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第三個春天,居然整個是在京城度過的,這是自退休以來的頭一次。不是不想出京,而是不敢,怕出去了回不來。<div> 人活著總是要有點事干的,京城出不去,就在京城好好轉(zhuǎn)一轉(zhuǎn),彌補這些年京城春天的缺失。春節(jié)過后一周,我開始了在京城追逐春的足跡。三個多月的時間里,先后去了26個大小公園、寺廟,拍攝了梅花、桃花等十多個品種的花卉,完成了美篇花卉集萃第9至16集(花卉集萃第1-8集完成于去年國慶期間,收集了海棠、荷花、郁金香、月季、菊花、蘭花、櫻花、牡丹八個品種花卉)的編輯制作,收獲頗豐,沒有虛度這個春天。</div> <h1> <b>序 中山公園唐花塢新春花展</b></h1><p class="ql-block"> 唐花塢在中山公園南門內(nèi)西北,是一座溫室花房。這里年年春節(jié)都有花展,使人在萬物蕭條的冬季感受到春天的氣息!</p><p class="ql-block"> 虎年的春節(jié)花展節(jié)前已經(jīng)開始。2月12日,我早早的來到唐花塢,與以往都是逛中山公園時順便到這里看看不同,這次獨自一人是專程為拍花而來,在不大的三間展室里竟然停留了兩個多小時,拍攝了近三百張照片。</p><p class="ql-block"> 唐花塢歷史悠久,利用花期控制技術培育的花卉盆花提早于春節(jié)前開放。在這里,梅花、榆葉梅、碧桃、迎春、海棠、櫻花、杜鵑、茶花等傳統(tǒng)名花,以及蝴蝶蘭、火鶴、鳳梨、大花蕙蘭等熱帶花卉應有盡有,真可謂百花盛開,姹紫嫣紅,深受游客喜愛。</p><p class="ql-block"> 這次唐花塢新春花展的拍攝,事后看來可謂拉開了我疫情第三年春花追逐的序幕。</p> 進入唐花塢,面對的是仿古風格的中間展室,正中擺放著各種花卉,兩邊墻上是繪制的花朵、大紅燈籠和“春”字。 左側(cè)展室,背景墻上的巨幅國畫與擺放的花卉融為一體,十分和諧、壯觀。 右側(cè)展室裝飾成院墻形式,墻腳下擺滿五顏六色的的各種花卉。 梅花報春 櫻花怒放 海棠與桃花同室生輝 春來啦! <h1> <b> D1 臘梅</b></h1><div> 臘梅,別名金梅、蠟花、黃梅花。落葉灌木,常叢生。既是冬季賞花的理想名貴花木,又可用于解暑生津,順氣止咳等藥用。<br></div> 蠟梅在百花凋零的隆冬綻蕾,斗寒傲霜,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在強權面前永不屈服的性格,給人以精神的啟迪,美的享受。<br>北京地區(qū)公園中栽培的臘梅品種以虎蹄臘梅、罄口臘梅和狗牙臘梅見多,另外還有素心臘梅、小花臘梅等。<div><br><div> 臘梅屬北京地區(qū)早春開花植物之一,因是京城開春綻放最早的花卉,故稱“京華第一枝”。臘梅也是我今春最早追逐的花卉,自2月19日從陶然亭開始,先后去了月壇、圓明園、玉淵潭、北海 、大觀園、臥佛寺、頤和園、香山等九個公園。2月27日完成了美篇《不肯皎然爭臘雪(花卉集萃之九)》制作。</div></div> 2月19日上午,陶然亭公園。陶然亭的臘梅主要分布在醉翁亭、華夏名亭園、慈悲庵等位置,我去時臘梅正好初放。 2月20日下午,月壇公園爽心亭。這里的臘梅開得較早,拍攝的人也較多,只是下午去得稍晚了點,5點不到,夕陽就被旁邊的高樓擋住了。 2月22日下午,圓明園迎暉殿。從網(wǎng)上搜到圓明園迎暉殿有臘梅,跟著導航找到了迎暉門,卻不見迎暉殿,后來才知也是被英法聯(lián)軍燒掉了,只是附近沒有留下碑記說明。 