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客家魂
南國山鄉(xiāng),百姓連根,客家溯源。
聚三江上下,英才輩出。
拓荒鋪路,跨海商圈;
守望相幫,讀耕奉獻。繼往開來我率先。
元宵會,邀鄉(xiāng)親父老,歌舞翩躚。
傳承崇正千年,三千萬全球客屬聯(lián)。
贊古今中外,仁人翹楚;工商學政,多少先賢。
文化為魂,血緣歸漢,一脈天驕矚世妍。
應(yīng)來日,報天球河洛,盛況空前! 饒平縣是廣東溝通滬、浙、閩經(jīng)濟大動脈的“黃金通道”。北部千峰挺秀,中部丘陵起伏,南部平原沃野,沿海島嶼羅列,港灣眾多。全境均屬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豐富多樣,山、川、湖、海等各類生態(tài)資源兼?zhèn)洌呱?、深谷、盆地、平原、海岸、沙灘,有“嶺南佳勝地,瀛海古蓬萊”之譽。 道韻樓位于饒平縣三饒鎮(zhèn)南聯(lián)村,建于明末清初,是迄今被發(fā)現(xiàn)的中國最大的八角型客家土樓,有著400多年的歷史。在正中門樓,上書有“道韻樓”3個大字,這是邑人明南京禮部尚書黃錦命筆。
道韻樓俗稱大樓,呈八角形,坐南朝北,周長328米,高11.5米,墻厚1.6米,總面積約1萬平方米。樓屋一色瓦頂,固桶用竹釘不用鐵釘,至今沒有一梁或一棉被蛀壞。墻基在地面上僅墊兩層青磚,墻體為黃土夯筑,至今仍完好無損,其黃土的粘性和耐久性遠勝于今天的水泥。樓有大門和旁門兩通道,樓外環(huán)巷之外另筑圍屋8列,即在主樓八角的棱角相對留出8條巷道,構(gòu)成環(huán)護大樓的8排圍屋。在總體上,樓內(nèi)外共構(gòu)成了八卦圖的布局。 據(jù)說在清朝順治年間,土樓曾經(jīng)被官府收編的土匪包圍三個月而攻不破,土樓里的數(shù)百居民利用儲糧和井水以供自己飲食,利用土樓上面的內(nèi)溝灌水以守住外面官兵的火攻,因而逃過劫難。土樓前後有三層環(huán)形房屋相套,最外環(huán)有三層樓高。土樓歷經(jīng)數(shù)百年仍然十分堅固。在80年前的大地震中,附近的房屋大多倒塌,而土樓里只有幾間房屋左右傾斜,反而支撐了整個土樓不倒。據(jù)居住在土樓的當?shù)乩先私榻B,土樓修建成八卦形是機緣巧合,當初設(shè)計的是圓形的圍樓,不料三建三倒,後來才建成全國少見的大型八卦形圍樓。 潤豐樓是近、現(xiàn)代最富于書香氣息的饒北客家土樓,它深深滲透著饒北詹氏客家人為改變命運而努力讀書的傳統(tǒng)。歷代人才輩出,清代出了兩位秀才?,F(xiàn)代更是人才薈萃,有知名教授詹安泰、詹伯慧父子,有醫(yī)學博士詹世芳、詹中正父子,有曾任中央經(jīng)委辦公室主任的詹偉烈和曾任饒平縣縣長、上饒中學(今饒平四中)創(chuàng)辦人的詹競烈兄弟,還有曾任饒平四中校長的詹天泰和旅泰華僑學者詹力泰兄弟等。 外圍巷道 邁向未來 聚天地靈氣 前美村老屋 一個御騎烏騅馬,一個青驄駒相送,
我將舊跡,一筆一劃篆刻在瓦當上,
而你卻已走馬章臺,
去何方,覓得騏驥汲水處。 迎東子古老的城墻,斑駁了歲月的殤。
青瓦紅磚間,狗尾巴草在訴說著凄涼。
頑皮的孩童,奔撒著希望。
那孤單的旅人,是否會再一次背起自己的行囊。
你說你已經(jīng)不再迷茫,你說你已經(jīng)放棄了遠方。
卻在食指間,不知不覺你就幻失了方向。
藤蔓安睡著那道墻,雨絲沉眠了那片青瓦。
你說你不再走,心卻望向了迷人的天窗。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麗日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時間斑駁了圍墻,
秋水是凝望,
凝望是眼眸里的傷,
傷是淚水折射下的華光,
華光是落寞的收場.
然后,
夕陽凄美了走廊,
時間斑駁了圍墻,
背影拉伸了方向,
天空定義了憑欄遠望的夢想,
演一場愛恨離傷,
奏一曲蕩騎回腸,
三千年恒古不變,
你的憂郁,
我的彷徨. 手工燈籠制作間 熱情的當?shù)厝藶槲覀冏龉?jié)日里才做的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