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謝謝成都市攝影藝術(shù)家協(xié)會曹鐵主席信任,參與《成都商報》“今日最佳”作品點評。點評是一種學習,通過對作品剝繭抽絲的解讀,觸發(fā)思維,調(diào)動儲備,訴諸文字,完成對佳作的致敬!</p> <p class="ql-block">《杏葉綴鐘樓》作者:丁 毅</p><p class="ql-block">說到華西醫(yī)大,就會想到荷花池旁那別致的鐘樓。如何拍好它?看看這幅作品也許會對大家有所啟發(fā)。作者大膽取舍,一反庸常,避實就虛不貪全,只截取了華西醫(yī)大鐘樓倒影于水面漂滿銀杏和荷梗交錯的畫面,虛幻的影像頗有幾分法國印象派繪畫大師莫奈油畫《睡蓮》的意韻。齊白石曾講到繪畫創(chuàng)作太像就媚俗,不像又欺世,所以主張“貴在似與不似之間”?!缎尤~綴鐘樓》雖然沒有拍攝實體的鐘樓,但我們?nèi)匀豢梢詮那锷邤痰褂爸懈Q探到“似與不似”的百年華西鐘樓那迷人模樣。</p> <p class="ql-block">《迎朝陽》 作者:陶 冶</p><p class="ql-block">近年來,成都公園、湖泊、濕地越來越多,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更加優(yōu)良。這幅作品就是取材于北湖公園。畫面中暖暖的色調(diào)像鏤刻精細的套色木刻,它通過有意味的形式——倒影與剪影技法,將北湖的日出、樹、橋、房、人倒映在靜靜的、清冽的湖中。剪影呈現(xiàn)處出虛實相生,正反相成的豐富性、趣味性。環(huán)境的幽靜,宜居的情景也顯露無遺。幾位晨起鍛煉的人并列在圓拱橋上,張開雙臂迎接朝陽,滿是歡喜,呈現(xiàn)出一幅人、城、景和諧相融的美麗畫卷。</p> <p class="ql-block">《晚霞雪山下的公園城市》作者:袁天麒</p><p class="ql-block">占據(jù)高點俯瞰,通過長焦的透視壓縮,將網(wǎng)紅五岔橋、地標環(huán)球中心、西嶺雪山諸峰拉近,美美與共組合在一個畫面,加之林立高樓陪襯,富有層次,凸顯神奇與氣勢。華燈初上,熠熠閃爍?!耙痪€天”般的晚霞像神來之筆,勾勒出雪山的驚艷、冷凝身影,為畫面增加了光彩魂魄。也讓人羨慕成都人在天氣晴好天,常能看“窗含西嶺千秋雪”的眼福不淺,畢竟從一座城市能遙望5000米以上的雪山,十分清晰,仿佛近在咫尺,全球只有成都!所以成都能自豪稱之為雪山下的公園城市,也是名副其實。環(huán)球中心這座亞洲最大的單體建筑上“相約美麗成都,成都成就夢想”標語的定格,強化了《晚霞雪山下的公園城市》題旨的表現(xiàn)。</p> <p class="ql-block">《熊貓拍塔》作者:蔣禮立</p><p class="ql-block">城市雕塑,為打造美麗環(huán)境,豐富城市景觀,立下了汗馬功勞。黑黢黢、胖乎乎的熊掌,一只伸直,一只握緊自拍桿,它就是都江堰市水文化廣場著名的熊貓自拍雕塑。作者有雙攝影眼,通過借“景”錯位拍攝,把塔置于熊貓的鏡頭下,就讓本不相干的事物發(fā)生了關(guān)系,儼然是《熊貓拍塔》。其命名,一下使雕塑“活”起來,還有了讓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感。相信來此玩耍的游客,借鑒錯位的拍攝手段,享受拍攝快樂,不時發(fā)出會心一笑。</p> <p class="ql-block">《錦江廊橋夜色》 作者:賈 斌</p><p class="ql-block">錦江水逶迤繞城,,自西向東緩緩流淌, 不舍晝夜。坐落其上的仿古廊橋,與比鄰矗立的香格里拉現(xiàn)代建筑,在對比和諧中成為九眼橋亮眼的地標性建筑,自然也是攝影人喜歡打卡的地方。拍攝者上到一座高樓進行俯拍,時機也把握得好:天色還幽幽呈現(xiàn)藍色,建筑已是流光溢彩,可貴在遠處連綿青黛的雪山歷歷在目;小光圈讓前后影像都非常清晰,增加了空間感與立體感;曝光控制得當,通過冷暖色彩交織,賦予了錦江廊橋夜色的夢幻美麗。