2月23日上午,玉淵潭公園。玉淵潭小西門附近和中山島景區(qū)遠香園都有。 2月25日下午,北海公園靜憩軒。靜憩軒是北海永安寺內(nèi)一處清幽小院的正殿,這里原來是皇帝登山時休憩之所,院內(nèi)有兩株百歲狗牙古臘梅,長勢良好,十分珍貴。 北海靜憩軒的狗牙臘梅 2月26日上午,大觀園櫳翠庵。按《紅樓夢》中的說法,櫳翠庵是妙玉的住所,也是園中唯一的廟宇景區(qū)。這里盛開的梅花與佛殿相映成趣,金色小花綴滿枝頭,在禪音繚繞中冷香暗放,為大觀園增添了幾許神秘的韻味。 3月1日上午,香山臥佛寺。這里有近百株臘梅,分布于寺院各個角落,尤以山門殿前居多,是北京臘梅最集中的地方。品種包括“素心"、“馨口"、“狗牙"等多個品種。因是京城開放最早的花卉,這兒的臘梅被稱為“京華第一枝”。天王殿東側(cè),還有一叢古臘梅,相傳植于唐代貞觀年間,堪稱“京城臘梅之冠”。 狗牙臘梅 素心臘梅 3月3日上午,頤和園樂農(nóng)軒。樂農(nóng)軒是慈禧老佛爺西逃回京之后修建的,這里也是北京有名的賞梅之處。這幾天是這里臘梅觀賞的最好時期。 3月6日上午,香山臘梅谷。 <span style="font-size: 20px;"> <b>D2 迎春花</b></span><br><div> 迎春花,別名迎春、黃素馨、金腰帶,落葉灌木叢生。因其在百花之中開花最早,花后即迎來百花齊放的春天而得名。</div> 迎春花與梅花、水仙和山茶花統(tǒng)稱為“雪中四友”,是中國常見的花卉之一。迎春花不僅花色端莊秀麗,氣質(zhì)非凡,具有不畏寒威,不擇風土,適應性強的特點,歷來為人們所喜愛。<div><br></div><div><div><b> </b>3月10日,結(jié)束臘梅拍攝的第四天,我在明城墻遺址公園拍攝梅花的同時開始了迎春花的拍攝,十天的時間里,專程和順便在皇城根遺址公園、中山公園、北海公園和柳蔭公園等五處拍攝了迎春花,3月24日,完成了美篇《百花千卉共芬芳(花卉集萃之十)》的制作。</div></div><div> (下圖3月19日拍攝于柳蔭公園)</div> 3月10日上午,我在明城墻遺址公園從西向東拍攝梅花結(jié)束時,在東便門角樓下見到一簇巨大的迎春花花叢非常漂亮,突然間萌生了制作迎專題的想法,于是開始了迎春花專題的拍攝。 小小的迎春花在陽光的照射下如此美麗, 3月11日上午,去皇城根遺址公園游玩時路邊拍攝。 3月14日,中山公園水榭。去中山公園拍玉蘭時順便拍攝。 3月16日上午,北海公園小西天東北路邊的迎春花。 3月19日。前天下午和昨天的一場春雪將北京大地披上了銀裝,清早原打算到柳蔭公園和地壇拍攝雪后臘梅的,在柳蔭公園被雪后初晴陽光下美麗的迎春花吸引,這是從未見過的美景。 柳蔭公園雪后初晴迎春花小景。 像什么?頑童還是小象? <h1> <b> D3 梅花</b></h1><div><b> </b>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首,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與松、竹并稱為“歲寒三友”。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fā)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div><div><br></div><div> 梅花的拍攝時間較長,自3月10日在明城墻遺址公園開始(18日雪后又去了一次),先后去了中山公園、北京植物園、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香山等公園拍攝,4月12日完成了美篇《濃香吹盡有誰知(花卉集萃之十二)》的制作。