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 老褚</p><p class="ql-block">圖片 網(wǎng)絡(luò)(鳴謝)</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九七三年年底,我們部隊遂行野營拉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當時,我是連隊文書,第一次參加野營拉練,心里有些興奮,又有點緊張和害怕,擔心完不成任務(wù)。因為我當文書時間不久,不懂得文書在野營拉練中的職責是什么,猶如“旱鴨子過河,摸不著深淺?!?lt;/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野營拉練途中我都在連首長的身邊,到宿營地也是與連長、指導(dǎo)員同一住處,遇事可隨時請示報告,有了問題也能得到及時解決。因此,我心里不僅是踏實了許多,而且還多了點“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的滿足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行軍途中戰(zhàn)友們攜行的裝備有被包、挎包、水壺,一桿步槍或是沖鋒槍,還有一袋重5斤左右的大米,合在一起就有三四十斤重。我攜行的是一支五四式手槍,用不著帶大米,比他們輕了一二十斤。我挎包里裝著筆墨和紙張,水壺有時候用來裝酒,連長晚上睡覺前要呷兩口,說是可以消除疲勞。</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部隊出發(fā)前,周連長對我說:“小褚,你到了宿營地,一是要立即寫宿營報告,上報連隊的駐地位置和兵力分布情況;二是要找當?shù)厣a(chǎn)隊長了解駐地的社情,主要是了解地、富、反、壞、右的情況;三是必要時也得寫幾幅標語貼貼。”頭兩天連長還親自教我寫宿營報告,帶我了解駐地的社情。有了連長的言傳身教,我較好地完成了任務(w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時候,部隊遂行千里野營拉練,主要是貫徹落實毛主席“野營拉練好,不當老爺兵”的重要指示。部隊走出營房練走、練吃、練住、練打,通過野營拉練這種訓(xùn)練形式,解決部隊在和平環(huán)境中形成的安逸生活狀態(tài)問題,提高部隊戰(zhàn)斗力。</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是野營拉練中的重頭戲,也是最為疲勞和痛苦的訓(xùn)練。它不是通常情況下的“走”,而是身上負著幾十斤重的裝備,起早摸黑、頂著寒風走。每天走七八十里的路,有時要走上百把里路,一天走下來很多人腳上會磨出水泡。到了宿營地,用熱水泡燙腳,連隊衛(wèi)生員就開始忙碌起來,他打開隨身背著的藥箱,取出那個專用消毒盒,里邊有酒精、藥棉……他動作熟練一個挨一個給大家挑水泡。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知是老天開恩,還是我從小在農(nóng)村光腳走路慣了,我行軍走路沒有磨出過水泡,只有舊疾右肩背酸痛不時折磨著我,但終究還是被我堅持挺住了,沒有影響到我完成任務(w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到一個宿營地,連長總是一邊催我趕緊給指揮部寫報告,一邊命令各排、班,按指定位置以班為單位領(lǐng)取稻草打地鋪分床位。我寫好宿營報告,經(jīng)連長審定簽字后,就沿著通信兵布下的臨時電話線行走,“順藤摸瓜”似的將報告送到指揮部。返回駐地時,我又累又餓,盡管留下的飯菜是涼涼的,可我吃起來卻像是美味佳肴,狼吞虎咽把肚子填得飽飽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野營拉練途中,部隊始終貫徹練為戰(zhàn)的思想,不斷模擬著各種敵情的出現(xiàn),如傳口令、緊急隱蔽、疏散、緊急集合、急行軍等,讓人覺得既神密又緊張,仿佛置身實戰(zhàn)中。如果說拉練的走路累,急行軍就更累,爬山就是累上加累。在拉練途中本已十分疲勞,再來個急行軍,那真是雪上加霜。每當急行軍命令下達后,部隊必須按要求準時到達指定地點,否則會受到嚴厲批評或是處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一天下午,部隊在行軍途中稍作歇息,急促的哨音突然響起,全連緊急集合傳達上級命令,命令我連四點半前趕到雞鳴山上。