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陳宏鑑是通過我先生而結識的一位好友。也許彼此的前世即為親人,也許彼此的精神血脈相近相通,我們在相識后的42年中,逐漸成為情同兄妹的后天親人。</p><p class="ql-block"> 我和宏鑑僅僅只有屈指可數(shù)的幾次見面,正在設想臨近終老時,我們也住到重慶宏鑑夫婦所在的養(yǎng)老院,卻驚悉了宏鑑于2021年5月26日因病逝世的噩耗。</p><p class="ql-block"> 雖然我等是已逾古稀時值暮年的老者,對于終老死亡都多少有所心理準備,但是宏鑑的辭世遠行,還是讓我等親友猝不及防。以致,長時間不能接受他已走了的事實。</p><p class="ql-block"> "雁過留聲,人過留痕"。決定制作一個美篇,將宏鑑的一生回憶梳理并記錄以圖文音像。這是對他生命印記的追溯和記錄,也是給我們這些活著的親友們一個念想,于是便成就了這個特殊的美篇。</p><p class="ql-block"> 值此宏鑑逝世一周年的忌日臨近之際,謹將此美篇奉上,以示我們對宏鑑的敬重緬懷和祭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懷念我的好友陳宏鑑大哥</p><p class="ql-block"> 陳宏鑑是我藉由先生的人際關系而結識的一位好友,也是我認定的后天親人,一個沒有血緣關系的兄長。從上世紀70年代直到2021年的5月11日,我們的親友之情已走過了42年的歲月。雖然我們只有屈指可數(shù)的幾次見面,但彼此的通信聯(lián)系卻持續(xù)了四十多年之久。他擔任重慶科協(xié)主辦雜志《課堂內外》總編的數(shù)十年期間,每個季度我們都能收到他寄來的一本雜志。每逢元旦和春節(jié),他的賀年卡或明信片便會如期寄達。透過那簡短的賀詞,即刻能感受到他滿滿的真情厚誼,因為那些文字折射出源自他身心的溫暖和光明。</p><p class="ql-block"> 六年前,宏鑑夫婦住進了重慶一家私立養(yǎng)老院,即青杠護養(yǎng)中心,致使我們的聯(lián)系曾一度中斷。直到六年前,我們借助微信才恢復了彼此的聯(lián)系。也許是養(yǎng)老院的生活過于單調,也許是宏鑑兄的身體不時出現(xiàn)狀況(早年罹患并時而發(fā)作的心臟病,讓他于2010年就安上了心臟起搏器),以致我們的微信聯(lián)系無法進行廣泛和深刻的交流。他每隔一兩天就會發(fā)一次微信,每次微信發(fā)來的大多是手機拍下的照片,反反復復看到的只有青杠的四季花卉或盆景,偶爾有他用玻璃珠制作的手工物件,包括多款花瓶或小飾物等。起初對這些照片并不重視,甚至漸生審美疲勞之感,當然更談不上及時回應了。宏鑑卻依然故我,用這種方式堅持著彼此的聯(lián)系。每當我用表情包或夸獎詞為他點贊時,他立馬以表情包予以回復。表情包或者是鞠躬致謝,或者是贊美友誼,或者是問候祝福。我終于明白了,如此簡單的交流方式,卻給了宏鑑兄許多的溫暖和快樂。因為他確信在青杠護養(yǎng)中心這方小天地之外,至少還有我和先生這兩個懂他惜他的好朋友。他不時發(fā)來照片,我立即做出回應,然后他表達謝意,遂成為我們微信交流的"三步曲",成為我們每天都期盼的一道晚年生活獨有的風景。</p><p class="ql-block"> 萬萬沒有想到,5月11日宏鑑兄和我的微信"三步曲",竟成了我們今生交往的尾聲和絕唱。因那時我被眼疾困擾,正處左眼白內障手術前后幾天的時期內,故沒有意識到我已多日未見宏鑑的音訊。然冥冥之中的忐忑不安,卻暗暗向我襲來。直到六月一日清晨,宏鑑夫人陳小莉微信通報,我才驚悉宏鑑兄已于5月26日因病辭世的噩耗。</p><p class="ql-block"> 這無異于一個晴天霹靂,將我對彼此重逢的美好向往和殷切期待頓時化為夢幻泡影。我禁不住淚如泉涌痛哭失聲,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宏鑑已經(jīng)駕鶴西行的事實。