</div><div> (下圖4月5日拍攝于香山梅谷)</div> 3月10日,清早7點多來到明城墻遺址公園西門。這里是北京每年春季賞梅勝地之一,因時間較早人不多,而且園林工人正在給花噴水,滴滴水珠掛在花骨朵和花瓣上,嬌艷欲滴。 3月18日,一天兩去明城墻遺址公園。昨天傍晚北京突然降雪,當時在家門口的元大都城墻遺址公園拍了山桃花的雪景。今日特意趕大早來到這里,期望能有昨日的美景,但很失望,無論是花瓣還是樹枝上都已不見雪的蹤影,于是轉(zhuǎn)移到天壇公園拍玉蘭后回家。氣象預報報告的今日全天有雪上午始終沒下。午飯后睡了一覺醒來后發(fā)現(xiàn)窗外已是大雪,約上老友再次來到這里為時已晚,雪太大了,已拍不到較理想的照片了,后悔莫及。 3月23日上午,中山公園梅園。中山公園梅園在慧芳園的南側(cè)偏東,這是我第一次到這里拍梅花。梅園觀賞面積4000平方米,栽植梅花30余種110余株。這里比明城墻遺址公園的好處在于樹下標牌標明著該梅花品種名稱,對于我這樣的外行來說無疑既觀賞拍照了美景,同時也增長了知識。<div> “中山杏梅”</div> “錦紅垂枝梅” “豐后梅” 3月25日上午,北京植物園梅園。植物園梅園也是第一次來,在這里真是大開眼界。梅園位于去櫻桃溝途中,占地6.1公頃,分為入口區(qū)、水景觀光區(qū)、山林游賞區(qū)、庭院精品區(qū)、退谷訪勝區(qū)五個區(qū)域。 進入梅園,過了門牌石后即開始進溝,可以沿著溝底的梅花棧道,也可順著旁邊的大路走,中途有條小路可進入山林游賞區(qū),因時間關系我沒有去山林游賞區(qū),而是時而走大路、時而下棧道,邊走邊拍來到水景觀光區(qū)。 過了水景觀光區(qū)就是庭院精品區(qū),小院內(nèi)有梅花院士陳俊愉的塑像,陳是我國花卉界唯一的工程院院士。 塑像后是小院的主體建筑“觀梅軒”,院內(nèi)的梅花長勢堪稱精品,大美。 在梅園我又認識了一些新的梅花品種:<div> “淡桃粉梅”</div> "錦紅垂枝梅" "早玉蝶梅" " 單碧垂枝梅" 3月29日,元大都遺址公園水街華燈景區(qū)。這里有兩棵“綠萼梅”,這些年春季只要我在京總是要到這里拍照,多年來一直認為它是李子花,今年經(jīng)過請教多人,才確認它是綠萼梅,應該是梅花中的比較珍貴的品種。 4月5日上午,香山公園碧云寺與梅谷。<div> 碧云寺涵碧齋,也是一處賞梅之地。</div> 香山公園梅谷 香山公園靜翠湖附近的榆葉梅 <h1><b> D4 玉蘭花</b></h1> 玉蘭花為我國獨有的名貴園林花之一,自唐宋以來久經(jīng)栽培,在古典園林建筑中,玉蘭常植于廳前院后或樓臺周圍。玉蘭花因其“色白微碧、香味似蘭”而得名,古人把它與海棠、牡丹、桂花并列,美稱為“玉堂富貴”。玉蘭花寓意純潔,代表著報恩。那白色的花朵、芳郁的香味令人感受到一股難以言喻的氣質(zhì),非??蓯?。<div><br><div> 玉蘭花是今春逐花12個品種中下功夫最大、拍攝次數(shù)最多的花卉,也是多年來第一次專為蘭花去某處拍攝。自3月12日首去頤和園樂壽堂開始到4月4日潭柘寺結(jié)束,近一個月的時間里先后去了頤和園、長安街、地壇、天壇、北京國際雕塑園、紫竹院、六鋪炕、潭柘寺等八個地方,其中頤和園跑了4次、地壇公園2次。