章指導(dǎo)員作簡短的動員,要求大家發(fā)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堅決完成任務(wù)。同時詢問是否有體力不支的人員,這類人員可以乘坐收容車。軍隊歷來就有輕傷不下火線的傳統(tǒng)。因此,有的戰(zhàn)友腳上磨出血泡,他讓衛(wèi)生員簡單處理一下,說要堅持走到底,硬是不上收容車。此時,現(xiàn)場“苦不苦想想紅軍二萬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的口號聲響徹云霄。浩浩蕩蕩的隊伍出發(fā)了,不知道是哪來的勁,個個雄糾糾氣昂昂,加快了行進步伐,部隊按時到達了山上,順利完成了任務(wù)。都說“上山容易下山難”有一個戰(zhàn)友體力不支、臉色蒼白,下不了山,班長趕緊為他減負,將被包和槍桿等物品卸下來,幾個戰(zhàn)友看見了,都爭先恐后地爭搶著幫帶被包、槍桿等物品,倆戰(zhàn)友攙扶著他慢慢下山</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到了宿營地,最忙的要算炊事班的戰(zhàn)友們,他們有時候會乘坐收容車提前到達,但通常是與我們同行。他們顧不上打理自己的住處,總是要先忙于埋鍋、切菜、做飯、燒水……。晚餐當然很簡單,米飯配大白菜或是配紅蘿卜。每班一大盆菜,大家蹲在一起扒著米飯,吃得津津有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午餐更簡單。部隊走到了合適飯點的地方,找一個溝邊田埂地,用戰(zhàn)備鍬在地上挖個圓灶臺,掏個燒柴禾洞口,戰(zhàn)備鋁鍋往上一放不大不小剛合適。先用體弱戰(zhàn)士背的米,減輕他們的負擔,就地取水淘米燒飯,常常燒出夾生飯,榨菜或是蘿卜咸菜疙瘩,不洗不切人手一塊,咬一小口,夾生飯就咸菜,吃起來香的很。</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們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受到老百姓的熱情歡迎,處處都是軍民一家親的動人場景。是途中的休息也好還是到了宿營地駐扎也罷,老百姓見到我們總是格外的親切。特別是一些偏遠農(nóng)村,平時看不到軍人,一下子見到這么多子弟兵,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擁來圍觀,有的人給我們送來開水,手里拎水壺、提水桶,現(xiàn)場好不熱鬧。他們站在旁邊說說笑笑、指指點點議論著:背大鋁鍋的是伙夫,穿四個兜的是軍官,他們猜測哪個官大官小、哪個是新兵哪個是老兵……看到我穿兩個兜軍裝還帶著一把手槍,他們都特別驚奇。</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部隊那么多人一下子到了村里,可忙壞了大隊干部,有時還忙壞了學(xué)校老師。通常我們是住在老百姓屋里、生產(chǎn)隊的倉庫,要是遇到周六周日,我們便住學(xué)校。聽說他們一接到任務(wù),大隊干部就在全村進行了大動員,要求社員們以實際行動支援人民解放軍,把最好的房子騰出來供部隊使用。讓我們每到一處,都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樣。鄉(xiāng)親們那種熱情好客,軍民一家親的場景讓我們感動。</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部隊野營拉練強調(diào)要注意遵守群眾紀律,不得損壞和挪用老百姓的一草一木。我們到了目的地,一切安置就緒后,干部戰(zhàn)士馬上為住戶擔水、掃院子,搞衛(wèi)生。離開時,院子內(nèi)外要打掃得干干凈凈,水缸必須裝滿水。這是野營拉練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野營拉練看似是一次普通的軍事訓(xùn)練,其實對每個軍人來說都是一次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時光如白駒過隙,一晃四十九年過去了,當時野營拉練的情景我仍記憶猶新。拉練的日子雖然很苦,但苦中有樂,樂中有甜,讓我終生難以忘懷!</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