與宏鑑兄交往時光里的那些故事,一樁樁一件件在腦海中涌現(xiàn),清晰可見,宛若昨日。</p><p class="ql-block"> 初識宏鑑是在1979年的夏季,那時正在北師大上大學的我,乘暑假之機,攜女兒去到太原探親。當時先生已調到山西地質勘探研究所工作,與早他幾年調到所里工作的宏鑑成為同事。</p><p class="ql-block"> 我們娘倆兒到達太原那天,宏鑑和我先生同來太原火車站迎接我們。也許是我生于重慶會講四川話之故,用川語與宏鑑打的招呼,讓我們一見如故頓時親近起來。宏鑑是成都地質學院70屆畢業(yè)生,畢業(yè)后分到長治山西地質勘探五隊工作,后因一次事故導致右腳受傷,因傷勢嚴重,沒有人敢擔承為他做手術的任務。后來是一個剛剛獲得醫(yī)學博士的年輕醫(yī)生,冒險擔當了他的手術并獲得成功,但卻給他日后的身體留下諸多的隱患。其中最大的一個影響就是,他已經(jīng)無法繼續(xù)從事與地質勘察有關的外務工作了。所以,他自80年調回重慶之后,就脫離了與地質有關的工作,先后就職于重慶鐘表公司,重慶科技咨詢公司及重慶科技協(xié)會。92年調入《課堂內外》雜志社,直到退休。</p><p class="ql-block"> 差不多在接下來的兩周時間里,宏鑑都在終日陪伴我們。我們一起逛大街,一起看電影,一起游迎澤公園。當時我女兒已經(jīng)將近四歲,卻總是撒嬌哭鬧不肯走路。于是宏鑑就總是抱著她,或者抱在胸前,或者扛在肩頭,或者讓女兒騎在他脖子上。女兒自然是歡喜不已,而宏鑑卻不時的大汗淋漓。那些天,我們都在一起吃午飯和晚飯。只要不是在歺館吃飯,宏鑑總會下廚做上幾個炒菜。他的廚藝之好不知得了誰的真?zhèn)?,色香味俱全,還手腳麻利制作迅速,讓我們各個大飽口福。</p><p class="ql-block"> 就在這次短暫相處的時日里,他還安排陪我和先生騎車游覽了晉祠,一個位于太原遠郊的著名風景勝地。晉祠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園林建筑群,建造于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宋代時期,是集莊嚴壯觀與清雅秀麗,宗祠祭祀建筑與自然山水完美結合的最佳典范。</p><p class="ql-block"> 那時的我還沒有什么旅游的概念,只是走馬觀花的游覽了一番。而宏鑑卻一路興致昂然,關注每個景點的介紹和特色,拍下了許多照片。記得園中有一棵幾百年的古樹,其上一個樹干已彎曲成與地面平行之勢,接連不斷騎上去的游客已經(jīng)把樹干磨得蹭亮,而我也隨宏鑑排隊許久才最終拍下騎樹的留影。時隔四十余載,還清楚的記得宏鑑兄那時的樣子,充滿了年輕人的激情和活力。他的熱情也傳染了我,在園中的留影定格了我當時依然年輕的形象。</p><p class="ql-block"> 自初次見面之后,宏鑑兄與我一直保持著通信聯(lián)系,感覺我又多了一個兄長,他對我就像對待親妹妹一樣。那時的通訊事業(yè)不發(fā)達,書信來往則是相互聯(lián)系的主要方式,而保持通信聯(lián)系的基本上都是家人同學和朋友。</p><p class="ql-block"> 與我相似的是,宏鑑也有與人一見如故容易結為知己的性情。這還是因為彼此間的緣分所致,并沒有任何其他理由。記得宏鑑兄偶爾寫來的書信,只是聊聊他和家人的近況,并問候一下我和女兒的生活。自我結婚生子之后,差不多有23年時間,基本上都是我獨自帶著女兒生活。親友來信無疑帶給我許多的溫暖和支持,而宏鑑就在與我不時通信的親友之中。</p><p class="ql-block"> 忘不了與宏鑑相識后僅有的四次見面。第一次是1981年的暑假期間,我?guī)е畠涸诒本┒燃?,宏鑑乘去山東探望老母的機會,路過北京時特意來北師大看望我們母女。記得那天天氣很熱,宏鑑買了西瓜和水蜜桃來看我們。依然是熱情似火,依然是談笑風生,讓我們周圍的氣氛頓時溫暖歡愉起來。