4月5日完成了美篇 《玉蘭千載流芳馨(花卉集萃之十一)》的制作。</div><div> (下圖3月19日拍攝于地壇公園皇祇室 </div></div> 3月14日上午,結(jié)束在中山公園的行程后我來到長安街皇城根下,新華門兩側(cè)紅墻外玉蘭花已綻放,這是北京地區(qū)最早綻放的玉蘭花, “潔若清荷不染塵,色如凝脂嫩荑紛”。紅墻、黃瓦、白玉蘭,給京城帶來溫馨浪漫的春的信息。 3月15日,地壇公園望和亭南側(cè)。這里的兩棵玉蘭樹有點像二喬玉蘭,我前幾年在這里拍過。它的特色是花蕾綻放后形狀多變,開放前的不少花蕾形似小鳥 3月18日上午,天壇公園齋宮。紅墻與白玉蘭花交相輝映。 3月19日上午,地壇公園皇祇室。倒春寒,一股寒流,讓初春的京城又披上了一襲白衣。白玉蘭,托著淺淺的雪,獨有一番韻味。<br> 3月21日上午,和老友一起去北京國際雕塑園。這里是北京最大玉蘭花觀賞基地,具有“數(shù)量多、品種新、顏色全、花期長”的景觀優(yōu)勢,公園的“玉蘭花苑”占地約5公頃,有19個品種5000余株。由于我們?nèi)サ臅r間早了幾天,想看的稀有品種一種也沒有見到,唯一的收獲是又打了幾只“鳥”,本想過些天再來一次,結(jié)果越往后越忙,再也沒有時間了,只好作罷。 3月27日下午,紫竹院。這天是周日天氣很好,因上午有事,午飯后稍事休息后趕到紫竹院已經(jīng)三點過了,在公園里轉(zhuǎn)了一大圈后將近4點半來到紫竹禪院報恩樓,感覺這里太棒了,是出片子的絕好地方??上r間已晚,5點一過光線已被遮擋,效果就差多了。 水邊的白玉蘭 我在朋友圈九宮格中發(fā)的一張照片, 不少朋友以為是月亮落在玉蘭上,其實“月亮”是報恩樓里的燈光,純屬巧合(當然"月亮“與花瓣的位置還是有意去選的,當時拍了幾張)。 3月31日清晨,六鋪炕國網(wǎng)物資公司樓外。拍玉蘭已有半個多月,跑了六、七個地方了,終于在老友的朋友圈里發(fā)現(xiàn)了想要的紫玉蘭,而且離我家也不遠。這里的玉蘭開得還不錯,就是太密集了,不過配上辦公樓的紅墻及玻璃窗內(nèi)的反光影也還不錯。 4月2日上午,頤和園樂壽堂。樂壽堂的玉蘭拍得實在不易,這已是第四次到樂壽堂,終于得到比較滿意的照片。3月3日在樂農(nóng)軒拍完臘梅后我今年第一次到樂善堂,只為拍攝玉蘭探路,當時玉蘭花已露小骨朵,聽工作人員講一般中旬即可;3月12日再去,東面的那棵白玉蘭已含苞待放;十天后的23日清早7點我已到樂善堂,花倒是開了,但因前幾天的那場大雪影響,早開的花的品相實在不美,草草拍了幾張,回到知春亭拍了幾張山桃就轉(zhuǎn)道去了中山公園。 這一次到樂善堂之所以又見到了使人滿意的玉蘭,主要是晚開的那些花沒有受到倒春寒那場雪的影響。 <div> 樂善堂北院的紫玉蘭也開了。</div> 4月4日,潭柘寺。潭柘寺拍玉蘭是此次玉蘭拍攝的收官之戰(zhàn),去的時機恰好,毗盧閣前二喬玉蘭盛開、燦若云霞,這兩棵玉蘭樹齡已達400多年,每年4月上旬盛花期,是玉蘭家族中的花魁。 在兩棵二喬玉蘭西側(cè),有一棵很珍貴的探春(有點像丁香),也已有300多年,被譽為北京“古探春之最”。<br> 紫玉蘭與白探春在毗盧閣前完美融合。 潭柘寺楞嚴壇前的白玉蘭 <h1> <b> D5 桃花</b></h1><div><b> </b>桃花是中國傳統(tǒng)的園林花木,其樹態(tài)優(yōu)美,枝干扶疏,花朵豐腴,色彩艷麗,為早春重要觀花樹種之一。 和梅蘭菊棠等比起來,桃花雖不名貴,也不算最美,但其極高的觀賞價值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常用素材,并且果可食用,花中元素有疏通經(jīng)絡、滋潤皮膚的藥用價值。