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往今來,愛是永恒主題,卻無固定模式;愛是無解方程,卻令世人一直向往、追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而作為伴隨新中國共同成長的我們這代人,在透過父母那輩人,帶著愛情經(jīng)歷的老照片中,卻感受了一個又一個父母最美愛情的真實(shí)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熱愛生命和生活的父母一輩,他們的情感是那樣的細(xì)潤無聲,實(shí)實(shí)在在。對愛的呵護(hù)、珍惜、責(zé)任、陪伴、付出,貫穿他們的愛情人生。這份愛雖不驚天動地,卻是那樣溫馨、從容、淡定、寶貴;構(gòu)成了生命歲月中許許多多的感動和不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張父親康海生和母親王藝的合影攝于1948年,照片中的母親青春亮麗,父親精神煥發(fā)。父親是個孤兒,1930年投奔革命,參加長征,轉(zhuǎn)戰(zhàn)南北。1946年隨部隊(duì)在東北洮南駐扎,經(jīng)組織介紹與母親這個進(jìn)步學(xué)生相識、相知、相愛,并于1947年結(jié)婚。雖然他們有年齡、家庭、文化、經(jīng)歷的距離,卻無礙有緣的父母一路牽手,相濡以沫走過了55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親一生戎馬,13歲參加紅軍,二越雪山、三過草地、歷經(jīng)艱辛。終身的軍旅生涯經(jīng)常調(diào)動工作,母親就一直追隨父親輾轉(zhuǎn)南北。她28歲時,就巳是北京某區(qū)銀行的領(lǐng)導(dǎo),但頻繁的隨軍調(diào)動,直接影響了她安定的工作和升遷機(jī)會。為了愛的相守,她做出了一輩子的犧牲和愛的奉獻(xiàn),讓時間沉淀了最真的情感。這張照片拍攝的時間是在1972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近距離的漫長廝守中,父母愛情已具體化為了一種默契、一種理解、一種持續(xù)的關(guān)懷、一種寬容的姿態(tài)。父親因工作忙碌,經(jīng)常不在家,母親承擔(dān)著工作、家庭及6個孩子的養(yǎng)育重?fù)?dān)。父親在文革時蒙受歷史不白之冤,被關(guān)押審查,母親托人遞送材料,上書軍委領(lǐng)導(dǎo)澄清。父親負(fù)過槍傷,七十年代后,又親臨核爆現(xiàn)場,身體患病后,母親毅然提前離休專心照顧父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母養(yǎng)育了6個孩子。1976年三妹小紅大學(xué)畢業(yè)了,(照片左后者)父母真欣慰。誰曾想意外災(zāi)難降臨,一場唐山大地震在瞬間帶走了她。從咫尺到天涯的骨肉分離、從鮮活到泯滅的年輕生命,每一刻都是親情的記憶。痛徹心扉的悲傷、思念、折磨著人過中年的父母,多少個不眠之夜,他們互相撫慰心底的傷痕,擦干眼淚,攜手面對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人生離別痛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親工作至70歲才離休。這對將軍夫婦這輩子最浪漫的事,就是一起慢慢變老,收獲著一路上點(diǎn)點(diǎn)滴滴的愛的回憶。不管歲月是艱難、還是輝煌;不管經(jīng)歷是悲傷、還是快樂;不管身軀是年輕、還是老去;他們愛的相守從未停頓,多少情愛化作一片夕陽紅。這是老夫妻在老干所父親自種的花叢中幸福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離休后的父母與身邊工作人員春游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親因病于2002年入住北京解放軍總醫(yī)院。母親始終陪伴左右,盡心盡力照顧著、鼓勵著。疾病最終帶走了86歲高齡的父親。年邁的母親,親自將父親的骨灰送回河南大別山新縣烈士陵園安息,完成了父親向家鄉(xiāng)小學(xué)捐款的遺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鄂豫皖蘇區(qū)首府革命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博物館內(nèi)有父親的照片及生平介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博物館對面英雄山的紅旗飄飄主題雕塑,象征鄂豫皖蘇區(qū)28年紅旗不倒。在這座主題雕塑上,能清楚看到上面的8面紅旗,分別代表從蘇區(qū)走出去的8支紅軍隊(duì)伍。土地革命時期,人口不足10萬的新縣,先后有5萬5千人為革命獻(xiàn)身,功勛永垂不朽 。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親13歲參加紅軍,跟隨紅四方面軍,走出大別山,最后魂歸故里大別山。生命就如一個圓,周而復(fù)始,走向結(jié)束,便也接近了開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母親于父親故去的15年后,在89歲高齡時離開了人世。依如生前一般,她選擇陪伴安息在父親身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母的愛情告訴了我們:愛是什么?愛是拋去歲月的打磨,我也依然為你相守相愛,時光不負(fù)情深。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歲月里的父母愛情故事,平凡而真實(shí)、平淡而幸福。而于父母彼此,已是一生的記憶,一世的留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他們的愛情不負(fù)時光,不虛此生?;匚队七h(yuǎn)綿長,有歲月可回首,以情深共白頭,人間最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故事講述人康恕 :當(dāng)過知青、做過公務(wù)員、現(xiàn)在是名法律工作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配樂:溫柔的形象</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