那次宏鑑教給我挑西瓜的要領,即一看(看瓜色、看瓜底、看瓜蒂)二掂三拍打,讓我一次就學會了師傅的真?zhèn)鳌?lt;/p><p class="ql-block"> 記得第二次見面是1985年的冬季,宏鑑又是去山東探親后路過北京來看望了我。那時,我正在中國人民大學讀研究生。他來我的宿舍聊了半天,室友恰是川籍女子曉寒,讓我們可以盡情的用四川話交談。記不得我們都聊了什么,卻忘不了宏鑑進門時風塵仆仆,閑聊時侃侃而談的樣子。</p><p class="ql-block"> 之后我們又在1996年的7月及8月先后見了兩面。7月那次見面也是我們的第三次相見,是在我們一家三口跟團游三峽,到重慶后脫團活動所致。宏鑑夫婦的熱情款待自不待言,我們一起逛山城鬧市,還一起登上重慶最高的大廈頂層,在旋轉歺廳享美食觀風景,甚是愜意。</p><p class="ql-block"> 游三峽返京不久,宏鑑夫婦于八月底帶著在北大念書的兒子,又來我北京的家中聚了兩日。宏鑑怕熱,晚上睡覺時空調開了一整夜,當時覺得這只是他身體好火力壯所致,哪里知道許多的病患正逐漸向他襲去了呢。</p><p class="ql-block"> 就此別過之后,我們就再也沒有了見面機會,只是于2016年4月和2018年8月,我們約好時間通了兩次電話。主要是他和小莉傳授治病和養(yǎng)生的經(jīng)驗,告誡我面對病患宜淡定不要怕的應對方式。具體內容大多忘卻,惟有他的洪亮嗓音和朗朗笑聲,卻不時的在耳邊迴響。斯人已去,但其音容笑貌卻永遠鐫刻在我的心底。</p><p class="ql-block"> 人生是一段時空有限的單向旅程,任何人都無法逃脫必然終老的最后歸宿。所不同的是,每個人都以各自不同的言行姿態(tài),描繪出迥然有異的人生風景,賦予生命以各自獨特的意義。而人生的極致意義則是,發(fā)現(xiàn)形塑和復歸那個獨一無二的真實的自己。宏鑑就屬于實現(xiàn)了人生極致意義的賢人達仕。他用短暫的時日將大寫的"人"字鐫刻在生命的豐碑上,他既有奉獻人生的大慈悲,又有覺悟人生的大智慧。所以,他已然出離此岸的娑婆世界,抵達了彼岸寂靜涅槃的極樂世界。</p><p class="ql-block"> 與宏鑑兄的生活交集,即使累積計數(shù),也只有短暫的時日。而在那些有限的時空里,給我只留下了有限的印記和回憶。然而,宏鑑給予我的兄長般的關愛,猶如駐進心里的日月星辰,曾溫潤了我的一段過往,還將繼續(xù)溫暖照亮我的來日和余生。</p><p class="ql-block"> 值此宏鑑兄逝世一周年忌日來臨之際,謹奉上我最深摯的緬懷和祭奠。祈愿宏鑑兄在天國得享太平和康寧!</p> <p class="ql-block"> 因為與宏鑑接觸不多,對他的生活經(jīng)歷了解甚少,尤其是對他的身體狀況及治療過程更是不知其詳,以致在我的悼念文章中,多有失誤或失實之處。昨天(5月17日)下午,幸而收到了小莉來信,對文中幾處錯誤給予了更正。決定不修改我的原文,僅將小莉來信附著如下,便達到了更正的效果:@周立基?周姐你好!剛拜讀了你巜靈山勝境朝拜印記》的美篇。跟著你也觀覽了靈山勝境的佛文化。謝謝你!你的文筆功底及攝影技藝都是我望塵莫及的。然后,我又再次看了你給宏鑑做的美篇。真的非常感謝你的赤誠熱情之情意。在接觸不多的情況下能做出這個美篇也難為你了。我有你這個重情重義聰明能干的好姐姐真好??!</p><p class="ql-block"> 文中有的地方須更正,我需要給你介紹一下情況,便于你更正(上次我已用語音留言說了一些,現(xiàn)用文字按美篇中內容順序說明):</p><p class="ql-block">一,我們住的不是高端也不是私人養(yǎng)老院。是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獨資于20l2年在全國首家創(chuàng)辦的醫(yī)養(yǎng)結合的養(yǎng)老院(即青杠護養(yǎng)中心),價格也不高端,我們每人每月住宿+護理+伙食費才2830元(物價局核價每人每月住宿+護理費共2900元,我們因為是創(chuàng)辦前四年內去的打了7折才2100元,伙食費每人每月730元,所以我們每月住護吃總共才2830元)。