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16年初,一個很好的機會,參加“以航假期團”前往以色列、約旦去旅游。</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我還不會做美篇,保存的照片一直未整理。時過六年,孫子去幼兒園了,我有時間看那些照片,卻忘記了那時的許多事情…… ,只能憑當時的一點記錄來做美篇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以約行的第七天,我們來到圣地耶路撒冷。</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耶路撒冷這個面積只有1平方千米、被一圈城墻所圍繞的耶路撒冷老城,于1981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是世界上唯一的三教圣城,歷史超過3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b></p> <p class="ql-block"> 順著當年耶穌傳經(jīng)布道的小路來到橄欖山。</p> <p class="ql-block"> 橄欖山上,耶路撒冷盡收眼底,這里凝聚了全世界的信仰。</p> <p class="ql-block"> 金頂清真寺,始建于1300年前,圓形穹頂用80公斤純金打造,它是耶路撒冷圣城最耀眼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我們將沿著老城墻外那蜿蜒的公路前行,去參觀知名景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這里是猶太人的墓地。</span>三大教徒生有自己的地盤,死在自己的墓地。</p><p class="ql-block"> 正如人說的,耶路撒冷恩恩怨怨三千年,在仇恨中毀滅,在腥風中重生,在積怨中共存。</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主泣教堂主泣教堂(Dominus Flevit,又譯為主哭耶京泣堂)是一個天主教教堂,位于橄欖山,正對著耶路撒冷老城。</b></p><p class="ql-block"> “Dominus Flevit”,從拉丁語翻譯意為“上帝哭了”,教堂形狀似一顆淚珠象征耶穌的眼淚。</p> <p class="ql-block"> 教堂在修建時,發(fā)現(xiàn)第二圣殿和拜占庭時代的古墓。</p> <p class="ql-block"> 沿著在老城墻外修建的公路前行。</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客西馬尼園是耶穌基督經(jīng)常禱告與默想之處,也是耶穌被他的門徒加略人猶大出賣的地方。</b>此外,東正教傳統(tǒng)上認為,客西馬尼園是使徒安葬馬利亞 (耶穌的母親)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客西馬尼園位于橄欖山山下汲淪谷,位于現(xiàn)在的耶路撒冷市內(nèi)。</p> <p class="ql-block"> 這是耶穌做三次禱告的石頭,上面的雕刻真實的反映了當時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園中有八棵粗壯的橄欖樹,據(jù)說每棵都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它們是猶大賣主叛變的見證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萬國教堂又叫苦悶大教堂。祭壇前的巖石傳說是耶穌被出賣后度過最后一夜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 萬國教堂的原址上曾建過二座教堂。在4世紀時,曾建有一座拜占庭式教堂,后毀于746年的大地震。在12世紀時,又建了一座十字軍教堂,在1345年被遺棄。現(xiàn)在的教堂在遺址上,由16個國家出資,在1924年建成。</p> <p class="ql-block"> 萬國教堂是一個拜占庭風格的教堂,教堂外表大氣穩(wěn)重又華麗精美。</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座具有多個圓頂?shù)陌菡纪ワL格建筑,正面有一排列柱。教堂頂部由16個起伏的拱形圓頂組成,每個拱頂代表一個捐資建造教堂的國家,圓頂和壁柱上刻有出資國的國徽。</p> <p class="ql-block"> 教堂里面有很多美麗的馬賽克鑲嵌畫,表現(xiàn)了“猶大之吻”、“耶穌的逮捕”等主題。</p> <p class="ql-block"> 教堂的祭壇是用夾有紅色紋理的石灰石板制成,代表耶穌的汗水猶如血一般的紅。祭壇前擺有一塊被合金捶成的荊棘冠冕所圍起來的古舊石頭,據(jù)說那就是主耶穌趴伏著禱告的石頭。</p> <p class="ql-block"> 教堂玻璃窗上淺紫色的雪花紋,使教堂內(nèi)光線昏暗,氣氛凝然。據(jù)說是專門設計成這樣的,以表達耶穌當時被捕之前苦悶與哀傷。</p> <p class="ql-block"> 橄欖山上,俄羅斯東正教會的Maria Magdalene教堂, <b>獨特的金色洋蔥形屋頂</b>(拜占庭/俄羅斯風格),是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為紀念他的母親而興建。</p> <p class="ql-block"> 一張照片,收進來兩個不同教派且各有特色的教堂,真是意外收獲!漂亮!</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耶路撒冷老城墻</b></p><p class="ql-block"> 導游介紹:耶路撒冷舊城是不規(guī)則的四邊形,海拔720-790米。城墻長5公里,高約14米,有34座城堡和8座城門。</p> <p class="ql-block"> 老城外的步行道。</p> <p class="ql-block"> 這座三千年的歷史宗教名城里到處都是神圣的建筑和豐富的歷史文物,是名符其實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地。</p> <p class="ql-block"> 到耶路撒冷老城的獅子門,游客們紛紛拍攝。走進獅子門將見到耶穌苦路起點。</p> <p class="ql-block"> 我們從獅子門進入耶路撒冷老城。</p> <p class="ql-block"> 城里街巷狹窄,石頭路面磨得錚亮,彌漫著歐洲中世紀的風情。</p> <p class="ql-block"> 城門內(nèi),人們似乎在趕集,處處呈現(xiàn)一派熱鬧景象。