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有一種愛,始終蘊藏在我的心中,猶如涓涓細流滋潤著我的心田。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總是無私的牽掛著,支持著,溫暖著,是我前進的動力,就如同這張珍貴的母子合影,在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b></p><p class="ql-block"> 一一題記</p> <p class="ql-block"> 母親離開我們兄弟姐妹已經(jīng)三十個年頭了。時光流逝,母親的音容笑貌從來沒有在我的心里消失過,一直是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印記,仿佛一根琴弦,每當奏響,腦海中回蕩的都是母親的一件件往事。我的淚水總是不由自主地滑下來,成了不能忘卻的懷念。</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童年記憶里,母親是外公外婆從九江市她的生母那里抱養(yǎng)的,母親出生在城市,生長在縣城,嫁給我父親時受了不少勞苦酸辛。</p><p class="ql-block"> 母親從不會農(nóng)活到對莊稼活樣樣拿手,甚至還有一手絕活,曾令許多男勞力都自嘆弗如。母親操持家務又快又好,還掌握了紡線、繡花、納鞋底等女人基本技能手藝活,任勞任怨。</p><p class="ql-block"> 母親一邊沒日沒夜勞作,一邊孝敬祖母、撫養(yǎng)子女成長,做的是那樣完美和令人欽佩,似乎骨子里就認為這都是她的天職,即便受苦受難,也在所不辭。</p><p class="ql-block"><i>(△照片為母親與我和哥姐弟妹、侄女、侄兒、我愛人及女兒在房后院子留影。)</i></p> <p class="ql-block"> 母親把所有的愛全部給了這個家。在父母那樣一切都很簡陋、一切都很匱乏的艱苦年代,母親首先教會了我們勤勞。</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親是生產(chǎn)大隊會計,家里家外十口人日常生活全靠母親打理。母親擔任生產(chǎn)隊的婦女隊長近二十年,她每天都是天蒙蒙亮就起床忙碌著,喂豬、做飯、洗衣服,第一個率先下地干農(nóng)活,重活臟活她帶頭干。</p><p class="ql-block"> 母親每天下工后,又忙著家里門前屋后的菜地,翻地、播種、澆水、除草、摘菜,天黑了,母親照顧祖母、父親和每個孩子洗漱,等我們睡著之后,她把煤油燈的火苗調(diào)到不能再小,然后一針一線縫補一家老小的衣物。</p><p class="ql-block"> 由于燈光極暗加上一天勞作帶來的疲乏,母親的手指常常被縫衣針刺破,鮮紅的血珠染上了衣裳……</p><p class="ql-block"> 母親每天總是從早忙到黑,從年初忙到年底,沒有休息過一天,不知疲倦的用勤勞雙手,撐起一家人相守苦度但卻溫暖的家。</p><p class="ql-block"> 俗話說,兒女都是母親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誰有個腦熱病疼的,在母親眼里就是大事,總是牽動著她的一顆心。</p><p class="ql-block"> 記得我7歲那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我突然渾身撕心裂肺般的疼痛,忍不住躺在床上,四肢陣陣抽搐,痛的牙齒把舌尖咬破,滿嘴鮮血。</p><p class="ql-block"> 母親看我這個樣子嚇壞了,急得直掉眼淚,她一邊按摩我的手腳,一邊問長問短安慰我,并對父親說:“孩子疼的那樣,趕緊送醫(yī)院吧!” </p><p class="ql-block"> 當時全家人正準備吃午飯,父親說等吃過午飯再去。