其花語及代表意義為:愛情的俘虜。每年春天桃花盛開時節(jié),各地會以桃花為媒,舉辦不同的桃花節(jié)盛會,迎來眾多的游人和攝影愛好者。</div><div><br></div><div> 桃花也是今春重點拍攝的花卉。最早始于3月16日的北海公園闡福寺、永安寺,隨后在一個月的時間內(nèi)先后去了元大都遺址公園、頤和園、北京植物園、圓明園等處,4月19日在國家植物園結(jié)束。4月21日完成美篇《桃花依舊笑春風(花卉集萃之十四)》制作。</div><div> (下圖4月18日拍攝于國家植物園桃花源)</div> 3月16日上午,北海公園永安寺、闡福寺?!碍倣u春陰”在著名的燕京八景中排名第二,說的是北海公園瓊?cè)A島的春日景色。瓊?cè)A島永安寺白塔旁,山桃花開得正艷,與白塔古建相映成趣。 闡福寺也是北海公園觀賞山桃花的好地方。 3月17日黃昏,元大都“大都鼎盛”景區(qū) 。下午京城開始零星飄雪,將近5點雪見大,我感覺“有戲”,抄起相機來到小區(qū)對面的“大都鼎盛”,于是留下了雪中山桃花的美景。 3月23日清晨,頤和園知春亭。本是去樂善堂拍玉蘭的,因前幾天的倒春寒大雪毀了玉蘭的美容,反倒成全了知春亭的山桃花,只是拍大景這個天差點勁。 在知春亭觀望佛香閣。 遠眺十七孔橋 3月25日上午,北京植物園桃花溪,這里是植物園春季最美的地方。從櫻桃溝流下來的溪水,在植物園中形成疊落的三個湖,澄明湖、澄碧湖和澄凈湖。桃花溪在澄碧湖和澄凈湖沿岸,岸邊開滿了數(shù)百株山桃花。疊落的溪水與山桃花、迎春花同框的美景,已成為春天網(wǎng)紅打卡地。<br> 去梅園拍梅花前,我先到桃花溪打卡,用手機“流光快門”的“絲絹流水”功能拍下了這張美景。 桃花溪風光 4月6日上午,元大都海棠花溪。海棠花開還需幾日,剛開的桃花嬌艷欲滴,太美了。 4月15日上午,圓明園曲院風荷。在圓明園涵秋館、福海景區(qū)拍了丁香后本應再去“菇古涵今”繼續(xù)拍丁香,結(jié)果好像被導航領錯了路,撞到了“曲院風荷”桃花美景,于是舍棄了圓明園丁香的最后一個拍攝點。 曲院風荷的桃花因水中倒影更顯景色之美。 喜鵲花枝俏 曲院風荷桃花視頻,第一次學做。 4月18日上午,北京植物園桃花園。植物園桃花節(jié)是北京春季三大花事之一(元大都遺址公園海棠花、玉淵潭櫻花、北京植物園桃花),多年來這是我頭一次進桃花源, 北京植物園桃花園收集展示觀賞桃花60余個品種5000余株,是世界上收集觀賞桃花品種最多的專類園。 “五寶垂枝” “黛玉垂枝” “二色桃” <h3></h3><h1> <b> D6 櫻花</b></h1><div></div> 櫻花原產(chǎn)于喜馬拉雅山地區(qū),秦漢時期,櫻花已在宮苑內(nèi)栽培,唐代傳入日本,至今已有1000多年,成為日本國花。櫻花是愛情與希望的象征,代表著高雅、質(zhì)樸、純潔的愛情。<p></p><p><br> 櫻花不是今春拍攝重點。</p><p> 4月1日,與老友去玉淵潭。</p> 玉淵潭的櫻花節(jié)是京城春季三大花事之一。 <h1> <b>D7 二月蘭</b></h1><h3> 二月蘭即諸葛菜,每年的農(nóng)歷2月會開出藍紫色的小花。二月蘭對北方的環(huán)境適應力極強,因為較早開花,又有把春報來的意思。傳說諸葛亮率軍出征時曾采其嫩梢為菜,故得名。</h3><div><br></div><h3> 第一次認識二月蘭是2018年3月和朋友參團“江南游”在南京明孝陵,幾天后在.