</p> <p class="ql-block"> 據(jù)說在耶路撒冷,穆斯林周五歇業(yè),猶太人周六安息,基督徒禮拜天放假。很有特色哈??</p> <p class="ql-block"> 耶路撒冷是基督教的圣城,兩千年前,耶穌曾背著沉重的十字架堅難地走過耶路撒冷的街巷,一步步走向刑場,然后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耶穌殉難前走過的這條路,在基督教中被稱為“苦路”。</p><p class="ql-block"> 我們從這里踏上苦路14站的路。</p> <p class="ql-block"> 苦路是天主教徒的朝圣之路。耶穌在苦路上一共停了十四次,后人把這十四處稱為十四站,每站均建有教堂供人朝圣。</p> <p class="ql-block"> 耶路撒冷老城,獅子門內(nèi)的街道,就是苦路的起點。終點在圣墓大教堂內(nèi)。</p> <p class="ql-block"> 穿梭在耶路撒冷狹窄的街道中。</p> <p class="ql-block"> 看見苦路的指示牌,跟隨著苦路十四站的標志前行。</p> <p class="ql-block"> 苦路第一站,導游介紹第一站是耶穌臨刑前一晩監(jiān)禁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苦路第二站,耶穌被審判和受鞭打定罪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從第二站出來,苦路兩旁有很多阿拉伯人開的小商店,顯得雜亂無章。</p> <p class="ql-block"> 苦路第三站,耶穌身受鞭傷,不堪重負沉重的十字架而跌倒,是耶穌第一次跌倒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當年耶穌摔倒有人幫他背起十字架,當今仍有人扛著十字架走在街上。</p> <p class="ql-block"> 苦路第四站,瑪利亞與耶穌母子相見。</p> <p class="ql-block"> 耶穌在路上遇母親瑪利亞。圣母瑪利亞看見耶穌遍體鱗傷,鮮血淋漓,心如刀割。</p> <p class="ql-block"> 苦路第五站,西肋乃人西滿幫耶穌背十字架。教堂外面的石墻上有一個手印的遺跡。傳說那是當年耶酥支持不住,用手撐著門墻留下的手印,西門被迫協(xié)助耶酥背負十字架。每天都有眾多教徒專程前來朝拜,</p><p class="ql-block"> 我的照片不能用,從網(wǎng)上下載一張。</p> <p class="ql-block"> 苦路第六站,一位叫弗倫尼迦的女子勇敢的為耶穌擦拭臉上血跡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苦路14站,每處在室外都有這樣的圓形標識。</p> <p class="ql-block"> 朝氣蓬勃的軍人,成為耶路撒冷一道靚麗的風景。游客的鏡頭對準他們一拍再拍。</p> <p class="ql-block"> 在以色列的每一個適齡青年,都必須要當兵,這是不可更改的法律。以色列的士兵具有勇敢和犧牲精神。</p> <p class="ql-block"> 在以色列隨處可見持搶的當兵人,以色列實行義務兵役制。軍官服役期4年;士兵服役期為男性3年,女性2年。此后作為預備役人員參加每年的訓練,男性至54歲,女性至24歲,可謂全民皆兵。</p> <p class="ql-block"> 苦路第七站和第八站,我沒留下有標注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苦路第九站,耶穌第三次跌倒之處。</p> <p class="ql-block"> 苦路第九站,走進這道門才可看到教堂內(nèi)的景觀。</p> <p class="ql-block"> 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 苦路第10站~14站,圣墓大教堂也叫復活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兩千年的教堂藝術在這里齊聚一堂,跨過一道門就會跨越數(shù)百年的歷史。各大教派的風格層累在這座教堂的地上和地下,而教堂的中心則是耶穌升天的地方~耶穌之墓。</b></p> <p class="ql-block"> 苦路第十站,耶穌來到圣墓教堂門前,被士兵瓜分了衣服,一絲不掛。</p> <p class="ql-block"> 苦路第十一站,耶穌被釘上十字架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苦路第十二站,這里代表十字架豎立和耶酥受難死亡的地方。祭壇下是一個壓痕銀盤,代表著十字架的確切位置。</p> <p class="ql-block"> 空曠的大廳,位于耶酥陵墓的正前方</p> <p class="ql-block"> 苦路第十三站,耶酥從十字架上被撤下,尸體放在涂抹著藥和油的混合物的石板上,悲傷的瑪利亞抱著他的尸體,大理石上沾染了耶酥的血跡。</p> <p class="ql-block"> 耶穌斷氣后放在這涂油臺上,浸滿鮮血。</p> <p class="ql-block"> 墻壁上的巨幅馬賽克畫表現(xiàn)出那時的場景。</p> <p class="ql-block"> 虔誠的信徒們跪拜在涂油石前禱告。石板上方的燈分別由羅馬天主教、希臘東正教、亞美尼亞東儀天主教和科普特教會等教派敬獻。</p> <p class="ql-block"> 看見大廳頂部的拱形了嗎?傳說耶酥就是通過那個拱形屋頂升天的。</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站,耶酥的陵墓,也就是耶酥被埋的地方。但陵墓內(nèi)并沒有耶酥的遺體,因為在耶酥死后第三天,他又復活了!</p> <p class="ql-block"> 眾多基督徒排隊瞻仰他們的天父。</p> <p class="ql-block"> 苦路第十四站,耶酥被安放在墳墓里,它在圣墓教堂最核心的大殿里。</p> <p class="ql-block"> 從這個小門進入,穿過一個金色的大廳,到達耶穌墓。</p> <p class="ql-block"> 一位猶太人匍匐在地上讀經(jīng),叩拜圣人。</p> <p class="ql-block"> 在圣墓出口處點蠟燭的信徒。</p> <p class="ql-block"> 拜一次苦路,也許是虔誠的基督教徒畢生的心愿。即使是俺這樣沒有宗教信仰的游客,走一走這里,或許也是一次心靈的洗禮。</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離開苦路,我們將去 Mach ane Yehuda市場,它與哭墻及大衛(wèi)王塔齊名。</b></p>