母親說“耽誤不得!”可我疼的站立不了,就在我犯愁時,母親一步跨到我床前,蹲下身子,說:“我來背你!”“這怎么行呢?你背不動我的!”母親二話不說,背起我就往門外走。</p><p class="ql-block"> 那時,我從來沒有到過廣濟縣紅旗區(qū)衛(wèi)生所,近十里遠的路,也沒有感到母親背著我累不累,我痛苦的伏在母親的背上,母親像飛也似的奔跑,很快就到了衛(wèi)生所。</p><p class="ql-block"> 當母親放下我讓醫(yī)生就診時,母親扶著我累得氣喘吁吁,額頭上滲出了豆大般的汗珠,我鼻子一酸,眼眶紅了。醫(yī)生緊急接診后說,可能是我曾制作木抽陀螺時左手食指受過傷,感染后引發(fā)破傷風,需要趕緊轉送到縣人民醫(yī)院救治。</p><p class="ql-block"> 說時遲,那時快,心急如焚的母親又背著我往縣人民醫(yī)院趕。我再三懇求母親把我放下來,讓我自己走。母親說什么也不肯,堅持一路急步把我背到縣人民醫(yī)院。望著母親疲憊不堪的身影,我的淚再也忍不住流了下來。</p><p class="ql-block"> 事后醫(yī)生說,如果母親再晚點送來,我就沒命了。母親不但生養(yǎng)了我,又與時間賽跑,挽救了我的第二次生命。</p><p class="ql-block"><i>(△照片為母親與我姐、弟妹、侄兒及我女兒留影。)</i></p> <p class="ql-block"> 母親對我的愛無處不在,不但生病時她會不眠不休地照顧我,在生活中,更是無微不至。</p><p class="ql-block"> 甚至在我生命里總是扮演著一個“騙人”角色:小時候家里逢年過節(jié)才買點豬頭肉,吃年飯時,母親會把碗里的肉夾給我說“我嫌肉肥”;每天看到母親家里家外忙碌得精疲力盡的時候,母親臉上擠出一點笑容對我說“真的不累”;夏天夜里乘涼,母親一邊流汗一邊為我打著蒲扇說“我不熱”;氣候變化,她總不忘為我增減衣服……</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個初冬的傍晚,我去下官小學開教研會。出門時天空星光燦爛,到學校后外面突然響起了“轟隆隆”雷聲,接著下起了瓢潑大雨。</p><p class="ql-block"> 會議結束時,我站在教室走廊下,迎面吹來一陣寒風,我不禁縮了縮脖子,好冷呀!正在犯愁怎么回家時,在大雨中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是母親頂著風雨趕來給我送蓑衣斗笠。</p><p class="ql-block"> 我急了,質問母親:“這么大風雨,摔著咋辦?”</p><p class="ql-block"> “你冷不冷?” 母親一邊說一邊脫下外套遞給我。</p><p class="ql-block"> “我不要!” 在昏暗的走廊燈下,母親身上的單衣緊緊貼在身上,她的褲腿也濕了,雨水順著褲腳流了下來,臉上滴下的,也不知是雨水還是汗水…… </p><p class="ql-block"> “不行!你的手這么涼,來,快穿上!”我穿上了帶有母親體溫的外套,渾身頓時暖烘烘的。</p><p class="ql-block"><i>(△母親生養(yǎng)我們兄弟姐妹七人。照片為我兄弟五人合影。)</i></p> <p class="ql-block"> 母親一生含辛茹苦養(yǎng)育了我兄弟姐妹七人,每個兒女都是她心頭肉。但她最自豪的是“送兒參軍”,成為一名軍人的母親。</p><p class="ql-block"> 1970年12月上旬,武漢鋼鐵廠在廣濟縣招工,我經(jīng)體檢有幸被錄取了。母親為我能當工人而興奮不已。不久,征兵開始了,我又作為適齡青年,踴躍報名參軍,體檢也合格了。</p><p class="ql-block"> 這時,村里有人勸母親讓我去當工人,說好不容易把兒子拉扯大,能拿工資養(yǎng)家了,幫著減輕家里負擔,武漢離家也近,還可以照顧久病在床的父親。而應征入伍,就把兒子送到國防線上,只能多一份牽掛。