</p> <p class="ql-block">《桂湖晨曦》 作者:鄒燦均</p><p class="ql-block">公園城市建設(shè),讓成都越來越美麗。早上陽光照射角度低,把建筑鍍了一層金箔卻不刺眼,與綠油油的植物,藍幽幽的湖,形成高飽和色調(diào),十分悅目地表現(xiàn)出城在公園中、公園在城里的公園城市之美。大疆無人機,如今讓越來越多的攝影人成為飛手,其航拍高遠、寬廣視野,異于我們在地上平視的逼窄視角,是充分展現(xiàn)城市風光恢弘氣勢的利器,這幅作品就是明證。</p> <p class="ql-block">《城市之眼》作者:鄒文泗</p><p class="ql-block">坐落于成都龍泉山城市公園南段的丹景臺,被一層薄雪覆蓋著,呈現(xiàn)藍色調(diào)透著凜冽的寒氣。群山層疊,灰蒙蒙中又有曙紅調(diào)和暈染。丹景臺,從空中俯瞰,像一只眼,被譽稱為“成都城市之眼”。雪中隱約可見的“太陽神鳥”是它的瞳仁,眼睛旁影影綽綽的人影,反襯出“城市之眼”的體量龐大。遠處三叉湖隱沒在一片曙色中,這曙色與盤旋而上的金色丹景臺相呼應(yīng)。冷暖色交織,雪中的“城市之眼”,別有韻味。在不經(jīng)意中,通過色彩對比以及丹景臺與人的對比,突出了丹景臺獨特的造型美,讓人印象深刻。遺憾是高度不夠,"城市之眼"還不是很明顯。</p> <p class="ql-block">《綠 道》作者:蕭 東</p><p class="ql-block">成都以公園為載體,建成了連片成網(wǎng)的綠道,為市民健身提供了方便。流云繾綣,夕陽將金色的余暉涂抹在環(huán)球中心的一面幕墻上,挺直了建筑的脊梁,旁邊有林立高樓環(huán)護,彰顯著大都市的氣派;咖啡色的“天府綠道”自西蜿蜒鋪展開,綠樹成剪影,兩旁護欄鮮花綻放,三位年輕的帥哥朝氣蓬勃腳踏平衡車而來。把人安排在黃金分割線,既平衡了畫面,又突出了主體,較好地完成了對人景相融的訴求,“天府綠道”、“錦城綠道”字眼安排在前景,起到烘托主題的作用。置身錦城公園這樣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或路過,或鍛煉都是一種愜意的視覺享受。</p> <p class="ql-block">《紅梅相擁望江樓》作者:陶 冶</p><p class="ql-block">早春二月天,紅梅凌寒先發(fā),興匆匆為公園城市報道喜人的春消息。坐落于錦江邊的著名望江樓被沿岸如霞般的紅梅深情簇擁著,煥然一新中散發(fā)著卓然古意,讓人心生景仰,不禁遙想薛濤當年在這“春水依依,梅影灼灼”的錦水邊吟詠詞章的種種情狀。 好照片是等出來的,拍攝者還特別有心,通過等待捕捉到藍天白云中悠閑自在飛翔的白鷺,不僅豐富了景致,也為畫面增加了靈動,大有“晴空一‘鷺’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詩意冉冉滋生……</p> <p class="ql-block">《漫步空港》(作者:劉偉)</p><p class="ql-block">如今成都的建筑越來越講究造型美觀,極具藝術(shù)個性,大大豐富美化了城市景觀,空港建筑就有這樣的特質(zhì)。《漫步空港》用攝影定格了空港的獨特美,其構(gòu)圖奇巧,畫面簡潔。作者沒有按常規(guī)拍攝建筑全貌,而是通過自己獨特的眼光解構(gòu)了建筑局部波浪起伏、富有層次的線條。這種以點帶面,以局部反映整體的手法反倒提綱摯領(lǐng)凸顯了該建筑的典型美,能迅速吸引觀者眼球,獲得視覺享受;悠閑漫步的黑貓突然闖進鏡頭,不速之客有趣地成為畫面“刺點”,以動制靜襯托出建筑局部造型,強調(diào)出流線型建筑的體量與空間感,也讓畫面有了靈異的絕妙??梢哉f,沒有貓的出現(xiàn),此幅作品將大打折扣;高調(diào)黑白片子(原本藍色調(diào)建筑)帶有極簡風,十分爽眼。左上部顯現(xiàn)的一扇窗角,似嫌多余,可能裁剪掉畫面會更干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