“李中水上森林”里又見到了生長在水邊和大樹旁的二月蘭,紫色的花朵挺入鏡,留下了深刻印象。去年疫情間與老友在天壇公園觀賞丁香花時也拍攝過天壇的二月蘭。今春逐春將其列入了計劃中,先后去了將府公園、天壇公園和奧森公園。4月14日完成了美篇《二月蘭花自在開(花卉集萃之十三)》制作。</h3><h3> (下圖4月9日拍攝于天壇公園)</h3> 4月8日,將府公園。將府公園位于朝陽區(qū)將臺地區(qū)東側(cè),屬北京市綠化隔離地區(qū)公園環(huán)項目之一,是一座以“森林氛圍·假日之園”為主題的郊野公園,也是京城二月蘭的網(wǎng)紅打卡地,廢棄的鐵路給將府公園二月蘭的拍攝增加了情趣。 4月9日,天壇公園。 4月12日清晨,奧林匹克公園南園。今天的機遇不錯,趕上了公園花工澆水,頗有雨中的意境。 <h1></h1><h1> <b>D8 海棠花</b></h1><h3> 海棠花姿瀟灑,花開似錦,自古以來就是雅俗共賞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貴妃”之稱,在皇家園林中常與玉蘭、牡丹、桂花相配植,寓意“玉堂富貴”。海棠花因其嫵媚動人,常用來比喻美人。</h3><div><br></div><h3> 海棠花是這些年拍得最多的花,不僅因為對其的喜愛,也因為家離“海棠花溪”近,拍照方便。每年花開季節(jié)只要在京,最少也會去三四次。今年雖一直在京,但較忙,包括探路也只去過兩次。 </h3> 4月11日,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海棠花溪。 <h1> <b> D9 丁香花</b></h1><h3> </h3><h3> 丁香,因花筒細長如釘且香故名,是著名的庭園花木?;ㄐ虼T大、開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習性強健,栽培簡易,因而在園林中廣泛栽培應用。丁香原產(chǎn)中國華北地區(qū),在中國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是中國的名貴花卉。<br> 丁香花朵纖小文弱,花筒稍長,故給人以欲盡未放之感。歷代詠丁香詩,大多有典雅莊重、情味雋永的特點。丁香花未開時,其花蕾密布枝頭,稱丁香結(jié)。唐宋以來,詩人常常以丁香花含苞不放,比喻愁思郁結(jié),難以排解,用來寫夫妻、情人或友人間深重的離愁別恨。</h3><div><br></div><h3> 這些年偶爾拍攝過幾次丁香花,都是遇見就拍并沒有特意關注。北京觀賞丁香最好的地方是法源寺,因疫情緣故停止開放。今春追春從4月9日在天壇公園開始,隨后去了奧森公園、圓明園,最后4月16日又去了北京植物園,4月23日完成美篇《 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花卉集萃之十五)》的制作。 </h3><h3> (下圖4月15日拍攝于圓明園)</h3> 4月9日清早,天壇公園丁香大道。由于今春天氣暖得晚,丁香大道的白丁香都沒開,只有路北的兩株紫丁香少量的花開放了。 4月12日上午,在奧森公園拍二月蘭回來途中遇上幾棵丁香樹,感覺還不錯,順手拍了下來。 4月15日清晨,圓明園。今天專程到圓明園拍攝丁香花,這里的丁香分布較散,主要在菇古涵今、福海景區(qū)和涵秋館等處,我去了福海景區(qū)和涵秋館。下圖為涵秋館北側(cè)去三園交界處途中的石橋。 4月16日上午,北京植物園丁香園。