據(jù)說現(xiàn)在伙食費漲到930元了。</p><p class="ql-block">二 宏鑑多病多災,好幾次大手術在美篇里有點混(不怪你,你不知道情況)他剛畢業(yè)在山西工作不久就工傷一一大腿受傷。當時醫(yī)生的結論是不做手術就只能終身坐輪椅;若做手術的前景也是兩種,或成功或仍是終身終輪椅。當時廿多歲的他必須搏一博。在上海七軍醫(yī)大是一位外科資深老教授做的手術,謝天謝地手術成功了。</p><p class="ql-block"> 1986年因心房纖顫在科協(xié)辦公室倒下,經(jīng)醫(yī)生搶救查出心臟二尖瓣陜窄,從此就經(jīng)常心房纖顫經(jīng)常在單位和家里發(fā)病救護車搶救。還兩次同市長去長春和廣東考查時發(fā)病,在高干病房搶救穩(wěn)定后,乘飛機到渝后直接送往醫(yī)院住院治療。所以1991年就在重慶第三軍醫(yī)大學新橋醫(yī)院做了人工心臟辦膜置換手術。這次手術是一個28歲的年輕博士做的。</p><p class="ql-block">2010年又安了心臟起搏器</p><p class="ql-block">2021換心臟起搏器電池后發(fā)生腦梗后又發(fā)生肺栓塞(他本來就患有慢阻肺,糖尿病等)</p><p class="ql-block">三 宏鑑調回重慶后先在重慶鐘表公司工作,后調到重慶市科學技術協(xié)會在科技咨詢中心工作后又到課堂內外工作(科技咨詢中心和課堂內外都屬市科協(xié)的事業(yè)單位)。</p><p class="ql-block">四 宏鑑和我在青杠護養(yǎng)中心的五年應該是是退休生活中非??鞓返奈迥辏钌嫌腥苏兆o,特別是多病的宏鑑享受到了醫(yī)養(yǎng)結合優(yōu)勢,病了能得到及時的治療和照護。開展的活動豐富多彩,一點不寂寞。那里的老人文化素質高(多為大學教授,醫(yī)生,中,小學教師,公務員,市級退休領導),談得攏。宏鑑不愿離開青杠。</p><p class="ql-block">五 三十五年的持續(xù)心房纖顫是常人難于忍受的。但宏鑑以超人的毅力帶著多種高風險病痛的折磨與生命賽跑,走到了生命的終點。他累了。他需要休息了。就讓他好好地安息吧!</p> <p class="ql-block">這是陳宏鑑生前親筆寫下的個人簡歷。宏鑑于1946年11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重慶市,于1970年畢業(yè)于成都地質學院,之后從事與地質勘探有關的工作。從1980年調回重慶工作后,差不多有近30年的時間都在從事與期刋出版有關的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多次獲得杰出人物,優(yōu)秀黨員,文明市民等獎勵和表彰,實現(xiàn)了他最大化的外在生存價值。</p> <p class="ql-block">青年時的陳宏鑑,英俊又聰明!</p> <p class="ql-block">獻身期刋出版業(yè)的宏鑑,又平添了文化人的深沉和睿智。</p> <p class="ql-block">這是《課堂內外》雜志社于2000年8月11日為宏鑑寫的一個個人簡介。從中可見他對期刋工作的杰出表現(xiàn)與卓越貢獻。</p> <p class="ql-block"> 陳小莉與陳宏鑑于1976年相戀成婚,45年的相儒以沫相伴相隨,使他和她成為恩愛和諧的一對夫妻。當去年小莉告訴我宏鑑去世的消息時,我即產(chǎn)生給宏鑑做一美篇的想法。卻因疫情所礙,諸事所擾,終未能遂愿。直到近日,我又向小莉重提做美篇一事。小莉當即發(fā)來了數(shù)張照片,并寫來如下一段話:“我今天也在思念中回想。我覺得陳宏鑑這一生沒有虛度。他的一生是成功的。雖然他一直都有各種災難病痛折磨他,但他是一個剛強的漢子。敢于向命運挑戰(zhàn),對社會,對家庭奉獻了終身。