</p><p class="ql-block"> 在兩難決擇時,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家”和“國”的輕重惦量,父母想到必須以“國”為先,母親對我說:“是共產(chǎn)黨領導人民翻身得解放,俺家才過上了好日子,沒有國哪有家呀!保家衛(wèi)國是青年應盡的義務,送你應征入伍也是父母的責任,我支持你應征入伍。”</p><p class="ql-block"> 在我接到入伍通知書、換上新軍裝的時候,母親非常激動,“送兒參軍”使她倍感無尚榮光。</p><p class="ql-block"> 母親在替我整理行裝時,時不時囑咐我?guī)拙?,“你當兵,那是國家的需要,千萬別擔心你父親,家里有我和你兄弟姐妹照顧,你就要像岳飛一樣盡忠報國”。我感到鼻子隱隱的酸澀,心中隱隱的陣痛,不敢看母親的眼睛。</p><p class="ql-block"> 1971年1月2日,在廣濟縣紅旗區(qū)政府門口,我和應征的青年準備登上即將離開家鄉(xiāng)的解放牌汽車,忽然間,穿過送行的人群,見到姐姐陪伴著母親站在遠處望著我流淚。</p><p class="ql-block"> 在那一刻,“兒行千里母擔憂”,我深切地感受著母親的那份不舍,那份對未來重逢無法預知的期待,那份如大海般深沉的愛。</p><p class="ql-block"> 母親她那滿臉淚水深深刺痛我的心,我理解母親難以割舍的心情,更懂得母親“男兒立志報效國家”的囑咐,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與母親含淚送別,踏上軍營征途。從此,母親心中多了份牽掛。</p><p class="ql-block"> 作為軍人的母親,雖然比其他母親多了一份榮光和驕傲,但是更多了一份犧牲和奉獻。她不能享受母子朝夕相伴的幸福,反而要飽嘗思念之苦,擔起家庭的重擔;她只能把濃濃的牽掛藏在心底,把堅強的支持和殷殷的囑托給予遠方的我。</p><p class="ql-block"> 常言說;“家書抵萬金”。最初的日子,哥哥把母親的愛和牽掛絲絲滲入家書,讓我安心當兵,不要想家。母親還說“毛主席的戰(zhàn)士最聽黨的話!”我記在心上,遇到挫折和困難,我就想起母親用雙手撐起家庭重擔,給予我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力量。在軍旅生涯磨練和蛻變過程中,我用榮獲的四枚三等功獎章來回報母親那份有如大海般深沉的愛。</p><p class="ql-block"><i>(△1970年12月,全家人送我參軍時合影。)</i></p> <p class="ql-block"> 我在軍營14年,母親為了讓我在部隊安心服役,不知瞞過了多少傷心事和煩心事?</p><p class="ql-block"> 我入伍僅半個月,父親就在1971年春節(jié)大年初三不幸因病去世,對我家猶如滅頂之災,對母親的打擊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 家庭的變故,母親不讓哥哥寫信告訴我;45歲的母親繼續(xù)扛起婦女隊長的重任,硬撐著帶領婦女戰(zhàn)天斗地忙農(nóng)活,不遺余力,廢寢忘食,每年都捧回“先進生產(chǎn)者”獎狀和毛巾,她從來不講;每日忙碌操持家務的勞累,曾中暑倒在田埂,她一笑而過;可更多的是,母親逢人便講,“我有一個當兵的兒子在部隊,他是我的驕傲”。</p><p class="ql-block"> 自從我那年當兵離開家鄉(xiāng),母親就一直在盼望著、等待著兒子回家。村口的大樹下留下了她無數(shù)次翹首相望,喃喃自語,輕聲呼喚我的乳名,盼兒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自古忠孝難兩全。在那個通信和交通都不發(fā)達的年代,身在軍營保家衛(wèi)國的兒子,特別是我在新疆軍營七年間,除了一年僅一個月的探家假,又怎么能輕易回得去呢,只有一次又一次地讓母親失望。