這里種植有80余種丁香,共1000余株,其中金色的金園丁香還是北京植物園擁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丁香,不過它的花期稍晚,在5-6月。 網(wǎng)上下載的金園丁香,從未見過。 在植物園拍攝的我最喜歡的一張丁香照片 白丁香 北京植物園比較珍稀的丁香品種“少女的微笑”。 <h1> <b> D10 牡丹</b></h1><div> 牡丹,花朵色澤艷麗,雍容華貴,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品種劃分主要根據(jù)花的顏色,以黃、綠、肉紅、深紅、銀紅為上品,尤以黃、綠為貴。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國色天香”之稱。</div> 牡丹是中國特有的木本花卉,清朝末年曾被當做中國的國花,1985年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第二名。<div><br></div><div> 牡丹和郁金香也是我這些年拍攝最多的花卉之一,本不在今年追春之列,難得老伴今年有興趣想看牡丹和郁金香,故隨她去時順便也抓拍了幾張。</div> 4月23日上午,景山公園。景山公園牡丹久負盛名,是京城賞牡丹的“圣地”,園內(nèi)牡丹品種多達569種、兩萬余株,九大色系、十大花型;中原牡丹346種,珍貴品種牡丹109種,國外牡丹品種114種。 “綠幕隱玉” “ 冠世墨玉” “島錦” <h1></h1><h1> <b> D11 郁金香</b></h1><h3> 郁金香,多年生草本植物,具鱗莖。花單朵頂生,大型而艷麗,花被片紅色或雜有白色和黃色,有時為白色或黃色,長5-7厘米,寬2-4厘米,6枚雄蕊等長,花絲無毛,無花柱,柱頭增大呈雞冠狀,花期4-5月。 郁金香代表著高貴、典雅、富貴、愛情,原產(chǎn)中國古代西域及西藏新疆一帶,是土耳其、荷蘭、匈牙利等國的國花。</h3><div> </div><h3> 郁金香今春拍了兩次,一次是在北京植物園,另一次是陪老伴在中山公園,兩次都是拍的大景。</h3> 4月16日上午,北京植物園。那天去植物園是去拍丁香的,途徑科普館西側(cè)的郁金香園地。由100多個品種23萬余株的郁金香等球根花卉打造而成的8000平米花海景觀進入最佳觀賞期,因著急去拍丁香,沒有在這里久留,拍了幾張大景就離開了。 高大的楊樹蔽日遮天,青翠的群山層巒疊嶂,粉嫩的桃花掩映其間,與嬌俏的郁金香共同構(gòu)成一幅優(yōu)美和諧的生態(tài)畫卷,人在景中走,如在畫中游。 4月24日上午,中山公園。中山公園和植物園是京城市內(nèi)拍郁金香的兩處最佳之地。與植物園郁金香的磅礴大氣相比,中山公園的郁金香可謂小巧玲瓏,但皇家園林的古建背景則是植物園無法相比的,而且每年中山公園郁金香的品種區(qū)也非常受游客的歡迎。 <h1> <b>D12 紫藤 </b> </h1><p class="ql-block"> 紫藤,別名藤蘿、朱藤、黃環(huán)。豆科紫藤屬,一種落葉攀援纏繞性大藤本植物,極具觀賞價值,廣泛分布于中國境內(nèi)。紫藤春季開花、蝶形花冠,紫色或深紫色,白色為變異品種。紫藤花不僅能食用,并可提煉芳香油,具有解毒、止吐止瀉等功效,紫藤皮則有殺蟲、止痛、祛風通絡等作用。</p><p class="ql-block"> 紫藤的花清香味美,紫藤寓意著頑強的生命力。紫藤纏繞的神情是浪漫和懸秘,紫藤花垂掛在風中,如低著頭沉寂在無盡的牽掛中,是思念和回憶。