在家庭里是一個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在社會在單位勇于承擔重任,盡職盡責作好本職工作。正如他們科協(xié)主席對他的評價:說他是干一行,鉆一行,干好一行。能辦事,會辦事,辦實事的人?!?lt;/p> <p class="ql-block">我的先生葉典于1974年在山西垣曲與宏鑑相遇相識,藉著彼此的緣分,他們很快成為無話不談的知己好友。當聽到宏鑑辭世的消息,當即作詞一首,以下便是詞之字句:</p><p class="ql-block"> 鵲橋仙 渝生</p><p class="ql-block"> 驚悉宏鑑于5月26日駕鶴歸去,夜不能寐。悲痛之余,詞以記之。</p><p class="ql-block"> 并州找礦,山城鑒表,鏡下微觀獨步。又編雜志領風騷,各職場、精耕善舞。</p><p class="ql-block"> 賢良如此,基因若是,怎忍斯人西去?中條峻險幸相逢,便勝似、親朋無數(shù)。</p><p class="ql-block">注:1.宏鑑,1970年畢業(yè)于成都地質學院。曾在山西省冶金地質勘探公司從事巖礦鑒定工作。并,此處念"兵"(陰平)。</p><p class="ql-block"> 2. 后調至重慶市鐘表公司從事鏡下質檢工作。表,指鐘表。</p><p class="ql-block"> 3.調至重慶市市科協(xié)后, 辦了《課堂內外》雜志,任總編。</p><p class="ql-block"> 4.獨、雜、職,均為入聲。</p><p class="ql-block"> 2021年6月1日晨</p><p class="ql-block">(終稿)</p> <p class="ql-block">1979年還在山西太原工作時的陳宏鑑。</p> <p class="ql-block">埋頭于編審工作的陳宏鑑。</p> <p class="ql-block">陶醉于編審生涯中。</p> <p class="ql-block">傳帶編審接班人。</p> <p class="ql-block">沉思是編審最常見的工作狀態(tài)。</p> <p class="ql-block">1992年時的陳宏鑑。</p> <p class="ql-block">這是小莉在宏鑑書房拍下的小視頻。斯人已去,靈魂永恆!</p> <p class="ql-block">這是宏鑑于2020年元月獲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重慶期刋杰出人物》獎勵。一個退休多年仍能參加在職人員的獎項評選,足見他才華和貢獻的超群軼倫。</p> <p class="ql-block">這是陳宏鑑獲得的《課堂內外》創(chuàng)刋40周年的創(chuàng)業(yè)獎勵。</p> <p class="ql-block">即使住在養(yǎng)護中心,單位仍派同事前去慰問并祝賀宏鑑的獲獎。因為這個獎項不僅記載著宏鑑的杰出貢獻,也承載著同事們的一致認可與感恩。</p> <p class="ql-block">宏鑑和小莉生養(yǎng)了一個優(yōu)秀的兒子陳真。他天資聰穎成績優(yōu)良,中學時多次獲得數(shù)科奧賽大獎,95年秋考入北京大學化學系,出國獲取了碩士學位。在新加坡就業(yè)后又自學攻讀了金融專業(yè),拿到了最被稱道的金融就業(yè)資質?,F(xiàn)在已經(jīng)在新加坡最重要的一個財務機構任職。聽陳真說過,宏鑑是他的偶象。也聽宏鑑多次說過,陳真是他最得意的作品。這是父與子的一張合影。</p> <p class="ql-block">陳真一家在新加坡定居后,宏鑑夫婦與親家夫婦輪流去新加坡幫忙照顧兒孫們的生活。而陳真也經(jīng)?;貒赐改福@是宏鑑夫婦與陳真在重慶的一張合影。</p> <p class="ql-block">爺爺和孫女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三代七口人,相聚喜盈盈。