</p><p class="ql-block"><i>(△母親到部隊家屬基地留守處與我和愛人、女兒留影。)</i></p> <p class="ql-block"> 1981年2月,部隊從南疆移防到山東臨沂市,我回老家將早就批準隨軍的妻子女兒,接到天津薊縣肘各莊部隊留守處。</p><p class="ql-block"> 事后母親得知妻子女兒隨軍依然與我分居兩地,又多了一份牽掛,她擔心妻子和孫女在新地方不適應,便第一次從漢口坐火車到北京,來看望日思夜想的倆孫女。</p><p class="ql-block"> 我特地請假從臨沂軍營連夜趕到北京站接母親。當時,留守處派了輛軍用吉普車接我和母親,可母親頭一次坐就暈車,她說“享不了福”,一路上就像病了一場似的,但母親見到我妻子和倆女兒,精神矍鑠,有說有笑,其樂融融。</p><p class="ql-block"><i>(△母親與我小女兒在北京故宮留影。)</i></p> <p class="ql-block"> 母親才住了一個星期就“心掛兩頭”,又不放心還沒有成家的小妹妹。母親臨離開留守處時,我?guī)赣H游覽了天安門和故宮,但母親最想到毛主席紀念堂瞻仰毛主席遺容,由于錯過時間,我未能實現(xiàn)母親對兒子提出的這一唯一要求。</p><p class="ql-block"> 自父親離世后,母親好不容易陸陸續(xù)續(xù)為我們兄弟姐妹操辦了婚事,一個個成了家,開始過著含飴弄孫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正當母親享受兒孫滿堂的晚年生活時候,積勞成疾的母親卻病倒了。 1992年1月中旬,我接到弟弟發(fā)來的電報,說母親病危。</p><p class="ql-block"> 我立即請假乘火車趕回老家,母親躺在床上已經(jīng)失語,我緊握著母親的手連喊“媽媽,我回來了……”母親見到我,眼眶立即涌出兩顆晶瑩的淚水,我心如刀絞。</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母親是非常想最后見兒子一面,心里有許多的話要與兒子說,有許多放心不下的事情要向兒子交待。母親只能用手比劃著“回去”的手勢。</p><p class="ql-block"> 母親?。∥颐靼啄×诉€想著讓我不要耽誤工作,我再忙也得陪伴母親身邊。</p><p class="ql-block"> 盡管我和兄弟姐妹想挽救母親生命,醫(yī)生說已無回天之力。我在家陪伴母親一個星期,因單位有急事,我不得離開母親回京,并打算帶妻子女兒再回老家陪母親。</p><p class="ql-block"> 最終,母親等不了我,她的生命定格在1992年1月25日17:55時離我們遠去了,享年66歲。</p><p class="ql-block"> 我接到母親離世噩耗的電報,連夜帶著妻子女兒從北京乘火車、轉輪船匆匆趕回老家時,母親已經(jīng)安放在棺材內(nèi)。</p><p class="ql-block"> 母親終究沒有等到我和妻子倆女兒回來,這最后的一次等待和盼望竟然成了永久的訣別。我只有雙膝跪地喊親娘,但再也見不到母親的容顏,聽不到母親的聲音,感受不到她那曾陪伴我們兄弟姐妹的溫暖撫摸!</p> <p class="ql-block"> 有句話說得好,母親是一種歲月,沒有母親,世界將失去溫暖。母親離開我們兄弟姐妹30年了,我們還未領略夠“有媽真好”的滋味,就頓時變?yōu)榱四觊L的一輩……</p><p class="ql-block"> 母親啊,您一生給了我們兄弟姐妹多少的情和愛,傳給我們家國情懷和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美德,卻帶走了您的歲月,也帶走了我年輕的歲月……母親的愛和那暖暖地叮嚀將永遠留在我的記憶深處。</p> 謝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