所以紫藤也寓意著對戀人的依依不舍和思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紫藤是今春追春的最后一種花卉。從4月22日去孔廟國子監(jiān)開始,然后是中山公園、天壇公園,最后26日去了北濱河公園。27日完成今春最后一篇美篇《紫藤花下漸黃昏(花卉集萃之十六)》的編輯制作。</p><p class="ql-block"> (下圖4月25日拍攝于天壇公園)</p> 4月22日下午,孔廟國子監(jiān)??讖R國子監(jiān)是京城觀賞紫藤的最佳地點之一,這里幾棵極為粗壯的紫藤樹,都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為這座中國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學府增添了雅致與情趣。 午后的陽光中,孔廟金碧輝煌的大殿前,一串串密集的紫藤花盛開,微風徐來,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如詩如畫,令人流連忘返。 2點半不到進入景區(qū)的我,在這不大的地方停留了3個半小時還多,場內(nèi)堅持到最后的四個人除了我都是帶三腳架的攝影者,大家只為等夕陽的最后一抹陽光。18點09分,我拍下了這張夕陽中的照片,十分鐘后戀戀不舍的走出景區(qū)。 4月24日上午,中山公園。這里的紫藤數(shù)量不多,與孔廟國子監(jiān)相同的是都有古建背景,區(qū)別在于孔廟國子監(jiān)的紫藤攀援于古樹,中山公園的紫藤攀援在棚架上。 4月25日上午,天壇公園。天壇公園月季園周邊有兩個紫藤架,感覺北側(cè)這個最好,經(jīng)過修剪的紫藤美觀有韻味、適宜拍照。 4月26日清晨,北濱河公園。北濱河公園是一個街頭開放式公園,東部由原奇石館改造而成。這里紫藤獨具的特色是攀援在山石上,頗有自然風光意味??上胰r天氣不算理想并且紫藤有點過季。 <h1> <b> 尾聲 故宮御花園</b></h1><h3> 御花園是帝后茶余飯后休息游樂的地方,另外每年登高、賞月活動也在這里進行。這里古柏老槐與奇花異草,以及星羅棋布的亭臺殿閣和縱橫交錯的花石子路,使得整個花園既古雅幽靜,又不失宮廷大氣。今春追逐春花的最后一站選擇故宮御花園,是想在這里拍點牡丹等花卉作為整個活動的收尾。</h3> 4月28日上午,我游覽三大殿和慈寧宮后來到御花園。計劃趕不上變化,御花園的牡丹已經(jīng)過季,加之昨晚的中雨摧打品相不雅,僅有一些晚開品種黃牡丹還勉強。在猶豫不決的尋找拍攝中發(fā)現(xiàn)殘牡丹在長焦下也有一種獨特的美,只是見過有人拍殘荷卻沒見過有人拍殘牡丹。猶豫不決中腦海中突然閃過毛偉人的詩句“殘固不堪殘,何須自尋煩?花落自有花日,<br>蓄芳待來年”,拍一組殘牡丹的片子作為今春逐花的結(jié)尾以盼來年春天不是也挺好的嗎?于是便有了這組殘牡丹。 附:<div> <b>卜算子·悼國際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艾地同志</b></div> ——毛澤東 一九六五年十二月<br> 疏枝立寒窗,笑在百花前。奈何笑容難為久,春來反凋殘。<br> 殘固不堪殘,何須自尋煩?花落自有花開日,蓄芳待來年。 謝謝觀看!<div>部分文字源于網(wǎng)絡,在此一并致謝?。。?lt;/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