</p> <p class="ql-block">團聚新加坡,盡享天倫之樂。</p> <p class="ql-block">宏鑑展示著他的手工藝品《天鵝之戀》。</p> <p class="ql-block">誰說編織花瓶只是女人的手工活,看宏鑑制作的花瓶有多棒!</p> <p class="ql-block">雖然容顏易老,但彼此眼里看到的始終是對方年輕時的模樣。</p> <p class="ql-block">只要有彼此的陪伴,就總有仿佛在做夢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回不去的少年時代,回得去的歡樂心情。</p> <p class="ql-block">攜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彼此永不背棄的諾言。</p> <p class="ql-block">鼠年似乎是不好的年頭,此前開始的疫情正在向武漢襲來。但是,天地萬物終有盡時,相信疫情也終會結束。</p> <p class="ql-block">這是宏鑑夫婦于2020年11月10日,為慶賀宏鑑74歲生日所攝合影,這也是宏鑑生前歡慶的最后一個生日。宏鑑的身體已經(jīng)離開了我們,但他的精神和心靈卻與世長存永無絕期。</p> <p class="ql-block">以下四張照片記錄了宏鑑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重慶期刋杰出人物》獎勵時的場景及其獲獎感言時的留影。功名利祿只是外在賦予人生的價值,它終將歸零或消失殆盡。惟有回歸生命的本真自性,才會實現(xiàn)人生的內在的本質意義。</p> <p class="ql-block">在青杠護養(yǎng)中心度過了五年閑適安逸的清靜歲月。</p> <p class="ql-block">這是宏鑑與他一對一的伙伴合影。</p> <p class="ql-block">這是宏鑑與103歲的老壽星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與來青杠看望的同事和親友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與青杠的伙伴們一起游玩時合影</p> <p class="ql-block">與醫(yī)護人員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千帆過盡,回來仍是少年。</p> <p class="ql-block">老伴就是老時相守的伴侶</p> <p class="ql-block">2021年春節(jié)前書寫福字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2021年春節(jié)前書寫福字的小視頻。</p> <p class="ql-block">與醫(yī)護人員共慶宏鑑的74歲生日。</p> <p class="ql-block">這是宏鑑好友,一位畫家,給宏鑑做的一幅漫畫。算是把宏鑑看透了。宏鑑幾乎把大半的生命交給了《課堂內外》,可謂鞠躬盡瘁彈精竭慮,但是這也是宏鑑內心歡愉的源泉。</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與宏鑑最后一次來往的微信截圖。</p> <p class="ql-block">宏鑑在微笑的看著我們,他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編者注:因受疫情所困,眼疾所擾,始于去年的美篇編輯工作,歷時數(shù)月才于今日完成。美篇中的照片和視頻全部由宏鑑夫人陳小莉提供,其中大多照片都由宏鑑親自拍攝,并注明了時間地點和附言。在這里謹向小莉致以誠摯的謝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