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古有雅士撫琴前會沐浴、更衣,焚香。今天我在把玩兒這本插圖手抄本時,也是先打掃房間、沐浴、更衣,點香蠟,以表對此書的尊重之情。</p><p class="ql-block">對于插畫手抄本,想必您一定不會陌生,縱觀歐洲,我們已知的最早附有插圖的手抄本其實在公元4世紀、5世紀時就出現(xiàn)了,也就是古希臘詩人荷馬的《伊利亞特》和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著作了。</p><p class="ql-block">手抄本起源于宗教,在六世紀早期,那部名聲大噪的《維也納創(chuàng)世紀》的內(nèi)容就是由24張羊皮紙《舊約創(chuàng)世紀》共同組成的,48幅插圖,張張精美。</p><p class="ql-block">我收藏的這本是在法國一家古籍書店購買的,年份大約是1920年,這本是第18次印刷了。</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部圣經(jīng)中為婚禮與喪禮所準備的禱告詞</p> <p class="ql-block">中世紀插畫手抄本的媒介由早期的紙草逐步演變成皮紙。其歷史大概可分為古代晚期、島嶼手抄本、加羅林手抄本、奧托手抄本、羅馬式手抄本、哥特式手抄本。早期設(shè)計制作者多為修士,中世紀晚期,手抄本的制作商品化,有女士參與抄寫制作。</p> <p class="ql-block">插圖手抄本中通常有以下特色:由貴金屬和象牙雕版的華麗封面修飾,有些還會鑲嵌寶石;內(nèi)頁有時會有框邊風(fēng)格,每一頁的第一個字母都是特別修飾的大寫體。經(jīng)常有彩色插圖,大部分敘述宗教故事,例如圣徒的傳記,較特別的是也會有制作手抄本的圖片說明。使用相當(dāng)多的顏色,而且都是天然顏料做成的。</p> <p class="ql-block">看下圖,這應(yīng)該是書的前主人的涂色,雖然對書有些破壞,但留一些主人的“氣息”對收藏者來說也是一件有趣兒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到了10世紀、11世紀的“奧托”藝術(shù)時期,雖然抄本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內(nèi)容,但它的主題還是離不開宗教——《新約全書》,這一時期將基督生平的敘事組畫引入到了抄本插圖中來。</p> <p class="ql-block">14世紀后半期開始,抄本插圖的內(nèi)容因為創(chuàng)作者的變化也發(fā)生了改變,題材更為自由,一些世俗性的抒情詩、諷刺語言的插圖開始流行。</p><p class="ql-block">等到15世紀文藝復(fù)興的出現(xiàn),法國的插畫手抄本開始有了自己的特色,主要表現(xiàn)在對場景的交代和說明上。</p><p class="ql-block">好了,感謝朋友們的關(guān)注,下一期立軍再給朋友們分享一本有趣兒的古董書,謝謝,順祝周末愉快,母親節(jié)快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