn)時期,先考上重慶醫(yī)學院,學了一年,因為經費困難,沒有繼續(xù)下去。后就讀南溫泉新聞??茖W校。1950年初參軍。</p><p class="ql-block">1952.6轉業(yè),到重慶工農干校、1956年調到北京教育局。</p> <p class="ql-block">時光荏苒,一晃就五十余年,但彭局在涼山教育戰(zhàn)線的辛勤耕耘,默默奉獻仍留在我腦海中。最近,我同快97歲遠在北京的老領導視頻聊天,她還是精神矍鑠,身體健康,看書閱報,還喜歡下跳棋,倍感欣慰,祝她健康長壽,開心生活!</p> <p class="ql-block">簡復、彭力夫婦及女兒簡星</p> <p class="ql-block">彭力和女兒簡星</p> <p class="ql-block">簡星來函:</p><p class="ql-block">母親的性格沉靜,不茍言笑,與父親愛說愛笑完全不同,但辦事特別有主見,一旦認準的事,她是非做不可的,有時父親就開玩笑說她“倔”。</p><p class="ql-block">她辦事很認真,很為別人著想。她在甘洛教育局搞得改革,大刀闊斧,有魄力,有點像軍人的作風,但她思維也很縝密,工作又有條不紊,很認真細致。</p><p class="ql-block"> 可能是水土問題或工作太累了,再加上點更年期,還有她的心情也不是太好,但她從來不說,在甘洛,她的身體很不好,冠心病挺嚴重的,始終堅持上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甘洛排球隊在普格參加涼山州排球比賽。</p><p class="ql-block">第二排左二為簡星。</p> <p class="ql-block">我和簡嘉。</p> <p class="ql-block">簡嘉:簡副部長和彭力局長的長子,甘洛中學初72級學生。16歲參軍,著名軍旅作家。</p><p class="ql-block">簡星:簡嘉妹妹,甘洛中學高75級學生,畢業(yè)于成都七中,成都電子科技大學。</p><p class="ql-block">十分感謝簡星提供的珍貴照片和一些史料!</p> <p class="ql-block">我的涼山朋友1</p><p class="ql-block">北京《解放軍報》來甘洛縣任人武部副部長的簡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